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山西這麼好吃的東西,到底叫碗團、碗托、碗禿、碗飥、碗坨、還是碗脫?

你們山西這麼好吃的東西,到底叫碗團、碗托、碗禿、碗飥、碗坨、還是碗脫?

來自專欄晉園食單

三晉小吃,如果它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用碗將蕎麵糊糊蒸熟,凝固冷卻後切成條狀或者塊狀。不管冷調還是熱炒,吃起來是蕎面香味,嚼起來是堅韌爽脆。

不過,可惜呀可惜,雖貴為三晉小吃之王,這個東西卻從未有過統一的寫法。碗團、碗托、碗禿、碗飥、碗坨、碗脫幾位選手紛紛表示「哥才是正宗」。

等等,你們不可能都是正字,山西小吃要想走出去,沒個統一的名字怎麼行?忘了我們在原來你一直都寫錯了,山西麵食「剔尖」其實是「剔羹」!裡面山西麵食寫法魚龍混雜的教訓了嗎?來來來,要想名正言順,先過了我這關再說,不如,你們幾個一個一個來做個自述?

1. 碗團

首先出場的是一號選手碗團。碗團選手信心滿滿,一手拿著「溝門前」,一手拿著「蕎歌」兩大碗團品牌,道:

碗團碗團,圓圓一團,團團圓圓,我們柳林著名的「溝門前碗團」「蕎歌碗團」堪稱碗團品牌之王,線上線下全渠道佔領市場,吃過買過的都說好,一年銷量連起來能繞地球五圈!「碗團」不管是形狀還是寓意都久經市場的考驗……

小編:打住打住,我知道你們的真空包裝產品賣(hěn)得(nán)好(chī)。但是你有考慮過我們汾陽話的發音「wu tuer」並不符合「碗團兒」么?「團」兒化後在汾陽話里讀 tur 而不是 tuer,請參考「茄團兒 qi tur」的發音

另外孝義平遙臨縣晉源文水很多地方叫「碗tueq子」,這個入聲的「tueq」根本對不上「團」字。「碗團」分明就是以一地之音,以偏概全的寫法!

碗團,卒

2. 碗托

接下來出場的是二號選手碗托。碗托選手也略有底氣,網路上出現的頻度、人氣也不低。說道:

碗托,就是拿碗托著嘛。你看小吃攤經典的劃碗托,就是就著碗來吃咯。碗托兒、碗托子,兩種叫法都符合「托」的發音!

小編:hmm...好像有點道理。但是,你知道我們孝義話「托」是讀 taq 嗎?手掌,叫「手托(taq)子」,用手撐著叫「托(taq)住」,摩托車叫「摩(mu)托(taq)」…… 如果是「碗托兒」,那豈不是讀「wu tar」了?

而且,拿碗托著是什麼玩意,難道還有什麼吃的東西不是拿碗托著的嗎?又是一個以一地之音,用普通話發音來臆測的寫法!

碗托,卒

3. 碗禿

三號選手碗禿顯得不是很有自信,上台以後結結巴巴地說:

額,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寫成「碗禿」,可能是因為從碗里拿出來以後光禿禿的吧……

小編:666,你確定不是來搞笑的嘛?還光禿禿?勞動人民的智慧就這樣被你侮辱了,算了不想說你,下去吧。

碗禿,卒

4. 碗飥

四號選手碗飥顯得仙風道骨,沉穩凝重,凜然有書卷氣。默默地開始自述道:

古語有載,飥:「《玉篇》餺飥,餠屬。《揚子·方言》餠謂之飥。《齊民要術》麥堪作餠飥。」飥,餅也,「碗飥」,即以碗製成之餅也,此誠自然之理也。三晉麵食蘊藏著無盡的古語文化,正字非「碗飥」不能勝任!

小編:真是有文化,「飥」還是「飠字旁」的字,佩服佩服。然而…然而你知道其實「飥」和「托」一樣,也讀 taq 嗎?飥、托都屬於中古「鐸韻」字,在汾陽孝義話里都讀 taq。兒化後又變成「wu tar」了。

另外,你知道「餺飥,餅也」這裡的「餅」其實是麵條的意思么?學界已經公認,麵條在古代曾經叫做「湯餅、餺飥」,而這個「飥」恰恰指的就是麵條。至今日本山梨縣仍然有一種烏冬面叫做「餺飥」。把「飥」認為是今天的「餅」分明是張冠李戴!

碗飥,卒

5. 碗坨

小編:五號選手碗坨,你不用上場了。你是想說自己是「碗里的一坨」對吧。

好吧還是認真點批評你:坨本字是陀,在汾陽話里的發音是 tw,音同駱駝的「駝」,「碗坨」的發音離 wu tuer 更遠了。這個字在發音上幾乎在所有方言都不符合,完全是以普通話的發音異想天開地寫的字!

碗坨,卒

6. 碗脫

終於輪到六號選手上場了。碗脫面容素雅,一個「脫」字平淡無奇。只見他認真地說道:

我們山西中部,把一種做食品用的模具叫做「脫脫」。八月十五的月餅就是用「月餅脫脫」來成型的。形容兩個人長得極為相似,民間俗語叫「剝脫脫 (baq tueq tueq)」意思就是「從一個模子里剝出來的」。

月餅脫脫

兩個動詞疊用,來作名詞,指代產生這個動作的器物。這是晉語的構詞方式之一,比如

擦擦(食品加工的擦子)

塞塞(塞子)

撓撓(削瓜果皮用的)

墊墊

響響(哨子)

戳戳(印章)

……

碗脫,其實就是用碗來當模具的一種料理方式。其實在小吃攤大量出現之前,碗脫都是要從碗里脫下來,然後才切制烹調的。菜市場、小攤售賣的碗脫也都是脫好的。平遙碗脫至今仍然習慣將成型麵餅脫下來整個上桌。

傳統碗脫售賣方式

平遙碗脫

後來開始流行小吃攤的碗脫食用方式。蒸熟成型的麵餅不再脫下來,而是讓食客直接拿著碗來吃,用鋸條、塑料刀劃成條狀、塊狀,拌上調料食用。商品化以後,產品也大多都是帶著塑料碗,方便直接食用。由於跳過了「脫下來」這個過程,導致人們漸漸意識不到其原始的食用方式了。

後來興起的直接用碗來吃碗脫

再從語音上看,

有的地方叫碗脫兒,是碗脫的兒化形式,比如汾陽讀 wu tuer;有的地方叫碗脫子,是碗脫+子尾形式,比如平遙讀 wang tuaq zaq。都是符合當地語音音系的。

小編:鼓掌鼓掌。語音語義詞源歷史都用上了,無懈可擊,無懈可擊啊!

從以訛傳訛的「碗托碗團碗禿碗飥」,到步步明朗的「碗脫」,總算有了一個令人信服的寫法。一些人認為,民間俗寫隨便就可以了,大家都能看懂就行。然而,當我們清楚地知道本字是「碗脫」的時候,如果我們想要山西麵食打出名號,走出去,正本清源地使用「碗脫」,統一商品寫法,而不是任由不明所以的俗寫,我想是一個必要的開始。

榮登正字榜的「碗脫兒、碗脫子」終於躊躇滿志:

什麼什麼?你們說「灌腸」?

什麼鬼,碗脫和灌腸明明就是……哎,好吧,欲知「灌腸」和「碗脫」之間的感情糾葛、小道消息、八卦內幕……且聽下回分解

附:各地方言記錄引用:

《平遙方言民俗圖典》:碗t?u??子 - 符合入聲字 脫

《中陽方言志》:碗t?ue.子 - 此處第二字記錄為輕聲,疑為入聲字弱化,因為其中「子」也記錄為 tse.

《孝義鄉言研究》:碗t?u??子 - 符合入聲字 脫,不符合「團、飥、托、坨」

《汾陽方言研究》:碗t?u?r - 發生兒化,但依然可以確認不可能來自於「團、飥、托、坨」

《方山方言辭彙研究》:蕎面碗t?u?r - 發生兒化,無法確認來自於「脫、團、禿、凸」但是作者寫作「碗脫」

《文水方言志》:碗t?ua?子 - 符合入聲字 脫

《晉源方言研究》:涼拌碗t?ua? - 符合入聲字 脫

《臨縣三交話研究》:碗t?u??子 - 符合入聲字 脫

推薦閱讀:

太原有IMAX影院嗎?
榆次有什麼好吃的餐館?
《山西患者求診記》(三)原創·史守良

TAG:美食 | 山西 | 麵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