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書法 金 魏 陶 姜
寫好書法從寫好姓名開始金| 來源與演變
金,泛指金屬,青金為鉛,白金為銀,赤金為銅,黑金為鐵,黃金為金等。黃金為金屬中最上等者,故金特指黃金。它久埋地下也不會生鏽。上百次的熔煉也不消耗,重量不會減輕。順從人意變更成器,雖屢經改易而無傷。金為五行之一,配五方,屬西方。金的甲骨文有兩種,一種上邊是古文今字,下邊是火字,右邊有兩點,表示以火熔煉中,銅液的流出。另一種上邊是古文今字,下邊是土字,右邊有兩點,表示金子出在沙土之中。右邊的兩點均表示銅錠。不論是銅還是黃金,在古代社會都能作貨幣,代表權力。金氏族的產生應與此有關。金姓的起源主要有兩大支:金天氏和姬姓。第一支源出金天氏。黃帝之子元枵,亦作玄囂,即少昊(少嗥),是黃帝與方雷氏所生之子,名摯,初號青陽氏,己姓。少昊繼承黃帝之帝位,以五行之首金統治天下,世稱其有金德,故號金天氏,改為贏姓,為東夷族聯盟的首領。在窮桑登基,後徙居曲阜,今山東曲阜市。少臭登基之時,正值鳳鳥飛臨,人謂之祥瑞,遂以鳥為圖騰,世稱鳥官,以鳥名命官。其後裔中有以其號為氏,遂有金氏。雖經歷了堯、舜、夏、商朝,金氏中沒有顯赫者。直到戰國後期,周慎靚王時大夫金投為首次亮相的金天氏後裔。金天氏之金姓的歷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第二支出自姬姓。五代時吳越的劉姓原為漢高祖賜項伯之姓,項伯與西楚霸王項羽是同族,為西周初分封的姬姓項國之後裔。五代時吳越國帝王錢鏐,因鏐與劉同音,故下詔避諱,項伯後裔的劉姓以錢鏐名之部首金為姓,吳越滅後,一部分金姓改復為劉姓,未改的遂成為今東南地區金姓主體。姬姓金氏的歷史有1100餘年。第三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外族血液流人金姓比流入其他姓氏要早,且外族改姓金,事實上成為組成當代漢族金姓的主要成分。首要的外族是匈奴,西漢初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砷降漢,因休屠人有以銅鑄作金人(佛像)來祭天主之習俗,漢武帝遂賜姓金氏,拜侍中,封砣侯。金氏一門侍漢室以忠誠孝節著稱,七世為侍中。金與張、許、史三姓成為西漢初的四大貴族,其子孫成為河南京兆和安徽休寧的金氏望族。而居於甘肅隴西的休屠族也多以金為氏。東晉末陝西榆林地區的羌族有金姓大族,後來形成當地的上郡金氏望族。三國東吳的江西山越族有金姓大族,在安徽形成著名的丹陽金氏望族。隋唐時期,新羅國即今朝鮮的國王姓金,與中原頻繁接觸,屢派使節朝貢,凡留中原者均以金為氏,尤其在唐朝,有金真平者內附高祖,累世封王宿衛,子孫昌盛。北宋金國的女真族也有金姓,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中六姓之一為金姓,明朝皇帝多次賜金姓與蒙古貴族,清朝的滿洲八旗也有金姓,特別是滿洲八旗的金佳氏全氏族、愛新覺羅氏一部分集體改姓金氏,擴大了北方地區的金姓數量。以上的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很快被同化為漢族。金| 宗族先賢
歷史上重要的金姓人物有:西漢柁侯金日殫;唐朝將軍金忠儀;宋朝龍圖閣直學士金文剛,大孝子金彥;元朝學者金履祥、書法家金元舉;明朝學者金問,散曲家金鑾,嘉靖進士、湖廣金是金世龍;明清之際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清朝書畫家金農,中和殿大學士金之俊,畫家金侃,學者金榜,詩人金和;當代農業科學家兼教育家金善寶,哲學家兼邏輯學家金岳霖,物理學家金建中,電影藝術家金焰,新聞工作者金仲華。金|歷代名家單字字帖
寫好書法從寫好姓名開始魏| 來源與演變
魏,地名。在西北古代氏族中,為了祈求神明保佑五穀豐登,一群巫女頭頂一串高高的禾草紮成的高帽,在巫師的率領下狂跳。這種全部落人均參與的儺舞祭神的習俗,稱為魏,這種巫女所戴的頭飾也稱魏,魏與鬼神有關,擅長此技的人群以魏為氏族名和族徽,所居的地方稱魏地,建築了城牆的魏地稱魏邑,進而建立了國家,出現了魏姓。構成當代魏姓主要有四大支:隗姓、姬姓、羋姓和外族改姓。第一支源出隗姓。在夏商時期,西北部落的隗姓鬼方中一支居住於魏地的部落最終發展成了國家,即魏國,商末隗姓魏國在今陝西興平西的馬嵬坡,地處秦嶺首陽山的北麓、渭河中游。商末周文王滅隗姓魏國,子孫以國為氏。隗姓魏氏的歷史至少有4000年。隗姓魏商,國小勢弱,不見於經傳,隗姓魏氏事實上湮沒於姬姓魏氏之中。第二支源自姬姓。商末周文王佔領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於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畢公高於畢,在今陝西咸陽北,是為畢國。遷封魏國於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春秋時,畢公高的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於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公封畢萬於魏地,建立了另一個姬姓魏國。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即魏文侯,於公元前403年自立為諸侯。公元前369年,魏惠王與韓、趙一起瓜分了晉國,建立了強大的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姬姓魏氏的歷史至少有3100年。第三支源自羋姓。戰國時秦國大臣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弟,為羋姓之後裔。秦武王去世後,秦國發生了內亂,魏冉擁立武王之異母弟嬴則,是為秦昭王,魏冉初為將軍,後長期任秦相,封於穰,今河南鄧州,號穰侯,五國合縱破齊國後,加封陶邑,今山東定陶北。魏冉之族當為羋姓魏氏,這支魏姓的歷史至少也有2300年。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國的魏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外族加入魏姓群體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西魏氐人有魏姓,清朝滿洲八旗姓倭徹赫氏族集體改為漢姓魏,族人後多成為漢族。魏| 宗族先賢
歷史上魏姓的主要人物有:春秋晉國大夫魏犨、魏顆、魏絳;戰國魏文侯魏斯,信陵君魏無忌,秦相魏冉;西漢名將魏豹,大臣魏相,鉅鹿太守魏歆;東漢煉丹學家魏伯陽;三國蜀漢大將魏延;北朝北齊史學家魏收;唐朝任宰相的魏氏有六人:魏玄同、魏徵、魏謨、魏元忠、魏知古、魏扶;北宋詩人魏野;南宋名將魏勝,學者魏了翁;明朝戲曲音樂家魏良輔;清朝大臣魏裔介,刑部尚書魏象樞,散文家魏禧,思想家、史學家兼文學家魏源,文學家魏秀仁;當代醫學微生物學家魏曦,語言學家魏建功,作家魏金枝,電影、戲劇演員魏鶴齡。魏|歷代名家單字字帖
寫好書法從寫好姓名開始陶| 來源與演變
缶,瓦器,大肚子小口,是從土窯里用火燒制而成,故缶亦作甸。陶乃匈的後起之字,阝即高阜,燒窯必須選窯址於乾燥的高阜之地。可見,陶氏族是專長於制陶器的群體,陶人以陶為氏族崇拜的原始圖騰,作為氏族名和族徽,並建立國家,最終成為姓氏。漢族陶姓的淵源主要來自三大支:伊祁氏、媯姓和子姓。第一支出自伊祁氏,帝堯之後。帝堯初居陶,故地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後徙唐,故地在今河北唐縣,故稱陶唐氏,其後有陶唐氏、陶氏。這支陶姓在商朝時十分強大,是依附於商的東部方國,常見於甲骨文的《卜辭》,是組成目前陶姓的主要部分,以丹陽為郡望。此支陶姓至今至少有4000多年的歷史。第二支出自媯姓,虞舜之後。帝舜之子商均,大禹封商均於虞,故地在今河南虞城。其後人虞閼父為周朝的陶正,專掌治陶之官,其後裔以官名為氏。這支陶氏也有3000年的歷史。第三支出自子姓。商朝的都城朝歌在今河南黃河北部的淇縣境,其附近居有商民陶氏族,專門管理和製造陶器的部落。西周初,被封為殷侯的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發動叛亂,為周成王平定。因周武王之弟衛康叔在平叛亂中有功,遂把商朝遺族中的七族賜予衛康叔,七族是陶氏、施氏、繁氏、樊氏、飢氏、終葵氏,而陶居其一。陶氏被滅,子孫遂以陶為氏,子姓陶氏正式使用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陶姓的第四支出自外族改姓。陶姓的兩大望族之一的潯陽陶姓,在晉朝時已經有外族血液的流入,是來自鄱陽湖一帶以捕魚為業的土著溪族。到明、清時期,雲南地區的土著,東北的蒙古人、滿洲人均紛紛改漢族姓,其中有陶姓。這些少數民族長別與漢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漢化了。陶| 宗族先賢
歷史上陶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漢開封侯陶舍;東漢徐州牧陶謙;東晉荊江二州刺史、太尉陶侃,詩人陶淵明;南朝齊、梁時道教思想家兼醫學家陶弘景;元末明初文學家陶宗儀;清朝道光年兩江總督陶澍;民國時期民主革命者陶成章,畫家陶元慶,北昆演員陶顯庭,民族學家、人類學家陶雲逵,教育家陶行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將陶峙岳,中將、海軍副司令員兼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中共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陶鑄,當代電影導演兼演員陶金,原北京大學教授、台灣老報入陶希聖,法學家陶希晉。陶|歷代名家單字字帖
寫好書法從寫好姓名開始百家姓與姓氏家譜、方誌、正史構成完整的中國歷史,是中華千年文化的根與魂,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血脈印記!為了幫助朋友們進一步寫好自己的名字,書法字帖為大家整理推出《百家姓》主題單字字帖,讓您了解自己家族姓氏起源同時欣賞學習歷代名家書法,讓我們的書法回歸生活。在使用高科技同時不要忘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姜| 來源與演變
姜,是一種家畜。古時候用羊作犧牲,為祭祀神靈和祖先的供品。引申為吉祥。姜是一象形字,像羊頭和四足、尾之形。在甲骨文中「姜」與「羌」構形相仿,都是與羊有關的特殊字。以羊為圖騰的氏族,後來稱之為羌人。《說文》註解:男羌為羌,女羌為姜。可見姜的本義是女性羌人,這「姜」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姓來說,也反映了上古時期姓氏起源於母系社會的一種痕迹。姜人長期滯留過或定期放牧的地方、河流就稱為姜地、姜水,最終出現姓氏「姜」。姜姓出自神農氏。相傳少典娶有蟜氏女生炎帝,號烈山氏,亦即神農氏。炎帝生於姜水,在今陝西岐山縣西,因以水命姓為姜。炎帝裔孫伯夷,號太岳,虞夏之際輔佐禹治水有功而封於呂,今河南南陽西。伯夷是呂國的開國始祖,侯爵,復賜姓姜,以奉炎帝之祀。呂國歷經夏商周三朝,商朝末,其後裔呂尙,也稱姜子牙、太公望,輔佐周文王滅商,周初封於齊,為周朝東部的重要諸侯國。夏商以來,炎帝的姜姓後裔在西周初有齊、呂、許、申等十幾國。因姜姓源自西北高原,留於陝西寶雞、隴縣一帶入戎狄的史稱姜戎,後來逐漸東移,到春秋中期遷晉南,附晉。齊國是姜姓後裔中最強大的一支,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因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於齊國滅亡之後,至少也有2300多年。另支姜姓出自外族的改姓。進入漢晉南北朝之後,北方戰爭紛亂,政權更迭頻繁,中原百姓南逃,外族入居華北。外族基因流入北方漢民中的事件不斷地發生,北方姜姓中融入外族的血液主要發生在西漢以後,最重要的事件有:南北朝梁國的武興姜氏為氐族大姓;北魏的雍州蜀族也有姜姓;北宋吐谷渾部中的羌人中也有姜姓;清朝滿洲人有姜姓,世居瀋陽,其先來自漢民,入旗滿化,清朝中逐漸又漢化成為東北地區的姜姓漢族,另有清滿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集體改姓姜氏。因此,當代漢族姜姓的成分中由外族加入的數量可能遠遠超過了原炎帝後裔姜姓的數量。姜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融入外族成分最多的姓氏之一。先秦時期。姜姓活動的地區主要在甘肅和山東地區。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函谷關以東已經發展為大族,遂以關東大族向西迂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姜姓望族。三國和南北朝時,姜姓已經在秦川隴、魯皖蘇浙地區蔓延開來,但其人口重心仍在陝西和山東。唐宋時姜姓進入閩粵地區。清朝時東北地區,由於山東的移民和滿洲八旗的全面漢化以及漢姓使用,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異軍突起。最終形成西部四川、東部山東、東北三大塊姜姓聚集區。姜| 宗族先賢
歷史上姜姓的重要人物有:西周大臣、齊國始祖姜尚(姜子牙);三國蜀漢大將軍姜維;唐朝宰相姜公輔、姜恪;南宋詞人兼音樂家姜夔,名將姜才;明朝畫家姜立綱;清朝文學家姜宸英;當代化學工程學家姜聖階,中醫學家姜春華,語言學家姜亮夫,出版家兼翻譯家姜椿芳。姜|歷代名家單字字帖
推薦閱讀:
※沈曾植的書法特徵是什麼?
※王羲之書法到底好在哪裡?
※周嗣銓《水墨丹青名家名作》優秀作品欣賞
※國慶中秋終於不用「故宮跑」,也能看到「千里江山」了
※《書法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