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首歌唱哭整個南洋 台灣現在還唱 卻不提作者-今日頭條
黎氏八駿在民國,是非常有名的。齊白石能在藝術上有所建樹,也是因為給黎家幹活才出的有了意識。同黎家兄弟接觸久了之後,藝術便有了很大的提高。
黎氏八駿中的黎錦暉是民國著名的音樂家,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當時候他在上海創辦了一個中華歌舞團,後來民國很多的電影明星如王人美、黎莉莉就出自這個歌舞團。
1928年,黎錦暉帶領中華歌舞團先後在新加坡、吉隆坡、檳榔嶼、曼谷、馬六甲、雅加達、蘇門答臘等地演出,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當地愛國華僑的熱烈歡迎。在整個東南亞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出發之前,因為這一次是中國的歌舞團第一次下南洋,所以很多人都非常的重視。田漢、鄭振鐸等文化界名人均前來送行,並說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活動,一定要為國爭光。
在出國之前,歌舞團在杭州、寧波等地進行了演出。那時候,公開售票,賣座非常好。每演一場,黎先生都會給演員們發稿費。
到了香港之後,原本只準備言五天,但是因為太受歡迎,又加演了三天。當時的人,回憶說,八天的時間裡,留給所有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唱《總理紀念歌》時的場面。
《總理紀念歌》是黎錦暉先生創作的一首歌曲,主要是用來懷念孫中山總理的。當時演出的時候,團裡面八個身材差不多的女孩,穿著潔白小紡袖褂和長裙,合唱《總理紀念歌》,氣氛非常肅穆和莊嚴:「我們總理,宣傳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專制,建立了中華……」。
演出的時候,大幕拉開,台上剛剛唱了「我們總理」四字,就能看到很多人從座位上站起來。那時候的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第一次會場里還有很多的外國人。見周圍的所有人都嚴肅的站起來了,那些外國人也都站了同樣,同樣非常嚴肅。整個會場里,除了歌聲,再沒有任何的響動。
香港演出的第一天散場之後,消息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了。中國人唱歌,英國人肅立,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還是第一次。之後的每一場,人數都會增加,但每唱《總理紀念歌》的時候,同樣的場景就會重複。演至後來幾天,甚至有不少澳門的僑胞也專程趕來觀看演出。
這個時候,歌舞團內一行南下的人,都成了大明星。在香港,不論走到那,都會被僑胞團團的圍住,誇他們為國爭光。
在香港的時候《總理紀念歌》火了,「威名」便傳遍了東南亞,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當他們開始在東南亞巡演的時候,沒到之處,觀眾眼裡都飽含淚水。可以說一首歌,幾乎唱哭了真箇東南亞。因為它的名氣太旺,等到了雅加達的時候,荷蘭殖民政府強行阻止,因為實在不敢讓再唱了。
黎錦暉他們的演出,轟動了整個南洋僑界。因為南洋華僑多的緣故,在整個南洋都有了很大的名氣。劇團中的很多演員都成了明星,很多關注的目光就開始投在這些演員的身上。有不少人開始出高價挖演員。黎錦暉是一個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非常大的一個人,因此,每一個要離開的成員走時,他都不會阻攔。可就是因為這樣,很多剛剛涉世的演員就被挖了去。有的做了歌舞教員,有的在報社謀得了之為,有的做了音樂教員等。很快,因為演員的大量離去,歌舞團走向了解散。看著歌舞團要解散,黎錦暉先生非常的無奈,因為人各有志,他真的無能為力。
有人回憶說,有一次演出過後,黎錦暉喝的酩酊大醉。他看見一個小演員之後,讓她去幫他提水。黎錦暉接過水之後,直接就和著衣服從頭上往下倒,把屋子都弄成了一個水塘。後來人散的太多了,歌舞團也就慢慢的沒法演出了。黎錦暉靠著在南洋寫文章、寫歌的稿費,把剩餘的人呆帶了回來。
南京政府建立後,孫中山被稱為「國父」,因此國民黨將原《總理紀念歌》中的「總理」改為「國父」。
後來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後,對留在大陸的作家作品都不予具名,蔣介石開展「新生活運動」時,封殺過黎錦暉的不少作品。於是《總理紀念歌》的詞作者由黎錦暉就變成了戴季陶。
現在台灣,這首歌依然還在傳唱,筆者不清楚的是,他們有沒有把名字改過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民進黨對地區選舉的準備?
※沒有鄭成功,台灣會是另一個菲律賓印尼嗎:百戰77位台灣收復戰
※對(台灣)同性婚姻法的分析和吐槽
※《台灣府志·卷一》(1695)
※台灣終於嘗到苦果,台當局竟如此不知羞恥,大陸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