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套路】如何回答商業分析師Case Interview

【面試套路】如何回答商業分析師Case Interview

來自專欄在Google做商業分析

本文閱讀時間約7分鐘。

大家好,我是Minnie。在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簡稱BA)這個行業我幹了不少年,認識了不少相似背景的同行,也認識了許多不同背景的同學。

如果你也是BA老司機,歡迎私聊給我提提建議!

在BA面試的準備過程中,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過如下的問題:

  • 啥叫case interview?我只聽說過SQL。
  • 為什麼我的case interview(又雙叒叕)掛了?
  • 到底什麼叫business sense?
  • ......

如果你有這樣的問題,那麼希望接下來的內容能夠有幫助。

先給大家畫畫重點。BA這個職位,說白了就是考察這兩種技能:

  • 數據分析的能力
  • 商業分析的能力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很好理解,它屬於類似於掄榔頭的「硬技能」。SQL學會了就是學會,讓你去任何公司、遇到任何數據你都可以掄起這個榔頭開始幹活。訓練硬技能的方法,也沒有什麼秘密,就是學SQL,學統計,學Excel,然後通過反覆練習達到熟練。我以後會找機會,對這類知識畫畫重點,以及展開講講如何練習。

商業分析

商業分析不同於數據分析,它是一種「軟技能」。顧名思義,商業分析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商業,這需要同學們對商業(公司怎麼賺錢)有一定理解。大到公司CEO、部門領導,小到包子鋪老闆、時尚博主,其實或多或少都具備最基本的商業分析的能力。

第二層是分析,說白了就是如何回答一個商業問題。商業問題不同於數據問題。數據問題一般都是非常事先定義好的問題,不僅有著明確的input和output,就連解決問題的工具都已經知道了(SQL)。商業問題呢,往往是一個開放的問題。

解決商業問題需要有條理、有邏輯的思維方式。考察分析能力的方式一般就是通過case study。這類問題會以不同形式出現,大致舉例如下:

  • 我們是否應該明年進軍歐洲市場?
  • 公司銷售額上個月下降了,怎麼著手分析原因(root cause)?

接下來的時間,讓我們一起通過一道面試真題,來深入講講如何解答這類問題。

ABC公司主營在網上賣床墊。我們發現12月份比11月份購買床墊的顧客數量下降了10%。怎麼回事?

小張的回答

呵呵,我隨便舉幾個:經濟不好,購買慾望變低;產品質量出了問題,顧客滿意度下降;嗯,還有可能是之前的促銷結束了,所以賣的沒有之前的多。可能還有別的,我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了,您別見怪。

小王的回答

我打算從這幾個方面分析原因。首先,今年12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是否正常?整體行業是否處於下降?... 排除外部原因後,我會先對銷售的環節進行切分,找出下降的原因:是否網站訪客數量下降?是否購物車用戶數量下降?... 假設我們法案購物車用戶數量下降,我會接下來對這部分用戶根據地區、使用年齡、所購商品進行再次切分,找出下降尤為嚴重的客戶群體...

同學們是不是大概能夠看出這兩個答案的區別?

第一個回答依賴經驗和直覺(intuition),中間存在很多邏輯的跳躍。第二個答案則以邏輯來推導,運用了結構化的框架(structured framework),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套路」。

作為面試官,我們傾向於聽到第二種回答。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這個床墊公司的銷售總監,你需要向上面彙報為什麼銷售下降了10%,你敢讓你手下的小朋友們用第一種回答去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嗎?是不是會有一種慌張失措、無所適從的神奇感覺?

當然,這兩個回答可能比較極端,大部分同學的答案可能介於兩者之間。但是如果沒有經過練習,我相信很多同學的回答都會傾向第一種,以「我認為」展開,然後給出一些零零散散的、跳躍式的論點。這樣的回答既沒有條理,也無法令人信服。

什麼是好的分析框架(framework)

MECE,讀作Me-See,全稱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簡單來說,要做到MECE,你給出的假設要滿足兩點:

  • 假設之間互相沒有交集。比如,假設A(美國用戶購買下降)和假設B(老年用戶購買下降)就不滿足這個原則,因為一定有很多用戶都是美國老人。
  • 所有的假設涵蓋了所有情況。同樣上面的兩個假設就不滿足這個原則。日本的年輕人怎麼辦?

原理上簡單,但是實際上我們很難完美操作:對行業了解不足、對產品認識不全面、需要短時間快速思考,這些因素都會阻礙思維,做不到MECE。

是啊,想想就頭大:影響顧客作出購買決定的原因這麼多,到底是什麼因素可能導致購買用戶的數量下降?賣床墊還好比較簡單,萬一是像Google這種不直接向用戶銷售產品的公司呢?或者是像Uber這種平台型(two-sided platform)公司呢?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對公司業務沒有了如指掌的情況下,有調理地、有說服力地、不假思索地對問題分析的全面且到位?

為你的框架找一個公式(formula)

好消息!絕大多數公司的商業模式,都可以抽象成一連串的公式:

  • 利潤 (profit) = 銷售額(revenue)- 成本(cost)
  • 銷售額 = 購買人數 * 轉化率 * 客單價
  • 購買人數 = 美國購買人數 + 日本購買人數+ ……
  • 美國購買人數 = 美國購買商品A的人數 + 美國購買商品B的人數 + ……

此類公式根本不難,可99%的此類面試題都可以用公式化的套路概括。因為商業價值本身就是在用戶做出一系列動作之後實現的,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的確是通過分析這其中每一個動作產生的數據來「推測」用戶最後沒有完成購買的原因,然後針對這個原因對產品進行改進。

床墊問題的參考答案

對於我們的床墊問題,我們可以在腦中依照如下漏斗(funnel)迅速構思出以下公式:

我們把它寫成一個等式:

  • 商品購買人數 (buyer)= 網站訪問人數 (homepage) * 搜索商品的比例 (view category) * 點擊商品頁面的比例 (view product) * 將商品放入購物車的比例 (add to basket) * 點擊下單的比例 (checkout)

是不是很簡單?

這時,你已胸有成竹,健步上前,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大字(例如:人間正道是滄桑),並作出解釋:我把購買人數這個指標進行如此分解,基於這個分解我可以通過觀測該公式每一項來分析,在我們用戶轉化(conversion)這個流程里,到底是哪個環節導致了購買用戶數量的降低。

講到這裡,面試官點點頭,打斷了你,說道:沒錯,我們的確發現最後一步,也就是點擊下單(checkout)的比例下降了。

然而一切已經盡在你掌中了。你不失優雅地寫出如下公式:

  • 點擊下單人數 = 地區A購買人數+地區B購買人數+……

所以,你會進一步對用戶群體按地區進行切分,看看是哪個地區對整體點擊比例下降的貢獻最大。類似地,你還可以做進一步的切割:

  • 點擊下單人數 = 從未購買的用戶人數 + 經常購買的顧客人數 + ….
  • 點擊下單人數 = 購買行軍床的用戶人數 + 購買席夢思的用戶人數 + ...
  • ...

恭喜你,你完成了一次85%完美的case interview!

總結

我們介紹的這個框架,是對不同行業的同一種商業模式(我們這個例子是電商)的高度概括。掌握了框架, 同學們便可以用最短時間準備一大類問題。所以,只要提前把這些公式牢記於心,面試遇到這種題目同學們還會害怕嗎?


推薦閱讀:

星座秘籍:十二星座必知的面試風水秘籍
有哪些話是面試的時候千萬不能說
HR在公司的地位如何?HR的職責、價值是什麼?
一面之交, 教你俘獲面試官的心!
孩子進國際學校,招生官為何面試家長?

TAG:商業分析 | 面試 | 數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