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述:中國古代的三個寓言
中國文化中,有幾個故事是很有趣的。其中之一是《孟子》中「人乞祭餘」的故事,就是討人家牙縫裡掉下的東西吃。第二個是《列子》的「正晝攫金人」。《列子》這部書,是道家的學說,全部說完後,講了一個故事: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u4聲,賣)金者之所,因攫(jue2聲)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加:《列子臆說》中南師的講述:
「齊人有欲金者」,齊國有一個人想黃金、想錢想瘋了。「清旦衣冠而之市」,早上穿了最漂亮的衣服到鬧市去搶金店。「適鬻金者之所」,到了金店、銀樓的地方,「因攫其金而去」,看的人家正在做黃金買賣,他穿得衣冠整齊,好像大商人,進去看到黃金在櫃檯上,他把黃金一拿就走了。這就是白晝攫金的故事。
「吏捕得之」,最後被警察抓住了,「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就問他,那麼多人在店裡,你公然把人家的黃金拿去,好像目中無人,膽子好大。你們在座的,如果做過行政工作的,就問問這個犯人,你怎麼搞的?為什麼這麼傻?這個人講一個道理,「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他說我要黃金,那個時候根本看不見一個人,只看到金子,就拿了。
這一篇故事的結論是什麼?好的也有,壞的也有,像歷史上的漢高祖、唐太宗、朱元璋都是這個樣子。這些人要拿金的時候目中無人,只拿金,所以他成功了;項羽也是這樣的拿金,但是他倒霉,失敗了。所以這個世界上都是白天到街上拿金的人,太多了,看到就拿。這個結論很妙,其實《列子》的文章跟《莊子》的一樣,外表是不給你作結論的。全篇的《說符》,開頭講什麼,最後以這個故事作結論,其中意義深長,我只提起大家注意。這裡把宇宙的哲學、人生的哲學,一切做人做事,領導別人或被人領導的道理統統告訴你了。青年同學們不要聽了列子的話白天上街抓人家的金子,那就不對了,要有本事像劉邦、唐太宗、朱元璋那麼抓才可以。)
這是說,有一個想要金子的人,一清早跑到金鋪里,當眾抓了金子就走。被捕之後,問他怎麼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這樣大膽?他說當我抓金子的時候,心目中沒有看見任何一個人,只有金子。列子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於是全書就結束了,這是很值得大家深思反省的。
過去民間也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人去學隱身術,要學一百天。他又是唸咒,又是結手印,三個手指張開罩在面門上食指頂住印堂。他太太看見他神經兮兮的樣子,很生氣。他學到九十九天的時候,問太太可看得見他?他太太氣惱說:「誰看你!看不見」,這只是斥罵他,而他信以為真,自認隱身術學成了,就結了手印罩住面門走出去,看見賣燒餅的,拿起一個燒餅吃了。賣燒餅的生意正忙,而且客人常是自己到籃里取燒餅,所以也沒有理會。他吃了燒餅,以為隱身法真的修成功了,就去銀行里「跑檯子」,在櫃檯上拿人家的錢,當然被抓住了。他結手印罩著面門,反問抓住他的人說:我這個樣子,你們真的看得見我?大家哈哈大笑。據說,他的隱身術師傅還告訴他,這五個手指,每指還有一個名稱,叫做仁、義、禮、智、信。
此外,莊子也是多用寓言來表達。他有一個比喻,同樣有趣、重要而流傳很廣。莊子的比喻是說,所有千古文章一大偷,我們現在也是如此,古今一例啊,也不足為奇。故事是敘述一個老師,教弟子們去挖有學問人的墳墓,挖開以後,不能把死人的牙齒舌頭弄壞,頭也不能碰壞,好好地把死人的嘴弄開,將死人嘴裡的東西,全部挖出來;再將死人放回去,封好墓。這就是說,後人的學問,都是拾古人牙慧,偷盜古人口中、頭腦中的東西而已。這是莊子一個很有名的比喻。
在戰國時候,諸子都是擅於用比喻來說明道理;印度的邏輯,也特別提出比喻的重要;而西方的邏輯,偏重於辨理,很少引用比喻。中國人在文學方面,用比喻來說明理論的作品特別多,上面說的三個比喻,是比較有深意的,流傳既廣而又著名。
將這三個比喻綜合起來看,也就是人生歷史的哲學,對於整個人生的各種形態,都說盡了。
《孟子與離簍》
------------------------------------------
南懷瑾老師講述: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個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0t40v.html
載入中,請稍候......前一篇:南懷瑾老師開示: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上)後一篇:視頻:南公懷瑾老師示範楊氏太極拳(附:南師講太極拳法要簡介)
推薦閱讀:
※小孟老師塔羅運勢預測(4.18
※《貴龍時空學》新解王慶老師《子平揭秘》例題選
※李炳南老師解釋【帶業往生】!(太重要了!必須轉發與收藏)
※南懷瑾老師講呼吸法門:佛的公子修出入息證羅漢果的經過
※【原創】上半身關節緊張 疼痛?求實瑜伽馨馨老師教你幾招!(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