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體質,營養學上最扯的偽科學——人體酸鹼性的真相

酸鹼體質,營養學上最扯的偽科學——人體酸鹼性的真相

來自專欄減脂智商論

我想你一定在家族微信群看到過七大姑八大姨轉發過類似的——

或者——

......再次為無良商家抓的噱頭感到扶額。


今天,我們來談談什麼是酸鹼性食物以及酸鹼性體質以及怎麼給七大姑八大姨安全的闢謠。

先來科普一下PH,PH值是以0—14為標度的,其中7是中性的,低於7的物質為酸性高於7的物質為鹼性,化學不及格的也應該都很熟悉了~

食物本身的酸性鹼性,代謝後的酸性鹼性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說要把食物分成酸性鹼性,那根據方法來說是真的很雜。可能大多數人提起酸鹼性食物,首先都會按照它的味道來分。一提起「酸」,人們就會聯想到「酸味」。

比如問問你,檸檬是酸性食物還是鹼性食物?

「當然是酸性了,它那麼酸!」

按味道來分,那它倒的確是酸性食物....

如果非要以味道來劃分的話,幾乎所有的水果都是酸性食物。即使是最甜的西瓜,ph也在5.2 - 5.8之間,最酸的檸檬ph只在2.2 - 2.4 。

同時像牛奶,豬牛羊肉之類的則趨於中性。動物在宰殺之前的pH 通常是 7.1,宰殺之後,肉類中的糖類轉化為乳酸,PH值降低。 通常牛肉的PH值到5.4 和 5.7之間需要18-24 小時,而在放久了腐敗的時候,蛋白質分解,產生胺類物質,PH又會逐漸上升趨於鹼性。

對於測定食物本身的酸鹼性,往往是按食物經燃燒後,所得的灰分的化學成分而定的。

燃燒後主要含有磷、硫、氣等元素,其溶於水後生成酸性溶液,它就是酸性食物。

比如畜、禽肉類、 魚蝦類、 蛋類、穀類以及硬果中的花生、 核桃、 榛子等

燃燒後主要含有鉀、鈉、鈣、鎂等元素,其溶於水後生成鹼性溶液,就是鹼性食物了。

比如各種蔬菜、水果、 豆類、奶類以及硬果中的杏化和栗子等。

但是即使如此!食物口感的酸鹼性和在體內代謝的成酸性成鹼性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可以說是相反的。

畢竟食物只有吃進去被消化了,才能影響到我們的「體質」啊,所以我們該看的應該是食物在體內被代謝之後的性質。

這就涉及到人體非常複雜的代謝機制,一種食物被吃進去,消化,吸收,利用時還會形成數以千計的產物。這些產物有酸性、鹼性,還有中性的,食物本身可以說已經面目全非了,它媽都認不出來。

如果按食物代謝之後的酸鹼性這一層次來說,

如果食物代謝之後,因含硫(S)、磷(P)、氯(Cl)元素較多,在人體內代謝後產生硫酸、鹽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質,那麼就稱為「成酸性食品」。

比如肉、蛋、魚、動物脂肪、植物油、糖類甜食等

如果代謝產物內含鈣(Ca)、鎂(Mg)、鉀(K)、鈉(Na)等陽離子,那麼就稱為「成鹼性食品」。

比如蔬菜、茶葉、水果(高糖水果除外)、豆製品、牛奶等

比如還是說檸檬,它不僅不是酸性,而且是成鹼性的啦。

讓檸檬嘗起來很酸的檸檬酸。進入人體之後就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從鼻子呼出去之後,它就沒什麼酸性了。

而檸檬富含鉀,這個鉀留在體內,以金屬陽離子的形式,還可以結合過多的酸根離子。

醋的pH只有3,是酸性。但它的醋酸代謝後也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它們都是成鹼性食物。

所以你看,吃上去酸酸的柑橘,檸檬甚至是醋,都是鹼性食品。

總之,不要把食物燃燒後的灰灰的酸鹼性質和在人體里代謝後產物的酸鹼性質混為一談,更別說和味道酸不酸聯繫在一起了。它們完全是風水馬牛不相及的東西

食物的酸鹼性和酸性體質有什麼關係?

這個才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了,就算會判斷食物本身的酸鹼性還是代謝後的酸鹼性,那這些東西吃進去會怎麼影響我的「體質」呢?

可以放心的告訴你,只要你還好好活著,就完全不會影響

1930年代就有學術論文探討過此事。橘子、牛奶、香蕉都是典型的「鹼性食品」,一次性地分別喝下一升橘子汁或者牛奶,或者吃下一斤香蕉,沒有觀察到血液pH值發生變化。而吃下近一斤肉,四位實驗者中有三位的血液pH值沒有發生變化,另一位發生的些許變化也很快恢復了。

因為人體內的酸性和鹼性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在健康的狀況下,我們的血液的PH值恆定維持於7 .35~ 7.45範圍內。所以我們身體通常呈現弱鹼性。

即使我們在生活中會不斷地攝入和產生酸性或鹼性的食物,正常情況下,酸鹼物質在體內的濃度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人體會對其進行及時的自我調節,以保持血液的PH值恆定在弱鹼性範圍。畢竟,我們的血液是一種強大的緩衝溶液啊~

比如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血液中形成碳酸,但人體可以通過呼吸不停地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去。

如果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過多,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在血液中累積,有可能讓血液變酸性,這時,鈣會從骨質中釋放出來中和它們。(所以如果肉吃太多還真容易骨質疏鬆)

......

但是如果哪怕只是血液ph值稍微變化了一點兒...我們也就沒辦法好好活著了。

在北京衛視的一期節目中,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內科主任醫師陳嘉林說「如果血液的PH值低於7.35.那就酸中毒了。如果高於7.45,那就鹼中毒了。」

這種情況真的很少見,除非糖尿病導致的酮酸症中毒,或者是患了尿毒症等某種疾病,如腹瀉、腎衰竭、脫水等才會出現。換言之,是先得了病,才導致了酸中毒,而不是酸性體質會引起疾病....

所以,光靠吃點「酸性食物」就能變成酸性體質,是真的完全扯淡。

為什麼酸鹼體質的偽科學能站這麼久?

這個原因,有點像耍流氓....就像是夏天很熱,游泳的人很多,所以溺水的人自然也多了,同時夏天買冰淇淋的人也很多,成正比關係了,那能說吃冰淇淋會導致溺水嗎??

酸鹼體質偽科學之所以能站這麼久,看看「酸鹼體質說」列出的酸性食物吧:

火腿、培根、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乳酪、白糖做的西點...

這些食物幾乎都是高蛋白、高熱量,高GI食物,過量食用的危害當然顯而易見啊。

而鹼性食物基本都是:

蘋果、捲心菜、馬鈴薯、海帶、胡蘿蔔、豆腐、茶葉、黃瓜、番茄.....

讓我們身體健康的不是因為這些食物是鹼性食物,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富含的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植物化學物等營養物質。只是因為這些食物本來就很健康才對人體有好處,不關酸鹼性啥事

酸鹼性,說白了只是個蹭大腿的噱頭。

「成鹼性」的蔬菜水果固然要多吃,但也不能就戒了魚肉蛋奶這些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比起過度關心這些食物的所謂酸鹼性,不如多遵守遵守平衡膳食寶塔,雨露均沾的均衡飲食比什麼理論都強~

——————————————————————

歡迎關注我的健康專欄【減脂智商論】,一起養生一起瘦~

新浪微博@柴桑柴

本人系keep簽約作者,本文首發於keep


推薦閱讀:

再推薦一些健身、營養類的書
佔領科普的高地:營養學真的很簡單
您身邊的營養學——平衡膳食!
指甲上的營養學問
CSPEN(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臨床診療指南

TAG:健康 | 營養學 | 減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