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任總統】 第十三任 在奴隸制問題上不得人心的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
生卒年月:1800.1.7~1874.3.8
總統任期:1850.7.10~1853.3.4
所屬政黨:輝格黨
菲爾莫爾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以副總統身份繼承總統職位的人,在任僅兩年又八個月。菲爾莫爾在奴隸制問題上始終持妥協態度。他於1850年簽署了對南方奴隸主妥協的法案。這一法案既為北方所不滿,又未贏得南方的信任。由於兩面不討好,他在 1852年的總統選舉中落選。他在對外政策方面也無顯著成就,任期內最大的外交行動是派遣海軍少將佩里率領艦隊前往日本,迫使日本政府開放海口與美國通商,從而「打開日本的大門」。
家境貧寒 勤學苦幹
菲爾莫爾的祖先是英國移民,他的父親內塞尼爾·菲爾莫爾原籍佛蒙特州本寧頓,後來遷居到紐約州卡尤加縣務農。 1800年1 月7日菲爾莫爾出生在該縣洛克(今為薩默希爾)地方的一幢簡陋農舍里。菲爾莫爾的母親共生六子三女,他排行第二。菲爾莫爾從小跟他父親務農,衣閑時學點文化。
15歲那年因家境不好,到距家較遠的斯巴達地方的一家羊毛作坊當徒工。在那裡他從早到晚干雜活,不僅學不到技術,而且備受虐待,三個月後他就捲起鋪蓋回家。由於生活所迫,第二年他又到附近一家羊毛服裝廠當徒工,年輕的菲爾莫爾不甘心當個學徒工,立志刻苦自學文化,經常把撿來的一本破詞典放在機器旁邊,利用操作間隙,查生詞記在心裡。
有志者事竟成。菲爾莫爾18歲那年終於離開工廠,去做農村小學教師。那時候的美國農村小學非常簡陋,許多學校只有一間房子和一個教師,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的教學任務都落在這個教師的身上。菲爾莫爾越教越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於是就設法到附近一家補習學校去進修。他在那裡認識了另一個進修的女教師艾比格爾·鮑爾斯。鮑爾斯是一個牧師的女兒,比菲爾莫爾大兩歲。她常常在他經濟困難的時候資助他,使他免於輟學,並在他學習困難時耐心幫助他。
菲爾莫爾19歲那年,舉家遷到了紐約州蒙特伯爾。他父親打聽到當地的法官沃爾特·伍德正在物色一名助手,就把兒子送去看看伍德是否願意收他。伍德非常同情這個勤學苦幹的小夥子,便收留下來,讓他一面工作,一面跟隨自己學法律。菲爾莫爾經過三年努力,終於自學成才。1823年通過律師考試後,在布法羅附近的東奧羅拉地方開設了律師事務所。在此期間,他一直得到鮑爾斯的鼓勵和支持,1826年2月,他們終於成了眷屬。
進入政界 開始發跡菲爾莫爾進入法律界後即開始涉足政治。那時紐約州西部發起了一場反對宗教秘密結社的運動,這個運動的主要支持者是民主共和黨內的國家共和派。菲爾莫爾積极參加這個運動,並在國家共和派的支持下,當選為紐約州州議會議員。他在紐約州政壇上初露頭角後,於 1330年遷居布法羅,以便謀求更大的發展。1832年他當選為聯邦眾議員。
1834年國家共和派改稱輝格黨,菲爾莫爾以該黨候選人身份再次參加國會眾議員競選,但未如願。於是他回布法羅重操律師舊業,準備兩年後再競選。在此期間,他把一個心腹安插到布法羅《商業廣告報》當主編,以便控制這家報紙,為他製造輿論。1836 年他終於當上了眾議員,並在 1838 年和1840年的競選中連選連任。
菲爾莫爾任眾議員期間,正是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和南北關稅糾紛之際。關稅糾紛反映了美國南方與北方的不同經濟利益。北方工業資本家要求政府執行保護關稅的政策。南方種植園主則主張降低關稅,發展自由貿易,以利於輸出南方的農作物和其他原料來換取廉價的外國工業品。 1833年南方以脫離聯邦進行要挾,使國會降低了關稅率。菲爾莫爾代表北方工業資本家的利益,在國會內極力主張採取保護關稅措施。 1841年他當選為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在他的努力下,國會於1842年通過了輝格黨提出的關稅法,把關稅又提高到1833年前的水平。
菲爾莫爾沒有參加 1842 年的議員競選,因為他並不滿足於當一名眾議員,而另有更大的企圖。1844 年總統選舉中,輝格黨提名黨內知名人士亨利·克萊為該黨總統候選人。菲爾莫爾頗有意與克萊搭配,作為該黨副總統候選人。由於黨內在他當副總統候選人的問題上意見分歧,該黨主要領導人瑟洛·威德和威廉·西沃德等人力勸菲爾莫爾代表該党參加紐約州州長的競選。 菲爾莫爾接受了他們的意見。 競選結果, 他敗給了民主黨候選人賽拉斯·賴特,但在次年被選為該州的審計官。 1846 年布法羅大學任命他為該校校長,一直到1874年逝世為止。
1848年總統選舉時,輝格黨內部南、北兩派在誰當正副總統候選人問題上意見又不一致,最後為了聯合一致對付民主黨,共同提出了泰勒和菲爾莫爾為正副總統候選人。 泰勒是南方人, 但他是美國和墨西哥戰爭中的 「英雄」,號召力大,為南北兩派所接受;菲爾莫爾是北方人,但他在奴隸制問題上持 「中間路線」,也能力南方所接受。由於民主黨內部分化,輝格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 1849年3月5日泰勒和菲爾莫爾分別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和副總統。
當上議長 偏向南方
19世紀中期,美國疆土不斷向西擴展。1845年美國正式合併得克薩斯。美墨戰爭後,美國又奪得了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內華達、猶他、科羅拉多、亞利桑那等地。南方種植園主企圖把奴隸制擴大到新開闢的西部和西南部,使新加入聯邦的州變成蓄奴州。而北方的工業資本家則主張新加入聯邦的州應成為自由州,以便他們的工廠可以補充自由勞動力。泰勒和菲爾莫爾執政時,正是南北雙方矛盾日益尖銳的時候。
1849年,加利福尼亞人民召集州代表會議,草擬了一個禁絕奴隸制的憲法,要求以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聯邦。新墨西哥地區也要求禁絕奴隸制。這些要求立即遭到南方奴隸主們的普遍反對,他們揚言要退出聯邦。在北方,有人主張不能對南方作過多讓步;有人則認為可以遷就一些,以免引起國家分裂。這兩種意見實際上反映了妥協與反妥協的兩種思想的鬥爭。
菲爾莫爾作為副總統,按憲法規定兼任參議院議長。他雖然也反對奴隸制度,但在主持參議院期間,卻與主張妥協的參議員結成一個頗有勢力的集團。他的這種立場遭到了以西沃德為首的一部分反對妥協的參議員的反對。由於西沃德是輝格黨的領導人之一,對泰勒總統的影響較大,所以泰勒的態度接近於反妥協派。這樣,總統與副總統之間的意見不同就表現為政府與國會之間的對立了。泰勒就任總統才16個月就因病去世,處理這個問題的職責就落到了副總統菲爾莫爾的身上。
接替總統 妥協讓步
菲爾莫爾於1850年7月10日即泰勒逝世的第二天宣誓繼任總統,成為美國第十三任總統。由於他在奴隸制問題上與前任總統泰勒意見不合,泰勒手下的七位內閣部長全體辭職。菲爾莫爾針鋒相對,一個也不挽留。這是美國歷史上副總統繼任總統時,唯一更換全部內閣成員的事例。
菲爾莫爾組織了自己的內閣後,主張妥協的參議員克萊和道格拉斯調和南北雙方的意見,提出了一個妥協法案,其基本內容是:
(一)加利福尼亞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聯邦。
(二)確定得克薩斯州的州界,聯邦政府對該州讓出的土地支付補償。
(三)在得克薩斯州讓出的土地上,成立新墨西哥和猶他兩個地區,至於這兩個地區是否允許實行奴隸制的問題,暫不制定法律。
(四)在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內,禁止奴隸交易。
(五)聯邦政府通過更有力的法律,幫助奴隸主追緝逃亡的奴隸、美國歷史上把這一條例稱為《逃亡奴隸法》)。
這個法案在菲爾莫爾內閣的鼓勵和支持下,首先在國會獲得通過,然後經總統簽署生效,這就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1850年妥協法案。這個妥協法案實際上是南方奴隸主的勝利。根據這個法案,加利福尼亞雖然以自由州身份於同年9月9日加入聯邦作為美國的第三十一個州,但新墨西哥和猶他兩地區加入聯邦時,要由該兩地區的居民決定是否實行奴隸制。這就等於直接否定了1846年的威爾莫特附件案 (這個附件案規定在美國新獲得的土地上,絕對禁止實行奴隸制度)。至於在首都華盛頓,則僅僅是禁止奴隸交易,而不是禁止奴隸制本身。更嚴重的是,根據《逃亡奴隸法》的規定,聯邦政府得行使其職權,用一切方法協助奴隸主追捕逃亡的奴隸。這樣,當時已獲得自由的40多萬黑人就經常有被逮捕和重新淪為奴隸的危險。因此,菲爾莫爾政府遭到美國廢奴主義者的反對,也為北方工業資本家所不滿。這個妥協案通過不久, 芝加哥市議會就通過決議, 拒絕協助在該市追捕逃亡的奴隸。 1851年,美國廢奴文學的代表作《黑奴籲天錄》問世,引起國內外轟動。據說該書的作者斯托夫人就是由於對《逃亡奴隸法》不滿,才下決心寫這部書來控拆奴隸主的罪行的。
菲爾莫爾本想在奴隸制問題上搞調和析衷,兩面討好。結果事與願違,他不僅遭到北方各州的攻擊,而且又受到南方各州的懷疑。因此在1852年的總統選舉中,輝格黨黨內在是否提名他當總統候選人問題上發生了分歧,菲爾莫爾最後未能當上總統候選人。1853年3月3日,他的總統任期屆滿,只好悵然搬出白宮。
菲爾莫爾在處理奴隸制問題上的做法不得人心,但他鼓勵鐵路建設的政策還是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1840年以前,美國的鐵路大部分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地區,西部沒有鐵路。菲爾莫爾在當議員期間就與其他一些議員一起提出了鼓勵資本家修築鐵路的贈地法案。他當總統後,資本家在西部地區積極興建鐵路,1852年初,東西鐵路在芝加哥接通,該市也就成了美國鐵路網的中心。
菲爾莫爾繼承了上幾屆總統對外擴張的傳統。 1852年他派海軍少將佩里率領艦隊到日本。1854年日本在美國脅迫下與其正式簽訂協定,允許美國在日本設立領事館,並讓美國船駛進日本的兩個海港補充食品和進行貿易等。
另立山頭 政壇失意
菲爾莫爾雖然在1852年的總統競選中失敗, 但他在輝格黨內仍有一定影響。他竭力想在1856年的大選中東山再起。但輝格黨從1852年分裂後,組織逐漸削弱,大部分輝格黨人在1854年7月共和黨成立時加入了共和黨。共和黨是當時北方工業資本家、中產階級和工人、北方和西部的小農以及廢奴主義者的廣泛聯盟。菲爾莫爾認為共和黨反對奴隸制過激,因而不與該黨來往,卻與另一個排外主義的政黨「美國黨」建立了密切的關係。「美國黨」成立於1850年,它反對天主教徒,反對外籍移民,是一個沙文主義政黨。
菲爾莫爾為了積累政治資本,從1854年春天起就開始周遊美國南部和中西部,並於1855年5月橫跨大西洋,到歐洲旅行。1856年2月,「美國黨」在費城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提名菲爾莫爾為該黨總統候選人,並函告正在歐洲旅行的菲爾莫爾。菲爾莫爾欣然接受提名,回信表示同意該黨的政綱。同年6月他從歐洲回到美國,9月又接受輝格黨的提名,作為該黨和「美國黨」的雙重總統候選人。但在11月的大選中,菲爾莫爾所得的票數遠遠落後於民主黨候選人布坎南和共和黨候選人弗里蒙特。這次慘敗結束了菲爾莫爾的政治生涯,同時也宣告了輝格黨的沒落。
菲爾莫爾政壇失意後,就全力安排個人生活。他的夫人鮑爾斯已在1853年死去。 1858年初,他與紐約州奧爾巴尼的富儒卡羅琳·卡邁克爾·麥金托什結婚,婚後去法國和西班牙旅遊。1859年他們回國後,在布法羅買下了一幢豪華的大宅邪,經常舉行宴會,招待該市的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夫妻倆也成了當地社交的中心人物。
1360年總統選舉中,共和黨提名堅決反對奴隸制的林肯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菲爾莫爾表示對林肯不抱希望。南北戰爭爆發後,他雖然在表面上支持北方,但卻認為這場戰爭是多餘的,並一再對林肯政府提出批評。在 1864年的總統選舉中,他還支持民主黨候選人麥克萊倫,反對林肯連任。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中,他又同情對南方叛亂分子採取姑息態度的安德魯·約翰遜總統。凡此種種都說明菲爾莫爾在奴隸制問題上自始至終是個妥協派。
1874年2月,身體一直健康的菲爾莫爾突然中風,卧床不到一個月,於3月8日去世,終年74歲,遺體葬於布法羅。
推薦閱讀:
※菲律賓總統沒跑路 浙江老年報
※怎樣看美國新總統特朗普
※美高官稱無跡象表明菲總統將從裁決上後退 中方回應
※美副總統曾欲賣房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