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總結:第三章: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時域法是直接在時間域上對系統進行分析的方法,具有直觀、準確的優點,它可以提供系統時間相應的全部信息。(該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該方法引出的概念、方法、結論都是以後學習復域法、頻域法等的基礎)
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分為動態性能指標和靜態性能指標。
在引入典型輸入信號的原因是:控制系統的輸入信號具有隨機性,而如果在這個瞬態上獲得系統的解析表達式,難以做到,因此希望有一些特殊的輸入信號,通過這些輸入信號以及其響應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3.1
1、典型的輸入信號
① 單位階躍信號 對應的輸出:單位階躍響應
一般形式的階躍函數:
當A=1時,則為單位階躍函數
②單位斜坡信號 對應的輸出:單位斜坡響應
一般形式的斜坡函數
當A=1時則為單位斜坡函數
③單位脈衝信號 對應的輸出:單位脈衝響應
當A=1時為單位脈衝函數。
④單位加速度信號 對應的輸出:單位加速度響應
A=?時為單位拋物線函數
⑤正弦信號。
2、控制系統的時域性能指標
(1)響應過程分為動態過程和穩態過程
①動態過程:系統在典型信號的作用下,系統從初始狀態到最終狀態的過程
表現為衰減、發散和等幅振蕩幾種形式(系統要穩定正常工作,其動態過程必須衰減)
動態過程可以提供a、系統的穩定信息、b、響應速度c、阻尼情況
②穩態過程:系統在典型信號的作用下,時間t趨於無窮大的時候輸出量的表現形式,
穩態過程提供了穩態誤差的信息。
我們一般認為階躍輸入對系統而言是比較嚴峻的工作狀態,所以如果系統在階躍函數的作用下也能滿足性能要求,那麼其他情況也應該是令人滿意的,因此系統的動態性能指標,均是在單位階躍函數作用下測定計算的
並且在分析的時候,一般假定系統在階躍信號作用前處於靜止狀態,而且系統輸出量以及各階導數均為零
(2)性能指標有以下:(全部都是以階躍響應下定義)
①延遲時間td:階躍響應第一次達到終值C(∞)的50%所用的時間。
②上升時間tr:階躍響應從終值的10%上升到終值的90%所需的時間,對有振蕩的系統,也可以定義為從0到第一次到達終值所需的時間
③峰值時間tp:階躍響應越過終值C(∞)到達第一個峰值所需的時間
④調節時間ts:階躍響應到達並保持在終值C(∞)的±5%誤差帶內所需的最短時間。
有時候也用終值的±2%誤差帶來定義
⑤超調量σ%:峰值c(tp)超出終值c(∞)的百分比 即σ%=*100%
3.2一階系統的時域分析
1、一階系統的數學模型
例子:
其微分方程為:T +c(t)=r(t)
拉氏變換後,傳遞函數為 Φ(S)= =
(T的含義隨系統的不同而不同)
用方框圖表示時有兩種形式:
形式一:一階系統
形式二:單位反饋一階系統
2、一階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r(t)=1(t) 拉氏變換後 R(S)=1/S
因此C(S)= Φ(S)R(S)=* 對這個式子進行拉氏反變換得:c(t)=1- (t≥0)
從c(t)的表達式中可以看到,初始值為0,終值為1
因此畫出其響應曲線為
特點:
①當t等於T的整數倍時,即t=T,2T,3T,4T時候,響應的c(t)為總變化量的0.632、0.865、0.95、0.982倍,根據這個特點可以判斷是否為一階系統(這個要背背)
②t=0時候,輸出相應的斜率為最大:
= =
進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到一階系統的動態性能指標為:td=0.69T,tr=2.20T,ts=3T
峰值時間tp和超調量σ%不存在,穩態誤差ess=0。
記住這個:T值的大小反映系統的慣性。T值越小,慣性就越小,響應速度就快;T值大,慣性就大,相應速度就慢。這一結論也適用於一階系統以外的系統(因為T越小,對應的ts就越小。)
3、一階系統的單位脈衝響應
r(t)= δ(t) , 其拉氏變換為R(S)=1
所以C(S)= Φ(S)R(S)= 其拉氏反變換為 c(t)= (t≥0)
其斜率公式=- 所以=- , =0 (為什麼要求斜率,其實是因為 就像高中學數學一樣,從斜率可以大概看出它的函數規律)
調節時間按衰減到終值的5%求取 Ts=3T(T越小,響應速度越好)
註:理想脈衝函數無法得到,因此往往以脈寬為b、幅值有限的脈動函數代替理想單的脈動函數δ(t),而且要求脈寬b<0.1T。
4、一階系統的單位斜坡響應
r(t)=t, 其拉氏變換 R(S)= ,
C(S)= Φ(S)R(S)=* 其拉氏反變換為c(t)=t-T+T
其中 t-T為穩態分量:其與斜坡輸入函數的斜率相同,但在時間上之後一個T,因此存在位置誤差,
T為瞬態分量:隨著時間單調衰減
特點:
①系統的輸出量和輸入量之間的位置誤差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大,但最後趨向於T。因此,T越小,位置誤差越小。
②在t=0時,初始實線的斜率為0 (=1-|t=0)
因此初始狀態的輸出速度(實線斜率)和輸入速度(虛線斜率)之間誤差最大
5、一階系統的單位加速度響應
r(t)= 其拉氏變換為R(S)= .
因此C(S)= Φ(S)R(S)=* 其拉氏反變換為c(t)=-Tt+ (1-)
跟蹤誤差e(t)=r(t)-c(t)= -[-Tt+ (1-)]=Tt- (1-)
當t趨向於∞時,e(t)趨於無窮大,因此得出一階系統無法跟蹤加速度信號
3.3二階系統的時域分析
用二階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統稱為二階系統,其應用廣泛,甚至許多高階系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用二階系統表示。
- 二階系統的數學模型
書本上一開始就來了一個RLC電路,推導出一個二階系統的模型,
其微分方程為 LC+RC=+c(t)=r(t)
所以其傳遞函數為 Φ(S)= =
我們對這個傳遞函數標準化(標準化後,參數有具體意義),就可以得到
Φ(S)==
其中wn= 稱為自然頻率,單位rad/s, ζ= 稱為二階系統的阻尼比,無量綱
其開環傳遞函數為 G(S)=
令閉環傳遞函數的分母多項式為0,其閉環系統的特徵方程 +2ζ s+ =0
得出其根(閉環極點)為 =-ζ ±
通過分析不同的ζ情況,得出不同的特徵根狀況
①欠阻尼:0<ζ<1 S1,2=-ζ ±j
②無阻尼:ζ=0 S1,2=±j
③臨界阻尼:ζ=1 S1,2=-
④過阻尼:ζ>1 S1,2=-ζ ±
2、二階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r(t)=1 R(S)=
(1)欠阻尼 (0<ζ<1)
S1,2==-ζ ±j =-ζ ±j
(其中令=,這條公式一定要記住,wd稱為阻尼振蕩頻率)
所以輸出C(S)= Φ(S)R(S)=*
=-=- -
拉氏反變換為 :
c(t)=1- (cos t- sin t) =1- (cos t- sin t)
=1- sin( t+β)
式中β=arctg (β也等於arccosζ) 稱為滯后角
(記憶方法:cosβ=ζ,sinβ= )
從c(t)的式子看,發現其由穩態和瞬態兩部分組成,穩態部分等於1,表明不存在穩態誤差(1-r(t)=0),瞬態部分是阻尼振蕩,阻尼的大小由ζ (即特徵根實部ζ =σ )決定;
(2)無阻尼(ζ=0)
C(t)=[1- (cos t- sin t)] =1- cost (把ζ=0帶入欠阻尼那條式子即可) (此時wn=wd)
響應曲線:此時為等幅振蕩
(3)臨界阻尼(ζ=1)
C(t)=[1- (cos t- sin t)] =1- (t≥0)(一樣的把ζ=1帶入欠阻尼那條式子)(第三項計算的時候要用洛必達就可以得到那個結果了)
響應曲線:單調上升,無振蕩,無超調,無穩態誤差
(4)過阻尼(ζ>1)
C(S)=
因此對其作拉氏反變換
c(t)=1- +
=1+ +(t≥0)
T1、T2成為過阻尼二階系統的時間常數,而且T1>T2
如果ζ>>1時,可以把-1/T2指數項的分量忽略,這樣過阻尼的相應類似於一階系統的相應
響應曲線:單調上升,無振蕩,過渡過程時間長,無穩態誤差。
(5)負阻尼(ζ<0)
其有一對共軛復根,且極點實部大於零
響應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振蕩發散,一種是單調發散
由於系統此時不能正常工作,那麼研究也就沒有意義了。
小結:阻尼比決定了系統的振蕩特性
- ζ<0 時(負阻尼),響應發散,系統不穩定;
- ζ=0時(無阻尼),等幅振蕩
- 0<ζ<1時(欠阻尼),有振蕩,ζ越小,振蕩越嚴重,但響應越快
- ζ≥1時(過阻尼和臨界阻尼),無振蕩,無超調
除不允許產生振蕩的系統,通常採用欠阻尼狀態,阻尼比選擇在0.4~0.8之間,保證系統有好的運動動態。(此時響應曲線超調量合適,調節時間短)
還必須注意,ζ<0.4時,會使超調量較大,ζ>0.8時,又會使響應遲緩
(這裡判斷的時候,緊緊記住那個好多ζ的圖就好)
ζ一定時,ωn越大,瞬態分量衰減越快,系統能更快達到穩態值,系統的快速性越好
(這是因為wn在指數部分且帶一個負號,所以其越大,衰減越快)
3、欠阻尼二階系統的動態過程分析
回憶一下動態指標:tr、 tp 、σp%、ts 。
圖中 衰減係數σ指閉環極點到虛軸之間的距離,阻尼振蕩頻率為閉環極點到實軸的距離,自然頻率是閉環極點到原坐標之間的距離,與負實軸的餘弦是阻尼比,即ζ=cosβ
(1)上升時間
根據定義,令c(t)=1,得 sin( t+β)=0,因為 ≠0,所以sin( +β)=0
解得 +β=kπ,由於tr的定義是第一次到達的時間,所以取k=1,則得到
上升時間為 = =
從式中可以看出,當ζ一定時,β不變,系統的相應速度和wn成正比
當阻尼振蕩頻率wd一定時,ζ越小,上升時間越短
(2)峰值時間
對c(t)求導 =0
所以得 sin( tp+β-β)=0 因為 ≠0,所以有sin( tp+β-β)=0
所以, tp=2kπ,取k=1得
tp= =
式子說明峰值時間等於阻尼振蕩周期的一半,ζ一定時,wn越大,tp越小
(3)超調量σ%:
最大超調量發生在峰值時間tp時,把其帶入c(tp),得到c(tp)= 1- sin(π+β)
因為sin(π+β)=- (這是因為sinβ=) 所以可以寫成c(tp)=1+
又由於終值為1,所以得
最大超調量百分比 σ%==
ζ越大,從而β越小,所以cotβ越大,所以超調量越小,
當ζ在0.4-0.8範圍內時,σ%在1.5%~25.4%之間
- 調整時間ts :回憶一下, 單位階躍響應進入±△誤差帶的最小時間
ts=
小結:
- 二階系統的動態性能由 和ζ決定
- 增加ζ:a、降低振蕩(即ts減小),減少超調量 b、系統的快速性能降低,tr、tp增加。
- ζ一定,wn越大,系統響應快速性越好,tr、tp、ts越小
- 超調量僅與ζ有關,而tr、tp、ts與ζ、wn有關
4、二階系統的性能改善
(1)比例—微分控制
其結構圖:Td為微分時間常數,比例因子是1,E(s)為誤差信號
開環傳遞函數:G(S)= == 其中K為
閉環傳遞函數: Φ(S)= = * (令z=1/ )
增加一個閉環零點 -z=-1/ 阻尼比增大 =ζ+ =ζ+
特點:
①引入比例-微分控制,阻尼比增加,從而抑制振蕩,使超調減弱,改善系統平穩性;
②閉環零點的出現,既加快系統響應速度,使上升時間縮短,峰值提前,又削弱了「阻尼」作用。適當選擇微分時間常數Td,使系統既有較好的平穩性,又在出現較小超調情況下,提高快速性。
③不影響系統誤差,自然頻率不變
單位階躍信號作用下的輸出響應
C(S)= Φ(S)R(S)= +
其輸出相應為 c(t)=1+r sin(wn t+φ)
r=/z,
φ=-π+arctan[wn/(z- )]+arctan(/ζd)
部分性能指標:
峰值時間tp:對c(t)求導,令其為0,
得tp= ,其中βd=arctan(/ζd)
超調量σ%:σ%=r*
調節時間ts:
(2)測速反饋控制
開環傳遞函數:G(S)==
其中K=
閉環傳遞函數:Φ(S)= = 式中阻尼比ζt =ζ+?
兩種控制系統比較如下:
(1)開環增益K,比例—微分控制不改變開環增益K 。
(2)wn不變,阻尼比增大。分別為
ζt=ζ+ ,ζd=ζ+ 當Kt=Td時,兩者相等 。
(3)比例—微分控制提供一個實零點,在相同的阻尼比時,超調量大於測速反饋控制。
(4)比例—微分控制對輸入雜訊有放大作用,輸入端高頻噪音嚴重時,不宜選用此方法。測速反饋控制無需設置放大器,適合任何輸出可測的控制系統。
5、附加零點對欠阻尼二階系統的影響
附加一個閉環零點,超調量上升,上升時間下降,峰值時間下降。
附加零點對過阻尼二階系統的影響
附加極點對系統的影響
對所有的二階系統,增加零點,削弱阻尼,超調變大,上升時間變短,調節時間不一定小。
3.4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1、系統穩定的條件:系統初始條件為0時,受到δ(t)的作用,輸出c(t)為單位脈衝響應,這相當於系統在擾動的作用下,輸出信號偏離平衡點的問題,當t→∞時,
若=0-------------------系統穩定
若=∞------------------系統不穩定
若=A(A為非零常數)---臨界穩定
(t≥0)
系統穩定的充分必要條件:系統特徵方程的根全部具有負實部,即閉環系統的極點全部在s平面左半部。
註:穩定性與零點無關
- 勞思穩定判據
其特點是要知道系統的閉環傳遞函數,其線性系統的閉環特徵方程為
用例子去說明,
討論特殊情況一,因為第一列元素會作為分母,當第一列出現0時,要用一未知量代替
特殊情況二,出現全行都是0
3.5 線性系統的穩態誤差
1、誤差的基本概念
系統的誤差通常用兩種方法定義:
(1)按輸入端定義:
E(s)=R(s)-B(s)=R(s)-C(s)H(s)
(2)按輸出端定義
E(S)=R(S)/H(S)-C(S)
按輸入端定義的誤差E(S)通常在實際系統中可以測量,具有一定的物理意義,但誤差理論的含義部十分明顯,按系統輸出端定義誤差是希望輸出與實際輸出C(s)之差,比較接近誤差的理論意義。但通常不可測量
兩種誤差定義之間的關係是:E(S)=E(s)/H(s)
2、計算誤差的一般方法
最常用的就是終值定理法,該方法適合各種情況下的穩態誤差計算,以下說明步驟
①判定系統的穩定性:穩定是系統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否則穩態誤差沒有意義
②求誤差傳遞函數:Φe= = 公式由來:R(S)-E(S)*G(S)H(S)=E(S)
誤差信號e(t)是E(S)的拉氏反變換 ,其由瞬態分量 ett(t)和穩態分量ess(t)兩部分組成
由於系統必須穩定,所以t→∞時,ett(t)=0,所以穩態誤差就是ess(t)
用終值定理求穩態誤差:ess=
終值定理應用條件是sE(s)在右半平面及虛軸上解析,即sE(s)幾點全部為s平 面左半平面。當系統不穩定或者R(S)的幾點由於虛軸上以及虛軸右邊時,該條件不滿足
這個系統的穩態誤差ess= = =
3、系統型別
設開環傳遞函數G(s)H(s)=
式中K為開環增益,和為時間常數,v為開環積分環節的數目,稱為系統的型別或無差
度。按v的不同,系統分類如下:
V=0,稱為0型系統,或有差系統
V=1,稱為Ⅰ型系統,或一階無差系統
V=2,稱為Ⅱ型系統,或二階無差系統
V>2,除複合控制外,系統難以穩定,在此不做討論
令=,則當s→0時,有→1
因此G(s)H(s)=
所以Φe= = 所以ess= =
4、靜態誤差係數
①階躍輸入 r(t)=A*1(t),則R(S)=A/S,A是階躍函數的幅值。
所以ess= = =
定義:靜態位置誤差係數:Kp== ==
(根據系統型別那部分內容去理解)
因此:
因此,要為0,則用I型以上系統,0型系統在階躍輸入下存在非零的穩態誤差
②斜坡輸入 r(t)=At,A為斜坡輸入函數的斜率
ess= = ==(因為分母那裡1那一部分乘以s之後,s趨向於0時那部分趨向於0,所以有) =
定義:靜態速度誤差係數: = =
因此選Ⅱ型以上系統不存在穩態誤差,選用Ⅰ型系統存在有限誤差,表明穩態輸出時的速度和輸入速度相同(因為是相減),0型系統不能跟蹤斜坡輸入
③加速度輸入 r(t)=A ,A是加速度輸入函數的速度變化率
ess= = == (這裡也一樣把s^2那部分略去)=
定義靜態加速度誤差係數 = =
假設系統的輸入信號是多種典型函數的組合,例如r(t)=(A+Bt+C)*1(t)那麼可根據線性疊加原理求解穩態誤差,ess= + +
小結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增大K,那麼就減小,如果增加開環傳遞函數中的積分環節,那麼就可以消除穩態誤差(例如在對於Ⅰ型系統,輸入斜坡信號會有誤差,但是增加積分環節,使其提升到Ⅱ級系統以上,那麼就誤差就為0)
6、擾動作用下的誤差
essn= = =N(S)
當| |>>1,有essn=
大家可以評論相關自動控制的問題,我也會耐心給你們解答的(#^.^#)
以上內容未經本人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非線性控制筆記(19)反饋線性化控制之Input-State Linearizable Condition
※非線性控制筆記(17)反饋線性化控制之Lie Derivative and Lie Bra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