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和集體主義
簡介:1961年生,安徽人,1993年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曾為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現為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
劉軍寧:中國人和集體主義
2014-03-13
一些人喜歡濫用「我們」:凡是該說「我」的地方,從來都說「我們」;凡是不敢說「我」的地方,也都說「我們」。只敢大聲說「我們」,從不敢大聲說「我」。但是,「我」畢竟代表不了「我們」,「我們」也埋沒不了「我」!
深究「我們」的背後,可見「集體主義」的影子。
作為與個人主義根本對立的道德學說,集體主義認為:人的本性是由社會決定的,個人隸屬於集體,集體高於個人,個人的需求和目標應該服從集體需要。
集體主義把國家和政權當作個人的主宰,要求個人依賴於更高的道德權威。集體主義認定,個人是集體的附庸,絕對的道德權威和無限的權力屬於集體。國家承擔對個人的全部責任。法律和社會文化都優先保障集體的權益而非個人的權益。在決策方面強調完全一致,集體主義不允許暴露個人之間的紛爭,嚴禁個人出風頭。
集體主義作為一種道德原則,主張個人利益首先服從社會整體利益,是一種「螺絲釘」哲學。
集體主義不僅是一種道德學說,而且也蘊含著特定的政治和經濟主張。集體主義認為政治的核心是權力,個人主義認為政治應當是關於個人自由與選擇的政治;計劃經濟是集體主義的經濟體現。
集體主義在二十世紀盛行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集體主義是一種超越個人私利的後個人主義的一種現代新思想。然而,集體主義並不是像通常所認定的那樣是對利己主義的否定,它只是對一部分人的自利的否定,同時也是對另一部分人的私利的伸張,即集體的自私的肯定。
集體主義並非與自私自利相對立。一個反集體主義者可以同時是一個利他主義者。
在集體主義的政治思維和實踐中,集體的決策被大大簡化。這時,集體變成了是所有人化身的超級個人。芸芸眾生都是短視無知的,常常鑄成錯誤。
如果說家長制是集體主義的傳統形式的話,那麼,極權主義則是集體主義的現代形式。
在二十世紀,集體主義成了極權主義最有蠱惑力的道德和政治工具。不是對個人主義的超越,而是對專制主義的回歸。
集體主義的最高形式,便是國家主義。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集體主義是「人民」的主義,個人主義才是「公民」的主義。
公民時代是大寫的「我」從混沌的「我們」中凸現出來的時代。是多說「我」,少說「我們」的時代!
推薦閱讀:
※1949至今 中國人究竟花過多少錢
※每天30克就夠!這種營養素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沒補足……
※裴宜理:中國人的「權利」概念(上)
※特拉普還會讓一些中國人繼續吃土
※到2020年使13億多中國人躍上1.2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