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中國人對亞洲、亞洲人這麼刻薄又缺乏信心?
來自專欄吳域
我覺得部分中國人對亞洲、亞洲人普遍不自信。是真的非常不自信。
如果和西歐人聊天,你會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會跪舔瑞士。但你如果拿瑞士和新加坡比,也不過爾爾。
瑞士政治穩定,經濟自由,文化多元,是大國間的小國,外交保持中立,新加坡也是。瑞士是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離岸金融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險中心、科研和教育中心、醫藥研發中心、智能製造中心,新加坡也是。瑞士和新加坡的人口分別是860萬和560萬,人均GDP(PPP)分別是61,000美元和90,000美元,預期壽命分別是83.1歲和83.2歲。
新加坡在大國間遊刃有餘,多次作為重要會談的地點。這表明其政治實力和外交中立是受多方認可的。軍事上,與很多人的想像不同,新加坡的實力遠遠超過瑞士。文化上,新加坡的中華、西方、馬來、印度文化交融,獨具特色,每年訪新旅客超過瑞士,吸引的國際學生和移民與瑞士相當,服務業出口也超過瑞士。科技上,新加坡的半導體、生物製藥、石油化工、造船等產業都發展地非常好,專利申請也是瑞士的好幾倍。而且,連新加坡的護照都比瑞士的好用。
看起來好像兩者差距並不大,而且新加坡的發展速度遠遠高於瑞士,即使到了現在高度發達的階段。隨著亞洲的崛起,我認為未來十幾年,新加坡將全面超過瑞士。所以我們班上很多人都想來香港、新加坡工作,談不上跪舔,但也是滿心嚮往,也很好理解了。
但是你去問個中國人,新加坡和瑞士哪個好,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你是傻子。照這樣說,羅傑斯之類的估計也都是傻子了。可是中國媒體偏偏喜歡報道羅傑斯,人家胡言亂語也被當做投資圭臬。
如果拿香港和瑞士比,也差不多,雖然在產業發展上的確有差距。香港的股票市值是瑞士的兩倍,國際遊客是瑞士的三倍多,國際學生和移民和瑞士差不多,對外直接投資和外國直接投資都很是瑞士的好幾倍,連被認為是科技落後的香港在專利申請上也是瑞士好幾倍。也就是說,軟實力上香港要顯著強於瑞士。然而呢,中國人在瑞士工作就是高大上,在香港工作就被人說是「肯定是留不下美國才回來的」。呵呵。
好多人喜歡說,香港和新加坡是西方人的買辦,它們的發達是亞洲的悲哀。可是新聞里那麼多美國人為了避稅放棄美國籍加入新加坡籍,就沒人說話了,按這個邏輯是不是新加坡的發達也是美國的悲哀呢。還不說新加坡的主權基金,買了那麼多西方國家優質企業的股票,按這樣說,西方國家的工人算是在給新加坡人打工了。
然後中國人看到瑞士、愛爾蘭「吸歐盟的血」也沒人說話了,本來按這個邏輯這些離岸金融中心都是周邊國家的悲哀了。還有像盧森堡,它的各項發展指標也就和澳門差不多,人口也一樣多,都是50多萬。然後大家就覺得澳門也就個賭場,盧森堡就各種高大上。再比如摩納哥、列支敦斯登,說起來各種土豪,可是人口都只有3萬,根本不夠看。我去摩納哥玩,發現這裡半天都不夠逛,當地收入的購買力也不如澳門。和澳門比賭博娛樂,簡直不在一個檔次。
我不是說要大家跪舔港澳新,而是說人家的發展水平放在全世界也是世界最前面的,放在歐洲就是瑞士和盧森堡,而且可能是放大版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覺得港澳新很low,按同樣的邏輯,你也應該鄙視瑞士和盧森堡,而英法德更是渣渣。
像西歐這種創新產業發展遲緩,老舊產業不斷被中國和韓國擠兌的發達地區,好日子估計也不久了。還不說英法德內部問題一大堆。當然了,從2008年以來,他們的日子的確是越來越差了。
(2008年以來,歐元區人均GDP下滑了17%。)
如果按這個趨勢,即西歐在新產業上依然毫無建樹的話,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可能在2035年就會超過西歐。
知乎上有問題說,中國什麼時候人均GDP會超過日本,很多人說,日本的產業在競爭中不斷敗退,中國的人均GDP可能在30、40年代就會超過日本。然後我在回答里說,中國的發展水平會在40年代超過西歐,就有人不斷地嘲諷了。可是日本的新產業比西歐要做得好啊,而且研發投入遠遠高於西歐啊。如果日本沒前途,西歐更是大大的沒前途啊。
我們喜歡說西方人雙重標準,但是我們對亞洲人、對自己是不是也太刻薄了呢?
我覺得吧,大家多多出國走走,去倫敦、巴黎看看,小住幾天,吃幾天飯,上街逛逛,坐幾次公交地鐵,問一下本地人的工資和學歷,再回上海看看,了解一下上海的工資和物價水平,再來看待這個問題,想法就會變了。真切地感受一下,或許世界會大不同。
插播一下相關問題:瑞士這個國家有多牛?
回複評論:
貨幣的長期走勢與經濟基本面有很大關聯。08年到16年歐元貶值了很多,和其債務危機和經濟增長乏力關係很大。相比較之下,同期日元兌美元匯率變化不大,經濟波動也小很多。
新加坡表現得親美反華,和它的外交中立立場並不衝突。隨著中國的崛起,東南亞的中美平衡被打破,美國逐漸退出,新加坡感到天平在往中國傾斜,所以比較親美。瑞士兩邊的德法勢力均衡,瑞士的中立也就不需要人為加戲。
香港在產業發展上的確比不上瑞士。香港在金融、物流和房地產領域有不少國際知名的大企業,比如華潤、來寶、怡和、長江和記、友邦保險、招商局集團、中國太平、蒙牛乳業、萬洲國際等,這些企業大多具有大陸背景。有大陸的照顧就是香港的底氣。
推薦閱讀:
※2016 年有哪些值得追的日劇?
※吉澤明步在日本的地位相當於什麼?
※都說生孩子像過鬼門關,但在日本簡直就是天堂!
※現在的日本人是武德蠻族還是費拉?
※韓媒爆中國遊客橫掃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