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公司們都希望和 LGBT 搭上關係?
本文為轉載文章,在此特別感謝作者李琰與網站好奇心日報
原文鏈接:為什麼大公司們都希望和 LGBT 搭上關係?
在剛剛過去的悉尼 LGBT 狂歡遊行(Sydney Gay and Lesbian Mardi Gras)中,有四家贊助公司值得關注,它們分別為 Google,Airbnb,Facebook,Twitter。
關注這件事是因為這四家公司都是國際化的大企業,它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是翹楚,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廣泛的用戶,廣泛不僅是指數量,還指不同文化背景。
我們關心並支持各類慈善和社會運動,但當公司這樣的利益驅動機構參與進來時,我們有必要問一問為什麼? 企業社會責任之類的事情,可以被歸結在公司市場營銷上,但在選擇什麼樣的主題上,每一家公司都會在動機和優先性上有所考慮,這也是為什麼大公司贊助 LGBT 活動,我們願意去探討。
事實上,關於 LGBT 和商業活動我們說得已經不少了。在時尚領域,J.W. Anderson 就選擇了將其 2016 秋冬倫敦男裝時裝秀放在同志社交軟體 Grindr 上直播,而上周我們也剛剛報道了澳新銀行做的同志主題銀行(很討厭,因為它看起來像種族隔離)。看起來,LGBT 已經變成了又一個話題營銷的噱頭。
先來說一說眼前這四家公司。
Google 在 2011 年開始成為悉尼 LGBT 狂歡遊行的的贊助商,Airbnb 則是在 2015 年開始,Facebook 和 Twitter 是今年第一次,並且同時參與了澳洲 LGBT 權利相關的活動,其中包括同志婚姻合法化等。
動機上來說很容易理解。關注並支持少數群體,能夠給自己的品牌冠上諸如進步、前瞻、人文關懷、自由、開放等形容詞,且這是一場擁有大量媒體關注的大派對,能夠給公司帶來足夠多的曝光量。
優先性方面,一個是 LGBT 目前是熱門話題,http://Mashable.com 的說法略有諷刺,認為這是環境保護之後又一個擁有高度關注的話題。LGBT 自然不是近年來才有的熱門話題,但近年來各類法案的推進將其推向了高點,各類社交網路,就說 Facebook,此前還將性別這一欄出現了 56 個非傳統性別,並在國內掀起了性別普及的話題。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LGBT 是一個容易被營銷的主題。舉個反例,如果公司們去關心氣候變暖——當然還是有很多人在做這件事,比如時尚圈的西太后就常年致力於全球大氣問題——這件事情就會變得更加複雜,比如如何推行,如何獲得曝光,如何得到反饋等等。
據說,悉尼 LGBT 狂歡遊行的贊助商也並非誰都能來的,必須要通過一些方式證明公司真正是在支持這個少數群體。比如公司員工構成、招聘簡章、以往的市場營銷等等。這個說法只是一家之言,並沒有得到考證。
但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它們一旦和 LGBT 掛鉤,就必須在之後所有的公司行為中小心翼翼,避免得到「虛偽」等更大的指責,比如 Facebook 和 Twitter 此前分別因為「實名制」和「同志騷擾」等問題被大量網民指摘,這種事情如果再次發生,就會變成一個大寫的打臉。 以及,市場營銷的主題也必須繼續跟進,打一杆子就跑這樣的行為並不妥當。
最後加一句,LGBT 群體也並不需要為「被消費」過度不安,在商業行為中,所有人都在被消費,只是目前 LGBT 被放在了聚光燈下——這件事情孰好孰壞,各人自辨。
圖片來源於 Gettyimage
推薦閱讀:
※我不愛世界不愛你,只愛我自己
※《老子》心理學拾偶 十八
※什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幸福? | 「少即是多」效應
※我們經常煩惱,卻很少想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