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三國中最厲害的人,諸葛亮龐統徐庶都不如他!
三國,繼戰國時期,是我國又一個充滿了魅力的時代。時值漢末,王室衰頹,群雄各懷野心,霸據一方,所謂亂世出英雄——帝王將相,草間豪傑,山中隱士,層出不窮。若以星喻之,那真可謂群星閃耀,互爭光輝,欲與明月較高下。名著《三國演義》即是記錄了這個時期形形色色人們智慧與勇氣的比拼的故事。
說起三國,人們最先想起的無非是曹劉孫等人。他們站在時代的最前端,毫無疑問是推動這段歷史不可或缺的人物。諸葛亮、司馬懿等這類謀士自不必說,還有各種個性洋溢的武將更加為這段歷史增添了非凡的色彩。眾星紛紜,最閃耀的總就那麼幾顆。然有小星,閃不眾之光,不常出現在人視野,卻難掩光輝,甚至能與最亮的那一顆較高下。這一類人物在三國中並沒有得到人們過多的關注,但是轉念一想,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出世的特性才沒有被過多的提及吧。
圖1/6
而司馬德操就是這類小星中最不尋常的一顆。
司馬徽,又號水鏡先生,他雖與三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他與主線的人物劉備並沒有很多的交集,縱觀《三國演義》這兩個人也就只有兩次短暫的交流。可正是這兩次短暫的交流才使劉備得以遇才識才進而用才。說是司馬徽將諸葛亮和龐統送給劉備的也不為過。
諸葛亮曾拜司馬徽為師,司馬徽完全有諸葛亮的才能,甚至有超過諸葛亮的才智。如果當年他沒有給劉備間接地引薦諸葛亮和龐統,而是他自己來輔佐劉備的話,那麼三國很可能就要改寫了。但是司馬徽是不會這麼做的,就算其他人會這麼做,司馬徽也是絕對不會這麼做。要問為什麼的話,那肯定是因為他絕世清高,超凡脫俗,不求名利的品性了。
圖2/6
有典故,在司馬徽客居荊州襄陽的時候,有人向劉表說司馬徽是不可多得的奇士,但尋不得知己,劉表便去拜訪他,請他回來做參謀。可是在劉表一個人回到府中後卻說他只是「小書生」耳,與常人無異。看來那個表裡不一,胸懷狹隘的劉表並不是司馬徽的知己。司馬懿沒有將自己的才謀顯露給劉表,卻又將他的絕頂智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前文說過,司馬懿是諸葛亮和龐統的導師,而他還有一位有名的學生——徐庶。這三人分別投向了三分天下的三位主公——劉備、孫權、曹操。
圖3/6
其中混的最慘的應該就是龐統了,先是被孫權嫌棄外貌醜惡,不被看重,再後來跟隨劉備時利欲熏心,戰死沙場,這也都是由他的個性導致的。當年他與司馬徽的桑下之論就可以看出他既有才而又「慕諸侯之榮譽」,完全與司馬徽相反。龐統死時,年三十有六,其才能還沒能完全的展現就早早地離世了,但他雖英年早逝,也留下了不少偉績:獻計鎖船、耒陽理事、議取西蜀……每一件與他有關的事件都這樣的充滿睿智。
圖4/6
再說諸葛亮,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三顧茅廬和夜求東風兩件事了,起初他也和他的先生一樣隱於山間,待三分局勢已定後方才出山。他為劉備獻計獻策,鞠躬精粹,直到病死為止一直都在為匡扶漢室盡著自己的最大努力。
圖5/6
徐庶先前聞劉備之名而投奔他,並受到他的重用,可是曹操攻打荊州時乘機擄走了徐庶的母親,從而徐庶被迫離開劉備前往曹營。赤壁之戰之際,他是曹軍中唯一看出龐統連環鎖船之計的人,但是他顧於與劉備之交情,並沒有向曹操指出,只在赤壁之戰後,主動請命曹操率軍撤離。徐庶本可以左右這留史萬年之戰的成敗,但他出於道義還是沒有那麼做。
圖6/6
一個導師,三個名徒,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可以左右三國這段歷史之人。而這位導師沒有居功,他從這戰爭的渾水之中抬起頭,在高處呼吸著清新之氣,觀望水中群魚混戰,自落得一個山野居士的清閑。他幾句話點出乾坤,定格歷史,他有能力卻作為整個三國的旁觀者,見證了這充滿血與淚的歷史,實乃三國時期一神秘大隱!真正高人中的高人!
文|峰攬山川
轉載須徵得本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別冤枉諸葛亮了!他原來才是「蜀中無大將」的罪魁禍首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其實後面還有一句,經典至極
※史上能掐會算的六大神人,前三卻沒諸葛亮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趙雲
※漫談三國:失荊州的責任在諸葛亮,卻讓關羽背了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