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實的《底特律:成人》
來自專欄愛抽青秀的老陳
QuanticDream在最近為我們奉上了新作《底特律:變人》,IGN給它打了8分,Metacritic上得分81分,Gamespot給了它7分。在普遍的稱讚聲中——尤其是各大直播平台和視頻網站——似乎順利攻佔了國區的主機用戶,但是在此我卻要潑一盆冷水,發表自己的一番見解。
1.《底特律》是否值得稱讚?
先給出整體評價「名不副實」。
毫無疑問,《底特律》在畫面上的表現令我嘆為觀止,當然也僅限於細膩的人物面部捕捉,關於場景的塑造還是停留在主流水平,並沒有特別突出,但是在一個互動遊戲電影的表現上,實際上是糟糕的。在我看來,作為一個互動遊戲電影重要的是三點:一是劇本 二是鏡頭 三是視覺特效。《底特律》除了視覺特效,在劇本和鏡頭語言上都是比較失敗的,糟糕的劇本編寫,平庸的鏡頭語言幾乎毀了這部互動電影,而它的侵入式體驗主要依靠快節奏的QTE、道德抉擇和人物面部來填充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在本時代感覺有些粗糙,但這也是稱讚的主要來源之一。
但是本作與Quantic Dream的前兩部作品《暴雨》和《超凡雙生》相比無論是劇本方面的人物塑造和設定亦或者某些細節乃至風格上的設計都是相距甚遠的,甚至有點不成熟的味道。鏡頭語言也僅僅是和一般的美劇差不多,當然這仍然是業界前列的水平,但和前不久的《A Way Out》相比確實差距不小,《A Way Out》雖然內容較短,但是劇本的編寫和鏡頭語言的表現都要強過本作許多。
在同期作品和自家作品的比較落了下風,那麼本作和之前的互動電影相比呢?想必很多玩家會想到另一家公司chunsoft,就是製作了「街」「428澀谷」「彈丸論破」等作品的日本遊戲公司,說實話,在分支結局上的架構如果拿兩個公司比較的確為難《底特律》了,但是chunsoft在藝術風格上的探索和實踐卻是要強於Quantic Dream的,雖然chunsoft沒有那麼厲害的人物捕捉,但是在藝術風格上的表現在業內也是獨樹一幟,最可貴的是劇本編寫者並沒有那麼假正經,而是將整個劇本用一種戲謔、誇張的方式演繹了出來,雖然欠缺真實,但是給人提供了足夠的浸入式體驗。
所以我認為《底特律》在互動電影的核心部分並不算優秀。但是本作在宣發上、畫面上以及德性的販賣上確實力挽狂瀾,讓絕大部分玩家都買了帳,其實這也是批評本作最大的難題,如何違背民意,一意孤行指出其中的漏洞。
2.《底特律》的技術錯誤——並不優秀的故事線和人物設定
《底特律》最出色的人物塑造集中在康納和漢克身上,簡單化的人物關係中隱約透露這老派美國警察的風格,而漢克本身的角色也因為和演員本身合適的設定令人喜歡,康納線的劇情張力也比較符合一個成功的故事,至少並不違和,而且康納的選擇是一直在考驗玩家的同理心,可以讓人感同身受,代入感良好。
卡拉的故事線中規中矩,不過一路上卡拉遭遇的人物過於扁平化,無論是失敗的陶德,改造仿生人的變態還是作為仿生人的盧瑟,以及最後幫助卡拉越過邊境的母子,非善即惡,人物塑造彷彿停留在很古老的時代。更不用說遊樂場那令人匪夷所思的劇情,強行烘托這座城市的破敗感。而作為本線另一個重要人物——愛麗絲,在她身上的轉折是有效果的,但和美國末日的那位小姑娘比起來實在是一個花瓶一般的人物。
馬庫斯的故事線確實是整個劇本的重災區,尤其是馬庫斯的後半段都是一些充滿了矛盾的設定,一方面是科技異常發達的未來,另一方面卻又是模仿現實的行為,很大程度和賽博朋克那種充滿幻想和腦洞的設定互相衝突,而且主角的行為又好像是網路小說中的龍傲天,貌似誕生自由意識的仿生人卻又無條件地尊從著這位從天而降的領袖,這一部分的內容按我的思考來說應該是最難的部分,因為畢竟這是在試圖映射現實,一旦水平不夠就容易把鬥爭部分表現得特別拙劣,彷彿是一出糟糕的希臘戲劇一樣,既沒辦法變成一部發揮想像的科幻作品,也沒有辦法做出精妙的烏托邦預言,其實這也是讓我特別無奈的一條故事線,就像是剛剛接觸自由主義的孩子。而且我認為仿生人對於自由的追求過於刻意,以致於像是黃金檔的意識形態宣傳片一樣,不僅仿生人在無條件博取市民的同情,也在無條件地博取觀眾的同情,不管他們是不是人。
3.《底特律》的最嚴重錯誤——世界觀的媚俗
媚俗,是娛樂工業化的標誌。虛構並不都媚俗,也不是所有的遊戲都媚俗,甚至《暴雨》和《超凡雙生》在媚俗的程度上比較輕,因為它們並沒有試圖接近現實,去做出一種烏托邦式的預言,它們和現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是《底特律》和我提到的以上所有作品的不同之處。
不同於網路小說那種力量式媚俗,追捧強大;也不同於廣告那種數量式媚俗,追捧存在;也不同於朋友圈單純的說教式媚俗,追捧道德;《底特律》的媚俗是這幾年最興盛的感染式媚俗,由於其良好的浸入式體驗,它的效果要強於以上的所有,當然造價也是比它們都高。
《底特律》的媚俗首先是它在販賣自由和鬥爭這類白左概念,把這兩個概念娛樂化並且通過浸入式體驗達到了欺騙的效果,也就是前文說的感染式媚俗。人們對於仿生人的態度,對於這個社會的態度,仿生人的生產與製造,整個世界的風雲際會,根本站不住腳,尤其是濫用現實世界中的例子,使劇本中的矛盾更加突出,自由和鬥爭變成了馬庫斯神話,成了二三流片子的那種敘事套路。
《底特律》的媚俗其次是在構建一種虛假的道德困境(單方面思考),就像是把整個世界縮小到一個具體問題中,然後從這個問題來抨擊現實,一旦它喚起了你的同情,就如同契約一般將觀點和人捆綁在一起,榮辱與共,無形之中遮蔽了整個世界的存在,劇情中並沒有人關心那些失業了的人類,彷彿一切都是他們的咎由自取,反而對於仿生人的同情超過了一起,難道陶德曾經不是一個好人?假如失業發生在每一個觀眾身上,我們就能和仿生人相親相愛?不,其實這些問題本來就不存在,因為事實肯定不會是這樣。
就像一位高明的騙術師貝木泥舟所說「幸福又不是人活著的唯一目的」,我們不能把除了我們關心的問題都忽略掉。《底特律》的媚俗正是喚起人們對歷史上所有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團體或者個人的同情,但其實僅僅止步於同情,劇本並有給我們提供深究這種同情是否真實的向度。至少在《底特律》中這樣的同情並經不起推敲,現實世界並沒有馬庫斯神話,我們還是要學會運用自己的同情,否則只能是自私而又泛濫的孩子氣。
所以在這一章我可以說出我的想法,《底特律》之所以沒有超過自家作品、同期作品,甚至和過去想必也相差不少的原因就是——媚俗和拙劣地模仿現實。
4.人們允許對《底特律》的批評嗎?
由於這部作品的爭議,在各大直播平台和視頻網站上的爭吵、謾罵,關於選擇的質疑和評斷……其實都是讓這部作品無法經受質疑,因為人們已經站隊到了另一邊,接受了這部作品的浸入式體驗和BUG。
各大遊戲媒體也都紛紛向《底特律》伸來了橄欖枝,當然他們也只是針對遊戲的綜合素質,也指出了劇本上的問題。但是或許作為一個老玩家,我還是認為每種遊戲的側重點並不同,FPS的劇情並不足以成為決定項,核心還是射擊手感和畫面特效。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其實互動電影我認為畫面還真不是特別重要,因為只要是具有獨特的藝術化表現形式就可以,核心還是關於劇本的編寫和鏡頭的設計。
但是換句話,只要有一個方面表現特別好,這個遊戲也算作不錯了。不過我還是希望我們應該認真思考遊戲的內容,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有些問題只在《底特律》中有,在別的遊戲中沒有,但是至少在如今看來《底特律》是這類作品中比較特殊的,我不想文學上發生的悲劇在遊戲中上演,我認為至少我們對待遊戲不能人云亦云,當然也希望Quantic Dream能多多創新為人們帶來更多的好遊戲。
推薦閱讀:
※遊戲《奧特曼格鬥進化重生》有幾關及通關條件?
※你認為在安卓系統里什麼樣的遊戲可以排上十大耐玩單機手游?
※《激戰2》「烈焰征途」新資料片什麼樣?
※室友每晚都LOL五黑到一點左右,已經影響到自己的休息了,我該怎麼辦?
※Steam從某種意義上毀滅了中國遊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