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頸動脈斑塊危險性,如何判斷?
腦卒中的病人,約2/3的腦梗塞與頸部動脈狹窄有關。頸部動脈粥樣硬化伴狹窄引起大家的重視,於是人們通過頸部超聲來作早期的篩查。這樣就產生一個誤區,一旦查出頸動脈有斑塊,便開始覺得危險,擔心哪天會突然發生腦卒中,之後往往會輾轉多個醫院檢查,天天提心弔膽。
這樣就提出一個問題,如何辨別斑塊穩定性?頸部動脈狹窄的危險性在哪裡?
西安市第九醫院神經外科劉展會主任介紹:血管狹窄這一經典的風險因素只是一種表象,斑塊破裂才是造成下游栓塞而發病的主要根源。如何篩查出易損斑塊,並採用干預性治療才是預防卒中的關鍵。其實這裡有臨床癥狀、超聲及頸部斑塊的高分辨MR分析。臨床上就是仍舊有TIA發作或腦梗塞,有癥狀就表明斑塊不穩定,它作為一種事後判斷,有明顯不足;而超聲和高分辨MR分析則是一種預先判斷,臨床意義突出。
易損斑塊有哪些不同類型?
易損斑塊(Vulnerable
Plaque)是指那些不穩定和有血栓形成傾向的斑塊,主要包括破裂斑塊、侵蝕性斑塊和部分鈣化結節性病變。斑塊破裂並不是易損斑塊的惟一內容,那些有血栓形成傾向、可能快速進展成為罪犯斑塊的粥樣病變都屬於易損斑塊的範疇。主要的標準包括活動性炎症、薄的纖維帽和大的脂質核心、內皮剝脫伴表面血小板聚集、斑塊有裂隙或損傷以及嚴重的狹窄。次要的標準包括表面鈣化斑、黃色有光澤的斑塊、斑塊內出血和正性重構。易損斑塊成分主要包括:富脂質壞死核,出血,鈣化,纖維帽。
血管動脈硬化斑塊有不同的類型,這取決於斑塊的組成成分及結構特徵。不同類型的斑塊有不同的危險程度,不同類型的斑塊應該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頸部超聲,如何辨別斑塊穩定性?
斑塊的B超易損性評估應首先根據超聲結果綜合分析:斑塊的形態學(規則相對穩定,不規則相對不穩定);斑塊的聲波特徵(均質等回聲相對穩定,均質低回聲不穩定,強回聲不一定是硬斑;不規則形、多發點片狀鈣化斑塊,多數為壞死與指質,陳舊性出血混雜的斑塊更易損);血管狹窄程度(血流衝擊,易致斑塊破裂形成血栓)。斑塊軟硬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並非是判定的唯一標準。
首先,看形態。
表面光滑、外形規則的斑塊一般不容易破裂;而外表不光滑,形狀不規則的斑塊,即使結構較硬,也容易在血流的衝擊下破裂。舉例來說,表層纖維帽厚薄不均的斑塊,在遭遇血壓起伏時,很容易破裂,破裂後斑塊內粥樣物質釋出,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造成腦動脈主幹的栓塞,有可能引起大面積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
其次,看構成。
鈣化斑塊較硬,常理來說應該較為穩定,但如果斑塊形態不規則,也容易破裂。破裂後,細小斑塊被衝到顱內血管,形成腦梗死,這種梗死比血栓造成的腦缺血很難通過溶栓等質量手段清除。超聲檢查斑塊內部回聲特徵是評估斑塊易損性(穩定性)的重要證據。
另外,斑塊所處的位置也很重要。
如果斑塊處在血管的分支部位,收到的血流衝擊力不同,影響其穩定性,也會造成斑塊的破裂與血栓的發生。
因此,絕不能檢查出是軟斑塊後心情緊張、思想負擔重;也決不能發現是硬斑塊後就高枕無憂,疏於防範。
推薦閱讀:
※頸動脈硬化的飲食調節
※1000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體會與思考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H2.頸動脈狹窄
TAG:頸動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