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郵輪本月中旬首次停靠吳淞口 上海開啟郵輪「大船時代」

  對於去年剛剛開港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來說,意義非凡——全球排名前十的豪華郵輪之一、亞洲最大(14萬噸)的「海洋航行者號」郵輪將在6月19日首次停靠上海,並將以此為母港,開始它的亞洲旅程。另一艘位列全球十大郵輪之一的「海洋水手號」,也將在明年6月從加勒比引入中國,以上海為母港開設始發航線。

  依照國際通行標準,排水量10萬噸級以上的郵輪被視作大型郵輪。從北外灘的「一滴水」,到寶山的「東方之睛」,上海的郵輪產業起步至今已近10年,終至與國際郵輪業接軌的全新起點:開啟「大船時代」。

  發展郵輪旅遊,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重要內涵,也是提升上海都市旅遊產品體系和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至「十二五」期末,上海的目標是要建成東亞地區的郵輪樞紐港,成為與新加坡、香港比肩的亞太地區三大郵輪中心之一。

  眼下,從虹口到寶山,全新的產業正醞釀著地區的深層變化與轉型。當全新的「時代」到來,上海是否已做好準備?

  郵輪旅行不只是交通工具

  站在寶楊路長江大堤北眺,一條數百米的「長龍」引橋蜿蜒入江,與一座嶄新的碼頭呈「T」字形相連,岸上一側,與一扇巨大的銀色「貝殼」狀建築相接,整體構型彷彿一隻眼睛,靜靜地橫卧在長江之畔。

  這裡就是上海目前最大的郵輪始發港,被譽為「東方之睛」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先期建成的一期岸線長774米,建成兩個泊位可同時停靠一艘20萬噸級和一艘10萬噸級大型國際郵輪,設計通關能力60.8萬人次/年。待2012年二期工程完工,還將增加兩個10萬噸級以上泊位。

  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亞太及中國區總經理劉淄楠興奮地說:「『海洋航行者號』今年的預定已將近全部售完,我們還將開設多條母港始發航線,目的地涵蓋東南亞、日本及韓國等旅遊勝地。」

  國際一流的巨型郵輪什麼樣?一段短片讓記者率先一窺全貌,「海洋航行者號」長310米,甲板15層,載客可達3840人,容納船員1181人,「從體量上說,將近5艘泰坦尼克號。」據介紹,船上除了傳統的各式酒吧、餐廳,還有包括各類免稅店、水療中心、3D巨幕影院,還有攀岩牆、真冰溜冰場、直滑輪滑道、高爾夫推桿練習場等。「白天掛靠在風景優美的港口,可以上岸觀光、購物、活動,平時在船上隨時可享受各式美食與服務……」

  「郵輪並非只是交通工具,其本身便是旅遊產品的重要內容。」劉淄楠說。自1980年以來,郵輪旅遊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長,遠遠高於國際旅遊業的整體發展速度。

  而從世界經驗看,郵輪產業是人均GDP1萬美元到2.5萬美元的伴生品。上海從2008年起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城市群社會經濟水平處在全國前列,應運而生的郵輪旅遊,正可滿足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旅遊轉變的需求。

  這樣的旅行,費用如何?「郵輪旅遊,可謂高而不貴,即品質高、價格不貴。」上海國旅國際旅行社出境旅遊中心專項旅遊部經理徐薇薇告訴記者,目前郵輪旅遊產品皆為出境游,依旅遊業內的劃分,一般將出境游產品5000元以下列為低端產品,5000—10000元為中端產品,1萬—3萬元為高端產品,郵輪旅行線路正集中在中端產品中。從報價上看,一款日本郵輪游產品報價高於普通日本游,但郵輪是一票包含吃住,算下來反而比普通游+住宿+伙食費用更低。

  帶動力巨大的「乘數效應」

  郵輪進入「大船時代」,並不僅是提供了一款全新的旅遊產品。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末,上海將建設成為東亞地區郵輪樞紐港和亞太地區繼新加坡、香港之後的三大郵輪中心之一。屆時,郵輪產業對上海直接經濟貢獻預計將達50億元至80億元,總體經濟貢獻有望達150億元至200億元的規模。

  北外灘和吳淞口兩大郵輪港的排片表,顯示了上海郵輪產業的上升態勢。根據計劃,今年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將靠泊大型國際郵輪航班62艘次,其中母港郵輪50艘次;到2015年,吳淞口的年靠泊量將突破200艘次。而用以靠泊7萬噸級以下郵輪的北外灘,郵輪旅客吞吐量亦在逐年攀升。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郵輪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爵浩認為,逐步邁入「大船時代」,意味著郵輪帶給港口所在地的輻射效應成倍放大。

  以「海洋航行者號」為例,其一天的日用品、食品等物資需求量就達近10萬美元;一艘郵輪每船次的採購量往往突破100萬元人民幣,一旦上海成為郵輪的供給採購地,採購市場將會大大繁榮。這還只是「郵輪產業鏈」的小小一環。專家介紹,郵輪經濟產業鏈涵蓋郵輪製造業、郵輪公司、郵輪港口和岸上旅遊四個方面,包括維護保養、補給採購、信息服務、集疏通關、船供物流等多個環節。目前,除郵輪製造基本被歐洲壟斷外,其餘方面中國均大有可為。

  維護保養,就是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目前亞洲地區絕大多數郵輪的維修保養仍集中在新加坡,中國市場並未形成。「其實上海完全有能力進行維修,而且成本更低,」劉淄楠說,2010年10月在上海港附近發生碰擦事故的歌詩達「經典號」郵輪,不到5天時間即由中海工業長興修船基地成功修復,這一速度業內亦屬罕見。對成為大型郵輪母港的上海而言,一旦抓住機遇做好這塊「蛋糕」,郵輪產業乃至整個航運業的能級將獲得極大提升。

  與此同時,郵輪巨大的客流量為當地旅遊市場帶來的刺激也不可小覷。據介紹,一艘次母港郵輪至少有20%客人來自海外,他們一般坐飛機到上海,隨郵輪旅遊結束後再從上海空港離境。這期間的交通、住宿、旅遊消費等,都相當可觀。此外,10萬噸以上級郵輪擁有千餘名船員,他們也會按行業慣例在滬逗留、休息、觀光。

  程爵浩說,發展得當郵輪產業將給區域功能提升帶來巨大的「乘數效應」,將遠超傳統的港口貨運業。

  機遇與挑戰上海準備好了嗎

  寶山區副區長夏雨亦對郵輪產業寄予厚望。在他看來,寶山濱江地區將因郵輪實現又一次歷史性轉型:「從最早的漁村經濟,到後來的『炮台經濟』,到解放後的『工業經濟』,再到今天的郵輪經濟,這就是吳淞口不斷脫胎換骨的過程。」

  較早涉足郵輪產業的北外灘地區,已經嘗到甜頭。自2006年啟用至今,北外灘郵輪碼頭周邊已集聚起3000餘家航運企業,逐漸形成高端航運服務業集聚的業態;北外灘區域的交通設施、公共環境等,亦在這幾年有了跨越式提升。

  在寶山區,蛻變也已指日可期。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周邊1.4平方公里區域已列為上海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之一,新近公布的計劃顯示,寶山區40餘公里沿江區域將圍繞郵輪產業重新布局,依次打造國際郵輪核心功能區、郵輪服務配套功能區、現代服務延伸功能區和結構調整儲備功能區。

  硬體並不是唯一的課題。寶山區濱江委主任王友農坦言,密集而至的郵輪,將給寶山乃至上海的服務管理能力帶來大考。

  今年7月7日、7月30日、8月25日,吳淞口將3次出現兩艘大型母港郵輪同日靠泊的場面,出入境旅客及船員人數將達1.3萬人次以上,相當於數十架大型飛機同時下客。壯觀場面的背後便是挑戰:吳淞口郵輪碼頭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超大規模旅客的快速有序通關?周邊接駁交通能否實現人員快速疏運?一旦人流集中某一區域,郵輪碼頭內外是否又有應對措施……

  8月份慣常的颱風季節恰逢郵輪密集停靠期,惡劣天氣如何緊急應對?「考驗是多種多樣的。」王友農說,「很多方面沒有先例可循,只能儘力探索。」

  而一些相關政策、制度的相對滯後,也對郵輪產業的發展壯大造成制約。據介紹,被視作非貿易行為的郵輪採購不享受退稅,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怪象:一瓶茅台酒經出口渠道到邁阿密賣給油輪公司再運回中國的成本,反而低於郵輪公司從中國直接購買。

  還有通關、檢驗檢疫等多個方面的政策、服務等,如何突破創新,這顯然比硬體建設更考驗上海乃至中國的改革智慧。

責任編輯: 走向蔚藍 文章來源:

推薦閱讀:

明確「亞洲地中海」概念,經略中華復興的地理樞紐
深度:亞洲金融論壇「大咖」重鎚押注粵港澳大灣區
聚焦第二屆「鐘錶與奇蹟」亞洲高級鐘錶展--瑞士表突圍戰
前海,註定會成為另一個亞洲傳奇(上篇)

TAG:上海 | 郵輪 | 亞洲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