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視覺效果 拍出與眾不同的光影光調
暗色調能達到穩定畫面重心、平衡畫面的作用,是畫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畫面中沒有一點暗色調,會使畫面顯得輕飄、乏力。陰影色調較暗、飽和度較高,亮度接近黑色,出現在畫面中可均衡畫面。當使用順光拍攝時,拍攝者可透過取景納入陰影,以豐富畫面影調,使畫面更顯穩重。
快門速度:1 / 250s ,光圈:F10 ,焦距:18mm , ISO:200 ,曝光補償:0EV。
拍攝者將順光產生的陰影納入畫面,色彩厚重的大地在視覺效果上使高大的樹木更加穩定,畫面顯得更加均衡。
高光增強被攝體的立體感
高光是指畫面中影調最亮的部分,與低光一樣,高光也是畫面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高光是畫面的骨架,透過點狀和線狀的高光可表現物體的形態、塑造立體感。藉由高光與低光的對比,可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需要注意的是,高光不是曝光過度的部分,高光中同樣會出現少量的細節。
快門速度:1/125s ,光圈:F13 ,焦距:28mm , ISO:100 ,曝光補償:-2.0EV。
鞋子反光較多,透過調整光源角度使高光線條貼合了鞋子的輪廓,增強了鞋子的立體感。
影子表現質感
藉助明暗對比可表現出被攝體表面凹凸的質感。畫面中的影子可塑造凹陷的部位,高亮的畫面則可展現凸起的部位,藉由亮暗相間的組合可突顯被攝體的質感。根據這一原理,拍攝者就需讓被攝體表面出現明暗變化,即產生影子。在光位中除順光以外的光位都會使畫面產生影子,都適用於突顯質感。
快門速度:1 / 250s ,光圈:F8 ,焦距:18mm , ISO:200 ,曝光補償:0EV。
拍攝者使用照射角度較低的側光表現沙地表面的質感,沙地表面凹陷的部位形成黑色的線條,亮暗組合增強了沙地的質感。
明暗相間製造空間感明暗對比不僅可突顯被攝體表面的質感,還可製造空間感,使畫面更通透。當背景亮度差異較小時,畫面會顯得壅塞,無論是在暗色背景中保留亮色還是在亮色背景中保留暗色,都可為畫面保留一個「出口」,使畫面更具空間感。所以在安排背景時,拍攝者應選擇明暗相間的背景,藉助明暗對比來打破畫面的沉悶。
快門速度:1 / 40s ,光圈:F1.4 ,焦距:50mm , ISO:400 ,曝光補償:0EV 。
上圖形成了亮— 暗— 亮三個層次,將遠處的高反光區域納入畫面可打破室內空間狹小的感覺。
粗曠影調增強畫面的力量感
粗曠影調明暗過度急遽、跳躍,黑、白、灰的層次少,其影調變化如上圖所示。粗曠影調反差較大,畫面給人生硬、跳躍、激烈等感覺,適合表現男性和雄偉的山巒。表現粗曠影調時宜使用硬光和側光,以使畫面明暗分明。
快門速度:1 / 50s,光圈:F2.8,焦距:24mm,ISO:100,曝光補償:0EV。
從色階分布圖可以看出,的反差較大,灰調的層次較少,畫面影調變化急遽,屬於粗曠影調。生硬畫面效果展現出僧人堅毅的樣貌。
硬光突顯明暗對比快門速度:1 / 400s,光圈:F8,焦距:55mm,ISO:200,曝光補償:0EV。
硬光產生的影子顏色深、邊緣清晰,受光部位反光也較多。硬光可使畫面明暗對比強烈、反差較大。拍攝者可使用硬光配合容易產生影子的光照角度(如側光、側逆光),使畫面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此方法適用於表現雄偉的山川,在使用此方法表現人物時,應避免影子遮擋人物的主要部位。
側逆光使畫面明暗層次更豐富
側逆光照射下畫面陰影較多,影調包含從白到黑的豐富變化,畫面空間感強,被攝體質感突出。拍攝者可藉助側逆光表現波光粼粼的湖泊、凹凸不平的原野,也可用側逆光突顯花卉、靜物的質感,使畫面影調豐富、細膩。在拍攝花卉、靜物等物體時,拍攝者可對其正面補光,以增強畫面細節。
快門速度:1 / 250s ,光圈:F6.3 ,焦距:27mm , ISO:100 ,曝光補償:0EV。
拍攝者藉助照射角度較高的側逆光拍攝礁石,豐富的明暗變化給人生動的感覺。
細膩影調豐富畫面層次
細膩影調明暗變化較大,畫面中黑、白、灰的層次非常豐富,其影調變化如左上圖所示。細膩影調給人柔和、舒暢、恬靜等感覺,適用於表現人像、湖泊等拍攝對象。拍攝細膩影調畫面時應使用柔光,這樣畫面中灰的層次會非常豐富。
快門速度:1 / 125s,光圈:F3.2,焦距:180mm ISO:200,曝光補償:0EV。
快門速度:1 / 125s,光圈:F3.2,焦距:180mm ISO:200,曝光補償:0EV。
在陰天拍攝,側光使得人物身體輪廓線條更加突出,畫面明暗層次豐富、影調細膩,表現出人物恬靜的特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