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會往哪裡去 | 地球知識局

北京會往哪裡去 | 地球知識局

來自專欄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北京會往哪裡去

NO.514-北京進取之地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棉花

北京在中國不僅是一座首都,更是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承擔著引領中國北方發展的重任。這座超一線城市的體量已經遠遠甩開了所有北方城市一大截,而且仍然在快速擴張著。大城市的隱患也逐漸開始顯現,讓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居民都覺得疲憊不堪。

在北方一枝獨秀的北京

但城市的單點突破在當今北方的整體環境下仍然是聚集人才和資源價值最大化的主要手段。由於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這裡的熱鬧很有可能會持續綿延下去,對於想要進入或是留在北京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今天的文章,就從北京城市擴張規劃的角度,再看看北京新的增長點在哪裡。

北京的極限

北京的政治地位其實來自其地形地勢。

隨著中國古代史上氣候適宜區的不斷向東南移動,關中、中原逐漸失去了承載首都功能的農業生產能力。但把首都完全遷往南方,又會面臨行政脫節、北方邊防難以調度的困境。皇帝們手裡的選項並不多,在華北選擇一個好地方建設首都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但是華北平原一馬平川,很少有天險可供扼守。雖然做好了「天子守國門」的覺悟,但他們顯然並不願意真的親身犯險,死得不知不覺。在華北選擇一個在北方有拱衛、在海上有緩衝的地區是明智之舉。

在西方、北方兩個方向上被山脈包圍,與大海之間隔著天津和廊坊的北京正是這兩個首都選址思路的產物。從元代開始,北京就因為良好的地理區位,深受歷代皇帝的青睞。

但正如幾乎所有來自古代社會的優良選擇一樣,北京的城市選址雖然仍然保有獲得山脈屏障的作用,卻同時影響著北京在現代的拓展空間。

根據王亮等對北京市城市空間擴展的分析,北京的城市擴張方向在各個歷史時期有著明顯的不同。

1986年到1991年,北京的城市空間主要向東、東南和北三個方向擴張。這背後的原因很清晰,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還沒有形成巨型城市的格局,各個大城市之間需要更多的空間連接。位於北京東南側的天津作為北方的另一座大城市,需要北京與其建立更多聯繫。

「老北京」記憶中的「老北京」

即將開啟瘋狂攤大餅模式

1980-1990年代

北京的城市擴張從東南向

變成均衡型

隨之北京開始向各個方向比較均衡地擴張。由於北京周正四方的城市布局,人和產業向各個擴展方向的擴張速度相仿,所以從1991年到1996年,其實看不太出來北京空間拓展的重點方向。改革開放的效果開始彰顯,北京城進入了一輪正常的城市擴張期。

越來越大的北京

(可橫屏食用)

但很快,向西的擴張就遇到了山脈的阻礙。人口的密集聚居區基本不可能越過門頭溝進入山區,北京的擴張開始向南北兩個方向,尤其是北方突進。21世紀初,那也正是昌平撤縣設區的時間。行政上的升級和北京城北向的擴張關係密切。

21世紀初已經在南北向擴張成了一個魔鬼

「山中」的門頭溝

但很顯然,昌平、密雲等地也深陷群山之中,終究有一天空間會被佔滿。而且昌平等地的開發目的,主要是成為北京的睡城,為在城中奮鬥的人們提供一個居所,初期對產業發展的規劃力度不夠。近年來雖然有所改善,但住宅區的基調還是不會變,而且離真正的北京確實太遠了。

山腳下的昌平

對產業界來說,能在更接近市中心的地方與更多資源和產業對接才是最好的發展路徑,於是城市擴展方向又轉為相對空曠的東方和南方。當然這並不新鮮,北京剛開始向外擴張的時候就是走的這個方向。

這個趨勢大致上是從2006年開始,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向東看,向南看

北京作為中國超一線城市的前進腳步不會停滯,城市擴展的速度和力度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仍然會保持。但向北和向西的空間已經不可能了,只能是向東和向南。

向東與向南

近年來,國家層面的首都性規劃和北京自身的城市級別規劃都在呼應這個現實。

千年大計雄安新區位於北京的西南方。根據國家有關規劃,新區的起步區面積約為100平方千米,中期發展區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而遠期控制區的面積則達到了2000平方公里,略大於深圳。如此大的新區規劃規模,對北京的影響是相當實際的,在刺激河北經濟的同時也會刺激北京南側的城市空間。

正東方向的通州北京副中心則在承接擁擠的北京城的機關和產業。這個首都副中心的概念也已經提了很多年了,最近一次提出的最關鍵點在於完成核心啟動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從而推進通州、順義、亦庄—大興等綜合性新城建設。

更多的河北城市

渴望這個圈子更大一些

現在這幾個地區的郊區屬性還是很明顯,城市交通系統尚不完善,對於產業和人才的自然吸引能力有限。但這並不是這些地區天然的問題,通過集中式的建設改變現狀並不困難。人員和資源的導流也能夠通過行政命令和逐漸改善的環境完成。隨著北京的城市規模進一步增大,以通州為核心的東側副中心出現,不僅是必須,更是一種必然。

而夾在西南和正東兩個方向之間的東南方向,則是華北地區京津冀城市群東向連接北京的前哨,也亟待首都北京的輻射。在這個方向上已經出現了一批產業園區和人員聚居點,可以認為是進一步吸引產業入駐的核心。

東南方是個關鍵點

(可橫屏食用)

但問題在於,不管是京津冀城市群、雄安還是通州,距離北京市中心和西城、海淀的主管部門都過遠。如此遙遠的距離,線下信息交流成本上升是必然的。而線下的信息交流雖然在明面上看不出對市場會產生什麼作用,其對商業發展的潛在推動作用卻是不言自明的。

橋頭堡哪裡找

北京未來若干年內向東、向南發展的趨勢很明顯,而且很多配套工作正在快速展開。

在這些地區的中間,正好是北京的東南郊區地帶,包括亦庄在內的一條帶狀區域。在這個區域內的機構,能夠更快地接觸到來自北京城中心的信息,也能在通州、雄安、渤海灣之間起到橋樑溝通的作用,其實是安置一個中樞機構的最優選擇。即使主要機構外遷到了相對較遠的地區,在這個中間位置留下情報中樞部門也對企業對市場和政策信息保持敏感大有裨益。

在東南方向似乎需要一個連接點

但同時,不得不承認這一地區的開發程度有限,基礎建設還沒有徹底完成,在目前的政策狀態下能夠滿足類似需求的地皮和建築並不多。如果還需要考慮到公司形象、員工生活、產業合作等一系列問題,京東南的這個片區的成熟解決方案其實很少。

在亦庄和通州交界處的狹長地帶上,如果用衛星圖橫掃這一片區的產業園區和地產項目,會發現還是以工業建築為主,還有大量在建的工地,成品如何很不好說。就在這樣的地區風格中,我們找到了一個異數,一個頂著藍色閃亮屋頂的產業園區。

閃亮亮

好奇之下來到現場,發現是一片由全石質外牆法式建築構成的產業園,很神奇。讓人想起了留學時在巴黎街頭見到的樓房。這樣沉穩的風格似乎在全北京還沒有見過,可以說相當有特色了。

一問之下,這是一個叫做川穀匯·北京總部的產業園區,專為企業提供在京總部的成熟解決方案。整個園區里的獨棟辦公樓靈感確實都取材於法國,更準確來說是凡爾賽宮和楓丹白露的宮廷建築風格。而這些獨棟辦公樓的外牆確實都是手工雕刻的石質外牆,配上厚重的紫銅大門,看上去極為敦厚沉靜。

對於需要在冗雜的北京保持獨立思考和安靜辦公的企業家來說,這種私密的辦公環境是很舒適的。

從大環境來看,這裡的地理區位也挺令人滿意。

川穀匯·北京總部緊鄰東南五環,京滬京津高速的扇形夾縫中,無論是進京還是往東進、南下兩個主方向走公路都很方便。除此之外,北京在建的17號線北神樹站就在園區附近,能在五環邊找到這樣轉接入城市軌交系統的位點並不容易。

這裡通往長途交通也很方便。北京新機場就在北京總部西側22公里處,以南五環邊的車輛密度,驅車也就是半小時。向東則有建成但一直尚未投入使用的京津線亦庄火車站。這個站點的重啟工作去年重新被提上了日程,很有可能通過鐵路運輸激活附近的經濟活力。

當然,對這樣的產業園區而言,政策力度是很重要的加分項。

順嘴問了一下,才發現川穀匯·北京總部雖然在通州區,但是因為地理位置正好橫跨了通州首都副中心、亦庄經濟開發區和朝陽這個創新創業大區,能夠享受到三地的政策福利。在註冊、納稅、積分落戶等企業關心的問題上都有很大的談判空間。

有興趣的可以聯繫一下

僅這個園區享受的三個政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園區政策、中關村科技園區政策和通州區光機電一體化基地產業園政策,就已經足夠讓人心動了。

擁擠的北京城向外疏導功能是大勢所趨,惟其如此才能治療東亞常見的大城市病。但無論是企業還是機關,為了保持對市場信息的敏感程度,仍然需要在北京城找到這樣一個優質的落腳點。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END

?


推薦閱讀:

陽宅建造的選址和定向
漢陽鐵廠的選址之爭
貼錢都不住!買房選址的禁忌!
經商店鋪的風水選址
這些選址被判了死刑的餐廳,業績居然好成這樣

TAG:北京 | 城市規劃 | 選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