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海:寺廟,煙囪和藝術

瀨戶內海撰文:譚凌飛、張薇攝影:韓松  如果讓我找一個地方來代表日本,我不會選擇東京或京都,而會選擇瀨戶內海。瀨戶內海式氣候讓這裡萬里無雲,明媚溫和。曲折的海灣環抱著自然淳樸的漁村,寺廟神社便散落其中;海岸邊燈火通明的工業園,或延續日本工業的輝煌或只留下曾經繁榮的痕迹;而這裡還雲集著現代藝術的情懷,成為建築師和藝術家的樂土。

瀨戶內海小村落  傳統的一面,工業科技的一面和尚美精緻的一面,在瀨戶內海沿岸都能找尋。大正時期之前的古剎、昭和時期的船廠和平成時期的美術館如一幅畫卷般展開,對比強烈而又和諧地共生於此。

宮島:最美的日本符號  在人們心目中,總會用一些景緻來定義一個國家或城市。在日本有「三景」之說,宮島便是其中之一,而在我的心目中,宮島是其中最美的日本符號,足以用形式來高度概括關於一個國家的精神內涵。  宮島,舊稱嚴島,在瀨戶內海北岸,廣島之南。這裡氣候溫暖,景色宜人,是典型的「日本氛圍」。樹木森森,神社和佛寺掩映其中。嚴島神社是宮島上的勝景,公元6世紀便建成,被尊奉為」海上守護神」。如果說宮島之美需要古老的神社、佛寺和彌山上的古木來來映襯,那麼其對日本符號的表達則只需要矗立在瀨戶內海中的紅色大鳥居來定義。

  我認為這不單單是形式上的。  總覺得硃紅色的大鳥居在萬頃碧波之上矗立,本是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美結合的極致,但真正讓人震撼的,是它所傳達的意象。鳥居,在日本本作為神社之門,讓人在進入神社大殿之時油然而生一種儀式感,而水中之大鳥居,則用獨特的建造語言表達了人與海洋的關係。大鳥居並不算高,但它表達了一種人和自然互動的方式。潮漲之時,紅色的構架在瀨戶內海的波濤之上,人們只能遠眺,潮退之時,可以步行到鳥居前,仔細品味刻在柱子上的銘文。可近,可遠,可觸,可望。天空的顏色、陽光、空氣和雨水以最自然淳樸的方式和鳥居一起共生。虛虛實實,迷離之中,散發著東方的韻致。

尾道和瀨戶內海鞆之浦和尾道:古剎聽濤聲  瀨戶內海北岸海灣密布,山丘層疊,這為人們依水而居提供了完美的場所。

尾道的拱門商業街 鞆之浦是依水而居的一闕「浪漫標本」。這個古鎮不如尾道那番豐滿,但別有一番古韻。這是一座有上千年歷史的避風港,至今還保留著江戶時代的港口長明燈、棧橋、焚場、船帆和街道。宮崎駿以鞆之浦為背景創作了《懸崖上的金魚姬》,注重場景美的宮崎駿,想必也是被這個獨特的濱水小鎮的氛圍所感染。如果說這裡並沒有為世人所知的壯麗景色或者歷史遺迹,那麼這恰恰給了這個小鎮足夠自然和淳樸的浪漫。

尾道的拱門商業街

尾道街頭 我以為,瀨戶內海最迷人的地方,或許要算小城尾道了。尾道之美,我想來自於和海洋之間的水乳交融。連接本州和四國的大橋向北直抵尾道,低矮的城市建築依水而生,一直延續到山麓。我想這是完美的城市標本:穿行的橋樑,讓人捉摸不透的海灣,人口不多的小城,溫和的氣候,寧靜而不失活力的海港……算不上風景驚艷,但它恰如其分地具備了所有關於美好海濱的意象。

尾道和山陽本線

承襲中國斗拱技術的三重塔,尾道  山陽本線橫穿尾道城區,臨海一側是港區,舊城和港口依偎而建,拱門商業街兩側掛著上世紀留下來的招牌,「昭和時代「味道十足,偶爾有自行車叮咚而過;而臨山一側古寺和神社密布,西鄉寺、海德寺、西國寺、千光寺,以及無數知名不知名的寺廟神社生長在山麓,五重塔和烏木色的木構建築讓這裡的氛圍寧靜質樸,漫步其中似乎能嗅到木頭的清香。道路沿山勢而上,尾道景緻便凈收眼底。山海、古寺、波濤,橋樑、港口、列車,古日本的韻味和現代日本的元素集中混雜在了海風中。

水島:海上的輝煌 不提工業而只沉溺於廟宇和街巷的寧靜氛圍,對於認識一個完整的日本是有失偏頗的。瀨戶內海是日本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到上世紀末的時候,瀨戶內海沿岸的工廠就有接近3萬家,以化學工業和鋼鐵工業為主。瀨戶內海的自然景緻並不能用壯闊旖旎來形容,在我看來,真正讓這裡充滿活力的,是鋼筋水泥築起的海港和高聳的煙囪。 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水島是瀨戶內海工業區的極致代表,海岸築堤,煙囪冷卻塔林立,港灣延綿數十公里,蔚為壯觀。我們到達水島,正是夕陽西下時分,海中的島嶼和遠處的山脈被染得金黃,海鳥飛過,伴著冷卻塔不時冒起的蒸汽,勾勒出一種特別的活力。園區閃著冷綠色的燈,地面上車來車往,伴著機器的低回的轟鳴,一切都井井有條。如果說現代的大地景觀少不了工業的話,水島必然在視覺上、聽覺上是工業景觀的饕餮大餐。 在水島,高大的工業建築和低矮的民居相隔是如此之近,並非在遙不可及的遠郊。或許,大部分日本普通人早就把工業景觀看成是稀鬆平常之事,就這樣和海岸、神社一起,比鄰而居。

高松:與一位建築師的不解之緣 橫渡瀨戶內海,來到香川縣高松市。來到香川縣立體育館的時候,看到的的是該館已經於2014年永久閉館的告示。日本國寶級建築師丹下健三在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這座體育館,由於外形酷似日本傳統船隻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船形體育館」。2014年,政府決定該館永久閉館的時候,當地民眾甚至自發組織了「保護體育館委員會」,以求這座伴隨著高松市民成長的建築成為他們心中永久的記憶。看到體育館矗立在眼前,不由得為此事感動:從建築專業角度出發,樸素的混凝土材料,精湛的結構表達,恰到好處的傳統符號表達,讓這座體育館足以被列入建築史的經典;而作為普通市民,他們完整見證了這座建築50年的壽命,視其為永續不可磨滅的的香川符號。我想這便是一座建築生命力的極致體現了。

香川縣體育館

香川縣體育的混凝土結構 丹下健三的另一個作品香川縣廳舍,可以說是他蜚聲世界的代表作。這是一座十足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卻在建築語言中淋漓盡致地展示著日本傳統木構建築的美感。如今,這座建築依然保持著活力,陽光通過落地玻璃灑入大廳,人們或交談或閱讀,或在各處辦理市政要務,寧靜而忙碌——人們用自己延續幾十年的活動生動詮釋了建築師心中對理想空間的設計。大廳一側,專門開闢了展覽,細說丹下健三給縣廳帶來的活力,給高松市留下的設計遺產。

丹下健三設計的香川縣廳具有日本傳統木構建築特質

香川縣廳  在一家叫「城之眼」的咖啡館坐下,和店主老太太交談,她自豪地告訴我們:「這座小咖啡館是比丹下先生更老一輩的建築師的作品呢,山本忠司。外面的石壁,是當時的首創,後來用到了紐約世博會。「而後她翻出一本自製的剪報,收集了許多關於城之眼,關於丹下健三作品的消息,設計、建造、維護、重大的事件,還有散落在高松城內安藤忠雄的早期作品,如數家珍般。

香川廳(右)及新縣廳(左)  她指了指香川縣廳後面的白色高層建築,說那也是丹下先生的作品呢,是縣廳的擴建工程,可是建成不久後,他就去世了。

豐島的瀨戶內海海岸直島和豐島:極致之美 如果說高松市內呈現的是日本現代主義建築的情懷,而瀨戶內海中的直島和豐島則是日本當代藝術之島。

草間彌生的黃南瓜,直島  瀨戶內海作為日本的工業基地,似乎是推動日本發展的引擎,但其中的島嶼卻因為工業的發展而飽受污染的困擾。當浮塵褪去,藝術家和新生代建築師開始在這裡耕耘。島上的荒蕪小漁村,原始森林和冶煉廠採石場間開始出現世界級的藝術作品。

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李禹煥美術館,安藤忠雄設計,直島

展示杉本博司作品的露天展廳和瀨戶內海  日本當代建築師深諳低調寧靜和「侘寂之美」,而這種樸素安靜的建築觀在直島和豐島上表現得淋漓極致。安藤忠雄用詩意的清水混凝土為人和藝術作品勾勒出恰如其分的空間,Benesse House美術館,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本應是清水混凝土的盛宴,卻發現這些建築無不融於環境,溶于山海之間。瀨戶內海中最極致的作品應該算是豐島美術館,這座美術館弱化了建築形態,讓單一柔和的空間低調地生長在自然環境中,人們身處其中卻能感覺到空氣、陽光、風和水的帶來的多維設計元素。這座建築的設計者是西澤立衛。他的搭檔妹島和世的作品直島渡輪碼頭就矗立在直島的門戶,大面積輕薄的屋頂如紙般被纖細的柱子撐起來,反光牆面反射著海水和天空的顏色。

直島渡輪碼頭

妹島和世設計的直島渡輪碼頭 建築的極致之美讓我們感受到了和日本傳統園林枯山水相似的意境,而這恰為其他藝術作品提供了虛空的「容器」,讓其在海水和樹林之間呈現最優雅的狀態。瀨戶內海上最有名的作品或許要算是草間彌生的南瓜了,紅南瓜和黃南瓜在直島兩個角落,濱水而生,這幾乎成為直島乃至瀨戶內海的視覺符號。地中美術館中的五件展品應算是瀨戶內海中藝術品的瑰寶,其中包含了5幅莫奈的《睡蓮》原作,詹姆士·特勒爾的裝置藝術作品,和瓦爾特·德·瑪利亞的空間裝置藝術作品。而另一件作品就是美術館本身。

豐島 如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每三年都會在直島、豐島等7個島嶼和兩個港口舉行。

嚴島神社後記 從跨海大橋上駛過,不禁想:這裡不如挪威的峽灣壯闊,不如夏威夷的沙灘洒脫,更不如紐約曼哈頓的城區輝煌,但還是獨有一番氣質。看似隨性的漁村井井有條,曲折但不算跌宕的海灣被改造成熱鬧的工業港口,神社古木的醇香現代的小城水乳交融。古時的遺迹,工業的輝煌和當下的寧靜生活構成眼下瀨戶內海的獨特景緻——波瀾不驚,隱忍優美,平靜豐厚。(原畫冊工作室: 2015年全球iPhone攝影大賽人物類冠軍得主韓松的工作室,不拘泥於器材和形式,探索有意義的場所。)
推薦閱讀:

當你老了,想去寺廟養老嗎?清凈自然度過幸福晚年……
九華山為貔貅開光 九華山寺廟開光貔貅
深夜寺廟門口傳來小貓一樣的哭聲,清晨開門後送來千里的緣分
明朝喜修長城為何清朝好修寺廟?
《大陸人在台灣》在寺廟找到台北年味

TAG:藝術 | 寺廟 | 瀨戶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