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 老中醫教你14款湯水清潤防燥
按:夏秋交接的時節,養生該怎麼吃才是上策?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黃兆勝教授推薦了7款時令養生湯。處暑已過,按理說天氣應該逐漸轉涼,中醫向來講究根據季節的變化作調整。
「夏宜增辛減郁苦。」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黃兆勝建議,夏季膳食宜選擇甘寒清補之品,如西瓜、黃瓜、綠豆、冬瓜、絲瓜、西紅柿、楊梅、鱔魚、玉竹、百合、薏米、黃精、石斛、麥冬、沙參、太子參、西洋參、枸杞等。
而處暑過後,氣候相對乾燥些,不少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鼻乾咽燥、皮膚乾澀或口渴,甚至乾咳少痰、大便秘結等癥狀,祖國醫學稱之為「秋燥」。對付「秋燥」,飲食則應以清淡滋潤為宜。日常可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稀粥、牛奶;蔬菜可選用新鮮汁多的蘿蔔、冬瓜、西紅柿等。這個時節的水果種類比較多,可多選吃養陰生津的梨、葡萄、香蕉、蘋果等。
01 海參杞參湯
配方:遼參1條,枸杞子20克,西洋參5克,紅棗3枚(去核),瘦肉1兩(剁碎),清水適量。
製法:上料放瓦盅內隔水燉約2小時。
功效:滋陰補腎,通腸潤燥,補氣提神。
02 鮮鮑石斛湯
配方:鮮鮑2個(帶殼)、石斛5克、紅棗6枚(去核)、豬腱肉適量(剁碎)
製法:鮮鮑刷殼洗凈,同餘料放瓦盅內隔水燉約2小時。
功效:滋補潤燥,養肝明目。
03 雙蓮百合枇杷湯
配方:鮮蓮藕1斤、蓮子30克、百合30克、枇杷葉20我、排骨適量,食鹽少許。
製法:蓮藕去皮洗凈切成塊狀,排骨斬件,與余料、清水適量同入湯鍋煮沸後撈去浮沫,轉文火煲1小時左右,加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時撈去枇杷葉。
功效:健脾養肺,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04 山藥白果豬肚湯
配方:鮮山藥(鮮品)半斤、白果30克、陳皮10克、豬肚1個,食鹽適量。
製法:陳皮泡軟刮瓤切絲備用;豬肚、白果洗凈,與清水適量入高壓鍋壓熟(約20分鐘),冷卻後取出豬肚切片備用;鮮山藥削皮洗凈切成段(約8~10cm),放入另一湯鍋煮滾20分鐘後加入高壓鍋湯料及豬肚文火合煮20分鐘,最後放入陳皮絲再煮10分鐘,食鹽少許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胃,養肺,補虛損。
05 竹蔗茅根馬蹄湯
配方:竹蔗半斤,新鮮茅根2兩,馬蹄半斤(去皮)
製法:竹蔗洗凈剁成小段並破成片,與洗凈的鮮茅根、馬蹄(可切小塊),同入砂鍋,加清水適量,煮滾後改文火煨30~40分鐘,取湯代茶飲。
功效:滋陰潤燥。
06 粉葛苡仁鯽魚湯
配方:鮮粉葛(葛根)半斤、薏苡仁30克、陳皮10克、排骨3兩、白鯽魚1斤。食鹽少許。
製法:陳皮泡軟刮瓤切絲備用;鯽魚去鱗片及內臟後洗凈晾乾,放入熱好的油鍋兩面煎至皮色金黃,濾去油脂,備用;粉葛屑皮切成塊狀與薏苡仁、排骨(斬件),清水適量,同入湯鍋煮滾後轉文火30分鐘,轉猛火,放入鯽魚滾煮20分鐘,再轉小火入陳皮煨10分鐘,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補潤燥,補脾益肺。
07 銀耳雪梨膏
配方:水發銀耳10克,雪梨1個(去心),冰糖15克。
製法:雪梨去心、核後切片,與余料同入燉盅,加清水適量,隔水燉1.5小時左右即可。
功效: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廣州日報,如有疑問煩請公眾號留言。
歡迎關注「國醫健康薈」
一鍵擁有優質養生服務
推薦閱讀:
※小兒厭食怎麼辦?中醫推拿幫您治!
※老中醫23招教你治常見病
※中醫學講人體內臟結構和功能
※論王清任對中醫氣血辨證的貢獻
※圓運動古中醫人養生教室日誌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