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答疑
練太極拳身肢必須放長,以加強全身的彈性,有了彈性,才可以進而成為掤勁。也就是說,掤勁生於彈性,彈性生於身肢的放長。至於身體各部如何放長,現按拳譜分述如下:
(1)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所謂頂勁虛領,是把頂勁向上虛虛領起,氣沉丹田是把氣向下沉入丹田,兩者綜合起來,在意思上就有著相反方向拉開的意圖,這就使身軀有了放長的感覺。
(2)含胸拔背~含胸要求胸部既不腆出,也不凹進,使胸成為脊背拔長的支柱,因為力學上的壓桿是不允許有彎曲的。脊背就依靠這個支柱加以拔長,這就是脊背的拔長。關於這點,初學時不可誤認駝背為拔背,因為背駝就會前胸凹進,這樣就會使前胸失去支柱作用,不但使背失去拔長的彈性,同時也有害健康。
(3)沉肩墜肘~沉肩的主要作用是將臂部與肩部因下塌而接牢。臂與肩接牢,才能使臂生根。同時,由於墜肘,使肘與肩部之間達到放長。當手臂進行螺旋式纏絲運動時,就是以墜肘作中心的。同時,墜肘和坐腕又可使肘與胸之間放長。因此,沉肩墜肘和坐腕是整個手臂的放長。
(4)開胯屈膝的旋轉~這是腿部的放長。腿是站立在地面上的,要想放長就比較困難。因此,對腿部提出了開胯屈膝的要求,要求在這種特定姿勢下(圓襠)用螺旋式的運動來變換虛實,這主要表現在膝頭的旋轉上。這樣,當腿部向外旋轉時,使外側處於放長而內側則為收縮。這種腿的旋轉配合著手,臂,身的旋轉,成為全身的旋轉,逐步上升,就可以達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的完整一體的勁。綜上所述,可見太極拳對身軀,手,足都有放長的要求。這樣,不但因放長而產生彈性,成為太極拳基本的掤勁,而且可使人們的精神自然提起,不致發生鼓勁而成為拙力的現象。
練太極拳時為什麼軀幹要中正安舒所謂身法也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說法是指軀幹部的姿勢動作而言;另一種說法是指全身(包括四肢)的動作而言,本題內容即按前一種略加敘述。
太極拳對身體的要求很多,如含胸拔背、松腰、沉肩、頂頭懸等,本題主要說明「尾閭中正」及「中正安舒」等要點。
尾閭是尾閭骨的簡稱,尾閭骨位於脊柱的下端,通常所謂尾閭中正,實際上是指全部的脊柱中正而言。脊柱是人體主要的中軸骨骼,它的上端連著頭骨以支持頭部,下端連著骨盤,在連接下肢;脊柱是由一節一節的脊椎組成的,這可以提供頭部的的靈活性。
正常的人體的脊柱也並不是成直線的,而是有三個自然的彎曲,不過這種彎曲的弧度不大,在表面看起來幷不顯著。太極拳要求的「尾閭中,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正」正是這種自然的中正,不要過於免強,如硬要求脊柱上下成一條垂直,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但有駝背習慣的人,在練太極拳時,應儘可能的直腰,力求達到尾閭中正的要求。
什麼叫中正安舒呢?中正安舒是指在練習太極拳時,要使軀幹作到安然舒展,不偏不倚。太極拳論中說:「無使有凹凸初。無使有缺餡處」就是指的這個意思。如果在練拳時,身體某部覺得彆扭,不舒適自然,就違背了中正安舒的要求。從運動生理來說,中正安舒對人體的生理健康影響很大。練太極拳最忌肌肉及關節緊張,只有使之放鬆才不致妨礙氣血流通,使胸腔擴張,肺臟舒展。此外,練拳時如保持尾閭中正,就會防止軀幹的前俯後仰及左右歪斜的缺點;否則動作不既不優美,呼吸也不自然舒暢,同時身體也易失去平衡,重心不易掌握。如果沒有作到這些,當推手時,對方稍一引動,即可俯倒。這些要點練拳者是及應注意的。
練太極出現氣喘應該怎麼辦很多養生愛好者都選擇練太極拳,尤其是老年人。有拳友出現過這種情況,就是在太極拳練習過程中出現氣喘,這時應該怎麼辦?怎麼才能避免情況的出現呢?
太極拳的腹式深呼吸運動和含胸拔背的細緻練法,對預防和治療內臟器官、機能的各種慢性疾病極有成效。氣沉丹田是通過腹式深呼吸來實現的,腹式深呼吸有助於潤滑內腸和增強腹壁肌的韌性和彈性,使橫膈運動。腹部時松時緊運動著,練習時間長,腹部逐漸充實圓滿,富於韌性和彈性,可以增強抵抗力。
太極拳練習時是一動無有不動,應在腰脊的運動下,帶動四肢進行螺旋形地上下、左右纏繞伸縮動作,從節節貫串起到引長身肢的作用。在定式時,還特別要注意脊柱骨節對準,使負荷能力加強,全身骨節既求鬆開,又要虛虛對準,使內含騰挪之意。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是歷代太極拳家根據實踐經驗和集中群眾的智慧而提出的外形和內動的要求。
太極拳掌法的特點為手指松舒。掌按出時,不可太過於膝,太過於膝易失重心,手臂應處處屈而不立,保持蓄勢。
對於本身有氣喘等支氣管炎患者,應減緩運動速度,避免在極寒天氣於戶處健身。
因此,本身就氣喘的拳友們,正值冬季,就不要逞強去戶外練太極拳了吧!就算練習也要減緩運動速度和減少運動時間。
推薦閱讀:
※「太道至簡」與太極拳修鍊
※滑如冰凌黏如膠軟如棉花硬似鐵---太極拳技擊基本功訓練
※攔擦衣(陳式太極拳)實戰講座--孫國璽
※練習太極拳,防治高血壓
※什麼是太極拳的「懂勁」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