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海威:上了大學,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反而不行了?

  • 赫海威

  • 《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
  • 發表時間:2016-08-07 08:33:47

    關鍵字:中國大學生高等教育批判性思維

    上了大學,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又不行了?

    人們時常批判中國的中小學只是應試教育的大本營,中國的基礎教育只是向學生灌輸簡單的知識,而不會培養他們深入思考的能力。

    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

    這一研究成果出乎許多人的意料,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中國與美國的學校孰優孰劣。此前有研究稱中國學生的閱讀能力、數學水平和科學素養都遠超全球的同齡夥伴,這與最近「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全球領先」的結果相符。

    北京大學校園一角

    不過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的這項研究同時發現,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優勢在大學期間消磨殆盡。這似乎是中國日益龐大的大學體系出現問題的一個信號。中國政府曾希望通過大學擴招保持經濟增速。

    研究表明,中國計算機和工程專業的大學新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包括提出並證明假說、挖掘變數之間的關係等方面比美國和俄羅斯的同齡學生超前兩到三年。這一研究成果預計將於明年發表。

    但是接受兩年高等教育後,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卻絲毫沒有進步,而在這一時期美國和俄羅斯的學生則進步明顯。

    這一研究的主持人之一布拉什安特·洛雅爾卡(Prashant Loyalka)表示:「中國學生在大學入學時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那麼強,實在讓我們感到很驚訝。但是考進大學讓他們精疲力竭,讓他們在進入大學後失去了努力學習的動機。」

    這只是這項研究的初步成果之一,但是它卻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弊病。中國的領導人希望推動高等學府培養新一代高技能勞動者和科技創新人才,抵消經濟下滑的壓力。

    許多家庭認為,接受高等教育是通往中產階級的捷徑之一,因此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了滿足日益擴大的需求,中國政府在近幾年裡新設立了數百所高等院校。招生規模從1998年的340萬人大幅擴大至去年的2620萬人。招生規模的擴大主要歸因於三年制專科學校的擴招。

    由於鬆散的學術標準和臃腫的官僚體制,許多大學正處於困局之中。學生們表示,中小學時他們已經習慣了高強度、高要求的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在大學裡不復存在。

    22歲的王春偉(音譯)是天津城建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生。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老師根本不知道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課只會照本宣科。」

    還有一些人則批評學生們沒有學習的動力。中國學生十二年寒窗苦讀只為在「一考定終生」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高考時幾分的差距就意味著上什麼樣的大學,也意味著他們未來的生活水平。

    當學生們邁入大學的校門,這一壓力瞬間就釋放了。

    24歲的王琦(音譯)是北京一所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她表示「認真學習也好,混日子也罷,最後都一樣能拿到學位,那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學習呢?」

    中國教育體系的利弊是多年來中美兩國各界激烈辯論的話題之一。奧巴馬政府認為,中國高中生在國際測試中表現出極高的數理能力和閱讀能力,是美國教育發展停滯的例證之一。

    有一些批評指出,中國的老師過於重視備考和記誦,犧牲了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他們同時指出這些國際測試的結果誇大了中國教育體系的優勢,因為這些測試並未邀請貧困地區的學生參加。

    斯坦福大學近期開展的這項研究關注了中國內地11所高校的2700名學生,這一研究也具有其局限性。這一研究並沒有關注那些沒有入讀大學的青年人,而這些人佔到了中國青年人很大的一部分。其二,這一研究僅以計算機和工程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除此之外,這一研究只關注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忽視了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也是討論中國教育體制時的一個熱點話題。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仍然發現了中國學生與海外學生在批判性思維方面的顯著差異。

    除此之外,這一研究關注了各國學生在數學、物理等能力上的差異。儘管美國學生的測試結果仍未揭曉,但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的大學新生的數學、物理能力遠超俄羅斯的同齡人。

    但是接受兩年的大學教育後,中國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沒有提升,而俄羅斯的學生則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不過俄羅斯學生的數理能力仍然趕不上中國學生。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懷疑,中國大學的教學質量不佳是導致這一結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國大學關注教授的研究成果,而非他們的教學成果。此外,根據官方統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四年里如期畢業並取得學位,因此這削弱了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

    羅思高(Scott Rozelle)是一位長期研究中國教育的經濟學家,近三十年來他一直關注中國的教育。他也是這項研究的合作者之一。他認為「中國的大學會讓每個人順利畢業,就像是校方與學生簽了合同一樣,保證學生只要能夠入學,就一定能畢業。」

    清華園一角

    中國希望將經濟結構實現從流水線裝配的製造業向信息科技和清潔能源行業的轉型。中高等教育體制的弊病將成為影響經濟結構轉型的困擾之一。

    上海一家風險投資人李世默(Eric X Li)資助了斯坦福大學的這一研究項目。他表示,在中學階段中國的學生培養起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將為中國帶來更多的創新成果,從而助力經濟的發展。「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觀點認為中國的教育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力」,他說,「但是中國也許是世界上最具有創業精神的國家之一。」

    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使得大學生就業成為了一個難題。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大學生無法在畢業時找到工作,很多人不得不屈就於低收入的工作。

    22歲的陸佳薇(音譯)曾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習工程管理,她認為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要怪罪於黯淡的就業前景。「一些學生覺得不管學習多麼認真,都不會找到夢想中的工作,因此他們直接就放棄了」,她說。

    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缺陷使得學生難以發現真正與自己的興趣和意願相匹配的大學專業方向。

    牛芙芝(音譯)是哈爾濱商業大學計算機專業2014級的學生。她在入學時曾胸懷遠大的抱負,但很快她就感到十分失望。她說,教授們上課時只講高深的理論,課堂十分混亂。

    20歲的牛芙芝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她仍然在接受採訪時稱「我覺得自己過去兩年的時光白白浪費了」。

    她希望在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彌補自己在本科期間未能學到的技能和知識。

    「我在課上從來不會寫電腦程序,只是閱讀一些書本,記一些概念而已」,就讀於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21歲的王如(音譯)說。

    (青年觀察者張成譯自7月30日《紐約時報》)

    推薦閱讀:

    史說新語:中國引入汗血馬不惜一戰但為何又絕種
    中國十大化妝師
    《萬古黴素臨床應用劑量中國專家共識》(2012)要點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越南第一大島把鄰國堵在陸地上,中國軍隊兩次「進駐」

    TAG:中國 | 大學 | 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國學 | 學生 | 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