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在:和您談談如何建立心理界限
界限是個什麼?
魚 在水中,
不知水是何物。
我們每時每刻與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互動,
發生關係,都是通過界限,
而我們中的多數人,
卻不知界限為何物
。。。。。。
益心益行
公眾號:益心益行
微博號:心理諮詢師普在
郵箱:hxm406@163.com
自
我界限
心
里有自己眼裡有他人
請輸入標題 bcdef
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託附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自己的事——儘力:
獨立、有選擇的自由、為之負責。
他人的事——尊重:
改變自己,來影響對方;無論對方改變不改變,尊重其選擇,不評判不控制。
老天的事——臣服:
在不完美的世界裡,對生命說「是」。
自我界限(心理邊界)
國與國、家與家之間都有疆界。譬如美國和加拿大之間有清楚的國界,因此,兩國在這界線之內管理自己的國家,捍衛自己的領土。
家也有它的主權和界線,比如當我們看見鄰居家雜草叢生,即使出於愛心,或看不順眼,也不能擅自闖入替他們除草整理。但是,如果有惡鄰將他的垃圾倒在我家草地上,或擅自闖入我的家裡來破壞,這種行為於法於理都是不被允許的。
有形物質的主權我們很容易了解;但是多數人卻忽略了人的心靈也有主權(心理邊界),有自己的權利和擔負的責任。這正如我家的雜草需要自己負起責任來清理,別人的愛心或看不慣,都不能取代我對自己生命的責任;但是如果有人想要破壞我生命的家園時,我就有權利說:「不!不可以闖進來破壞。」
在我們個人生活中需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具備生活的能力,照顧自己的情緒,解決自己所擁有的問題;如果有人想用壞脾氣、霸道或惡毒的言語來破壞我的心靈,影響我的生活時,我也有權利保護心靈的主權而說:「不!不許!不可以!」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精神上,界限感也代表了對對方隱私等的尊重。不刻意打探私人問題,不過多評價他人作出的決定,不隨便干涉別人的生活。即使是像情侶和親人之間也是如此。
典型的界限問題
?無法拒絕——不會說「不」
?無法忍耐等候遲來的獎賞
? 貫徹力差,無法完成目標和任務
?願意替別人負責任
?在關係處理上總是有問題,無法獲得真愛
界限的分類
1.邊界不清(吞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總是有一方強行侵入另一方的邊界,主宰或擾亂對方的心理自主;另一方也被動地接受了這種入侵,慢慢地其自主性減弱,或者不知邊界概念也去進入別人的心理領地而遭挫敗。
案例1:有一位女老師,老公電話多,她走到哪電話追到哪。生活滲透很深,小事要彙報,人到了哪裡,吃什麼等等都要詢問。每次到外地,一天幾個電話,說的是在哪吃飯,正在做什麼,如果不這麼做,雙方內心不安。
現在其女兒也學到了這種生活模式,一周要與父母通好幾次電話。並非其感情好——夫婦經常吵架、打架。女老師一直不敢外出學習開會,也不敢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因為這樣脫離了其丈夫的視線,偶爾外出如果不按時回家就會遭到丈夫的責罵甚至挨打。
這家人心理邊界不清,相互越位,捆綁很緊,沒有個人空間,相互離開了就不安全。後來這位老師挨揍也無怨言,她已被丈夫教化成同類了——她也去侵入女兒的邊界。
邊界不清
過份滲透,沒了獨立空間,雙方感覺束縛太多。累!強行侵入他人空間,使人無處退讓。窒息!疆土不守,任人踐踏。憤怒,退縮!
2.邊界僵硬:與他人和群體的邊界過於清楚,以至於到了邊界僵硬的程度。
過於固執,聽不進他人意見;過分堅持也許不必要堅持的原則;拒絕一切人情世故;輕視情感,過於理性。
自我邊界僵硬是一種畫地為牢式的自我限定。他們會因此喪失必要的人際支持,以及失去在更大的人際平台上發展自己的可能性。
邊界僵硬者與人保持一定距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請我吃一頓飯,我立即請你吃一頓。……象一潭清水,遠離塵世,孤獨,無趣。
如果是不安全感很強的僵硬者:別人一靠近就敏感起來,甚至攻擊。問:這幾天哪去?答:管你什麼事?這種人不會輕易向人求助,不暴露自己。難得有知己。
3.正常邊界:自我界限清楚的人,並不意味著他不需要別人,也就是說,他並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擔一切,拒絕別人在情感上和行動上的支持。
自我界限清楚意味著,一個人與他人接近,但沒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近到把別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還是他,別人還是別人;與此同時,他也不會離別人太遠,不會遠到喪失愛自己想愛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從別人那裡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與溫情。
界限清楚的人的特質
?對自己是誰有清楚的認知
?知道自己該負什麼樣的責任
?明確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有抉擇的能力
?知道以自主能力為基礎才能獲得真愛
界限不是立在別人身上,而是自己。
一個好的邊界意識其實也很簡單:
心裡有自己,眼裡有他人即可。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親
密關係的界限
不
要以愛的名義的控制
綠皮
聯結即是愛的獎賞,又是愛的代價,所以我們在聯結中相愛相殺。正所謂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你允許的。
婚姻初期不及時立下界限或界限消失,婚姻關係很容易跟著瓦解,或是婚姻無法繼續成長,去超越起初的吸引力,蛻變為真實的親密感。
以「愛」的名義的控制
愛,要從何開始?
愛,就是無止境的忍耐嗎?
愛,就要無怨無悔的付出嗎?
愛,就是下一個男人/女人會更好嗎?
不!
愛,就是從立界線開始的……
婚姻:兩個獨立個體,才能結合成為—體!
只有彼此了解並尊重對方的需要、選擇與自由,
才能自願地付出,並彼此相愛。
我們借著「愛」的名義會做些什麼呢?
我是因為愛你,擔心你,才不讓你去……
如果你不是我老婆/老公,我才不會管你……
我還不是因為太愛你了,才會……
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為我無條件付出……
當你在戀愛中的時候,你以愛的名義控制對方嗎?你可能覺得打情罵俏、電話查崗、盤問對方的行程等都是你愛ta的表現。有些戀人就是喜歡黏糊糊地不分彼此。但是也有些戀人希望在一段關係中保持自己的空間,如果一方硬要入侵另一方的私人領地,恨不得24小時掌控戀人行蹤,那就很容易跨越「親密」的界限而進入「戀愛暴力」的雷區。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如果你極度沒有安全感,非常害怕失去這段戀情,覺得只有通過掌控對方的一言一行、查閱對方的郵件簡訊來確認對方對自己的愛,這麼做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暴力。而且,你的這些行為雖然短時間能夠讓你安心,但從長遠來說,其實是給你們的戀愛關係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
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
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
需要通過控制,覺得對他人有巨大的權力,好讓自己感到有信心一些。
在親密關係當中,為對方留空間和時間是必須的。雖然雙方的嗜好、興趣相投非常重要,但是雙方應該都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喜好。這樣,我們才可能在親密關係的空間中,為對方製造驚喜,創造變化。
上帝造萬物自由均等,我們不該成為彼此的牢籠,反而應自由地彼此相愛。上帝創造我們時,就賦予我們自由選擇地權利,不管面對生活、自我或他人,皆是如此。
界限感並不會讓我們變得更陌生,
反而會讓我們的相處變得更舒適。
一個孩子,認為別人需要改變,
孩子會覺得自己受傷了,受到委屈了,
是別人不好,是別人需要改變。
期望對方改變,而不是自己做出改變。
孩子的部分是非常讓人上癮的,
我們不想放棄受害者的身份,
但這真的無法讓關係好起來,
無法讓我們變得快樂!
當我們在關係中真正長大成人,
你會發現沒有什麼是其他人施加到你身上的,
事實上是你自己選擇了現在所經歷的處境,
而且每一刻你都不斷的在創造你的現實。
願愛與被愛
都溫柔無傷害
築起心牆,自我保護
我們的時代要求我們
敞開堵住的洞穴
並且發現彼此
只有如此我們才能
癒合苦痛的靈魂
並且
開放我們的心胸去愛!
界限不是一堵牆,
不是給自己周圍築起一道鋼鐵長城,
隨著自己的敞開,
這個界限的狀況也會並可以跟著調整。
1.心牆
在親密關係中,通常過了浪漫期後,為了保護自己在親密關係中不受到傷害,總是豎起一道心牆,以維護自身和控制他人,這是自我產生出來的防禦機制。
心牆沒有彈性不會輕易改變、裡面充滿著應該、正確和條規,沒有能力適應情況的變化。
由於這種心牆的即厚又不可能穿透,所以對外界不起反應,缺乏敏感。作用是防衛,而不是增進關係,對關係起決定性的破壞作用,自己住在裡面也很不舒服。
自我心牆從外界無法攻克,它的特色是只有從內部才能改變。在親密關係中,有些人會降低自己心牆的高度,或者在心牆上開一個小窗。
建議:帶著伴侶同游自己心牆的內部。就是說,承認自己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原因,用什麼武器和方式來防衛自己和控制他人。讓對方看你內心世界的圖畫,讓對方進入自己的危險領地。這需要勇氣,需要有足夠的安全感。
當對方在心牆內住久了,很奇怪的事情將發生。心牆會自動的從內部消失和瓦解,以界限取代,因為心牆不對內防禦,這時它失去了價值。
成長都是以喪失安全感為代價的,
不成長是自我界限不清的表現。
2.界限
如果雙方以界限接觸,將可以達到,既有獨立的自我,又有融合交集的關係狀態。
建立界限時,首先人要能與自己同在,完全為自己的感受和行為負責;沒有責備他人的立場,沒有應該不應該,沒有好壞。
界限不同於心牆,界限是有彈性的,可以移動的,你可以自由改變心意,並且告知對方你的改變。這時界限是具有彈性的,不會凝固成心牆。這時是雙方彼此是人性的而不是物化的,雙方彼此是真正的自我,而不是互相扮演的角色。
當兩人能自由地表達不同意見時,便能自由地相愛。
當他們不自由時,就是生活在恐懼中,愛也就隨之夭折了。
讓我們近一點吧,
因為我們都互相需要,
但也不要太近,
不要近得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
或者我們互相離遠一點吧,
但是不要遠得在我們彼此需要愛的時候,
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失去自我,不懂得自我尊重
一個沒有界限的人將是混亂的,
為別人承擔責任、過度掌控或順從、想要改變別人而感到無力和沮喪。
一個缺乏界限的人,將會失去自我,
註定他這一生將是不快樂、甚至悲慘的。
在親密關係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永遠不要因為責任或是為了取悅對方,而做自己不喜歡或不願意做的事。
否則你就會逐漸失去自己,失去興趣,最後失去生命力,婚姻就會進入死灰階段了。
討好和給予是來自不同的心理狀態。
當你試圖討好某人,你是出自於恐懼的內在。
給予則出自於內在的自重,它是因為你擁有足夠的內在資源,在給予他人時你不會感到匱乏,反而更加滿足!
愛要有適當的「距離」,但不要「疏離」;
關係需要「界限」,但不要「局限」。
既使是再親密不過的伴侶,也是兩個人,
在生活和情感上有屬於自己的部分,
也有屬於兩個人共同的部分,
這兩個部分是需要共識和平衡的。
親
子關係的界限
與
原生家庭的分離
當感覺自己界限不清的時候,
看一下,是哪個層面出了問題。
是自己不能獨立的承擔自己的責任?
還是,自己過度的承擔了他人的責任?
或者是從原生家庭習得的錯誤的界限模式?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心理邊界的形成和確立過程。
在生命初期嬰兒與母親處於共生狀態,此時的嬰兒覺得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沒有心理邊界,所謂「一元狀態」,不分你我,嬰兒的所有一切都依賴母親去完成。
隨著嬰兒逐漸長大,開始覺察到另一個人的存在,並且認識到自己原來是獨立的個體。這個認識便是分離的開始,也是建立心理邊界的開始。之後慢慢獨立亦即心理邊界逐漸形成。
中國人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當一個孩子自己跌倒,本應該自己爬起來,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卻看著心痛,立刻過去扶起,其實,善良的中國父母已經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愛中開始一步步缺失。
孩子慢慢長大,有能力獨自上學,但因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認為那是父母的事,於是父母背著孩子的書包,早送晚接,風塵僕僕。
孩子慢慢成年了,獨立意識開始強化,孩子覺得上什麼學校是自己的事,和誰談戀愛是自己的事,嫁給誰,娶誰是自己的事,但很遺憾,和父母的界限早已被打破,而且被打破已有很多年,而且可笑的是,孩子一邊大聲宣告「戀愛婚姻是我的事」,一邊把找自己做的工作、買自己住的房子看成是父母的事,於是父母在這種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覺得「你的高考志願是我的事,你的戀愛婚姻是我的事」,於是開始衝突,於是開始痛苦。
在中國,關乎高考志願、戀愛婚姻這樣的大事,也不僅僅是父母的事,還是七姑八姨的事,那份關切似乎全是他們自己的事,看似是一份幫助,一份關心,但卻是害了孩子,因為很少有人是以孩子的角度去做考量的,而是把自己當成了那個要娶要嫁的人,把孩子的戀人當成了自己要嫁要娶的人,然後把自己的意願拿出來,努力的充滿熱情的苦口婆心的令其意見最終得以實施。
學做成年人,承擔起責任
面對自己已經成年的事實,承擔起作為一個成年人的責任,學習真正而完全的對自己負責,因為一個仰賴於父母生存的孩子,是無法建立起屬於成年人的自我心理界限的。
在年輕人中,比較普遍的存在「啃老」的現象,一方面,孩子在經濟上常常會享受父母的照顧和幫助,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又討厭父母對自己的控制。
同時,有些父母也會習慣性的用「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要怎樣怎樣」這樣的語言來綁架孩子的意志。
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如果在經濟上是不獨立的,那麼就很難是真正的獨立。在父母面前,因經濟的仰賴,也會更加傳遞出「我是個孩子」的信息,而常常令父母覺得子女尚需要「照顧」,需要「被管理」,因而無法以對待成年人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從而會加重父母對孩子的「控制的一面」,而模糊了彼此的界限。
你們都在要自由,卻少有人要獨立。
不獨立,給你自由,依然是奴隸。
實現獨立的必經路徑則是承擔責任,沒有責任,則意味著你的行為需要別人來負責,那你對別人自然會有利益上的虧欠,所以便沒有自由可言。父母的控制不只是父母一方的問題,一定是父母與子女雙方博弈的結果。多數強勢父母都對應著在思想和行動上懶惰和怯懦的子女,他們無法實現諸多層面的獨立(譬如要父母掏錢買房),又有何資格談自由?
如果你在情感上強大到不向父母索取任何自己軟弱時的支持,在承擔責任上強大到不需要父母的任何介入你也可以處理得非常漂亮,父母有何理由來干預和控制你的生活?
中國年輕一代必須要面對的社會現實,尤其是當他們自己缺乏足夠的獨立(財務,情感,責任的承擔上)時,父母對子女的干預和控制,原生家庭對再生家庭的侵蝕,幾乎不可避免。
把別人的責任,交還給他們
在原生家庭中,我們常常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與他人分開來看待,這在另一個層面的表現就是過度的承擔了別人的責任,而模糊了自己的界限。
在年輕人中很常見的例子: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父母希望的?堅持找到自己心儀的伴侶再結婚,還是按照父母的想法,抓緊在合適的時間段里找一個相對合適的人結婚生子?
常常,有些年輕人會說,結婚是因為年齡到了,或是乾脆就是為了父母催促而結。還有些人,生小孩也是同樣的原因,或者再加一個,是為了給父母找點事情做,這樣他們就不會再盯著自己了。
很顯然,這種對婚姻和孩子的態度本身,都是不夠成熟理智和尊重的。
我們需要用自己的人生,對父母的感受負責任嗎?
孩子企圖為父母的感受負責的時候,就是在某種程度上把自己凌駕於父母之上,或者說,在心理上變成了父母的父母了。這是違背「序位法則」。
把別人的責任還給他們,是建立自我心理界限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跟原生家庭say goodbye,是一個成年禮,也是明確自己心理界限的前提。在自己的心理,跟父母完成「分離」,才能順利進入到成年人的角色。而作為孩子的分離,恰恰也是與父母關係發展的必經一步,有了這個分離,才有我們作為成年人彼此尊重和相愛的進一步升華。
案例2:有一位在家庭中為兄弟姐妹承擔很多的男士在確立自己的界限的時候非常痛苦,他相信,如果自己不繼續為兄弟姐妹負責,自己就是「壞」的,而他的兄弟姐妹們就無法照料好自己的生活。而同時,如果繼續這樣為兄弟姐妹的生活買單,面臨的則是他自己家庭的解體。
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是作為兄長,自己要照顧弟妹,否則就是自私自利的行為。在他童年的時候,每當他試圖為保有自己的領地而發聲的時候,就會遭到父母嚴厲的指責,這「不是一個哥哥應有的樣子」,並給這種行為扣上了一個「自私」的大帽子。從此以後,每當他試圖確立自己的界限的時候,這些指責就會在腦中重播,一遍一遍,最終深植於潛意識之中,變成了一項自我的行為準則。
這個行為準則,帶來的是什麼呢?他對自己要求極高,所以承擔了很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壓力重大,苦不堪言,而同時妻兒則怨聲載道——因為他把注意力總是投在別的地方,總覺得先照顧好別人,尤其是兄弟姐妹。
同時,這種行為,帶給那些被照顧的別人的又是什麼呢?是真正的「好」嗎?卻未必。在他的照顧之下,弟妹們,凡事遇到困難就來找他,或者說凡是弟妹們有困難,他就會自動頂上,結果這些兄弟姐妹沒有一個成材的。
而同時,大家也都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對他沒有半分感激。事實上,也許這的確並沒有什麼值得去感謝的地方,因為他的過度承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剝奪了他人為自己負責的權力,也就失去了成長和成熟的機會。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東西,如果我們背負了別人的責任和義務,那麼,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就是在至別人的尊嚴於不顧。那麼,這個表面的「好」,實際上,就很可能是一個「不好」。所以,不能明確自己的界限的人,常常也是不懂得如何去看到並尊重他人的界限的,雖然這有時候並不容易意識到。
所以,清晰和明確自己的界限,無論對我們自己還是他人,都是一件真正有益的事情。
朋
友同事之間
不
做「濫好人」
你有非常好的朋友嗎?
你和你好朋友能好到什麼程度?
你喜歡你的好朋友跟你無時無刻在一起,
分享一切東西,
彼此之間毫無距離嗎?
同事同學朋友間相處,需保持一定的界限。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幫助、同情、欣賞。
為此,有的人會毫無保留地向他人敞開心扉,甚至不惜兜出自己的隱私;有的人在與朋友相處中自認為很講義氣,你可以隨便花我的錢,我可以隨便拿你的東西,親密得像一個人似的,彼此間不設防,沒有秘密、沒有隱私、沒有心理屏障,如此親密的關係往往都是短暫的,到頭來因太多的扯不清而心存芥蒂。
有句古話說得好:「親兄弟,明算賬」,不論彼此之間的利益有沒有重疊,任何關係都要把握好「度」,才能保長久不衰。
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間關係惡化,反目成仇,往往都是心理「越位」惹的禍。 u000b
所有好人的假面底下都有要一個缺愛的童年
當自己作為孩子的時候,就不得不乖巧懂事為他人考慮捨棄自己的慾望。可能有一雙長期忽視自己的父母,所以以為這樣便可以得到關注;或有一對經常吵架的父母,對愛的表達幾近陌生,所以學會默默將將自責與愧疚重壓在自己身上;有被遺棄的傷痛。
即使沒有聽過表達,即使早前在媽媽肚子里,也能感應到是否有足夠的接納;在出生的一瞬間,若至親對自己性別有強烈的失望,都會變成傷留存在記憶和身體。
這許許多多的不安全讓你誤以為,做個懂事的孩子,做個誠實善良孝順正直,符合大眾所期待的」應該「,哪怕嚴重的忽略了自己,亦可以是安全了的。
因為這張好人牌的激勵,所以,父母的寂寞需要你的陪伴來排遣、上司派來的活兒總是壓得喘不過氣,朋友永無止境的危機和負面情緒,永遠無法成熟需要你去體諒的愛人。
超量付出的後果便是:關係破裂。自己沒有了,生活的主權不知道哪兒去了。
所以,改變命運的方式只有深深的了解自己以後。看見生活的界限,保守界限內的生活。
豪豬相處法則——親密有間
豪豬身上有刺,不能靠的太近,靠的太近會互相傷害,若離得太遠,又不能互相取暖。男女、朋友、同事之間都一樣,不能靠得太近,如果分秒不能離開,那離永遠離開也就不遠了。
智慧是什麼?智慧是度。度是最難把握的,把握好了就可以成功。度是最最重要的,過了不行,不到也不行。
千萬不要成為一個沒有原則的濫好人,
這樣你幫助過的人不會感謝你,
你沒幫助到的人會怨恨你。
人不是在成長,就是在忍耐。
你不小了
記
住
學會在關係中做一個「成年人」
在關係里會有良好的界限感,
既不會讓別人侵犯自己的界限,
也不會隨意侵犯別人的界限。
你不僅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
也學會覺察到對方的需求。
請輸入標題 bcdef
普在原創
文字 排版 /普在
圖片/網路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