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桐媽原創)寶寶怎麼睡不踏實?總是一驚一乍的,是不是奶不夠吃??

(桐媽原創)寶寶怎麼睡不踏實?總是一驚一乍的,是不是奶不夠吃??

原創作者:梧桐媽媽大小寶

(跟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經的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復旦大學兒童心理學博士後,二胎媽媽一起育兒!——這是同一個人……)

奶少謠言(篇六):寶寶怎麼睡不踏實?總是一驚一乍的,是不是奶不夠吃?

我們經常能觀察到,新生寶寶剛入睡時,臉上、身上的部分肌肉有抽動的現象。有時動作幅度很小,只是手指或腳趾輕輕顫抖一下,臉或下唇抖了抖;有時動作幅度很大——雙臂突然向前、向上伸直,做出一個類似擁抱的動作,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腳向前下蹬直,很快又收回。有時動作太大了,孩子會「哇」地一聲哭出來。

這種情形往往在寶寶處於淺睡眠期(剛入睡時,以及一兩個小時深淺睡眠交替時)的時候出現,有時醒著的時候也會有,不過一般不那麼明顯。他受到輕微的刺激,就可能動得非常誇張,比如光線變化、聲音、震動等,有時啥聲音和光線都沒有,他做個夢、打個屁、腸子「咕嚕」一下也能讓自己一驚一乍。

這是驚跳反射,也叫莫羅反射(Moro Reflex)、擁抱反射,是原始反射的一種(新生兒有不少原始反射,最常見、最有用的四大反射是覓食反射(rooting reflex)、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握持反射(grasp reflex)、擁抱反射(Moro reflex),上學時經常拿來考試,嚶嚶嚶),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所致。這種反射是人類從靈長目種系進化而來的遺留現象,幼小的動物遇到各種刺激可以伸出四肢抓住媽媽,尋求保護。

這種動作寶寶仰躺著的時候比趴著的時候更明顯,學界往往認為可能是趴著的動作更能讓小動物感到安全感。不過目前國際上均不建議趴睡,因為AAP提出趴睡增加新生兒猝死綜合征風險(具體詳見《夏娃的困惑——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一書)。

也有許多文章建議給孩子包襁褓,安全感好些,驚跳反射也會少許多。不過,我個人並不喜歡這麼做,因為餵奶、換尿片都挺麻煩,捆太緊了,還可能影響孩子呼吸,捆成「蠟燭包」,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傷害,那就更不可取了(具體詳見《夏娃的困惑——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一書)。寶寶的安全感來源於媽媽的懷抱,其他的方法,其實都是權宜之計,只是媽媽們希望通過這些方法能讓自己輕鬆一點,並不屬於自然的生物性行為。個人感覺,用

嬰兒背巾也挺方便,效果更好。我們最終目的是希望寶寶睡好一點,把驚跳反射減少並沒什麼用——並不是驚跳反射把孩子「嚇」醒的,這本來也是淺睡眠期的現象,孩子睡得淺,自然容易醒來。側卧奶睡,讓孩子含乳頭久一點,15~30分鐘後寶寶進入深睡眠就OK了,孩子又進入淺睡眠期,哼哼唧唧要醒了,接著塞乳頭哄睡,很簡單(具體詳見「睡眠」內容)。

這種反射通常在3~5個月內消失。如果超過4~6個月還遺留這類原始反射,就有可能不是正常現象了,具體原因需要諮詢兒童神經科專科醫生。當然,驚跳反射需要與其他神經科疾病鑒別。如果寶寶出現單側或雙側肢體伸展、抽搐,多數不對稱,或出現雙眼凝視、面肌抽動等,無論醒著還是睡著都能出現,就不是驚跳反射了,可能是癲癇等,需要及時諮詢神經科醫生。

因此,驚跳反射是新生寶寶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許多人觀察到這個現象,便認為寶寶睡不實,並由此判斷母乳過少,也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明兒介紹奶少謠言(篇七):納尼?母乳寶寶更容易貧血?

(本 文節選自《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馮欣源(微信公眾號:梧桐媽媽大小寶,wtmmdxb),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作者為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 院主治醫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讀書期間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第一本《夏娃的困惑 ——全程實用母乳指導,史上最強哺乳謠言粉碎機》已 出世,孕媽媽、哺乳媽媽、新媽媽必備!書有幸得到各位大咖推薦——武漢同濟醫院婦產科馮玲教授,兒科劉 愛國教授,麻醉科梅偉教授傾力推薦!復旦大學社會心理系孫時進教授,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羅教講教授傾力推薦!並作序!詳情請加公號,點擊後台右下方有書籍介 紹以及獲得方式。)

推薦閱讀:

產婦產後應注意什麼?錯誤的產後飲食事項你犯過嗎
產後奶水少吃什麼下奶?奶水不足吃什麼下奶多
踩過各種嬰幼兒睡眠的坑,我終於通過睡眠引導讓寶寶睡整覺了
純母乳餵養:經濟實用待產包備貨清單分享
搜集到的各種梗,有關於吸奶器的種種經驗

TAG:母乳餵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