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那麼焦慮?
焦慮,往往伴隨著對於理想與現實差距的無力感,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你我的喜怒哀樂。
你是否時常會發出靈魂深處的質問,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做這些沒有意義的狗屎差事?可在一通懟天懟地之後接著低頭工作。你是否也會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煩惱,以後和誰、在哪成家,以後去哪、幹啥立業,以後爸媽如何贍養、孩子怎樣長大,每每想起,一個頭兩個大。大罵一聲,成年人的遊戲體驗也太特么不友好了!也只能怪自己並不是天選之子的人民幣玩家。
我也曾不知不覺就陷入到這種負面情緒里,用朋友的話來說,猶如掉進黑洞深淵,一點也不陽光。過去的半年個月應該算是近一年來最黑暗的一段時光,中間經歷了一波猶豫與妥協,甚至懷疑人生到認為自己三觀不正。當然,適當的焦慮感,是大腦的應激機制,指導我們採取行動,取得成長,但黑洞般的焦慮不太一樣。
但慶幸的是,習慣日常反思三省吾身,有一天好像開竅了,就像在內心封閉內核上敲了一個洞,又一次讓陽光照進了生活。打開心扉,好好地勸了自己一回,所謂勸,也就是去解讀、去歸因,我究竟在焦慮什麼?為什麼會焦慮?我該怎樣應對?
其實,人這一輩子都在為自己尋找意義,所謂理得才能心安,如果看不到希望,難免焦慮。正如文章一開始的質問,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一波三連擊往往令新玩家難以招架。
我想,焦慮往往產生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想要改變卻力有不待,深刻無力感卻仍不想放棄,始終在猶豫徘徊中感受時間流逝,驚恐於不斷積累的沉沒成本、轉換成本以及機會成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姑且把上面的表述公式化,雖然有點意識流,且不符合學術規範,但是將某個宏觀問題進行拆解,本身就是治療焦慮的有效手段。
焦慮感=|(理想預期-現實能力)|*(沉默成本+轉換成本+機會成本)*時間
成本部分的感受其實很主觀,也與理想現實差距感受時間長短高度相關,感受時間越長,患得患失越明顯,只是作為一個放大或縮小的係數,所以暫且不做過多解讀,關鍵還是前面關鍵變數的絕對值縮小,無論正負。
社會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做「認知失調」,某種意義上,也給出了緩解焦慮感的一種研究視角,即調整預期、採取行動。
就像大多數研究一樣,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知難行易,如果不真正自己想清楚、看明白,那麼即便聽過再多的大道理,依舊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之前有看過太多文章,從學術的角度,講了很多,該怎樣做,但個人認為真正的困難的,也是最為關鍵的,是調整預期。
而調整預期的過程,就是說服自己的過程,讓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解。而讓我不再像以前那麼焦慮的原因,也是因為在調整預期上的突破,基於此制定計劃並採取行動,去固化這種認知,進一步緩解焦慮。
還是有一些對整個社會乃至世界運轉的全新認知,讓我打破藩籬,當然這些只有自己去經歷,去反思,去總結並得到不斷印證之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之後,才會產生效果,這裡簡單列出幾點,不做強行灌輸,希望能夠仁者見仁:
1.宏觀上,人很渺小,生命很短暫。讀完三體知道什麼叫天外天有天,在宇宙宏觀視角下的時間長河裡,人類不過隨波逐流,泛起丁點漣漪。看完《尋夢環遊記》知道,如果這個世界上不再有人記起你,那麼你的靈魂也將不復存在,而我們中的大多數,不消100年時光,也沒有人在會記得你,彷彿不曾存在。留在功勞簿和恥辱柱的,畢竟是少數。
2.微觀上,個體的你對於這個世界而言,並不那麼重要。在社會大分工背景之下,大多數情況中個體的你只是整個政治經濟社會生態中很小的價值節點,大部分大是大非的決斷,均是由於系統性問題導致,個人的貢獻與破壞作用有限,地球離了誰都是一樣的轉。承擔自己的責任,充分發揮專業能力與專業精神,無論打江山還是守江山,做到問心無愧即可,不求拯救世界。畢竟,現在這個社會,能做好本職工作,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3.但在友情、親情、愛情關係中的你,獨一無二且非常重要。當你把思考問題的視角,從單純的自我出發,放到一個社會網路之中,在這裡你會找到應盡的責任和最溫柔的支持。當然,也許你現在的焦慮大部分也是來自於這部分,但也請你知道,人是社會動物,不同的生命階段,本就應該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承擔而非逃避,接受而非抗拒,也是你擺脫焦慮,獲得成長的唯一途徑,一切都交給時間,你會看出其中的區別,因為有的人只是變老了,而你卻長大了。
如果有一天這些基本認知真的能影響你看世界的方式與方法,相信會慢慢的讓你把自己的預期調整到一個合理地水平,當然這些也都是基於你對自己合理地認知,也就是回答清楚我是誰,我喜歡做什麼?我能做什麼?
焦慮的產生,往往是因為覺得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感,在某個單一維度的沼澤里越掙扎越下陷。那麼我們應該拿回生活的主動權?採取怎樣的行動,可以切實緩解我的焦慮呢?結合我的一些嘗試,分享幾個吧。
1.成就感來源多元化拓展。把注意力從原來不斷質疑自己的領域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因為全新的嘗試或者成果的精進而獲得對自我的認可。熟悉我的朋友應該知道,作為快消品行業的菜鳥,時不時的寫寫文章,強行輸出價值觀,去戶外拍拍風景,混跡在各大攝影論壇,鋼鐵直男嘗試扭捏保齡球相信大力出奇蹟,在固定的時間維度上,拓展生命的長度和厚度,會讓你更相信自己。
2.宏觀問題具體化分割。嘗試把某件讓你乍一看無從下手,舉足無措,不知何去何從,在具體分析之前,就習慣性的逃避或抗拒的事兒,碎片化、模塊化的處理。把審視問題的角度,拉到一個更長的時間跨度上。相信自己只要規劃得當,設計關鍵成果以及里程碑節點,從deadline反推形成行動計劃,有條不紊,一步步解決,會讓你更了解問題。
3.能力矩陣常態化提升。當你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工作內容,在如何有效行動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現實需求,確定幾項關鍵的提升舉措,制定量化指標,利用大把的碎片化時間做常態化的提升。萬不可有那麼反正做不完, 乾脆不做的心態。
剩下的一切就交給時間。就像最開始的公式,焦慮感本來就是在跟時間賽跑,如果你能把這場比賽,從百米衝刺的視角,轉換到馬拉松,那麼,我相信,你不會再像現在這樣焦慮!
-END-
推薦閱讀:
※如何避開焦慮感販賣工廠
※為什麼會得焦慮症
※年度最戳心視頻: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的下一代
※如何處理好失眠與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