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它叫黑豹? ——黑豹坦克在阿倫戴爾的奇異一生

你管它叫黑豹? ——黑豹坦克在阿倫戴爾的奇異一生

來自專欄阿倫戴爾指南

原文刊登於《兵器》雜誌2018年7月號

1.到來

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後發裝甲國家一樣,阿倫戴爾的坦克工業也是從抄抄抄起家的。在30年代末自主設計一種20噸級坦克的嘗試無果而終後,1941年1月,阿倫戴爾駐德大使館向德國提出引進三號坦克的許可證和圖紙,自主生產替換Lps 36(Lettepanser 36,捷克38t輕型坦克)的下一代中型坦克(1938年,負責坦克生產的科瓦涅爾機械造船公司就開始和國防部軍械局合作設計一款18噸級的坦克,規格接近同期英國研發的A13巡洋坦克,安裝一台從蘇聯引進生產線的400馬力V2柴油機,裝甲最厚處45毫米,主要武備在47/57毫米炮之間選擇,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設計沒有航向機槍。也許當時設計者已經預見到了車體機槍的低效,可惜他們想的太早了)。

1941年年中,希特勒批准了向阿倫戴爾出口三號坦克圖紙的請求,當然了,生產線什麼的就別想了——德國自己的產能都不夠用。在接觸到三號坦克的圖紙後,腦洞大開的科瓦涅爾還想再把圖紙魔改一番,比方說換個傾斜裝甲,還有將動力艙拉長塞進一台V2柴油機等等;不過這些想法都被火燒眉毛急著要新坦克的國防部給摁死了(埃里克國王得知此事後私下諷刺道:「他們真的像當年設計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師那樣覺得精雕細琢就能挽回局勢嗎?」),所以最後除了換上一門麥克米蘭的57毫米55倍主炮以外,同德國的三號L型坦克並沒有多大差別。從1942年2月到1945年10月,定型為Mps 41(Middelspanser 41,41式中型坦克)的三號坦克總共在科瓦涅爾和法爾松德的工廠生產了342輛,其中包括了改為固定戰鬥室安裝一門84毫米55倍主炮的自行反坦克炮,裝備4門20毫米或2門40毫米高射炮的自行高炮等改型車。

三號坦克的入手,使得阿倫戴爾陸軍在裝甲力量上勉強算是抓住了時代的尾巴,但在各種裝備飛速進化的二戰中,兩年時間就足以把一款性能還算可以的坦克變成過時的廢物。庫爾斯克戰役後,認識到同一時期(當時他們認為三號後期型和T-34/76的戰鬥力屬於同一檔次)坦克在新一代坦克面前付出的慘重損失後的阿倫戴爾陸軍又一次動起了向德國引進新坦克的主意。結果他們還沒想好到底要什麼,德國人就主動找上門來了。義大利倒戈後,急需維持對外進出口線路和原材料來源的希特勒派出戈林元帥輪流出訪北歐四國。在戈林到達阿倫戴爾後,他和阿倫戴爾首相,國防部長以及工業部長進行了一次長達16小時的馬拉松會談,在達成的《阿倫達爾協議》中德國同意向阿倫戴爾出售「維爾茨堡」雷達,DB605發動機,黑豹A型坦克這三樣被稱為「三大件」軍事裝備的技術。

德國士兵與準備出口阿倫戴爾的黑豹合影

與此同時作為抵債德國在1944-1945年間先後向阿倫戴爾出口了34輛黑豹A/G型坦克,編號Tps 44(Tungtpanser 44,44式重型坦克)。這批原裝黑豹除了4輛被拆解研究,其餘全部裝備給近衛旅團第1胸甲騎兵營警衛首都,一直使用到1951年。

2.嘗試與進步

在消化德國交付的黑豹坦克圖紙和生產技術的同時,阿倫戴爾的坦克設計師也在預研準備不久以後投入實用的改進。第一個解決的是動力——黑豹雖然有一台700馬力的大功率汽油機,但排量小几乎全部依賴機械增壓來提高出力,所以故障率和壽命簡直無法直視。好在大型動力艙要換髮動機也方便,科瓦涅爾機械造船的主任設計師哈康.托爾加德直接換上了一台600馬力的V2柴油機,同時預留了安裝增壓器的空間,使得黑豹的最大行程上升到了380千米,而最大速度下降到了45千米。同時要解決的,還有傳動和懸掛問題——前者和引擎一樣也是短命鬼,後者則缺乏適應更大負載的潛力;按照一開始的計劃是更換新的六對中等直徑負重輪和新的扭桿懸掛,但在一號樣車的測試中發生了扭桿斷裂,整個進度被大大地拖延,於是軍械局決定「邊試邊造」,先生產一批更換引擎和新的橫置行星齒輪傳動箱的黑豹應急,數量不太多,每個裝甲旅一個營即可。

第一批量產型Tps 44M1的照片,可以發現去除了航向機槍

當國產黑豹量產即將開始的1945年5月,德國投降了,同一個月阿倫戴爾對日宣戰,在即刻出發的遠東艦隊之外,還預定派出兩個旅參加次年的登陸日本的「冠冕」行動。因為預計登陸日本後將會面對複雜的地形和大量低等級公路,第一批黑豹又更換了較寬的履帶降低接地壓強,6月2日,第一輛阿倫戴爾國產的Tps 44M1下線。遺憾的是,隨著8月15日日本投降,Tps 44最終沒能在戰爭中證明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少了很多可能的花式吊打日本坦克的傳說......),而生產線雖然沒有停產,但也只是每個月生產6輛坦克,確保工人不至於失業,同時技術團隊不至於散夥而已。到當年聖誕節年終假期之前,Tps 44M1也只生產了66輛,伴隨著戰後的大裁軍,這些坦克加上原裝德國造黑豹,並不足以給阿倫戴爾陸軍僅剩的2個機械化旅完成換裝,只能裝備給兩個旅中的各一個尖子營;剩下兩個胸甲騎兵(裝甲)營和其它三個摩步旅的裝甲偵察營依然只能拿著三號充數。

雪上加霜的事情還在後面,1946年3月的新一屆國會大選中,社會黨輕鬆贏取了103個席位中的65個從而成立單獨執政內閣,在戰時就是個專業反擴軍派的新首相埃納爾.基哈德森(Einar Gerhardsen)掌權後也沒有手下留情,一刀砍死了海軍的航母計劃還有空軍的國產噴氣戰鬥機計劃,同時通過了一項嚴厲的縮減軍費法案;在陸軍方面他除了削減員額編製以外,還準備大量採購英國貨架產品百夫長坦克來替代黑豹坦克的第二階段改進項目,最後還是陸軍總參謀長帶著軍械局局長和裝甲兵總監,三個人一起上門求情賭咒發誓能在1949年年終前拿出成品,才保住了這個項目。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畢竟雖然沒有捲入戰火(如果不算遠東艦隊炮打日本工廠刷聲望的話),但在六年的長期動員後阿倫戴爾的經濟也已不堪重負,急需一段時間的穩定調整期。

領到了陸軍的死命令以後,托爾加德等人也立下了軍令狀:保證在1949年年中之前,拿出基於Tps 44但又決定性優於前者的設計。他很快便設計出了圖紙,並在一輛德國原裝的Tps 44上首先裝備了一個木質炮塔以進行行走試驗,隨後試車更換了一個正式的炮塔並開始進行試驗。新的炮塔參考了IS-2和德國的末日圖紙車黑豹II的設計,驅動方式改為電動,炮盾加厚至120毫米,多出了一個尾艙,主要是用來放炮彈和電台,同時延伸出足夠的空間以裝填新的SvK 8462坦克炮,它是之前提過的三號自行反坦克炮使用的84毫米55倍主炮的升級版,提高了倍徑和膛壓,發射脫殼穿甲彈時在1000米距離上有245毫米的垂直穿深。可就算這樣他還嫌不夠,在幾個月後的第三版設計中,他取消了車體內的機電員位置,將其用來儲存原先放在車體兩側的彈藥同時稍微擴大了座圈,能夠在未來容納100毫米級別的火炮,同時將同軸機槍更換為阿倫戴爾生產的6.5毫米子彈版MG 42機槍以統一後勤,車頂高射機槍從MG 42改為MG 35(仿製版勃朗寧M2HB)。

Tps 44E2原型車,84毫米炮保留了炮口制退器,車頂機槍換為勃朗寧M2

在隨後的測試中,樣車的80毫米55度首上裝甲被證明無法在1500米距離上抵擋自己的84毫米炮的脫殼穿甲彈,設計團隊索性把首上一股腦加厚到了110毫米60度,這下就算抵進到500米距離,84炮也不能保證每次射擊都能擊穿首上裝甲了。但這又帶來了前部增重與車體平衡的新問題,於是被擱置三年的六對負重輪行走裝置經過完善後重新裝了上去,一開始那根縱貫整個車底的傳動軸也準備廢棄改為後部傳動,為此還拉長了車體40厘米,結果經過計算髮現這樣全車變得頭重腳輕,只得放棄。除此以外,引擎升級為加裝渦輪增壓器增功到750馬力的V2柴油機,排氣口的位置改在車體頂部。

經過一系列大規模改進的新車被設計組私下愛稱為「雪豹」(Sn?leopard),因為這輛新車按照總設計師自己的話說:「已經是除了名字別的一切差不多都改了,乾脆把名字一起改了吧。」第一批7輛預生產型的訂單已經向科瓦涅爾發出,預計在1948年年終前就能下線第一輛,一切只差臨門一腳......

3.生產服役

1949年4月10日,在六個月的種種測試和調整後,出身軍人世家的新任陸軍總參謀長威廉.布萊特曼中將帶著當年上首相官邸立下軍令狀的裝甲兵總監和軍械局局長再次拜訪了基哈德森首相,這一次,是報告新坦克試驗成功,隨時可以投入量產的好消息。首相聽到這一消息,先是連說了兩聲「很棒」,隨後他話鋒一轉,開門見山地問道:「我可以觀摩你們的最終驗收測試嗎?」

隨著之前大大小小的設計問題已經發現並一一得到排除,布萊特曼這回有著足夠的底氣同意首相的要求。八天後,基哈德森首相與埃里克國王,在戰時因為負責制定國土防衛計劃而為人所熟知的新國防部長黑格一同到達奧珀達爾聯合武器測試中心,在那裡六輛臨時編號為Tps 44E3的預生產型坦克為他們演示了編隊機動,集群射擊,多目標快速交戰能力。令客人們印象深刻的一幕發生在演習的後半段,一輛Tps 44E3在1900米距離上對一輛作為靶車焊接上150毫米附加鋼板的Lps 36首發命中並將其打了個對穿,黑格部長立刻向一邊的騎兵中尉阿德米爾問道:「這些坦克上裝了炮口穩定器嗎?」他得到了否定的回答,於是黑格要求一定要儘快給新坦克裝上穩定裝置,最好是雙軸穩定的。「雪豹」的最後一關,就這麼無驚無險地過去了。

當年4月24日,從奧珀達爾回來的基哈德森首相高興地提出了一項價值4300萬克朗的預算案,以採購四個營150輛Tps 44E3坦克,國會很快便批准了這一請求。新坦克在5月20日的一份國防部文件中被授予了Kps 49(Kampenpanser 49,49式主戰坦克)這個制式編號,不過對於綽號並沒有規定,於是「雪豹」,「黑豹2」這兩個名字也就同時被不同的人使用了下去。

11月9日,陸軍在位於阿克什胡斯郡許達爾的裝甲兵學校舉行了第一批12輛新坦克的服役儀式,到第二年5月,科瓦涅爾利勒斯特倫工廠已經交付了120輛量產型Kps 49,在當年的夏季裝甲兵大演習中,這批坦克以卓越的機動性和燃油效率得到了參演官兵的高度評價。在1952年,隨著第6步兵旅的重組,國防部又下了一筆80輛坦克的訂單,這些坦克加裝了火炮抽煙器與第二代炮口穩定器並修改了一些小細節,但仍然維持84毫米坦克炮不變,因此編號改為Kps 49M1(此處的的M1為「Mod(ifikasjon) 1」的縮寫,一般翻譯為「改一型」)。也正在這時,推銷員們終於找到了第一個外國客戶,經過會在下面簡述。

「1951年,隨著之前的Lansen輕型坦克計劃擱淺,瑞典軍方進行了多番斟酌並最終選定了在前不久的朝鮮戰爭中表現尚佳,並且配屬英國現役的百夫長Mk.3坦克作為採購方向,奈何英國並不急著將手中還未完全過時的百夫長Mk.3坦克賣掉,而且生產線供給必須以本國優先,最早只能在1958年提供給瑞典。瑞典對法國坦克創新性的AMX-13輕坦克充滿興趣,尤其是其創新性的搖擺炮塔設計,使小車抗大炮的設計從自行反坦克炮進一步進化到了可堪作為正式的坦克使用的地步。瑞典人邀請法國方面的專家為其設計一款搭載更大級別口徑火炮的坦克,這就是Stridsvagn KRV計劃,又名krigsmaterielprojektet E M I L,中文翻譯為埃米爾計劃。EMIL選用了博福斯計劃開發的一門120毫米40倍坦克炮,並配有自動裝彈機以發射榴彈和一種帶彈托的脫殼破甲彈(一種APDS和HEAT的結合)。在1952年末,EMIL E3成為了最終的版本,E3換裝了一門150毫米滑膛炮,並有更厚的正面和側面護甲。但EMIL計劃最終還是無果而終,讓EMIL計劃陷入失敗的是博福斯,他們並沒有將預想中的脫殼破甲彈製造出來,而且炮塔的穩定系統也出現了嚴重問題。」

——引用自《北方不落的三皇冠——瑞典裝甲發展史》一文

原本在1952年,在EMIL計劃並行的時候瑞典也在考慮引進法國的AMX-13坦克並進行測試以進行相關的購買事宜,但法國人沒料到的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這時阿倫戴爾突然大力推銷自己的雪豹坦克,並且表示這種坦克在將來可以升級到105毫米級別的火炮,在與英國百夫長Mk.3坦克進行過對比測試後,瑞典國防部認為雪豹的機動性,燃油經濟性,還有防護都要優於百夫長Mk.3,火力在伯仲之間,僅僅移動中命中率略為不如。1953年9月2日,80輛按照瑞典要求更換MB837柴油機和大座圈炮塔的Kps 49E2坦克在奧斯陸貨運站裝上鐵路車皮被運輸至瑞典海勒斯霍爾姆。Kps 49E2坦克在瑞典最早裝備的幾年裡被稱呼為Stridsvagn SA(Strv SA),後來被正式定名Stridsvagn 81(Strv 81,意為8厘米炮坦克-1型),到五年後一共有240輛雪豹加入了瑞典陸軍的行列,其中第二批加裝彈道計算機的型號被稱為Strv 81B,瑞士訂購的200輛坦克也是基於這一版本製造的。

也是1958年,阿倫戴爾和瑞典合作的下一代坦克「雪豹2」也開始了原型車測試,在交付了給瑞士的最後一批80輛訂單後,科瓦涅爾停止生產新的Kps 49坦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Kps 49坦克的改進就這麼結束了,為了挖掘剩餘價值(或者說直白點,省錢),給雪豹的第三階段升級擺上了日程。在阿倫戴爾陸軍軍械局的要求下,科瓦涅爾與麥克米蘭開始負責制定Kps 49的升級計劃,首要內容是更換一門麥克米蘭工業軍械分部基於許可證生產型英國L7坦克炮改進的105毫米55倍徑主炮(英國人還給了個L7A4的編號);相比英國原版L7,它具有更高的炮口初速和重新設計的炮尾,以便在車內空間狹小的雪豹2坦克內操作。裝在雪豹上的L7A4去除了適配自動裝彈機的相關設備,需要裝填手人工從尾艙取出彈藥裝填。除此以外還為炮手和駕駛員各追加了一套主動紅外夜視儀,以便在夜間展開行動;並列機槍被換成發射7.62 NATO彈的MG 42 Mk.2P;增加了兩套四聯裝81毫米榴彈發射器以發射煙幕彈,無線電台也被替換成更新的型號以適應更加複雜的戰況。

第一輛接受改造的雪豹是02109號車,在1959年7-9月間除了以上的內容,還加裝了一套三防空氣過濾系統,但測試一開始就發生了炮尾把尾艙內設備撞壞的事故。於是為了在170厘米座圈炮塔內塞下L7A4,技術人員又給這門炮加裝了制退器,更換了新的反後坐裝置,緩衝器,重新設計了炮尾。這樣雖然解決了老問題,但在試駕原型車後坦克兵們表示車內空間過於狹小人機功效惡化,而且主炮在遠距離上精度下降,所以更換L7主炮的選項就從升級項目中剔除了。順帶一提,在正式決定放棄更換主炮之前,設計師們曾經有過幾種更換新炮塔使其能使用L7主炮的設想,包括搖擺炮塔,大直徑雙人炮塔,但這些都被陸軍否決了:他們認為不值得在這麼個快要淘汰的平台上再花這麼多錢,也不肯為了可能的二手外銷訂單出錢。

4.謝幕

1961年3月2日,瑞典和阿倫戴爾國防部正式授予了「雪豹2」坦克「10厘米炮坦克-1型」(Stridsvagn 101)/「61式主戰坦克」(Kampenpanser 61,同日本的61式只是編號撞車而已)這兩個編號,雪豹在兩國陸軍的服役生涯已經進入了倒計時。1962-1963年,140輛Strv 81B在蘭德斯維克公司的車間接受了自主方案的改造,更換/加裝自動變速器,三防設備,紅外夜視儀以及一門搭配大炮塔的L7A4型坦克炮,代號也按照順位改稱Strv 102(Stridsvagn 102)。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較為細微的改裝,比如修改了車長觀瞄塔的設計,彈藥用更加現代化的防爆設計加以儲存等。經歷過再次改裝的Strv 102首先在瑞典兩個主力坦克團服役,隨後轉至哥特蘭的守備坦克團,服役至1974年徹底退役,大部分被作為靶車使用。

基礎型的Kps 49主戰坦克與安裝L7主炮的瑞典版Kps 49M4坦克

與此同時,隨著阿倫戴爾陸軍開始接收全新的雪豹2坦克,老舊的雪豹也開始移交鄉土防衛隊,從1962年開始,鄉土防衛旅下屬的裝甲騎兵營開始以安裝彈道計算機但未接受第三階段升級的Kps 49M2替換安裝KwK 42主炮的Tps 44M1坦克(陸上鄉土防衛隊在1957年才退役了最後一輛Mps 41M2中型坦克,可能是三號坦克的最後一個用戶),1965年又接收了66輛升級過的Kps 49M3,同時已有的Kps 49也被升級到M3標準,這樣八個鄉土防衛旅就共計擁有160輛雪豹。在60年代末,最新研製的能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250毫米垂直鋼裝甲的84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少量裝備了部隊(也就是說擁有能穩定威脅蘇聯T-55/T-62坦克的火力),為此鄉土防衛隊還為雪豹升級了新的機械彈道計算機。

但進入70年代後,黑豹的基本架構被證明實在太過老舊,即使是在預備役單位內也開始被取代。1972年阿倫戴爾國會通過的新《國防力量法》允許政府出資通過軍費渠道為鄉土防衛隊採購制式武器,而非只能使用軍方的淘汰品。於是在當年鄉土防衛隊就和陸軍同期用上了搭載有微光夜視儀和複合裝甲的最新型Kps 61M2(雪豹2 Mk.4型)坦克,而在隨後的石油危機中面臨軍費緊縮的陸軍也將一批翻新升級到Mk.4標準的雪豹2交給了鄉土防衛隊。在雪豹2的最後一筆訂單下達的1975年,最後6輛雪豹在完成了最後一次坦克駕駛員的培訓任務後退出了現役。

不過退役並不意味著這些黑豹的子孫就只能呆在廢車場里銹死或者化作鋼廠平爐里的鋼水。早在1968年,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就向阿倫戴爾方面提出租借12輛退役的Tps 44M1用於新片《巴頓將軍》的拍攝。意識到能用這些老舊裝備在退役後繼續賺錢的華裔商人約翰內斯.張(中文名張益)立刻成立了一家名為「特種軍事道具攝影公司」的企業,專門使用從軍方那裡採購的淘汰二戰時代,或者看起來像二戰時代的裝備用作協助電影拍攝的用途。現在這家公司名下已經擁有了十餘種近五十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數架螺旋槳和噴氣式軍用飛機,年代跨越間戰期到越南戰爭,而其中的當家花旦就是六輛Tps 44M1和六輛Kps 49M1/M3——在2014年的電影《狂怒》高潮部分最後一戰中的虎王坦克就是由三輛改造過的雪豹分別「飾演」的。


推薦閱讀:

一輛從木橋上衝過來的鬼子坦克 真相竟是……
二戰中德軍的四號坦克可以同時開炮並使用同軸機槍射擊么?
二戰後期德國裝甲部隊在東線局部優勢為何沒帶動扭轉東線整體戰局的頹勢?
開發者Q&A【2017/10/12 WOT 日常新聞】
【周二加餐】【奇槍】朋友,打坦克的莫辛-納甘步槍了解一下

TAG:架空歷史 | 坦克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