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
問問團隊火影、羈絆共1人編輯答案2010-02-13 12:16栐愛。n1—□的感言:謝謝叻滿意答案好評率:75%世界著名哲學家簡介佚名【萊布尼茨】(1646-1716) 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自然科學家。萊布尼茨(G.W.Leibniz 1646-1716)生於萊比錫,卒於漢諾威。他自幼喪父,但作為萊比錫大學倫理學教授的父親,給他留下了豐富的藏書,他的母親很有學識和遠見,從小送他進萊比錫最好的學校學習,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他從小就學慣用多種語言表達思想,並表現出超常的哲學天賦。1661年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又曾到耶拿大學學習幾何,接觸了伽利略、培根、霍布斯、笛卡兒等人的科學和哲學思想。1666年他在紐倫堡阿爾特多夫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萊布尼茨博覽群書,他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遍及數學,邏輯學,物理學,地質學,哲學等,在化學,生物學,氣象學,心理學等領域也做了重要的工作。萊布尼茨善於吸收別人的思想,他善於用訪問和通信方式與人們討論問題,一生中曾與千餘人有過書信交往,留下了一萬五千多封信件。與他通信的有各種各樣的人士,既有科學界、哲學界的知名學者,也有各國的王侯皇妃,距離遠至中國。內容涉及歷史學、哲學、語言學、數學、邏輯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工程技術等等。這些信件記載著他的思想、見解和種研究成果。他的許多著作生前未發表,大量的手稿和書信現在還存放在漢諾威圖書館中。法國科學院準備在20世紀末出版《萊布尼茨全集》。笛卡兒(1596-1650)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一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兒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歷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它自然科學。笛卡兒後來回憶說,這所學校是「歐洲最著名的學校之一」。1612年到巴黎的普瓦捷大學攻讀法學,4年後獲博士學位。1618年從軍。1625年返巴黎。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1649年冬,因患肺炎逝世。笛卡兒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創始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恩格斯稱他為「辯證法的卓越代表」。同時笛卡兒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狄德羅( 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出生於朗格勒手工業者家庭。早年曾學神學和法律。1746年發表具有反宗教傾向的《哲學思想錄》,被政府當局下令焚毀。1749年發表《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觸怒教會而被捕入獄三個月。出獄後著手主持編寫《百科全書》,用了近30年時間,完成這部科學巨著,從而成為百科全書派的領袖。他肯定物質是唯一的實體,物質之外不存在超自然的精神實體。提出物質具有「感受性」,說明人的思維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認為萬物由物質元素構成,元素數日無窮,性質相異,由此組成各種不同事物。肯定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屬性,物質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靜止只是相對的,「移動」和「激動」是物質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提出發展進化觀點,認為自然現象之間沒有絕對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認識論上,旨定自然界是認識的唯一對象,認識起源於感覺經驗。主張把感覺和思維結合起來,認識應當「從感覺回到思考,又從思考回到感覺」,但否認抽象的作用。提出認識的三種主要方法:觀察、思考和實驗。認為宗教是愚昧無知的產物,宣稱「上帝是沒有的;上帝創造世界是一種妄想」。主要著作還有《對白然的解釋》、《達朗貝爾和狄德羅的淡話》、《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拉摩的侄兒》等。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據說他父親是石匠,母親是助產婆。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當時有人將他看作是智者,但他自認為和智者不同。智者是以各種虛假的知識教授青年,而他所要尋求的則是真正的知識。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能的人。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他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任上他不顧眾人的反對,否決過對6位將軍的不正義的判決。30僭主復辟時,他曾拒絕和他們合作。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鴆而死。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麼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克塞諾芬尼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在柏拉圖的對話中,《申辯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直接敘述了蘇格拉底被審判時的自辯以至服毒前的談話;他的其它早、中期的對話,也都以蘇格拉底作為主要對話者,闡述各種哲學思想。霍爾巴赫 (Paul Henri Dietrich baron d"Holbach,1723-1789)法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一個商人家庭。幼年應伯父邀請,隨同父親移居巴黎。曾就學於荷蘭萊頓大學,畢業後回巴黎取得法國國籍。不久即結識狄德羅等人,成為《百科全書》主要撰稿人之一。最大成就是把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世界觀加以系統化。認為自然是物質和運動的總匯,物質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具有質的多樣性。肯定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本質屬性,從不同角度對運動形式作了分類,但最終又把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強調一切事物都處於必然的因果聯繫之中,但把因果性和必然性等同起來,否認偶然性的客觀存在。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受自然必然性的制約;人的靈魂是肉體的一部分,與肉體同生共死。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認為感覺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它是客觀事物作用於感官的結果。否認上帝的存在,指出宗教是「神聖的瘟疫」,宗教起源於人們的恐懼和無知以及神學家的欺騙,提出消滅宗教的唯一途徑,就是宣傳無神論,教育人民,啟發人的理性。主要著作有:《揭穿了的基督教》、《神聖的瘟疫》、《自然的體系》、《健全的思想》、《社會的體系》等。黑格爾(1770年一1831年)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早年在圖賓根大學學習,曾經嚮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但後來畏懼雅各賓派專政,並與普魯士專制王朝妥協。從1801年起,先後在耶拿大學、紐倫堡中學,海得爾堡大學和柏林大學任教,1830年升為柏林大學校長。黑格爾的哲學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既想革命而又怯懦的階級特性。他的哲學體系是保守的,而其辯證方法本質上是革命的。恩格斯指出:黑格爾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正是在於它永遠結束了以為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黑格爾把個人意識的階段、社會意識的階段以及觀念在宗教、藝術和哲學的形式之下最終達到其自我認識的最高階段都列入第三階段。他宣布哲學是「絕對知識」,並認定自己的哲學就是觀念自己發展的最後階段。這就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黑格爾哲學中最有價值的是他的辯證方法,但是,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體系窒息了他辯證法的革命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擯棄它的唯心主義外殼,加以革命的改造,創立了唯物辯證法。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一。黑格爾的主要著作有:《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宗教哲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小邏輯》、《自然哲學》等。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唯物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的親密戰友。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現為烏培塔爾市),父親是紡織廠的廠主。1837年中學沒有畢業就被父親所迫去經商。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期間經常到柏林大學聽課,參加了青年黑格爾小組。1844年2月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用社會主義觀點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了批判。1844年8月底,會見了馬克思,結成終生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鬥的親密戰友。同年合作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1845年3月寫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第一次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1845年移居布魯塞爾,與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1847年同馬克思一起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先後為同盟起草了綱領草案《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和《共產主義原理》,並和馬克思合寫了同盟的正式綱領《共產黨宣言》,創立了馬克思主義。1877—1878年寫了《反杜林論》,對大肆攻擊馬克思主義的杜林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擔負起整理和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淪》第二、第三卷等文獻的工作,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1888年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係,詳盡地闡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89年親自參加領導第二國際的建立,指導它的活動,並同形形色色機會主義進行鬥爭。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列寧(1870.4.22-1924.1.21)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也是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名烏里揚諾大,生於伏爾加河畔辛比爾斯克(今烏里揚諾大斯克)。1887年進入喀山大學攻讀法律,因參加革命活動曾被捕。1893年秋移居彼得堡。1894年寫《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批判民粹派,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1900年12月在德國萊比錫創辦了《火星報》,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黨作準備。1904年寫成了《進一步,退兩步》,提出無產階級政黨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統一組織。1905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於7月寫成《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指出了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行到底,並把它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回國直接領導革命鬥爭。1908年寫成《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批判了唯心主義,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捍衛了哲學的黨性原則。1908-1912年,致力於總結俄國第一次革命的經驗,反對取消派和召回派,並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首領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1915年8月寫的《論歐洲聯邦口號》第一次得出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的結論。馬克思(Karl Marx,1818.5.5- 1883.3.14)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唯物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的一個猶太籍律師家庭。1835—1841年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1842年4月起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被聘為該報主編。1843年10月遷居巴黎,同德國、法國秘密工人團體建立聯繫。1844年初創辦《德法年鑒》,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論猶太人問題》等文章,第一次指出無產階級是唯一能消滅剝削制度的階級,工人運動必須與科學的世界觀相結合。1844年與恩格斯合寫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唯物主義基本原理。1845年遷居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裡寫了《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個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1845—1846年與恩格斯合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指明了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勝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http://www.lbx777.com/11/s_zxjdz/xgzs06.htm外國哲學家http://xsh.gxun.edu.cn/lkzx/kejian/maze/%CE%C4%B5%B5/%D5%DC%D1%A7%C9%B3%C1%FA/%D5%DC%D1%A7%BC%D2/%D5%DC%D1%A7%BC%D21.htm經驗主義心理學思想的鼻祖——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於1561年出生於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後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但是當培根十八歲時,他的父親猝死,未能給他留下什麼錢財。因此他開始攻讀法律,二十一歲時找到一個律師的職業。他的政治生涯就是在此後不久開始的。二十三歲時他被選為下議院議員。雖然他有高朋貴親和顯赫的才華,但是伊麗莎白女王拒絕委任他任何要職,或有利可圖之職。其理由之一是他在議會中果敢地反對女王堅決支持的某項稅務法案。他生活奢侈,揮霍無度,「借」債累累,無所顧忌。(實際上他曾一次因欠債而被捕)。培根成為一位躊躇滿志、深得民心的青年貴族埃塞克斯伯爵的朋友和顧問,而埃塞克斯也成了培根的朋友和慷慨的捐助人。但是當埃塞克斯野心膨脹,陰謀發動一場推翻伊麗莎白女王的政變時,是培根告誡他,要把忠實女王放在首位。儘管如此,埃塞克斯還是發動了政變,但卻未遂。培根在起訴伯爵犯有叛國罪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埃塞克斯被斬首。整個事件,使許多人都對培根產生了惡感。伊麗莎白女王於1603年去世,培根成為她的繼承人詹姆斯一世國王的顧問。雖然詹姆斯拒不採納培根的勸告,但是他卻賞識培根,在詹姆斯統治期間,培根在政府步步高升。1607年培根成為法務次長,1618年被任為英國大法官,一個與美國法院院長大體相等的職務;同年被封為男爵;1621年被封為子爵。名言: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好:6不好:2原創:6非原創:0阿嗚回答採納率:31.5%2010-02-13 14:32栐愛。n1—□的感言:謝謝咯收藏分享相關知識世界著名的哲學家都有誰?5回答2009-06-23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家有那些?6回答2009-06-13世界著名的哲學家有哪幾位???1回答2007-11-17誰有世界著名哲學家的簡介(最好五位以上)1回答2008-01-09世界上有哪些人是著名的?2回答2009-07-12更多世界最著名的哲學家相關知識>>現代最著名的哲學家德國最著名的哲學家世界著名哲學家世界著名哲學家語錄世界著名哲學家的名字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中國著名的哲學家當代著名的哲學家其他答案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蘇格拉底具有樸實的語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體和神聖的思想。他在雅典大街上向人們提出一些問題,例如,什麼是虔誠?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美德?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麼?你有什麼知識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關於統治你學會了什麼?你是不是教師?在教育無知的人之前你怎樣征服自己的無知?等等。這樣提問題的目的,蘇格拉底說:「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此外,他還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下毒酒自殺而死。[1]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多年來他被認為是反民主的、維護反動的奴隸主貴族利益的哲學家,近來已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請教。蘇格拉底卻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裝步兵,不止一次在戰鬥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做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後世的西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麼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關於蘇格拉底的生平和學說,由於從古代以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記載和說法,一直是學術界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
問問團隊愛問堂共1人編輯答案2010-02-13 11:10好:5不好:0泰勒士(Θαλ?? Thales,生活在約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臘哲學家、古希臘七賢之一、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生於希臘繁榮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城,據說曾遊歷過埃及等地,並測量過金字塔的高度,還成功預測過一次日蝕。泰勒士認為萬物由水構成,水是萬物之源。這種觀點可能是因為看到海水蒸發的過程而形成的。據傳說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士還曾宣稱,「萬物中皆有神在」。 泰勒士對希臘哲學有著重要的影響。阿那克西曼德據說是他的學生。還有傳說認為,畢達哥拉斯早年也曾拜訪過泰勒士,並聽從了他的勸告,前往埃及進行過研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臘哲學家、愛非斯派的創始人。生於愛非斯一個貴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澀難懂,富有隱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論以畢達哥拉斯的學說為基礎。他借用畢達哥拉斯「和諧」的概念,認為在對立與衝突的背後有某種程度的和諧,而協調本身並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認為衝突使世界充滿生氣。赫拉克利特還認為,火是萬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換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 赫拉克利特也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流動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斷變換,他的名言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不同。」蘇格拉底因此稱赫拉克利特為「流動者」。 赫拉克利特的對立理論則指出,世間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在沒有理解惡的時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赫拉克利特認為神是涵蓋整個世界的事物。但他常常用邏各斯(logos,即理性)一詞來代替神。他相信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來指導大自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希臘文 ∏υθαγ?ρα?,約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生於薩摩斯島,早年曾遊歷埃及,後定居義大利南部城市克羅頓,並建立了自己的社團。公元前510年因發生反對派的造反,畢達哥拉斯又搬到梅達彭提翁,直至死去。畢達哥拉斯的哲學思想受到俄耳浦斯的影響,具有一些神秘主義因素。他認為社會中有三類人,而靈魂屬於輪迴的結果。但同時從畢達哥拉斯開始,希臘哲學開始產生了數學的傳統。畢達哥拉斯曾用數學研究樂律,而由此所產生的「和諧」的概念也對以後古希臘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畢達哥拉斯還是在西方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在西方又稱畢達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 Theorem)的人。在宇宙論方面,畢達哥拉斯結合了米利都學派以及自己有關數的理論。他認為存在著許多但有限個世界,並堅持大地是圓形的,不過則拋棄了米利都學派的地心說。畢達哥拉斯對數學的研究還產生了後來的理念論和共相論。即有了可理喻的東西與可感知的東西的區別,可理喻的東西是完美的、永恆的,而可感知的東西則是有缺陷的。這個思想被柏拉圖發揚光大,並從此一直支配著哲學及神學思想。蘇格拉底(希臘文:∑ωκρ?τη?(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與他的學生之一是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希臘三賢」。出生於伯里克利統治的雅典黃金時期,死於雅典的敗落時期。(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後的三十人僭主集團倒台後的時期)。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名雕刻師,母親為助產士。蘇格拉底是一位個性鮮明,被人褒貶不一而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論和思想多見於柏拉圖和色諾芬的著作如《蘇格拉底言行回憶錄》。蘇格拉底最後因觸犯了當時權貴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蝕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飲毒堇汁而死。他長期靠教育為業,蘇格拉底的教學方式獨特,常常用啟發、辯論的方式來進行教育。蘇格拉底是柏拉圖哲學路線的創始者。蘇格拉底重視倫理學,是古希臘第一個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維去尋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學的創始人,他強調道德是由理性指導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識」,認為善出於知,惡出於無知。在歐洲哲學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義的目的論,認為一切都是神所創造與安排的,體現了神的智慧與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認為只有放棄對自然界的求索(因為那是神的領域),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才是聰明人。最有知識的是神,知識最終從神而來,真正的知是服從神。在邏輯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蘇格拉底提出歸納論證,從具體實事中找出確定的論點,並注意一般定義的方法,對概念作出精確的說明。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主要認為是非有標準。傳說蘇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個潑婦。柏拉圖(希臘語:∏λ?των,英語:Plato,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其主要哲學思想是理念論,對西方的哲學思想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原名亞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圖是其體育老師給他起的綽號。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又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理想國》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柏拉圖出身雅典貴族,並受到良好的貴族教育。大約二十歲時,他開始追隨蘇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逃往梅加臘避難。後來他到各地遊歷,包括西西里島、南義大利、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回到雅典,並創辦了學園(或稱「阿卡得米」,Academy)。學園的名字與學園的地址有關,學園的校址所在地與希臘的傳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關,因而以此命名。學園是西方最早的教學機構,它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學園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學園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較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公元前367年,柏拉圖再度出遊,此時學園已經創立二十多年了。他到達錫拉庫薩,並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施,但是卻遭到強行放逐,於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繼續在學園講學、寫作。柏拉圖的主要哲學思想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之名進行的談話,因此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的思想。亞里士多德(希臘語:Αριστοτ?λη?,約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總結了泰勒斯以來古希臘哲學發展的結果,首次將哲學和其它科學區別開來,開創了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對西方文化、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亞里士多德把科學分為:(1)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2)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3)創造的科學,即詩學。簡介當我們談到古希臘哲學時,有三個連貫的人物我們不得不提到: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三人一起創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學思想。儘管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他的觀點與柏拉圖有很多不同之處。柏拉圖是一名理想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柏拉圖相信我們的物質世界其實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背後有一個完美的「理念的世界」。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從我們的感官而來的。因此,其實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開創了之後的科學方法。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們大多是教科書式的文獻,很多甚至是亞里士多德學生的筆記。在中世紀的早期,由於新柏拉圖主義的盛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沒有被翻譯。但到了12世紀,亞里士多德主義開始興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譯成了各種歐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紀後期的經院哲學。這種哲學後來成為了早期近代哲學家例如伽利略和迪卡爾所批駁的對象。生平亞里士多德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親是馬其頓王的御醫。公元前366年亞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此後20年間亞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同情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雅典。但是從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雖然亞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學園新首腦的觀點,但依然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離開學園後,亞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的統治者。亞里士多德在那裡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里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後,亞里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浦二世召喚會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亞里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亞里士多德的在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里士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歷山大大帝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亞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並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里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里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即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為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漫步的哲學」。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個教科書的作者。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和亞歷山大的關係,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一年之後,公元前322年,亞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種多年積累的疾病所造成的。關於他被毒死,或者由於無法解釋潮汐現象而跳海自殺的傳言是完全沒有史實根據的。哲學觀雖然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但他卻是第一個公開批評柏拉圖的人。他特別反對的是柏拉圖哲學中有關數學的部分。有人認為雖然亞里士多德熟知當時的數學,他卻從來沒有理解柏拉圖的數學。除此之外,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相論也有批評。雖然他同意一個事物的「形式」是恆古不變的,但他認為這個「形式」本身並不存在,而是人們在感受到實物後形成的概念。因此他認為,「形式」其實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徵。他指出,我們所擁有的任何一種想法、觀念都是透過我們的感官進入我們的意識。但是亞里士多德並不否認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將不同的感官印象區分開來。但是他同時指出,在人的感官經驗到任何東西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亞里士多德認為自然界有因果關係的存在。他認為自然界有四種不同的原因,古希臘人的「原因」觀念不同於近代以來的「因果性」觀念,「原因」與「為什麼」相對應,並不與「結果」相對應。即「目的因」、「質料因」、「動力因」和「形式因」。亞里士多德在邏輯學方面則提出了所謂的三段論。他的這個理論在後來的兩千年內,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認的論證形式。倫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強調的是所謂「黃金中庸」。這或許和希臘自然派哲學家的「和諧」概念類似。他認為,人不應該偏向哪一個極端,惟有平衡,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不生存在社會中便不是真正的人。他還提出三種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稱之為「Polity」)。科學觀亞里士多德在古希臘科學史上標誌著一個轉折點,因為他是最後提出一個整個世界體系的人,而且是第一個從事廣泛經驗考察的人。在天文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運行的天體是物質實體的學說。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各物體只有在一個不斷作用著的推動者直接接觸下,才能夠保持運動。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為空間必須裝滿物質。這樣才能通過直接接觸來傳遞物理作用。後世的物理學家牛頓指出了亞里士多德這一論斷的謬誤,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體運動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說,在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大廈沒有造起來之前,整個西方世界都被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統治著。藝術觀在戲劇方面,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是第一部探討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總結性著作。他在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說」,認為悲劇「描寫的是嚴肅的事件,是對有一定長度的動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憐憫和恐懼,並導致這些情感的凈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從而成悲劇,因而悲劇的衝突成了人和命運的衝突」。這是藝術史上第一次對戲劇的本質做出探討,更開創了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傳統。他的觀點後來被古羅馬的賀拉斯在《詩藝》中加以發揮,從而間接影響了整個西方藝術史。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出生於西西里島的敘拉古。阿基米德到過亞歷山大里亞,據說他住在亞歷山大里亞時期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提水器,今天在埃及仍舊使用著。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羅馬大軍圍攻敘拉古,最後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羅馬士兵之手。科學成就阿基米德發展了天文學測量用的十字測角器,並製成了一架測算太陽對向地球角度的儀器。他最著名的發現是浮力和相對密度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視重,等於排去液體的重量,後來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稱於世。在幾何學上,他創立了一種求圓周率的方法,即圓周的周長和其直徑的關係。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他一生專心研究科學上的體積和浮力問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當時候國王叫金匠打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國王因為懷疑金匠加了雜物,就請阿基米德鑒定,阿基米德一直在想鑒定的方法,就在他走進浴缸里洗澡的時候,看見滿出去的水時,悟出利用浮力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他高興的跑出浴室,大叫:「我找到了!」一時忘了自己是光著身體。另外,阿基米德還有幾何方面的數學成就。阿基米德是第一位講科學的工程師,在他的研究中,使用歐幾里德的方法,先假設,再以嚴謹的邏輯推論得到結果,他不斷地尋求一般性的原則而用於特殊的工程上。他的作品始終融合數學和物理,因此阿基米德成為物理學之父。他應用槓桿原理於戰爭,保衛西拉斯鳩的事迹是家喻戶曉的。而他也以同一原理導出部分球體的體積、迴轉體的體積(橢球、迴轉拋物面、迴轉雙曲面),此外,他也討論阿基米德螺線(例如:蒼蠅由等速旋轉的唱盤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軌跡),圓、球體、圓柱的相關原理,其成就。阿基米德將歐幾里德提出的趨近觀念作了有效的運用,他提出圓內接多邊形和相似圓外切多邊形,當邊數足夠大時,兩多邊形的周長便一個由上,一個由下的趨近於圓周長。他先用六邊形,以後逐次加倍邊數,到了九十六邊形,求出π的估計值介於3.14163和3.14286之間。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積是其內接最大圓面積的四倍。而他又導出圓柱內切球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二,這個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著作《方法論》《論浮體》此書討論物體的浮力,研究了旋轉拋物體在流體中的穩定性《論球與圓柱》此書從幾個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出關於球與圓柱面積和體積等50多個命題《平面圖形的平衡或其重心》此書從幾個基本假設出發,通過嚴格的幾何方法論證力學原理,並求出若干平面圖形的重心《數沙者》此書主要講述設計一種可以表示任何大數目的方法《論槓桿》《論劈錐曲面體與球體》《拋物線求積》《論螺線》讓·雅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兼法國籍的哲學家、作家、政治理論家。 盧梭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祖上是從法國流亡到瑞士的。由於家境貧寒,他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當過學徒、雜役、家庭書記、教師、流浪音樂家等。後又被通緝流亡國外。終於巴黎東北面的阿蒙農維拉(Ermenonville)。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就去世,而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他而去。盧梭提出:在自然狀態(動物所處的狀態和人類文明及社會出現以前的狀態)下,人本質上是好的,是「高貴的野蠻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們的社會經歷所折磨和侵蝕。而社會的發展導致了人類不幸的繼續。盧梭的《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1750)強調,藝術與科學的進步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好處。他認為知識的積累加強了政府的統治而壓制了個人的自由。他總結得,物質文明的發展事實上破壞了真摯的友誼,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懼和懷疑。描述人和社會關係的《社會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也許是盧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開頭寫道「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桎梏之中」。這本書於1762年出版,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成為了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與他早期作品相反,盧梭認為自然狀態是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獸性狀態,好人是因為社會的出現才有的。自然狀態下,人之間經常要競爭。通過與其他人的聯合人能面對更多的威脅,因而大家都願意聯合起來。人們聯合在一起,以一個集體的形式而存在,這就形成了社會。社會的契約是人們對成員的社會地位的協議。在《不平等論》"Discourse on Inequality")中,盧梭嘗試把政府的出現解釋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一種契約。人們願意放棄個人自由並被他人所統治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看到個人的權利、快樂和財產在一個有正規政府的社會比在一個無政府的、人人只顧自己社會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不過,盧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約有著明顯的缺陷。社會中最富有和最有權力的人「欺騙」了大眾,使不平等成為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特點。他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到,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契約應該被重新思考。政府不應該是保護少數人的財富和權利,而是應該著眼於每一個人的權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沒有對每一個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負責,那它就破壞了作為政治職權根本的社會契約。這種思想是法國和美國革命的根本。事實上,說法國和美國革命是盧梭在社會契約上的抽象理論的直接結果毫不過分。盧梭是最早攻擊私人財產制度的現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認為是現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見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時,他質疑多數人的意願是否一定正確。他指出,政府應該排除多數人(見民主)意願的影響,捍衛自由、平等和公正。盧梭的政治哲學中最主要的原則是政治不應與道德分離。當一個國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發揮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對個人的權威。第二個重要的原則是自由,捍衛自由是國家建立的目的之一。盧梭對教育的觀念深深地影響了現代教育理論。他降低書面知識的重要性,建議孩子的情感教育先於理性教育。他尤為強調通過個人經驗來學習。「讓我們回歸自然」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位原始人所處的原始的狀態。後來,在伏爾泰(Voltaire)的批評下,他把自然描述為人建立自己個性和個人世界過程的自發性。所以,自然意味著內心的狀態、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社會在文明的幌子下進行的關押和奴役。因此,回歸自然就是使人恢復這種自然過程的力量,脫離外界社會的各種壓迫,以及文明的偏見。1782年出版的自傳《懺悔錄》("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響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書中毫不掩飾個人醜行,對後世影響深遠。中國的作家郁達夫就深受盧梭自我暴露風格的影響。盧梭被安葬於巴黎萬神廟(The Panthéon)提問人的追問 2010-02-13 11:19我需要10位、你才8位額、還有沒有?回答人的補充 2010-02-13 12:49.黑格爾主要作品《精神現象學》(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 1806 (See battle of Jena)《邏輯學》 (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 (last edition of the first part 1831)《哲學全書》 (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分三個主要部分: 小邏輯、 自然哲學、 精神哲學)《法哲學原理》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美學講演錄》(又譯:《美學》、《談美學》)《歷史哲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宗教哲學講演錄》康德笛卡爾西塞羅X曉風殘月fcy回答採納率:31.5%2010-02-13 11:15好:5不好:0我要評論瀏覽全部評論>>
推薦閱讀:
※世界100部優秀電影大收藏(第1彈)
※海爾集團以創新打造世界名牌
※一花一世界|翟玉剛山水國畫 道不盡的藝術美
※祖國的29處世界遺產
※陶世龍:全世界華人需要書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