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當代藝術,除了杜尚你還應該認識他
人們喜歡拿博伊斯與杜尚對照,並且強調,如果說杜尚先是通過把現成品變成藝術品——從而把藝術變成了俗物,那麼博伊斯則是把藝術變成了社會生活甚至政治事件。
1921年5月12日,博伊斯出生於德國克雷費德。他從小對自然科學具有濃厚興趣,不僅樂於搜集植物標本,還自辦家庭動物園。中學畢業後,博伊斯經歷戰爭,戰爭中他數次瀕臨死亡威脅,他曾遭遇被敵機擊落,在深雪中失去知覺,有著依仗韃靼人的毛氈和動物油脂治癒傷口的傳奇經歷。
戰後,博伊斯由於被雕塑家勒姆布魯克「用雕塑指代內心世界」為靈感的雕塑作品所吸引,而正式投奔藝術,在國立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學習雕塑。
1961年,在博伊斯成為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的教師後,他不遺餘力宣揚「擴展藝術的概念」及「社會雕塑」的理念。博伊斯的藝術理念是時代背景的產物,他既希望藝術能重塑個體精神狀態,喚起日爾曼民族共同的自覺意識,又期望通過藝術的力量,改變人類在物質世界的商業繁榮中所存在的冷漠金錢關係。
他在藝術觀念的締造中思考構建暖性社會的藝術目標,期許藝術的力量能夠喚起人類溫暖的心靈。正是在這樣的藝術動機下,博伊斯從「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宣言開始,到「擴展藝術概念」直至「社會雕塑」理論的完善,締造出卓爾不群的藝術景觀。
手 稿
19世紀末以來,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叛逆動搖之後,印象—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一個又一個派別或運動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以至於我們再也不能以某種恆常的眼光來看待藝術。
在這種氛圍中,德國藝術家博伊斯(Joseph Beuys)佔據著一個尤為獨特的位置,既引起極大的爭論,又在全球產生了複雜的影響。特別是他倡導的行為藝術,似乎成為包括中國藝術界在內被廣泛模仿與發揮的一種重要藝術模式。
對博伊斯的理解可以成為理解當代藝術的一個入口。
該篇文章轉載自「藝術史」微信公眾號《理解博伊斯,可能你就理解了為何當代藝術丨博伊斯談藝錄》一文。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自在FUN藝術生活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
推薦閱讀:
※傅抱石的藝術歷程
※妻妾不如妓:妓女有何勾引男人非常藝術?
※一段宋元書畫史 兩位天才藝術家
※聊聊拼貼藝術的發展(三)
※3個月提高200分?看藝考大神如何兼顧專業課和文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