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話專題】天南海北說戲聯
河南三門峽 李進才
戲曲在中國地域廣闊,源遠流長,戲曲舞台自然也比比皆是多如牛毛,然而,無論城裡還是鄉下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要在各式各樣的戲台兩旁張掛「劇場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借虛事指點實事;托古人提醒今人」,「東西漢南北宋,人物備考;山海經水滸傳,今古奇觀」,一干千姿百態,蔚為大觀的戲曲楹聯,閑來無事細細品讀,叫人意趣橫生回味無窮。
追根溯源,戲曲起源於秦漢時的樂舞、俳優和百戲,唐時叫參軍戲,北宋時形成雜劇,到了南宋溫州一帶產生的戲文,一般被認為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明清時期在戲文和雜劇基礎上又形成了傳奇劇,地方劇種也大量產生。由於戲曲劇本大多採用韻文和散文的形式,故事貼近生活、情節離奇曲折、唱詞朗朗上口、內容易記好懂,因而深受社會中下層民眾的廣泛歡迎。據1959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共有民族戲曲360多種。
受區域地理物質條件影響,各地戲劇舞台或簡陋、或繁縟、或清秀、或華麗,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一些貧困地區雖然囿於錢財,難以把戲台建造的富麗堂皇,然而戲台兩旁的對聯,作為地方形象的突出代表,也一定要遍尋名家高手,傾其所能把文化實力展示出來,貧窮已屬無奈,不能再叫人笑話咱斯文掃地。縱觀古往今來有關戲曲的對聯大都蘊藉深厚,寓教於樂,意境雋永,耐人尋味,而且影響深遠長期流傳。寧波城隍廟有一副嵌字對聯:
千萬場秋月春風,彈指間蝴蝶夢來,琵琶弦上;
三百副金樽檀板,關情處桃花扇底,燕子燈前。
聯語不著痕迹地嵌入了關漢卿的雜劇《蝴蝶夢》,高則誠的南戲《琵琶記》,孔尚任的傳奇《桃花扇》,汪大鋮的傳奇《燕子箋》。上下聯銖兩悉稱、艷麗無比,讀來猶如身臨其境,如詩如畫,情趣昂然。
《中國對聯集成·河南卷》記載:河南西部靈寶有副戲曲對聯:
愛看美人圖,爭羨重耳出亡,申生自縊,從古惟知過罪己;
須觀烈女傳,群誇凝妻斷臂,令氏割鼻,而今何忍禍延親。
上聯所說重耳、申生均是春秋時晉獻公的兒子,因受其愛妃驪姬陷害一死一逃,動了根本悔恨不已;下聯「凝妻斷臂」見《新五代史·雜傳序》,是說青州王凝任虢州司戶參軍,一生清白死於任上。妻李氏攜子扶柩歸家,行至開封欲尋一旅店安歇,因衣衫襤褸被店家驅趕拉拽,為保清白揮斧自斷其臂。「令氏割鼻」出自晉皇甫謐《烈女傳》,三國譙郡夏侯之女令氏嫁與曹爽堂弟文叔為妻,文叔早死孀居曹家,曹爽被殺後,其父為了表示與曹家決裂,勸令氏歸家,令氏不從,以刀割斷鼻子,以示貞烈不貳。前人生活的時代與如今已大相徑庭,然而作為一種歷史借鑒卻不無裨益。
鄉間演戲多在秋後農閑、年節喜慶,或河灘、或野外,揀空闊場地搭一戲台,方圓三五十里的人,攜妻帶子趕來看戲,每當演出時戲場里人山人海擠扛不動,有人寫了副白話聯:
你也擠我也擠此處幾無立腳地;
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場時。
此聯一語雙關,既說台前看戲也說為人處世。有時舞台前觀眾實在太多,又有人寫白話聯予以勸解維持秩序:
看不真莫嘈,請問前頭高見者;
站的住便罷,須留餘地後來人。
同是看戲人的感受卻不相同,這其中學問大了去了,叫做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湯顯祖的故鄉臨川玉茗堂東面,有一叫「四夢台」的戲台,鐫刻有一副對聯:
千古為忠為孝為廉為節,倘泥真,直似痴人說夢;
一時或快或悲或合或離,若認假,猶如啞子觀場。
言簡意賅地闡明了看戲人應有的態度和心理準備。上聯說戲曲人物以實際生活為基礎,但又不能等同於實際生活,如果把戲曲與現實生活完全等同,那就無異於「痴人面前說夢」;下聯說欣賞戲曲是一個飽含情感活動的過程,如果咬定「戲就是假」,那也只能是「對牛彈琴」,進入不了審美境界。這是深諳戲曲藝術三昧的可貴見解,給我們帶來了有益的啟迪。
袁枚《隨園詩話·卷一》記載有一副戲曲集句聯:
古往今來只如此;
淡裝濃抹總相宜。
此聯為張文敏集唐宋句聯,上聯取之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下聯取之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能夠將不同時期的名人詩句,疊加到一副聯內,而且工穩貼切自然流暢,除聯壇高手外,概莫能為。
早年間,活躍在舞台上的京劇藝術家夏月潤巧對夏月珊有一聯: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繞口令似的頂針連珠聯,環環相扣,句句在行,且富哲理,展現了精湛的舞台表演藝術。難怪京劇大師梅蘭芳生前,將此聯作為座右銘掛於卧室,朝夕揣摩、潛心作戲。著名劇作家田漢先生也撰有一副戲聯:
英名蓋世《三岔口》;
傑作驚天《十字坡》。
有「活武松」之稱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原名張英傑。此聯聯首不但嵌入了他的名字,聯尾還鑲進他的兩出拿手好戲,字裡行間透射出驚天豪氣、英武形象,於人於戲於文,實屬難得妙聯!
楹聯作為中華民族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樣式,將語言藝術和戲曲藝術熔於一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體現了無盡的藝術價值。除了藝術鑒賞之外,還包含了許多戲曲知識和戲曲見解,給人以熏陶和教化,讓人頓感領悟受益匪淺。但願看戲的人既能融入戲裡也能超然戲外,在與戲裡人同歡樂共悲凄的同時,更要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腳色。
轉自 中華楹聯報 http://dhylw.com/html/szbz/20110910/szbz7496.html
[瀏覽更多內容、參與本帖討論]
推薦閱讀:
※淺談印尼排華的由來和南海問題
※南海岩書法作品欣賞
※如何看待菲律賓決議開發南海群島?
※外媒密集關注中國航母 緊盯遼寧艦下南海
※王校軒:當前南海形勢及我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