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思數據 | 被封為短視頻下個風口的Vlog,離爆火還有多遠?

卡思數據 | 被封為短視頻下個風口的Vlog,離爆火還有多遠?

從去年各大平台接連推出的創作者計劃,到今年抖音快手的短視頻APP之爭,內容視頻化已逐漸完備。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種新形式的短視頻產品都將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Vlog這一誕生於YouTube的內容形式,近年來在國內有了崛起之勢。在觀眾對內容真實性更進一步,對KOL的生活日常更好奇時,Vlog似乎早已做好準備乘載相應的需求。

回到當下,現在我們距離粉絲900萬、累計播放量高達10億的Vlog「教父」Casey Neistat還有多遠?

(Casey 登上2016YouTube年度盤點)

近2年,國人開始對Vlog抱有興趣,他們拍攝視頻日誌,將其視作珍貴的私密片段。不過由於國內缺乏家庭錄像文化,更多的人們將其作為自我展示的載體,發布在陌生人社區,以期獲得志同道合的摯友或收穫鮮花掌聲的肯定。

讓Vlog與常規的短視頻節目區別開來的,是它的2個關鍵要素故事線(誰,在哪,幹什麼;約70%)和空鏡頭(環境、過程、動作;約30%),記錄一個連貫完整的事件。

以這樣的標準來看待各大平台現有的Vlog,就會發現,無論是信息量還是觀賞性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據貓餅運營合伙人萊拉透露:「目前用戶在貓餅上傳的視頻大部分在3個鏡頭以下。」從觀感來看,很容易變成乾巴巴的流水賬和沒有語言的MV。

即便是像冬瓜、cbvivi、井越、飛豬這樣的知名度較高的Vlogger,也都只是興趣使然,並未以此作為主業。當下,Vlog還處在活躍於小眾群體的成長期。

小眾?門檻高是主因

可以說,Casey定義了Vlog。他將生活日誌拍出了大片的感覺。極具話題性的策劃,流暢的剪輯,天馬行空的玩法和多機位的動態捕捉…他的Vlog引得眾人追隨,也在一定程度上定義了Vlog的審美標準。

在國內,Vlog的盈利模式並未完全成型,首先,要完成全套複雜的流程成本太高,其次,一定要有源源不斷的熱愛以保證持續產出,最後,觀眾的反饋直接左右Vlogger的創作動力。

那麼什麼樣的Vlog會受到觀眾喜愛?或者說,觀眾的觀看動機是什麼?為什麼要圍觀一個人刷牙、洗臉、吃飯、購物、約飯等及其瑣碎的事情?

筆者認為原因有3點:

尋找生活的儀式感:Vlog的誕生是為了記錄生活,而Vlogger放大了生活中瑣事的光芒,極具洞察力的眼光、認真做事的態度讓觀眾為之吸引。

窺視欲:要了解一個(類)人,真實的生活寫照無疑是最佳方式。很多觀眾抱著對Vlogger的好奇而來,想要更加熟悉TA的生活。

填補空虛:Vlogger為其提供了另一種生活視角,一種不同於自己的生活的新鮮體驗。

綜合以上需求,市場需要的Vlogger要樂觀愛生活,細緻敏銳眼光獨到;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至少有一項要優於觀眾;腦洞奇特膽大會玩,勇於嘗新不惜反叛。

這些特點,可在國內外的人氣Vlogger身上找到。

國外

Casey Neistat:高中輟學,17歲未成年生子,18歲獨闖紐約,追求攝影夢。因《ipod骯髒的秘密》走紅,推動蘋果調整售後政策。隨後成長為YouTube第一網紅,2015年創辦的公司beme於2年後(2017年)被CNN收購。對Vlog有強烈的熱愛,每天只睡4小時,曾連著600+天日更Vlog。

Sebasdion、Jesse&jeana、TerraNovaBoys、Shacam:LGBTQ伴侶,恩愛、搞笑、惡搞日常。

Tayer R :加拿大人,現居日本,香港男友。藝人,模特及演員。

BADA:19歲,放棄初高中,17歲自考上大學。

(韓國知名vlogger BADA 圖源:B站)

國內

孫東山(冬瓜):加拿大華人,國內最早做Vlog的up主。

cbvivi(王曉光):前《外灘畫報》新媒體總監,供職10年。

井越:休學中的中山大學的哲學系博士生、《惡毒梁歡秀》第二季編劇,之前的人人網網紅。

飛豬:在校時創辦的博客「反波」在當時被梁文道稱作「中國目前最好的博客」,隨後被禁播,目前為視頻製作應用一閃的CEO。

(Vlogger常用的章魚三腳架 圖源:飛豬微博)

可以看到,市場對於Vlogger的門檻還是很高的。觀眾選擇了通過Vlog來了解Vlogger,就說明了其對真實性的要求,「人設管理」可能不再適用於此。

國人受壓抑、剋制、謙虛的傳統文化影響,通常不善於表達自己,填鴨式的教育環境又阻礙了想像力的發展。缺乏複雜的多文化背景、敢為人先及反叛精神的現狀,讓國內的Vlogger在成為「頂級」Vlog紅人的路途上更加艱難。

變現模式不明朗成為最大阻礙

面對資本的注視,國內的Vlogger們有自己的擔憂。井越更在意創作者的工業化程度:「Vlog創業,門檻不低,國內的Vlogger里創作(及)審美達到可以單純以Vlog營利的人屈指可數」。

冬瓜對風口有一些遲疑:「會火,但不會成為風口。」cbvivi不太看好它與資本的結合程度:「不適合內容創業。」

回到專職Vlogger及YouTuber的誕生之初,創作者僅憑流量就能獲得可觀收入,這鼓勵著更多創作者加入專職的隊伍。當視頻取得較高且穩定的點擊率時,平台又會為期添加貼片廣告,這又是一筆豐厚的收入。

曾有媒體按照每播放1000次2.5美元的平均廣告分成來計算,Casey至少從Youtube獲得250萬美元的分成。

國內缺乏的恰恰是這樣的平台,不明朗的變現方式讓創作者們望而卻步。不過這個現狀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卡思數據曾在2018年初,對短視頻的現狀進行分析預測:視頻網站的高貼片率與日益增長的會員業務相衝突,這部分的預算會流向短視頻。2018年,短視頻廣告規模將會達到百億。2025年,短視頻廣告體量會達到千億規模。(摘自《短視頻變現元年將至,內容創作者如何用數據披荊斬棘?》)

即便Vlog現在處在比較尷尬的位置,但Vlog們摸索商業模式的腳步卻從未停滯。

旅遊節目《動旅遊Vlog》一開始就瞄準旅遊,為之後的相關投放做準備。

(節目《動旅遊Vlog》詳情頁 圖源:卡思數據)

cbvivi在知乎嘗試知識付費,傳授Vlog拍攝技術。井越在3月8日正式迎來第一個贊助商即刻APP,為其植入硬廣。而飛豬已經在試驗測評類的廣告效果了。

(cbvivi的知乎live付費課程 圖源:知乎截圖)

Vlogger粉絲的高忠誠度對變現來說非常有利,即便現在的變現道路還處在摸索中,但相信找准方向後,Vlog的成長速度要比想像中的快很多。


推薦閱讀:

POINT問答 | 地圖無法識別的城市
移動互聯網時代:女性開始崛起?
氧氧︱獨家推薦 杭州16家人氣小館子
秦緒文:互聯網模式賣豬蹄年賺百萬
常見的媒體邀約方法有幾種—媒體管家

TAG:互聯網 | 短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