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之爭——再次彰顯被高估的公民科學素養
剛好找出來了現行水產品生食國家檢測標準,這說明質檢標準也存在嘛。現行養殖質檢加工消費環節沒出問題,淡水虹鱒仍然安全,怎麼就沒人提了?搞不清楚的可以去搜索:GB 10136-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水產製品。當前虹鱒魚並沒引起安全性事件從結果上證明了生食的可行,而這條國標則從過程上論述了可行性。這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呢?
一個名詞概念的形成,有其特定歷史。就比如龍這個概念,為啥中西方都有龍,外形卻差異甚大?這不過是在翻譯過程中拓展了漢字龍的範圍,使得一個龍字既包括中國龍也包括西方龍。你們那麼喜歡拿詞源說事,難道以後就要以西方標準,說中國龍那不是龍,那是蛇?同樣的,三文魚的概念作為一個翻譯名詞,為啥不能進行概念拓展?消費者在點三文魚的時候他們能夠看到想到的不是鮮活的魚,而只是外觀和口感差不多的魚肉。本來吃得好好的,你現在硬要跟他說他吃錯了,是個什麼用心?難道不就是動了有心人的蛋糕嗎?三文魚本身就不是一個學術概念,就算按照西方的觀點,這個名詞包含的魚種都跨屬了,繼續去糾結虹鱒不是三文魚有意思嗎?為啥不去糾結大馬哈魚不是三文魚?
(實在不行,要不重新定義三文魚的概念?三文魚一詞明顯不僅是音譯,還極有可能是根據魚肉意譯。也許造詞者一開始只是因為看到魚肉上紋路較多才取了這個名字,「三」者,多也,「文」者,紋路也,多紋路的魚,很好描述了我們第一眼見到三文魚肉的感官。最後導致一切紅肉而多紋路的魚都被稱為三文魚。不過,這個沒有證據,也就是瞎猜,確實不夠科學。但是,對沒怎麼接觸活魚的消費者而言,在他們眼裡三文魚可能就是紅肉而多條紋的魚呀。這個猜測只想說明一個通俗概念,而非學術概念的名詞,真沒必要那麼糾結)
再次強調,不要教條化地認為淡水魚就不能生食,海水魚就可以生食。還是要看重養殖,質檢和加工過程。海產品那麼安全,以前就不會爆發上海毛蚶致肝炎大爆發了。當前虹鱒魚沒出現安全性問題,意味著在現行養殖,質檢和加工食用過程中還算是安全的,是可生食的。但是加強質量監督,明確質檢標準還是要做的事情。
你們給不出虹鱒魚致寄生蟲病感染案例,我倒是查到肝肺吸蟲地域分布偏偏不包括青海。就不能先查查資料再說話嗎?
本文判斷國產虹鱒能否生食的邏輯鏈非常簡單,專家說國產虹鱒可生食-質疑-尋找三文魚致寄生蟲感染案例-無相關案例-質疑被證偽-專家結論成立,國產虹鱒同樣可被生食。要證偽本文就更簡單了,只要拿出國產虹鱒生食致病的證據就可以了。如果拿不出來,請反思自己這段時間是不是被帶歪了,是不是沒有按照科學原則去思考問題。如果都選擇忽視事實,那正是缺乏科學素養的表現吧?
別老提記者神一般的操作了好嗎?我也很無奈啊!你們能不能想想,如果現實版操作中安監質檢這麼不負責任,那類似於上海毛蚶致肝炎爆發的三文魚安全性事件應該已經出現了不知幾何。沒錯,媒體的確在洗地,而且洗地姿勢不高,不會製造顯微鏡塗片,也不會針對性檢測肺吸蟲肝吸蟲,但這壓根是另外一碼事吧?媒體傳播的問題也拿來讓虹鱒魚背鍋,這客觀嗎?
看看別的大V怎麼定義科學素養的,評論區喊打喊殺的各位真是低科學素養很貼切的表現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24536/answer/43358959
以下正文
自央視正面報道青海三文魚養殖基地以來,我突然發現自己食用多年的三文魚不再是三文魚了,不僅不是三文魚,而且還不能吃刺生了。節奏被一些營銷號帶了起來,現在整個互聯網沸反盈天。哪怕有權威媒體聲援,馬上被一片罵聲淹沒,這事無解。
這幾年網上不斷爆發的謠言宛如一把把殺人利劍,折磨得底層百姓欲哭無淚。前有鯰魚不能吃,後有小龍蝦不能吃,現在又有國產三文魚不能吃。然而,事實上這些年來,食用這三種水產品從沒出現過任何集體安全性事件。魚本無罪,懷璧其罪,國產三文魚產業鏈究竟動了誰的蛋糕?在大量喊打喊殺的網路言論背後,我彷彿看到產業鏈上一個個工人農民,正偷偷抹著眼淚。
看了中國之聲和央視新聞的闢謠文章,通透無比,感覺這個謠是被辟了,本以為可以不再揪心,結果點開評論一看,發現還是屁用沒有。一切正面言論都被看成是洗地,一切理性分析都被當成是生意。再看網民對文章的解讀,好吧,在高估了民眾科學素養的前提下,一切闢謠都只能起到反面效果。
輿論的焦點圍繞在「虹鱒是不是三文魚」以及「虹鱒能不能生食」兩個問題上。看看我們的權威機構是怎麼科普的。中國之聲說,三文魚不是一個學術意義的概念,而是一個商業概念,在國內虹鱒就是一種三文魚。這套說辭已經超出網民的科學認知範疇了。啥是學術意義?啥是商業意義?對於「界門綱目科屬種」的生物學分類方法都沒搞清楚的網民,你跟他們談學術意義,那不是扯淡嗎?其實這個問題有一個很好的類比案例,那就是亞洲鯉魚。哪一天草魚在美國流行起來了,大家都熱衷於吃這種「亞洲鯉魚」,結果你突然跳過去告訴他們,「你吃的壓根不是鯉魚,你吃的是草魚,只有黃河鯉才是鯉魚,你被騙了。」你覺得此時老美會像我們的網民一樣扔了筷子罵娘嗎?中國之聲說虹鱒被稱為三文魚只是中國的叫法,那鰱鱅被稱為鯉魚還只是美國的叫法呢。只是一個稱謂,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國產虹鱒究竟是不是三文魚,已經淪落到一個不看事實,只看情懷的問題了。虹鱒與大西洋鮭魚的肉質和口感並沒有太大差異,對絕大多數食客而言,過去他們在食用過程中從未刻意去甄別和挑選,虹鱒也好,鮭魚也罷,吃到嘴裡都是熟悉的味道。既然當前市面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是虹鱒,那麼任誰都有食用過虹鱒刺生的可能。事實就是消費者早已用行動投票,虹鱒還是鮭魚沒啥差別。現在別有用心的情懷黨出來帶節奏了,「對不起,你以前吃錯了,你吃的三文魚就不是三文魚。」然後網民上路了,「啊,原來我吃錯了啊。那以後只吃大西洋鮭魚。」
再看第二個問題,虹鱒能不能生食?權威媒體科普了虹鱒的養殖加工過程,告訴大家,經過嚴格安監和質檢的虹鱒,生食沒問題。然而,這一次網民的科學素養再一次被高估了。他們永遠都不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道理,只要聽到是淡水養殖,馬上條件反射就說寄生蟲多,淡水魚不能生食,管你養殖過程多麼科學,加工程序多麼合理,質檢流程多麼嚴苛。甚至對這麼多年來生食虹鱒並未導致任何一起寄生蟲事件的基本事實都不管不顧。教條主義已經被刻在這些人的靈魂里了,指望在這一代改進估計是不可能了。只能寄望於在基礎教育中強化科學素養建設,別讓下一代重蹈覆轍。
在三文魚之爭中,最基本的兩條事實總是被科學素養極低的網民選擇性忽視:一、國產虹鱒作為三文魚的一種已經食用多年,口味早已被消費者認可。在沒人刻意來扯這個話題的前提下,喜愛三文魚刺生的食客絕不會排斥虹鱒刺生。二、國產虹鱒充斥著三分之一的三文魚市場,絕不可能被避免生食,但這麼多年並未產生一起寄生蟲感染事件,實事求是地說,這已經證明它們是安全的,是可生食的。
最後,實然不代表應然。虹鱒可以生食並不是說它就應該生食。無論是淡水三文魚還是海水三文魚都有寄生蟲感染風險,我們提倡盡量熟食而不要生食,甚至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乾脆取消生食。即使對當前的淡水養殖技術,加強安監質檢,確立較為嚴苛的檢測標準都是今後應該落實的工作。應然之事我們慢慢去做,實然之事則是我們該時時保持清醒認識的。仰賴於國產虹鱒產業鏈的大量工人農民,他們辛辛苦苦培養了安全美味的三文魚,卻被這些不懷好意的輿論風潮沉重打擊了安家立命的根本。經此一事,國產虹鱒價格勢必下降,銷路變差,進口鮭魚需求提高,價格上漲。利益鏈條上的受益方笑哈哈收著這些愚民的智商稅,只苦了底層民眾,苦兮兮沒了今年收成。
網民也是搞笑,一會宣揚愛國,支持貿易戰,一會在涉及國家利益的三文魚產業上卻毫不客氣地舉起輿論的大棒拚命打壓。我這連黨員都不是,在外企跑腿的小員工,只是因為出來說句公道話就被貼上了五毛和粉蛆的標籤。當絕大部分公民無法用邏輯思考問題,而只能用立場甄別對錯的時候,就無怪宣揚「不能迷信科學」的渣渣也會贏得大量擁躉了。
PS
看不少網友的態度,虹鱒就是不該生食,請滾出刺生界。自廢武功,徹底放棄國產三文魚刺生市場。以後只吃進口大西洋鮭魚刺生,價格是什麼浮雲?管他哪,只有窮人才不配吃三文魚刺生。
為了徹底解決虹鱒是不是三文魚之爭,我決定以後既不吃虹鱒也不吃三文魚,我只吃紅肉多條紋魚。嗯,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推薦閱讀:
※教你在家做出頂級餐廳三文魚料理
※關於海魚,我們來聊聊吃法
※我們吃的「三文魚刺身」到底安全不安全?
※吃貨大熊的三文魚知識
※BBQ三文魚配熱帶水果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