寶寶蕁麻疹反反覆復總不好,是什麼原因的?

對於蕁麻疹患者來說,除了要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之外,還應該補充維他命,因此可以多吃含有維他命的食物,如葡萄、海帶以及黃瓜、胡蘿蔔和薏仁。不過蕁麻疹的患者應該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油膩等食物,也不要喝酒。

得了蕁麻疹吃什麼好

1、大白菜

性平,味道甜。清熱除煩,活血化瘀,消腫,對於腸胃的通暢有好的幫助,可以防止過敏,有助於蕁麻疹消退。

2、南瓜

性溫、味甘,溫中散寒以及補中益氣和健脾益胃的作用,並且適宜脾胃虛弱以及風寒型蕁麻疹的患者使用。

3、紅棗

性溫,味甘。健脾益胃、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等功效。適宜血虛型蕁麻疹患者使用。

4、冬瓜

清涼,甜。具有清熱,祛風,解毒消腫,保濕的功效。適宜風熱型蕁麻疹患者使用。

5、荸芥末

冷,甜。涼血化濕,或肺部,消腫解毒作用。適宜風熱型蕁麻疹患者使用。兒科病人飲食。

6、薏米

清涼並且甜,具有解熱以及抗炎斂瘡的作用。因此薏米適用於熱保留蕁麻疹的患者使用。

蕁麻疹患者不能吃什麼食物

1、蔬菜類

蕁麻疹患者在蔬菜中要盡量的避免這些,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這類食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

2、果品類

桃子、杏等,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3、食用菌類

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4、海腥類

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對於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症,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5、屬於發物的

獐肉、腐乳、酒釀及蔥、蒜、韭菜等

得了蕁麻疹怎麼辦

1、清潔

注意皮膚清潔衛生,要經常洗澡,洗澡水的水溫不要太高,少用或者不用刺激性化妝品。被褥不要曬得太勤,不要用毛絨類的,毛絨的東西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加重病情。

2、不要抓撓

刺癢的時候不要抓撓,以防止皮膚出血,繼發皮膚感染。實在受不了就揮舞四肢,轉移對刺癢的注意力。要是半夜刺癢,可能是被子太厚了,太熱了也是容易誘發刺癢的,應蓋得薄一點,或者把刺癢的部位裸露在被子外面。平時穿衣也是一樣,蕁麻疹病人不宜穿得太過溫暖。

3、放寬心態

一定要讓自己高高興興的,不要為蕁麻疹的事斤斤計較。特別是在蕁麻疹病發,身體刺癢難忍時,一定要不把刺癢當一回事,平時要學會放寬心態,這對於蕁麻疹病人非常重要。

4、注意飲食

有些蕁麻疹是飲食引起的,特別是嬰幼兒,對某些食物過敏可能就得了這種病。那就不應該吃這種食物。而對於大人,應注意飲食均衡,清淡一點,避免使用過量煎炸、油膩食物、發物。

5、找出過敏原

不少蕁麻疹就是皮膚過敏導致的,為了徹底根除,應儘快找到過敏原,過敏原有很多,食物、環境、溫度等等,當然,也有情緒原因。

6、吃藥

通常,輕微蕁麻疹使用外敷藥很容易康復,但是有些人的蕁麻疹比較嚴重,應該配合吃一些藥物,尤其是一些抗過敏葯,最好找醫生推薦。


蕁麻疹都有什麼危害?蕁麻疹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雖然它不會傳染,但是它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患者一般會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那麼蕁麻疹具體都會造成什麼危害?

 蕁麻疹的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誘發其他疾病:慢性蕁麻疹發病如伴有消化道癥狀,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胃腸道功能紊亂,伴發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蕁麻疹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紊亂,因此可以誘發腎炎,自身免疫性甲亢,SLE,甚至免疫監視功能低下導致惡性腫瘤等!生育期婦女還可以導致免疫性不育及流產!

  影響生活質量:慢性蕁麻疹若發病未及時治癒,可遷延長達數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臨睡前瘙癢加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

  危及生命:慢性蕁麻疹如發病在呼吸道的喉頭和支氣管處,會導致反覆發作的喉頭水腫,出現咽喉堵塞感,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嚴重時導致患者窒息死亡;病情嚴重者,伴有心慌、煩躁、噁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癥狀,危及生命安全。


病因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不僅細菌、病毒、寄生蟲、花粉、灰塵、化學物質易成為過敏原,冷空氣的刺激、情緒的波動都有可能會引起蕁麻疹的發生,但大多數寶寶蕁麻疹反覆卻可能是飲食而造成的(食物過敏佔了嬰幼兒蕁麻疹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會想問,蕁麻疹的誘發原因這麼多,是不是就沒辦法避免了呢?其實只要了解寶寶的過敏原,避開過敏原,蕁麻疹也就不那麼容易找上門來了。

預防

避開過敏原

  由於嬰幼兒的食物主要以母乳、配方奶等奶製品為主,且腸胃接受能力相對較差,因此過早、過雜地給寶寶添加輔食就很可能會誘發蕁麻疹。

常見易發生過敏的食物有:

  雞蛋、奶製品(牛奶或含有添加劑的奶製品)、蝦蟹、貝殼類、大蒜、西紅柿、楊梅、檸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香料,或是腐敗食物等等;

特別提醒:

  家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一定不要心急,牢記輔食添加原則: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由單一到混合。這樣不僅益於寶寶接受、吸收,也便於查找出寶寶的過敏原,從而避開過敏原。

遠離粉、塵

  花粉、灰塵、皮屑、氣霧劑、動物皮毛等也是誘發蕁麻疹的一大原因,在春天花粉傳播的季節里盡量避免寶寶外出。避免寶寶接觸花粉類物質,避免在樹底、草叢等處活動。

  此外,家庭衛生也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家中乾燥整潔,被褥衣物要常曬,防止家中滋生蟎蟲等其他幼蟲。

  如果寶媽愛化妝、噴香水,那麼在接觸寶寶前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卸妝、換衣、洗臉、洗手。

及時增減衣物

  嬰幼兒自身抵抗能力比較弱,天冷時如冷空氣接觸也很容易誘發嬰幼兒蕁麻疹,所以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為寶寶增減衣物也是預防蕁麻疹的關鍵點。此外,蕁麻症患兒應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以避免對患處造成刺激。

注意藥物

  有些藥物可以引起蕁麻疹,如青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物、多粘黴素等抗生素、血清、疫苗、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等。

  在使用這些藥物時如出現過敏癥狀應該立即停止使用,並積及時的採用蕁麻疹組合療法進行治療。

特彆強調:

  精神因素也是誘發蕁麻疹的一大因素,所以保證充足的睡眠,生活規律,增強寶寶機體免疫力,多給予寶寶關愛,避免寶寶情緒過於波動,讓寶寶時常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是一種有效的預防。

  許多家長都留言說寶寶蕁麻疹反覆,那麼面對難纏的蕁麻疹該如何治療呢?在這裡小康君就給大家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治療

  最簡單常用的方法就是局部塗抹止癢洗劑,如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此外針對自身免疫性蕁麻疹可以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漿透析使得癥狀緩解。還有對常規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慢性蕁麻疹可以根據變應原皮試結果給予相應的脫敏治療。

  最後再強調一點就是,不同的藥物其最低年齡限制和使用劑量有顯著的差別,因此家長對於用藥問題一定要就醫,由醫生開出適合寶寶的藥方,切不可自行去藥店買葯給寶寶服用。

小康君嘚吧嘚

  寶寶患蕁麻疹是常見的現象,這是沒有傳染性的,不要刻意去隔離寶寶,寶寶還是可以和家長們一起進餐,和別的寶寶一起玩耍的。

  有些寶寶患了蕁麻疹之後,會反反覆復的好轉又患上。這種現象在寶寶之中是很普遍的,家長們別太著急了。只要平時注意寶寶的飲食衛生,規避誘發因素基本是可以預防的。


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表現為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的蒼白色扁平疙瘩,多時會融合成大片,伴有明顯瘙癢,皮損多時遍布全身。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會反覆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臨床上較為常見。

生活中哪些因素會引起蕁麻疹?

1、花粉

在花粉傳播的季節,微小的花粉顆粒在傳播過程中會散布在空氣中,並隨著空氣的流動而四處飛揚,而其中的一部分會被人吸入同時被皮膚吸收。

2、灰塵

灰塵慢性蕁麻疹是一種生活在灰塵中的微生物的慢性蕁麻疹反應,是最常見的慢性蕁麻疹。灰塵慢性蕁麻疹包括棉纖、皮毛以及各種纖維,動物皮毛等等。

3、化妝品

最典型的化妝品慢性蕁麻疹是香精慢性蕁麻疹,而收斂水等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妝品也會對肌膚產生一定的刺激。其它如生化防腐劑、果酸等都會對不同的肌膚造成不同的刺激。

4、食物

常見的是海鮮、芒果、果仁類食物會引起慢性蕁麻疹。

5、藥物

青黴素、磺胺類藥物等,都可能引發皮膚慢性蕁麻疹。

6、年齡

年齡的增長和免疫的不平衡是慢性蕁麻疹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7、寵物

家養寵物產生慢性蕁麻疹現象。這種因寵物引起慢性蕁麻疹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貓狗等身上的物質散落到空氣中,人體接觸後引起慢性蕁麻疹。

8、季節變換

由於種種環境因素,空氣中散布的細菌孢子和花粉等物質會大量釋放人體可以接觸到的化合物——組織胺,引起慢性蕁麻疹。

9、溫度變化

溫度忽冷忽熱,使敏感人群易患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的危害性

1、誘發其他疾病

蕁麻疹發病如伴有消化道癥狀,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胃腸道功能疾病。

2、影響生活

蕁麻疹若發病未及時治癒,可遷延長達數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臨睡前瘙癢加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

3、危及生命健康

蕁麻疹如發病在呼吸道,如喉頭和支氣管處,會導致喉頭水腫,出現咽喉堵塞感、胸悶、呼吸困難,嚴重時導致患者窒息死亡;病情嚴重者,伴有心慌、煩躁、噁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癥狀,危及生命安全。


推薦閱讀:

男性脫髮的主要原因?
「間歇性跛行」不一定是椎管狹窄,這3種原因要分清!
男人沉迷於出軌的五個原因! ! !
小葉紫檀手串開裂怎麼辦?原因是這些

TAG:寶寶 | 原因 | 蕁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