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條件,讓你找到真愛!
「我為什麼總喜歡上渣男?」「我似乎沒有擇偶標準?」「我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我喜歡什麼人?」
相信有不少人會被這些問題所困擾。無標準的擇偶,只會讓我們深受傷害,愛情不是隨便搭配,真愛應該和你相「匹配」。今天我們通過心理學上的「三個條件」方法,來看看自己該怎麼擇偶!(全文共3105字,閱讀時間可能較長,你可以收藏起來慢慢看。)
一、列出三個你想要的擇偶條件:
如果列出三個你最想要的「伴侶的條件」,你會寫下什麼?你喜歡怎麼樣的人?這個描述可以是個性、特徵、價值觀、你跟他之間的互動方式等等都可以。不過,第一次練習建議以人格特質為主。例如:溫柔、懂我的想法、專情。
二、列出三個」厭惡條件」:
寫下三個你極度討厭、無法接受、絕對不會想要和這個人在一起的條件。越討厭、越抗拒、越不喜歡越好。例如:說話不算話、搞失蹤、沒有上進心。
三、將條件和經驗結合:
回想一下過去你的戀愛當中,你大多都和第一種人在一起,還是第二種人在一起?
a.和第一種人在一起:
如果你以往交往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屬於第一種」你嚮往而喜歡的特質」,有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你的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選到了適合你的對象;第二種可能是,或許你的戀愛經驗並不多,所以只是在計劃和嚮往曖昧的階段,還沒有真正跟那個人相處過,如果真的在一起比較久,就會發現對方並不完全符合你理想中的這些條件;還有一種可能是,你已經經歷過了許多感情當中的起伏時期,這幾個條件是你整理出來最在意的條件,而且你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真正適合你的人。
b.和第二種人在一起: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恭喜你,通常可以從這個遊戲當中獲得一些頓悟。你明明不想要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又總是」遇人不淑」,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這表示中間一定有什麼誤會,或者是你沒有看清楚的」結」。
至於這個「結」是什麼?
通常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思考一下,是什麼讓我們決定這六個條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喜歡上某些類型的人?我們喜歡上的人和自己所列出來的條件是否相同?
心理學的一些研究發現,我們往往透過大腦理性選出來的這些條件,並不一定等於真正我們最後交往和在一起的對象。因為有些時候,愛情是很靠感覺的,常常是一個火花,就決定兩個人加入愛河的瞬間——不過這個說法有點不太靠譜。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愛上那個極度討厭的人?倘若你也有這樣的狀況,我們稱為」強迫性重複」——我們在潛意識裡面會一再的重複和過去所習慣、但是卻傷害自己的事,或者跟同樣的「爛人」在一起。
四、怎麼破除這樣的狀況呢?
這部分比較困難一點,如果你自己想不到的話,可以和一個夥伴一起完成。在上面的六個條件(三個好的、三個你討厭的)旁邊,劃個雙向的箭頭(所以總共會有六個箭頭),試著描述看看,擁有這些條件的人,通常會不會也擁有相反的條件?不一定要很精確,只要設想你可以想到的狀況就可以了。例如,現在你喜歡專情的人,但是專情的人可能同時也很愚笨、不知道變通,或者是專情的人可能會讓人家有窒息的感覺。在每一個好的條件旁邊寫下一個不好的條件,在不好的條件旁邊寫下一個好的條件,也就是說,以上面的例子來說應該會變成這個樣子:
☆渴望的條件 | ☆厭惡的條件 |
1.溫柔?軟弱2.懂我的想法?也希望我能夠懂他的想法,可是都不說而且要我用猜的3.專情?太過黏人、好像生命當中只有我為中心 | 1. 說話不算話?很喜歡自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想做的事2. 喜歡搞失蹤?不會被其他人綁住3. 沒有上進心?生活過得很輕鬆安逸,有的人有可能是所謂的」夢想家」 |
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那些你一直以來很厭惡的人,身上一定有一些吸引你的特質(往往在厭惡的條件右邊的箭頭),那些一開始你覺得很棒的東西,或許從另外個角度看來,他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為什麼,很多情侶在一開始在一起的時候天雷勾動地火,後來隔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對方好像」變了」。
事實上,並不是對方變了,而是對方可能還是差不多同樣的人,只是你看他眼光和角度不一樣了。目前你看到的是他的好,現在看到的卻是他的糟糕。這樣的一種感覺,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首先,根據榮格心理學的看法,每個特質都有正反兩面,都有「光明」和「陰影」。而在親密關係的研究當中,真正重要的往往並不是對方」真正」的模樣,而是他在你眼睛當中的模樣。結合上面這兩點,我相信你很容易就可以發現,為什麼一開始那些你眼中所謂好的部分,後來都變成不好的部分,然後讓你覺得自己選擇了一個好像不是很適合的人。不過,這隻解釋了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選擇一段讓自己受苦的關係(因為一開始我們並不覺得痛苦),並沒有說明,這樣子選擇動機是從何而來。
五、為什麼我會這樣選擇?
如果你仔細的把上面的步驟做完,應該會得到六組一共12個條件。把這些條件列出來之後,想想你自己,再想一想從小到大,主要照顧你長大的人。在這12個條件當中和你自己個性雷同的在前方打一個勾。接著,從12個條件當中圈選出和那些主要照顧你長大的人雷同的、他們身上也具有的條件。
往往進行到這個步驟的時候,會有一些驚人的發現。例如:
「原來一直以來我愛上的人,都和我爸一樣!」
「原來一直以來我討厭的人,其實就是我自己,可是我卻又會被這樣的人吸引。」
「原來我之所以會愛上他,因為他身上有我嚮往的地方、有我不敢夢想的勇敢。但同樣的,他的身上也背負著和我類似的傷口。」
看到這你可能會問,可是這樣子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樣選擇適合我的人啊?所以,讓我門進行最後一個步驟:
六、留下一個條件:
你可以回頭看你最想要的三個條件,或是從這12個條件當中,重新選出你現在做完活動之後,最嚮往的對象應該要具備哪三個條件。然後,一個一個的刪除他,留下最後一個你最想要的、最不可捨棄的,你就知道,什麼對你來說,是真正重要的。然後你可以問問自己下面這三個問題:
如果這件事對我來說這麼重要,那麼在以往的關係當中,我有滿足這個需求嗎?倘若1分到10分是從非常不滿足到非常滿足,那麼目前的伴侶(或者是上一個伴侶)是幾分?
如果這個需求一直沒有被滿足,那是因為我不擅長表達,還是因為我在恐懼什麼?有沒有可能有一些方法,可以好好的表達出我的需求?
如果做上面這件事情太困難,有什麼方式是目前的我可以」邁出一小步」的?
舉個例子:一個人分享他最在乎的就是安全感,可是他往往跟沒辦法給他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對他來說,最困難的除了找到一個能夠給予他安全感的人之外,也有一件事情很困難,就是表達出自己的恐懼、需要對方的那種感覺。他很怕說出這種感覺,對方會心生討厭、不喜歡,可是很弔詭的是,往往在他長期以來壓抑、沒有說出這些感覺之後,關係就瀕臨破裂、無可挽回。例如,他很討厭伴侶因為朋友而忽略了他,當伴侶跟他說」我今天晚上想要跟朋友去打球。」的時候,儘管他覺得想要伴侶陪他,但他還是說不出口,就會點頭說好。
探討了最在乎的事情、以及為什麼他沒有辦法說之後,他想了一下有什麼是自己目前可以做的,於是,他選擇第一個練習是:當自己在覺得不舒服的時候,先不要太快答應或者遷就。他最後仍然是答應了,但是他比先前停頓了多10秒鐘。這10秒鐘對他來講,雖然是一個很小的一步,但是卻是改變他」遷就」這個習慣的一大步。接著,他可以慢慢開始練習拒絕、說出自己的不安。
「三個條件」,並不是一個標準化的心理測驗。不過,通過「三個條件」的練習,看到自己不同的面向、同時也解析自己喜歡的對象、以及這些對象和過往生命經驗之間的連結。
如果你經常遇到讓自己痛不欲生的人,或是常常愛上不對的爛人,那麼有可能是因為他的身上,也有一些你所恐懼和害怕的自己。套句我經常說的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我們,是自己的地獄。當你更能夠擁抱自己,那麼你也比較有可能,在這個地獄裡面照見光明。
推薦閱讀:
※EXCEL中如何使用條件求和函數SUMIF
※香港官員:撤限帶奶粉令需符合4個條件
※真正使者的條件
※2018繼承法:老人生前立遺囑,必須要滿足的5個條件(建議收藏)
※正財格的成格與破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