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甲午戰爭,中國會否出現以制度為主的改革?


洋務運動中也有以制度為主的改革,尤其是清王朝較為著眼的綠營改練軍,就是軍事制度的改革,但這項改革不徹底。其他的也有包括貨幣在內的一定範圍內的經濟改革。

有時間再擴展一下......


甲午戰爭之前清已經在進行改革,光緒親政之前政治體制改革已被納入日程,但是光緒親政後權力爭奪是政治核心,以晚清的政局來看有能力有眼光推動改革的只有慈禧和李鴻章,光緒實在缺乏政治魄力與手段解決問題。


有沒有甲午戰爭,中國都會出現以制度為主的改革。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已經不可能再以小農經濟發展下去,清王朝也不能再沉浸於天朝上國的自我陶醉之中。隨著一次次對外戰爭的失利,中國東亞圈 絕對霸主的地位已經出現搖晃;而一次次的被迫開放,中國原有的經濟形態已經被打破。有識之士開始自我反省,並將目光投向西方。

改革的出現是必然。頑固勢力依然會阻撓,改革的進程會緩慢,但改革是不可避免且難以阻擋的。


制度改革指的是哪一方面的,政治,經濟還是軍事。

軍事改革從北洋就開始了。經濟改革我估計南洋也會展開。

至於敏感的政治制度改革我覺得不可能。

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參考本朝1976年至今所有的改革即可。

本朝經濟改革不必說了。軍事改革也是有成效的。至於最後一個改革,不用說也知道了吧


必然會有。

洋務運動瞄準的是洋人的技術,但是建工廠建新式學校本身就是制度改革。當改革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必然要求制度作出調整,這是客觀規律。用馬哲說就是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


不可能,如果是明朝可以實現,但是清朝絕對不會。滿族人以幾十萬統治上億的漢族,心裡始終對漢人懷有極大戒心。清朝晚期被列強打得奄奄一息,仍然提防著漢人,不肯放權,改革內閣全是滿族,可憐,滿清始終沒有把自己當做正統,依然當漢族為外族。所以,他們心裡,漢人與西洋人一樣的。江山讓洋人奪去更好,因為自己對漢人做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揚州、嘉定等),害怕漢人報復。


推薦閱讀:

「渠聞滄見桐」考|城與邦
小議嘉慶皇帝——勤慎敬誠,卻又莫名奇妙使清朝走衰退
[轉載]幾度滄桑:曆數北京城內的清朝王府
元明清三代治藏,各有什麼進步?

TAG:中國歷史 | 改革 | 清朝 | 中國近代史 | 甲午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