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留住鄉村記憶 傳承鄉土文化

村史館,在學者眼中是鄉村的「文化自覺」;在村幹部看來,是告別貧困、記住艱辛的見證;在村民眼中,是存放村子裡家鄉氣息之地;在遊子心中,是「鄉愁」的味道。2016年以來,慶陽市華池縣探索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村史館,通過展現村子的歷史變遷、村情大事、優秀人物、村規俗約、優良家風等內容,培育村民的集體意識,用身邊的歷史、身邊的人物、身邊的故事感染群眾,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一座村史館,穿越千年,濃縮著農村的歷史記憶,承載著豐厚的農耕文化,記錄著村莊的時代變遷。推開華池縣紫坊畔鄉劉坪村村史館的大門,彷彿走進了時光的隧道,一件件老物件,凝聚著先民們的智慧,向現代人訴說著一段段過往的故事。做豆腐的豆腐磨,熱黃酒的壺子,土炕和炕圍畫、壓蕎面餄珞的餄珞床子,一件件久遠的實物珍藏,一頁頁泛黃的歷史資料,一塊塊醒目的大事記展板,記錄了劉坪村從新中國成立前到今天的滄桑巨變。劉坪村的村史館分為紅色印記、風雨歲月、希望征程、今日劉坪四個版塊,每間不到十平米的展廳里,都濃縮著劉坪村的歷史記憶,四間不同的展館不僅記錄了當地生產力發展、生活習慣的演變,也成了村民文化活動情感共融的載體。

在第四版塊今日劉坪展廳的牆面上,懸掛著學子榜、能人榜、孝賢榜的牌子,出現在上面的人都是全體村民評選出來的優秀分子,更是帶動整個村子村情村風向善向好發展的榜樣,白雪玲就是孝賢榜的一員。2008年的冬天,白雪玲嫁到了劉坪村。平日里,白雪玲除了盡其所能讓公婆吃好、穿好以外,還常像女兒一樣,陪伴在他們身邊拉家常,幫他們寬心,逗他們開心。尤其是婆婆生病住院後,白雪玲不怕臟不怕累,日夜守候在婆婆跟前,忙前忙後地伺候婆婆直到出院。作為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白雪玲每天都要上地幹活、照顧公婆,料理家務、伺候七十多歲的爺爺,照顧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而且對車禍燙傷致殘的丈夫不離不棄、關愛有加。

白雪玲身上的優良品行跟劉坪村的良好村風是分不開的,在劉坪村的村史館裡,藉助文字、圖片及實物,通過生動的歷史再現等方式,處處展示著村民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孝親敬老、團結友愛、和諧相處的良好品行和村風。今天的劉坪村舊貌換新顏,村民們飲水思源,繼承優良的家風家訓,也為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述一個個充滿淳樸民風和濃郁風情的動人故事。這些動人故事,這些民俗風情,對於村裡人來說,耳熟能詳,歷久彌新。記住歷史才能留住傳統,村史館就起到了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不論是「紅色文化型」村史館,還是「農耕文化型」村史館,都是傳承和弘揚優良傳統的一種集中體現。地處陝甘交界處子午嶺林緣區的喬河鄉虎窪村,建村已有150餘年,去年,他們也修起了屬於自己的村史館-虎窪村村史館。村史館雖然小,但滿滿的全是「鄉愁」。自從虎窪村村史館建好後,村民們沒事兒就會走進去瞧瞧看看。村情簡介、大事記、村規民約、時代記憶、虎窪名人榜等一個個版塊,全面地講述著村莊歷史變遷的過程。

郭春銀是虎窪村第一個在家搞規模養驢的養殖戶,也是虎窪村今年評選出來的上村史館名人榜的優秀村民。2015年,郭春銀無意間發現家養毛驢很有市場,他東拼西湊的借了兩萬多元,買了四頭毛驢,搞起了養殖。喬河鄉虎窪村位於華池縣城北部,貧困面達44.25%。家養毛驢在喬河歷史悠久,但主要作為耕地、馱物的畜力,沒有作為一種產業來發展,未能彰顯出經濟效益。今年,郭春銀在原有養驢傳統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肉驢養殖,帶動周邊村民一起致富。在自己逐步富起來的時候,不忘帶動身邊人奔向美好的生活。郭春銀這種舉動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好評。在虎窪村,有許多人像郭春銀一樣「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眾鄉親」,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誠信、友善、敬業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穿越時空隧道,重現古村的歷史軌跡,村史館既可激發人們尊崇優秀傳統、熱愛故土家鄉的熱情,又傳遞了鄉愁中國、文化中國的價值導向,具有重大意義。正如虎窪村村史館後記中所言:「村史館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筆巨大財富,更是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股強大動力。有利於形成向上向善的凝聚力,使我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村史館的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農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用「看得見的載體」實現了「看不見的宣傳」,用身邊人影響身邊人,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有力地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


推薦閱讀:

女性是否更容易拋棄自己的母語或方言?
[i·寧德] 國慶假期結束了,春節還會遠嗎?
姚夏雨 紫砂遇上茶演繹生活的極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月亮在哪?
餐儀與文化

TAG:文化 | 記憶 | 傳承 | 鄉土 | 鄉村 | 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