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順國寶三小寺
天台庵位於平順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壇形孤山上,建於唐末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大唐王朝於這一年滅亡,朱溫於這一年建立了短命的後梁政權。天台庵的規模很小,但它是我國目前僅存的4座唐代木結構古建築之一。當然它一定是其中最後一座,倘若它晚建一年,就應該劃歸為五代建築了。
天台庵是佛教創立於南北朝時期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天台宗發源地為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國清寺。因其創始人智顗常駐浙江天台山說法,故稱天台宗。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面寬和進深各3間,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單檐歇山頂,屋頂舉折比後世建築要平緩,但比南禪寺要高一些,也就是說到了晚唐,梁架在往高里做,其實佛光寺東大殿的舉高都比南禪寺高。斗拱雖然比不上東大殿那樣碩大,但也足以支撐出檐的深廣。屋頂施灰筒瓦及碩大的琉璃鴟吻,形狀與南禪寺相去甚遠,這是因為它的琉璃脊飾為金代所改。天台庵大殿規模雖小,但結構簡練,相交嚴實,沒有繁雜裝飾,充分體現了唐代建築的特點。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政權。以後半個世紀,又走馬燈似地更換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朝代,加上十個地方割據政權,史稱五代十國。
這段時期,內亂不止,外患不已,經濟凋敝,民不聊生。也許水深火熱之中老百姓更需要尋求精神上的寄託吧,佛教反倒盛行非常。
五代時期的佛教建築、雕塑和壁畫,繼承了漢唐以前的藝術精華,又有所創新、發展,成為我國民族文化史上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階段。
龍門寺在平順縣城西北65公里的龍門山腰,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北宋到明清時期多次修葺。現存殿堂廊廡,布局嚴謹。中軸線三進院落、東西禪堂、經舍等各成一區。其中前院西配殿為五代後唐同光三年 (公元925年)所建。同光是後唐開國皇帝庄宗李存勖的年號,李存勖膽力過人,作戰勇敢,謀略超群。朱溫曾經讚歎說:「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這裡李亞子指李存勖,克用指其父李克用。但李存勖當了皇帝後居然貪圖享受,迷戀戲曲,短短几年就死於政變。看來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真能害死人呢!
西配殿為三開間懸山式屋頂,殿內無柱,梁枋簡潔規整,猶存唐風。五代木結構建築懸山式殿宇現在僅存這一例。
正如中國社會歷來等級森嚴一樣,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也有嚴格的等級形制。最高等級叫做廡殿頂,因為廡殿頂有五條屋脊,所以也俗稱五脊頂。廡殿頂如果採用重檐,則更至高無上。例如故宮太和殿就是重檐廡殿頂。宗教寺觀中規模宏大者,也常採用廡殿頂,例如前面講過的佛光寺東大殿,後面將要講到的永樂宮三清殿。第二等級的是歇山頂,大多數寺觀的主殿都採用歇山頂,所以最為常見。而懸山頂結構簡單,建造成本較低,當然就等而次之了。一般寺觀中的配殿、民居中的正房多採用懸山頂。懸山頂雖然形制低,但長期保存更不容易,因此,龍門寺這座懸山頂配殿就成了中國唐代和五代建築中的孤例。
龍門寺的主殿是大雄寶殿,為北宋紹聖五年(公元1098年)所建,單檐歇山頂,廣深各三間,殿頂琉璃脊獸,形制古老,色澤純樸,為元代燒造。
在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龍耳山中的大雲院,是一座建於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的五代建築。
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太原人,沙陀族,他本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部下,還是李嗣源的女婿。他年輕時作戰衝鋒陷陣,曾救李存勖於危難之中。他還鼓動李嗣源發動軍事政變,奪了後唐江山。特別是石敬瑭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廉政幹部。但就是這樣一個難得的人才,居然為了權力認賊作父,蓄意謀反,向契丹割讓了燕雲十六州,當上了兒皇帝,也留下了千古罵名。
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使整個大雲院顯得老態龍鍾。天福五年所建的寺院主殿,是一座面寬、進深都不過三間的大佛殿,大佛殿疏朗規整的碩大斗拱還保留著唐風,而駝峰則更精巧,竟有8種不同的形制。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建了寺外的七寶塔。
大佛殿里的壁畫,繼承了晚唐「焦墨薄彩」的風格,線條粗細有致,濃淡分明,筆力婉轉自如,人物面型豐滿,神情自然,姿態優美生動。壁畫的內容包括「維摩詰經變」的故事,維摩詰勤於攻讀,虔誠修行,才智超群,他以一個在家修行的居士修成正果,確實難能可貴。唐代詩人王維以「摩詰」為字,想來也是出於對維摩詰的敬仰吧。一般人都以為中國的禪宗是達摩祖師所開創,殊不知在達摩祖師以前的《維摩詰經》已經成為禪宗的經典。
雖然歲月已經把他們刻畫的殘缺不全了,但作為五代佛殿壁畫的孤例,又怎能忽視他們的價值呢?
山西唐代和五代時期的木結構建築共有7座,小小的平順縣就有其中的3座,有機會真該去看看。
推薦閱讀:
※印度國寶來了,王寶強為他搖旗吶喊,這敬業精神我服!
※那些流落海外的中國寶物
※《拍案說故宮》之國寶流失篇
TAG:國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