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借一根中華文化的龍骨
來自專欄動漫茶話會
常有人說,《一人之下》是借到了中華文化龍骨的漫畫。我認為,這種說法精闢的概括了《一人之下》的優點。那麼,《一人之下》里所謂「中華文化的龍骨」,究竟是什麼?
我看過挺多都市修仙、異能小說,這些作品亦都涉獵中國傳統民俗、神話志怪、儒道文化以及各類玄學,但相比於《一人之下》,在我眼裡這些作品都少了幾分「文化真味」。
在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儒家道家文化就已形成,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大支柱。儒家和道家文化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一方面中國人受儒家文化影響,關注現實、腳踏實地,另一方面,道家又將超凡脫俗、無拘無束的浪漫主義生命觀印刻在了中國人心中。
《一人之下》的作者米二老師曾在訪談中提及自身對於道家文化的傾向,他研究道家文化已有十幾年功夫,自身也實地拜訪過青羊宮、青城山等道家聖地,對道家文化以及更多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十分深刻,而這種深刻的見地也在他的漫畫作品中表現了出來。
而這種理解不僅表現在《一人之下》中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更在於米二老師對文化背後的倫理、風情、人性嘗試進行挖掘,穿越了單純的幻想層面進入情理層面,具有了人文氣息。這就是很多作品難以望其項背的了。
《一人之下》是一部異人的群像劇,在其他同樣以都市修仙、異能題材的作品,身懷絕藝的角色們馳騁天下、四處裝逼的時候,《一人之下》中的角色們卻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和政府的約束,不容於世、獨善其身,追求自我的獨立與生命的自由。
依我之見,這體現的便是金庸最為推崇「道俠」境界,他認為對中國俠文化的理解,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道主墨輔。「少年遊俠」「中間遊宦」「老年遊仙」,《一人之下》的異人們從神秘文化中走了出來,俠·官·仙的三重境界在故事人物身上都有所體現。
以317話為例,張天師下龍虎山,於錫林格勒草原以一人之力大敗全性妖人,之後終生不得下龍虎山一步。殺妖人是為俠,不得下龍虎山是為隱,有張天師的如此手段,便能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無拘無束、率真任性。
異人行俠,可謂道俠。
中國俠之文化的精髓之一「對生命自由的人性關懷」與道家文化融匯貫通,在碧游村陳朵篇中,這種對人生命自由的關懷更是達到了極致,打動了無數讀者,更是讓我思緒萬千,回味無窮。
米二老師在訪談里說,他想地地道道講中國人的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浮於廟堂之上的,而是紮根於民間,活在最底層的。
在畫漫畫之前,米二老師干過廚師、保安、保險、推銷、臨演、酒吧,為了生存,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干過,晃悠到30多歲,才最終選擇了漫畫家這份職業。米二老師在北京晃悠的這些經歷對他的創作具有很大的影響,《一人之下》中的這些角色,也與米二老師自己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關係。
《一人之下》能讓你看得很爽,但這種爽那種網路爽文中無意義的精神縱慾不同。《一人之下》脫離了中產氛圍、小資格調,雖然是幻想的漫畫,卻紮根於現實,它把儒釋道的文化理論下落到市井間最樸素的辯證法,在形象豐滿的人物角色和離奇生動的劇情故事中展現出來,
所以說,《一人之下》的故事,是最有中國味的中國人的故事,有豐富多彩的中國元素,更有中國文化的思想嘗試和審美意識。
如此,我們來嘗試一下開頭的問題,何謂「中華文化的龍骨」。
我給出的回答是:一個民族由其文化所決定的精神氣質。
PS:關於《一人之下》,這篇是一個整體風貌的雜談,後續應該會對劇情、人物做更多的分析(看我勤奮不勤奮)。總而言之,這是一點我對於《一人之下》的淺見,希望各位跟我一樣喜歡《一人之下》的小夥伴多多支持!
下一篇可能會寫碧游村陳朵篇,或者寫馮寶寶這個角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