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十五 )立志超越「書聖」王羲之的男人
來自專欄江湖那些事兒
王羲之除了為中國書法創造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之外,還為書法大家庭增加了人口。
他和夫人郗璿一共生了七個兒子,效率堪比一個藤上七朵花的葫蘆娃。
七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要是擱到計劃生育的今天,罰款要交到破產。讓人欣慰的,王羲之這七個兒子,哥哥都是書法家。
江湖上以七為單位的組合不少,全真七子、武當七俠,名頭都很響亮。不過,他們七個人的功力往往都在一個水平線上。
王家這七個兒子水平就不一樣,他們中間有個人的水平比其他兄弟高一大截。在南朝的後半期,這個兒子粉絲量爆棚,名頭一度超越了王羲之。
這個人是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
1.志存高遠
很多古人自小就很有抱負。
比如諸葛亮,年少時候定的小目標是做管仲、樂毅一樣的賢才。經過努力做了蜀漢丞相,成為古代公務員的偶像。
王獻之小時候也定了一個小目標,就是超越父親,拿到天下第一。
很多人都覺著這娃定的目標有點高,當時的王羲之天賦高、專註力強,刻苦學書幾十年不停歇。不僅繼承了前人的書藝,還創造出了全新的書寫流派,尤其是行書,在王羲之筆下漸漸成熟,成為最受歡迎的字體。這樣千年不遇的奇才和全才,書法江湖響噹噹的武林盟主,不是說超越就超越的。
那麼,這個目標到底好不好實現呢?其實,還是可以的。
馬克思說過: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我們光看到了王羲之的天才,如果王獻之擁有和父親一樣的天賦,再比父親努力一點,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更何況王獻之還擁有一個父親沒有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個書法家的母親。
擁有這些優勢,王獻之就可以避免王羲之走過的彎路,踏上通往「超越書聖」的筆直大路。
2.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前幾年有一本書很火,叫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本書通過無數實例只說明了一個問題,擁有一個好媽媽的重要性。
王獻之就擁有這樣一位媽媽。
王羲之的夫人郗璇,當年也去過衛夫人那裡學習過,和父親還是校友。衛夫人的書法課是東晉第一書法課堂,從那裡走出來的畢業生,基本都是書法家。
但是為什麼大家都沒聽說過這些人的名字呢?那是因為王羲之太強了,生活在那個時代是其它書法家的悲哀。
王羲之夫人的書法技藝如何呢?有一件小事可以一窺究竟。
有一次,王獻之對自己的字很滿意,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閱後不語,只一個大字下面加了一點。
王獻之又拿給母親看,母親指著王羲之的這一筆說:「唯有一點像羲之。」
能有這個眼力,可見郗璇的書法造詣和王羲之是接近的。
有這樣的媽媽,家教是不用請了,也不用大老遠送到衛夫人、王夫人、馬夫人的那些培訓班練字了。父親忙工作,母親來指導。
正是有了母親的基因和指導,王獻之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逐漸拉近和父親的差距。
3.有付出才有回報
好了,口號喊的漂亮不是本事,做事還要看態度。
少年時代的王獻之和哥哥們一起練習執筆、臨帖這些基本功。有一次,王羲之測試他,在他練字的時候去抽他手中的筆,竟然沒抽出來。
王羲之很高興,跟夫人說:「此子將來會有大名。」
在書法江湖中,握筆就像練武蹲馬步,練的是肌肉操控筆的能力,筆握的緊,手才有勁,才能將筆運用自如。
王獻之在這方面,是有天賦和幹勁的。
自從上一次在母親那裡碰了一鼻子灰之後,王獻之問母親,他還要練習多久才能寫的和父親一樣。
母親把他領到院中,指著十八口大缸說:「孩子,你父親練字是很用功的,你把這十八缸水寫完,才能跟得上他用功的程度。」
於是王獻之收起了自滿和輕狂,開始了每日不輟的練習。
很多人對這十八缸水怎麼用存有疑惑,這十八缸水不是用來喝的,也不是用來涮筆,而是用來磨墨。
那麼問題來了,用完十八缸水真的能寫好么?十八缸水對我們現在的人練字有沒有指導意義呢?
答案是有的,不信你試試,天天寫,寫完十八缸水,看看有沒有進步。
絕對有進步。
我們這麼算一下,假設這個缸有一米高,一缸水用三個月,十八缸水基本上可以用五年。五年時間,每天練七八個小時,算起來有一萬個小時的時間。任何事,堅持不懈的做一萬個小時,不成功也成專家了。
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
再假如,每天折半,練習四個小時,算起來是十年時間。蘇東坡說過:「假以十年,何事不成?」
寫字簡單的說是一門技術,熟能生巧,看的是誰下的功夫深。
十幾年後,王獻之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4.創新的價值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王獻之的書法已經和父親一樣好了。
在書法史上,一直存在著二人到底誰厲害的爭論,到今天也沒有停歇。
更多的人用「二王」來稱呼這對父子。「二王」在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兩個人的書法地位並列,二是兩個王者。
如果王獻之不如王羲之,那就不是「二王」了,應該叫「王二」。可是一千多年來,這麼多大書法家都認同「二王」的稱謂,而非「王二」,顯然,王獻之在書藝上是不輸父親王羲之的。
不過,在藝術這個江湖中,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是成不了大師的。
王獻之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寫的再像父親,也不是自己的字。
我也要書寫自己的風格。
古人評價二人,有很多中肯的結論。明代書法家豐坊評析:「右軍用筆內擫、正鋒居多,故法度森嚴而入神;子敬用筆外拓,側鋒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類似這種評價還有很多,大家基本上達成共識。
大致上說,王羲之的字更內斂含蓄,王獻之的字更外向飛揚。
王獻之他在父親書法的基礎上,完成對自己書風的超越,把王氏的書風拓展到更寬,更奔放。
二人的風格一個像郭靖和一個像楊過。
王羲之書風如郭靖,大氣、內斂、沉穩,兼容並蓄,書藝變化萬端卻法度嚴謹。王獻之如楊過,狂傲張揚不羈,不拘小節,書風縱橫奔放,處處充滿新意。
王獻之張揚不羈是出了名的,他心情不佳不寫,人不對胃口不寫。謝安就愛極了王獻之的字而求不得,因為王獻之不喜歡他。
也因為這樣,世人把王獻之的字當成寶貝,千金易得,一字難求。
有一次,王獻之去一個朋友家拜訪,恰逢對方在睡午覺,王獻之看到朋友穿的白色長袍漂亮,心情甚佳,於是大筆一揮,成就一幅急就章,寫畢飄然而去。待對方醒來,發現無意中獲得了墨寶,趕緊珍藏起來。
還有一次,王獻之溜達到一個廟中,看到白牆特別適合書寫,大筆一揮,寫了一個大大的「佛」字。方丈如獲至寶,立即把字刻下來,一經宣傳,觀者無數,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廟瞬間變成一個熱鬧的地方。
總之,王獻之是一個擁有超強人格魅力的藝術家,是當時的全民偶像,官也做到了中書令,甚至連公主也被他迷倒,搶他做了駙馬。這一段情事比較有名,有時間我們再詳寫。
今天,從流行程度上,王羲之是要比王獻之流傳更廣大,但是在南朝的一百多年間,大家更喜歡的則是王獻之。都是因為唐太宗尊羲之貶低獻之,讓王獻之的作品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才使王獻之的影響力逐漸變小。
王獻之在東晉這個時代做出了不弱於父親的成就,也和王羲之、張芝、鍾繇一起並稱「書中四賢」,登上了漢到南北朝之間的書法巔峰。
二王把中國書法推向了第一個高峰,奠定了書法的主流方向,直接造就了盛唐和兩宋的書法趨勢,拉開了中國書法最發達和絢爛的兩個時代。
推薦閱讀:
※遊藝|秋涼平善
※學書法都說四大楷體之精妙,究竟各自奇在何處
※【幹掉常用字】(第四十期)「知」
※書法名家王長慶 靜守初心 沉靜耕耘 淡泊唯念 翰墨人生
※原來你竟是這樣的康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