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真,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小編一直以為,養孩子,必須得認真,孩子可是寶啊,不認真怎麼行呢,但是國外最新的育兒方式是倡導不認真。 國外專家說了,很多特別優秀的孩子,就是不認真培養出來的。關於養孩子這件事,咱們的觀念應該改了,因為—— 養孩子不認真1:讓孩子發獃 中國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讓孩子發獃,看到孩子呆坐著,咱就走過去: 「寶寶,幹嘛呢?」 「寶寶媽媽給你布置個小任務吧,把這個拼圖拼好。」 「寶寶一個人待著幹嘛呢?快去找你爺爺奶奶,爸爸狗狗,七姑媽八姨夫玩,」(這個地方狗狗亂入了) 總之咱就是眼裡揉不下沙子,哦不,揉不下發獃的孩子,這和我們傳統習俗裡面,人和人之間缺乏邊界、沒有個人空間有關係。(我就在孩子面前,孩子居然敢發獃,這不是把我關在TA的世界之外嗎,不能忍必須摔!) 也和咱們養孩子太認真有關係,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應該是有用的啊,都要花在刀刃上,不能浪費,用來背唐詩多好,做數學題多好,哪怕用來吃水果強身健體呢,怎麼能用來發獃浪費呢? 專家發言: 發獃看起來無所事事,卻對孩子非常重要啦。 發獃是放鬆,也是孩子對自己時間和精力的自我調節。可能剛才他們玩玩具累了,可能剛才和小朋友一起玩,說話太多,孩子就是想一個人靜一靜了,這時候爸爸媽媽就不要發揮咱中國人養孩子灰常認真負責的精神,忙不迭把人家從發獃的世界裡拽出來了。 心理學補刀: 心理學認為每一個孩子的體內,都有生命的能量在源源不斷的流動,而且能發獃的孩子,比起整天動個不停的孩子,更容易發現他們真正的興趣所在,這對他們後續的學習培養,非常有幫助。 所以爸爸媽媽們,孩子發獃的時候,別認真,讓人家去唄。 養孩子不認真2 :教育就該不完美 咱中國的爸爸媽媽,教育孩子都非常認真,表現就是追求完美。 讓孩子掃地,孩子沒掃乾淨,咱立馬嚴肅認真掃給孩子看。 讓孩子幫忙把醬油瓶子扶起來,孩子扶起來了,沒放對地方,咱連忙告訴孩子,不行,你得這麼放,放在這兒。 咱認真得像有強迫症。恨不得事事代勞,讓孩子做到完美,做到效果和自己一模一樣才滿意。 專家發言: 國外父母不是這樣,他們更願意確定大的框架後,就讓孩子自由發揮。結果不完美?沒關係,最重要是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做的,孩子享受到了做事情的樂趣,和樂趣比起來,完美一點不重要,教育就該不完美。 心理學補刀: 事無巨細都非常認真,會給孩子壓力,增加孩子的挫敗感,讓孩子變得不自信,不敢嘗試,長期下去,對孩子日後的影響反而更糟。 養孩子不認真3:孩子做錯了,別刨根問底 咱中國的爸爸媽媽,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非常喜歡認真的刨根問底。 殊不知好多時候,刨根問底給孩子的壓力非常大,是在變相要求他們說謊,用謊言遮蓋錯誤。 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撒了一個小謊被你發現,你問孩子,為什麼撒謊? 比如孩子上學遲到了。你問為什麼遲到? 這類「為什麼」開頭的問題,十分具有責難的意味,會讓做錯事情的孩子十分緊張,怕給出的答案爸爸媽媽不滿意,不知不覺,就很容易說一些小謊來掩護自己,比如同桌也撒謊了,所以自己跟著學什麼的。比如上學路上丟了東西,又回去找,所以遲到了。 專家發言: 知道這種時候,國外的爸爸媽媽們怎麼做嗎? 他們不那麼認真,不刨根問底,不反覆追問為什麼。「為什麼」是向後看,向已經發生的事情看,含有很多責備和難堪。 他們問「該怎麼做呢?」。「怎麼做「是向前看,具有建設性,是一種正向的引導,和責難無關,只讓孩子尋找事情發生後,解決的方法。 這件事情發生了,應該怎麼做呢? 面對爸爸媽媽的提問,孩子會放鬆,不會因為緊張害怕說謊,通過思考,一般都會主動說出有用的解決辦法:今後上課認真,成績好了,我就不會說謊了;我以後會記得上鬧鐘,或是提前十分鐘出門什麼的。 心理學補刀: 任何人都有逆反心理。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認真逼問拷打你就輸了,不如不認真問「怎麼辦」,這樣引導孩子自己說出答案,對他們更有約束力,他們更願意遵守哦。 好啦。 新技能get到沒有?教育孩子的時候不那麼認真,孩子會更優秀,咱當爸爸媽媽的也更輕鬆一點么么噠。
推薦閱讀:
※萊動課堂 | 害怕跑步跑出小粗腿?做到這些才能越跑越瘦!
※[明星髮型] 長發見光死的女星 短髮才能hold住
※這3小點基礎很重要,做到字才能寫好
※女人只有這樣才能接近幸福
※只有高腰抹胸褲才能拯救你的身高,誰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