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矛盾論》的讀書筆記
·
《矛盾論》寫於《實踐論》之後,該文章的寫作目的是與《實踐論》一同糾正黨內的左傾機會主義和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另,日本全面侵華於1937年7月爆發,使得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較大轉變,因以上兩點之原因,《矛盾論》應運而生。
·
本篇文章分兩大部分:分別是序言和正文。而正文的結構為6個相互聯繫卻又相對獨立的分論點和最後一部分的結論共同構成。
第1、2自然段為序言部分。文章開頭則點明矛盾在整個唯物辯證法當中的地位:「事物的矛盾法則,既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由此可見。矛盾的對立統一原則,不僅提領著整個矛盾論,更對唯物辯證法的整體構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之後概括了《矛盾論》正文的6個分論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矛盾在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作者還指出其研究目標為掃除教條主義思想,修復德波林唯心論在黨內造成的惡略影響。
·
文章的3-8自然段是正文第一部分:兩種宇宙觀。第一部分詳細介紹了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和辯證唯物法的宇宙觀。
第4-5自然段介紹了形而上學的宇宙觀。首先介紹了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的歷史演變過程,闡明其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佔據思想統治體位,影響貫於中歐。在這周觀念影響下,產生了唯心論和進化論以抵抗順應潮流而產生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法的宇宙觀。之後點明了該宇宙觀的特性就是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形而上學家認為,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他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這些形而上學家還列舉諸如:資本主義存在的剝削與競爭在古代原始社會亦是存在的。這種觀點,就是割裂了世間的一切事物之間的聯繫,把每個事物當成個體去孤立地看待它,既否定事物之間的聯繫,更忽視了事物的發展過程。而事物發展過程之動力,則源於矛盾。
之後再第6-8自然段介紹了辯證唯物法的宇宙觀。此觀點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的矛盾性。」表明事物的發展是在外因和內因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在內外因的比較上,作者認為內因比外因更加重要。舉例了俄日兩國的社會變革並不是因為其地理環境的改變所造成的,而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到時新舊之間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推進社會前進的。在肯定內因作用的基礎上,同時也沒有否定外因,好比雞蛋就是通過溫度濕度(外因)而變成小雞。最終以一句「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概括了內外因的關係。這也就很好的反對了形而上學宇宙觀所鼓吹的外因論。之後在第7段告知了,文本章所提到的辯證法的宇宙觀,非中國古代辯證法的宇宙觀。古代的辯證法的宇宙觀是一個唯心的辯證法,而本文提到的,則是經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取改造後,經過列寧和斯大林發展得到的唯物的辯證法。並通過第8段所闡釋進一步了解矛盾的必要性,引出下文五個分論點的論述。
·
第9-30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紹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11-24段圍繞「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來展開論述。「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鬥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論述該主題所通過死亡主要方法為舉例法。列舉囊括了工學、理學、社會科學、戰爭等各個方面,可謂無奇不有,故可總結概括為:矛盾的普遍性之一就是事事有矛盾、
25-29段圍繞「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來展開論述。開篇即否定了德波林所提出的認為矛盾是在事物發展到一定過程時才出現,即矛盾非一開始就出現這一觀點。一事物在發展伊始,是建立在舊事物的讓位之上的,即「舊的統一和組成此統一的對立成分讓位於新的統一和組成此統一的對立成分,於是新過程就代替舊過程而發生了。」所以,事物的發展過程是自始而終的矛盾運動。同樣的,事物也是在不斷發展的,沒有停滯也沒有倒退,之前的新事物會因為有更新的事物而轉化為舊事物,所以對其的總結可為:時時有矛盾。
在最後的第30段,作者呼籲中國共產黨人要用這種方法去分析革命的現狀,展望中國的未來
綜上,矛盾普遍性所體現的兩個方面可概括成: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
第三部分矛盾的特殊性,可謂是整篇文章中揮灑筆墨最多,列舉事例最多,添加承接段最多的部分了,同樣也是我讀來感覺最頭疼的部分。總的來說,該部分分為兩個大段:一個是第31-50段,作者介紹了矛盾的特殊性的五種情況;另一個是51-55段論述了矛盾的普特關係。
作者在第47段總結了5種關於矛盾特殊性的情形,即: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個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列舉諸多事例,如:各自然學科、社會現象、思想現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人民大眾與封建制度的矛盾,殖民地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共產黨內部的矛盾。亦或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各個階級團體的矛盾;自由競爭時期的階級矛盾激化;辛亥革命在不同階級領導下導致的不同結果。又或者是國共兩黨關係的跌宕起伏……
但無論是何種矛盾特性的情況,在研究它們時,「都不能帶主觀隨意性,都必須對它們實行具體的分析。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
總結起來就八個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此,也是對教條主義錯誤思想最有力的回擊!
在上文論述完矛盾的特殊性後,作者在第51-55段,結合第二部分矛盾的普遍性,講述了矛盾的普遍性遇特殊性之間的關係。
矛盾的普特關係有兩個方面。其一為矛盾的普特雙性是相互轉化、相互聯結的。第51段中,「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而在另一一定場合則變為特殊性」,反之亦然。舉例說明資本主義制度所包含的矛盾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所共有的東西,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對於一般階級社會中的矛盾來說,其就轉化為矛盾的特殊性。以此說明,普特雙性是相互轉化。第52段中,開篇即點明普特雙性是相互聯結的。以斯大林在《論列寧主義基礎》一事例,證明了前文所提的「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其二為矛盾的普特關係就是共性和個性的關係。共性是絕對的,而個性是相對的。
共性個性與絕對相對是是事物矛盾的精髓,而矛盾又是辯證法的精髓,故不懂得這兩對關係,也就意味著沒有理解辯證法。
·
文章第四部分包含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與矛盾次要方面兩個問題。
文章第56-64段論述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在複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例如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就屬於主要矛盾,而其他階級之間的矛盾就屬於次要矛盾。又比如在中國被帝國主義欺壓的時期,國家之間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而國內問題就屬於次要矛盾。由此可見,「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在提出主要矛盾的世界觀後,作者指出所對應的方法論,即:抓住主要矛盾去解決問題。
在第65-74段論述了矛盾主要方面與矛盾次要方面。「矛盾著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不僅如此,前文作者論述過矛盾是相互轉化的,故在事物發展的一階段的主要方面可能在另一階段就變為次要方面。「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謂矛盾起主導作用的方面。」無論是新陳代謝的例子還是新舊中國的變革,顯而易見的是只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順著歷史洪流的趨勢達到成功。所以,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是一組辯證統一關係。
第75段點明了研究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與矛盾次要方面是在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時所必須把握的,反之就會陷入抽象的研究,從而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至此矛盾的普特雙性全部論述完畢。
·
在論述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後,進而在第五部分研究矛盾各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第76-92段分別列舉了同一性的兩種情況:「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這就是所謂同一性。」矛盾之所以為矛盾,從字面意義上解釋,定不會是事物單獨的、獨立的存在。矛盾雙方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相互依存,各自的發展都應以對方的發展為條件,從而在兩方的合力作用下推動事物發展。雖然微觀上看是兩個方面,但從宏觀角度,矛盾雙方儼然構成一個事物整體,一方無法在失去另一方的情況下獨立存於世,更不必談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了。就第二點而言,矛盾雙方由於存在於一個整體當中,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從長遠來看,都是向其反方面轉化的。舉一例如:夫妻之間的磨合,結婚時間越長的夫妻,其脾氣秉性甚至性格樣貌都會趨於同步,而這種同步相較於未婚前的他們而言就是一種向其反方面轉化的行為。
接下來94-101段論述了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同一性與矛盾性屬於定義相反的兩個屬性,但又不可分離,形成一組辯證統一關係。「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而對立的互相排除的鬥爭則是絕對的。」這其中 「對立的統一」就是指同一性,「對立的互相排除」就是指鬥爭性。最後以「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概括了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
·
文章第六部分講的是: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我認為此部分恰是甚好。因為在前文的論述中,難免會給讀者造成一種觀念,即矛盾就是兩相反事物之間的對抗。所以作者在該部分開頭,就說明了「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 。
「矛盾和鬥爭是普遍的、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則因矛盾的性質不同而不相同。」這句話寫出了關於矛盾中對抗的方法論,不能一概「套用一個公式」。要分清對抗性矛盾與非對抗性矛盾,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結論是正文最後一部分,也是整篇文章最後一部分。分別總結了前文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呼籲共產黨人一定要掌握、運用這些方法,去擊破毒害革命的教條主義思想和經驗主義錯誤,使中國革命能夠成功。
推薦閱讀:
※自己關於矛盾論的一點小認識
※大成拳「軟樁」「硬樁」矛盾論析
※哲學中最有趣的話題——矛盾論
TAG:矛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