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松小鼠學經濟】《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筆記(三)
來自專欄【跟松小鼠學經濟】
前情提要: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筆記(一)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筆記(二)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影印)(第12版)》 保羅?海恩, 彼得?勃特克, 大衛?普雷契特科【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豆瓣書評
這裡是書的資源:
點贊+留言郵箱,發送《經濟學的思維方式》txt+pdf(kindle可用)資源哦。
本期關鍵詞:
交換,稀缺,代價,免費,財富,價值,生產,效率,選擇,產權;
下面正文開始:
- 筆記14: "貿易是非生產性的" 這一觀念是完全錯誤的。 交換是生產性的!這是因為交換有助於滿足人們更多的需求。私有產權的交換是市場過程的起源。
聯想:古代中國重農輕商,西方認為農民和工匠付出勞動產生價值,商人從中獲利,是一種合法的「強盜」,原來認為銷售行為不產生價值的迷思自古以來中西皆有。
現代人終於意識到了銷售行為是一種服務而產生價值,這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趨勢。人們願意為了「好東西」進行商品和服務交易,那麼什麼是好東西呢?
- 筆記15: 按照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如果某物在選擇者眼裡多多益善,那它就是好東西。就這麼簡單。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分析這個概念,即區分"免費品"和"稀缺品"。免費品是不用付出代價就能獲得的東西;稀缺品則必須以別的東西為代價才能得到。
聯想: 比如,你自願買桔子,說明桔子對你而言是好東西,同時,它也是稀缺品,因為你以你認為有價值的某種東西(3 美元)為代價換取了桔子的所有權。你的室友願意排隊領取"免費"音樂會票,說明這些票對她而言是稀缺品。她願意以時間為代價換取這些票,而這些時間本來能做其他她認為有價值的事情。
這麼說吧,如果某人必須付出代價才能得到一個東西,那它就是稀缺的。
- 筆記16:一個東西僅不需代價就能獲得時才是免費品。 要是所有東西都是免費品就好了!那樣就沒有人有稀缺性的問題,沒有人要付出代價,也沒有人需要權衡或選擇了。我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天堂就常常被描繪成這樣。問題是,我們在人間,就得面對稀缺性。
聯想:關於稀缺,我再次推薦閱讀《稀缺》這本書。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塞德希爾·穆來納森 (Sendhil Mullainathan ), 埃爾德·沙菲爾 (Eldar Shafir), 魏薇, 龍志勇【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豆瓣書評- 筆記17: 按照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財富就是人們認為有價值的任何東西。
- 筆記18:價值是選擇者眼中的價值。
- 筆記19:經濟增長並不在於生產更多的東西,而在於生產更多的財富。
聯想: 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拋棄 "財富=物質的東西 "這一見解,它講不通,而且會妨礙我們理解經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專業化和交換,而這些正是亞當·斯密所謂的商業社會的核心。那麼除了物質,還有什麼是財富?
服務、第三產業、社會協作、管理諮詢、生產管理模式、思維方式、讀書的能力、考試的能力、「坐功」、寫作的能力、演講的能力,都是財富。
- 筆記20: 自願的交換從來就不是等值交換。如果是的話,交換就不會發生了。交易雙方互相合作,都得到了獲得更大價值的機會。對於雙方來說,獲益的機會就是一種激勵。在信息公開且自願的交換當中,雙方都期待通過放棄某種價值較小的東西來獲取某種價值較大的東西。
聯想:這個道理可以用在銷售上:你想賣東西給別人,一定要讓對方覺得得到東西的價值大於付出的金錢。
- 筆記21: 是的,交換是沒有生產出什麼新東西。但究竟什麼是生產呢? 試圖增加價值,這才是經濟因素,也是廠商製造它們的根本原因。
聯想:前面我們說過,想學經濟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平常」為「不平常」的能力。比如生產,常規的認為是 生產的技術性因素—— 工廠、投入的原材料、工人們的汗水和辛勞、最終產品的包裝。我們突破常規思考,試圖增加價值才是「生產」,因此生產的範圍就擴大了。把一個不稀缺產地的產物帶到稀缺之地,就增加了它的價值,這也是生產。
- 筆記22: 每個人都用一種有價值的東西換取另一種更有價值的東西。每個人都發生了成本。實際上,任何選擇或行為都伴隨著代價,一個被捨棄的機會。按照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獲得某物的成本就是獲得它必須付出的代價的價值。為了強調,我們稱之為機會成本。
聯想: 決策者肯定會問另一個問題: "值不值?"我用這個時間去做A,萬一我做B會不會比A來的更值?那就要問一個問題,於我而言:最有價值的到底是什麼?我稀缺並且亟須得到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心裡有了答案,你就知道你應該做出什麼選擇。你看,經濟學的思維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筆記23: "值不值"這種問題問的就是經濟效率。對某些問題,經濟學家無法給出確定的回答。比如,問"哪一個更有效率,護理學位還是哲學學位?手機還是固定電話?砍光樹林還是有選擇地砍伐?" 我們的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對效率問題的看法。
聯想:社會上對於某個特定項目的相對效率的爭議,往往是對某種東西是相對有價值還是相對沒價值的爭議。了解這一點並不能解決任何爭端。但是,如果連爭的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解決爭議肯定就會更加困難。
- 筆記24:問題不在於"哪一個確實效率更高",而是"誰有權做出某個特定的決策"。 在遊戲規則建立起明晰和有保障的產權的同時,它也暗中決定了用什麼樣的程序來衡量預期的成本和收益,以達到決策目標。
聯想:在寒冷的冬日,如果媽媽打開窗戶,同時又開空調,那麼,只要她對她所使用的資源有無可爭議的支配權,她就是在有效率地使用資源。 另一方面,如果她是在給別人的房間降溫,或者如果別人在給她交採暖費,她的產權就要受到挑戰。 這樣一來,雖然媽媽按照她的意願對房間作了如此這般的安排,但事情卻不再是看她的這種安排有效率與否,而是看她是否有獨一無二的權利來衡量她的行為涉及的投入和產出的價值。
怎麼樣,覺得匪夷所思嗎?理解了這種邏輯和想法,你才能明白何謂效率,才能擁有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程序正義是效率的保障。
下期預告:
- 價格這個東西
- 生產可能性邊界
- 專門的人做專門的事,然後交換
歡迎留言交流~~~
——— 跟松小鼠學經濟 ———
推薦閱讀:
※如何正確地寫好一篇「學習筆記」?
※【西哲】導論、前蘇格拉底哲學——古希臘城邦,共同體中的人(1)
※從絕望到救贖---讀莫泊桑《西蒙的爸爸》有感
※讀《當幸福來敲門》知道的這幾點
※儘早儲備你的養老金
TAG: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書籍 | 經濟學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