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和語言理論 巴赫金
來自專欄玖爺的哲學筆記
巴赫金一輩子過得可以說是很慘了,窮困潦倒,不少著作甚至不署自己的名字,某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的巴赫金同志……為什麼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呢,因為在蘇聯被整怕了,蹲了幾年勞改營,出來還是罪犯,所以用朋友的名字發表著作。後來法國結構主義者在整理俄國形式主義的時候把他的思想挖了出來,於是70年代他的思想風靡歐洲。
他的思想比較複雜,而且他的著作大部分都是筆記,大多處於未完成狀態,因此整理起來也很困難。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常年寫作,出版的機會卻很渺茫,所以寫作基本就是自娛自樂,懶得整理修改成有明確結構的著作……聽上去可是太心酸了
我對巴赫金的好感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不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馬克思主義者,他雖然拒絕被稱為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他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是顯然的。
|倫理哲學和語言哲學
巴赫金首先是一位受到新康德主義(主要是科亨)影響的哲學家,其想要建構一種以倫理學為第一哲學的哲學體系,這個哲學的核心概念是行為,人的行為確定了人的存在,存在也是一種事件,從而由此進入對主體性的闡釋,最終上升到一種哲學人類學。
立足於這種倫理哲學,巴赫金將交往行為看成是最重要的,而交往行為的物化就是符號,也就是語言,這因此進入了一種語言哲學。巴赫金在探討語言哲學的時候,把語言的社會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研究語言要從社會學的觀點出發,而意識形態的交往邏輯就是集體的符號相互作用的邏輯,而個人的心理也是以符號的形式存在的。這種語言哲學,被他稱為超語言學,研究的是言語的整體,使用的基本概念是「表述」,其分為對話和獨白,確證了人的具體存在方式。
巴赫金晚年則對一些更宏大的問題發表過看法,比如人文學科的方法論問題。他認為人文學科有一個「第一性實體」,有實在的研究對象,那就是「文本」,文本就是「表述」的實體化,而研究就是理解和闡釋文本。他還認為文學理論研究要和文化史研究相結合,文學必須放在文化語境之內。而就「文化語境」,巴赫金提出了「長遠時間」概念,認為評價文學作品要看其根植的偉大傳統。而對於各種不同的文化,他有「外位性」的表述,強調多元下的文化交流和創造性理解。
|狂歡和復調
下面是巴赫金的美學……他的美學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立足自己的哲學提出對應的美學,另一個方向是在文藝美學中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原則。
其美學研究了創作活動和閱讀活動。在創作活動中,審美事件體現為作者和主人公之間的交流,兩者是要各自獨立的。我想,這也就是說作者主體和作品之間的關係,因為畢竟作品可以被看成是一個由某個主體性統攝的符號,巴赫金應該是在說作者和作品之間其實應該是對話關係,這種傾向無疑是現實主義確定下來的。
而在閱讀活動中,巴赫金通過對新康德主義「移情」說的批判繼承,提出了外位和超視兩個概念。在閱讀活動中,審美事件體現為讀者「我」和作品「他人」之間的關係,我外位於他人,以自己為立場對他人進行理解,而我的這種理解也依賴於他人,總是和他人發生聯繫,相對應的是,他人也能在我身上優先看到我無法理解的東西,也就是超視,超視產生了作品的形式。被這套美學名詞繞暈了?我給你翻譯一下:我就是讀者,他人就是作品;讀者的閱讀總是立足於讀者自己的,是外位於作品的,但是這種理解又受到作品的限制;而限制讀者閱讀的則是作品的形式結構,這玩意需要在讀者的閱讀中才能顯現出來,但是讀者自己卻認識不到這是作品中客觀的東西。總之,巴赫金還保留著不少哲學美學不好好說話的毛病,但是從他的解釋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和現象學理論很相近的東西了。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原則說一道萬,也不過是簡單的四個字:「社會背景」。巴赫金用朋友的名義發表的論文著作,基本都是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學視角來看文學問題的,就當時流行的形式主義觀點,巴赫金對其進行了溫和的批判。他認為形式主義是合理的,但是轉化為極端排斥外界的「形式主義世界觀」,這就很成問題了,藝術是創作者和觀賞者相互的關係固定在作品中的特殊形式,本質上還是一種審美交往,這種審美交往的現實形態就是文學的接受環境和團體。而文學現象是由內部外部因素共同決定的,外在社會生活其他領域的因素可以轉化為內在的因素。這個一口氣涉及了二號位、四號位和五、六號位,可以說是非常有前瞻性了。
巴赫金有兩本完整的研究著作,一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詩學問題》,裡面提出的小說創作的復調追求,另一本是《拉伯雷創作和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文化》,裡面提出了席捲歐陸歷史文化研究的「狂歡」概念。
在《妥思妥……》中,巴赫金批評了那種「獨白」式的創作理論,這種理論要求作者的聲音完全壓過作品中人物的聲音,讓作品中的人物表達作者以及現實社會的狀況。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卻全然不是這樣,它呈現出一種復調——也就是,作品中包含了眾多各自獨立價值觀不同的聲音的意識,他們相互激蕩組成作品中的「復調」——這是一種小說領域的革命性突破,將是未來小說的主導。在復調小說中,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是平等的關係,人物和作者,以及人物之間存在的是平等的對話,作品思想性是作品自然發展出來的,是以事件的形式揭示出來的。
巴赫金有些過於激動了,這個實際上就是現實主義相對於浪漫主義完成的進步,浪漫主義作品內常見大段作者的議論和自述,而現實主義已經在嚴肅地考慮作者退隱的問題了。到了現在,這種追求已經成為正常操作,他的預告已經成為現實。就連要不要適當添加不動聲色的議論,議論是無法避免的這些問題,也有點過時了……文學從這種角度來看,也是一門存在進步和發展的知識啊。
在《拉伯雷……》中(名字太長了縮略一下),巴赫金認為拉伯雷的創作必須放在民間笑文化的背景下才能理解,過去過於強調理性,實際上是忽略了這種文化遺產,以至於連拉伯雷作品都很難闡釋了。民間笑文化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狂歡節文化的表現,這種文化取消了一切邊界,在佔據了全年四分之一時間的狂歡節里,宗教和封建貴族制的等級制度被取消,萬物都可以被取笑。這體現為「怪誕現實主義」,拉伯雷對巨人的世俗需求和物質身體大量進行描寫,使用了貶低化的手法,彰顯了人民大眾自身的活力(屎尿屁了解一下)。
巴赫金的這本著作是他申請博士學位提交的著作,當時評委對其評價不一,差點沒授予他學位,但是後來被重新挖掘出來後,其洞見被廣泛接受,他擴寬了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和內容,把曾經被普遍遺忘的狂歡文化重新拾起,還以深厚的歷史分析為基礎,重建了文學和文化之間的聯繫。後來有的學者認為巴赫金可以列入解構主義,就是因為他在五號位的卓越成就,但是我個人認為把巴赫金和大部分解構主義者相提並論是對他的侮辱,人家可是有歷史分析功底的,別拿他和那群只會逆向喊口號搞學術宣傳的解構主義者放在一起,他理應和阿爾都塞、福柯等人坐在一起。
最後是一幅圖……這就難搞了,巴赫金對六個位置都有論述……那就分開來總結吧
推薦閱讀:
※近體詩批評的振動論,兼論陳三立詩風優劣
※四柱學的天文學理論依據
※《文學理論》讀書筆記——從作品到文本
※文學理論常識二
※作者與解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