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仁波切

CG仁波切

來自專欄 A Pipe Dream

"中國的CG製作公司里,供養著無數好萊塢來的仁波切"

說這個話本來是會得罪人的,不過既然這個行業里的老外普遍中文不好,說說也無所謂。

上個世紀,使用三維技術的動畫和電影特效行業在美國起步和騰飛的時候,國內還是一篇空白。各方面中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失尤其嚴重。所以國內的製作公司為了迎頭趕上,聘請國外專家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

但事情很快走到了一個奇妙的方向。

首先是語言門檻導致一些背景作假的「海外專家」進入行業。CG教育行業堪稱重災區,面對的是缺少判斷力的學生,這些人比較容易濫竽充數。培訓學校總要招些老外來充門面,基本上有些CG基礎的外國臉就是有用的,外籍教師做的東西不如國內公司普通製作人員的並不罕見。最誇張的案例還是當年某專家以「system admin」(國內一般稱為 IT/網管 )這樣的身份參加奧斯卡獲獎影片的經歷,歸國後號稱是片中的視效總監,混到某著名985高校的傳媒學院院長身份。隨著互聯網和英語的普及,一個人的從業經歷都能查到,正規培訓機構和院校再招老師時很少再犯這種低級錯誤了(某些蓄意行騙的機構不在此列)。

另一個問題就深刻多了,需要好好解釋一下,為什麼有些公司堅持不懈的邀請好萊塢 . 真 . 專家來擔任總監/主管,幾年下來還是水平不見提高。

這種情況可以總結為:老闆請來螺絲釘當起重機用。

雖然動畫和特效屬於創意產業,但在工業化程度極高的國外製作公司里,藝術家基本都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這些公司一般按接到的項目來僱傭藝術家,招人時看重的是藝術家本身的審美水平。如果合格,入職以後進行簡單的流程培訓就可以上崗。製作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藝術判斷,熟練使用一套比較固定操作實現效果,但操作背後包含的技術不要求也不需要他們去掌握。公司的研發人員會想盡辦法降低一個職位的學習成本,讓項目可以更靈活的啟動。所以有些專家來到國內往往在實踐中束手束腳,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在***公司,這些都是自動做好的,只需要**就好。

有的專家有更進一步的意識,知道上面這句話提到的功能,是屬於CG行業內的開發人員做的事情,也會強調公司需要僱傭TD/RnD來做開發。一旦進入這一層面,專家就開始扮演CG公司流程的產品經理這一角色。藝術家做產品經理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想把國外「先進」流程一絲不動的照搬到國內,完全沒有考慮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這個事情真的很有趣,CG行業盤子小,少有人做專門的研究,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互聯網行業的產品設計的分析作為參考。

舉個例子,在我工作過的國內某公司,有位前工業光魔來的藝術家擔任總監。他提出需要一個方便的播放鏡頭版本的工具。這個工具需求是正義的,但實現手段上,他堅持要求像工業光魔內部工具一樣,用命令行來調用。事實上,這個工具遠不如後來開發的同樣功能帶界面的工具受國內製作人員歡迎。在提出需求的時候,這位總監並沒有意識到美中兩邊製作人員的幾個明顯差別:

a.工業光魔內部幾乎全部使用Linux,而國內公司是 Linux 和 win混用,在windows下使用命令行沒有Linux方便

b.工業光魔作為行業始祖,是從圖形界面不完善的年代就開始製作的,命令行的使用更像一種傳統。而中國製作人員普遍年輕,從接觸電腦開始就只使用圖形界面。

c.最關鍵的一點,美國人的英語比中國人好得多,命令行的參數作為常用單詞縮寫,對美國人容易記,而對大部分中國人是沒有意義的字母,只能死記硬背

一家公司的設計流程和這幾個因素有關:這家公司成立的時間,選擇的商業軟體和內部開發的軟體,公司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從業人員的素質。所以沒有一家公司的流程的設計是普適於業內的。

上面說的是後期製作方面的。前期這塊兒,現在請老外做動畫電影的編劇導演也不罕見了。這幾年國內出現了這樣的項目:中國公司做製片出錢,請好萊塢的編劇導演藝術設計,開發帶中國元素的動畫電影,中國團隊製作。這種模式的最大風險反倒不是電影項目失敗,而是創作沒有形成生產模式,老外又走了怎麼辦?前期不像後期,後期製作專家走了經驗可以留下來,前期的人走了真是雁過無痕。相比較之下,外國編劇對中國觀眾口味把握不準的風險倒是次要了。

最後一點不是CG行業特有的了:老外和中國員工的交流溝通能不能順暢始終是個實際問題。本來請來專家是希望他溝通而不是幹活,但需要配一個好翻譯。因為需要翻譯,老外實際溝通消耗的時間比中國人要多一倍。另外老外普遍職位薪酬高,管理和晉陞上怎麼設計是大學問。業內幾家外籍高管多的公司無一例外的有管理混亂的名聲,這塊兒就不展開了。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3d動畫版核心人物都有誰?
《土豆俠》這部動畫你覺得好看嗎?還有什麼國產動畫片值得推薦?
動畫觀賞>>>一聲懂你 夏荷飄香
怎樣評價《擁抱春天的羅曼史》這部動漫?
【動漫精選】誰說國漫只能模仿?這部動漫真正做到了中國特色!

TAG:動畫 | 後期特效 | 動畫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