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百年滄桑的南京路

百年滄桑的南京路
發布時間:2010-07-05

作者:惜珍摘自:上海的馬路

南京路的前身叫「派克弄(Park Lane)」,那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路名,是這條路可通往一處能跑馬、休閑的Park(花園)的緣故。1850年,居住在英租界的外國人組織跑馬總會,在五聖廟(今南京東路河南路口)一帶購農田80餘畝,建成一座花園,沿花園闢築了專用的跑馬場,而從外灘至界路(河南路)就有了一條跑馬的通道,被洋人稱作「派克弄」,老上海人稱它為「花園弄」,又稱「派克(Park)弄」。1864年,管理上海租界行政事務的工部局覺得有必要規範上海路名,決定將租界內東西向的道路以中國城市命名,南北向的以省份命名,東西走向的派克弄便命名為南京路。當時的南京路是指從外灘到泥城橋(今西藏路)這一段。而修築於1862年的南京西路原先叫靜安寺路,因其可通往靜安寺而得名,因它不屬租界,故規範路名時未更名。1908年3月南京路通有軌電車時,路面鋪成鐵藜木,老百姓都叫它紅木馬路。當時曾有「北京的蓬塵倫敦的霧,南京路上的紅木馬路」的順口溜。1945年抗戰勝利,租界廢除後,當時的市政府統一將南京路更名為南京東路,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統稱南京路,全長約5公里。1953年南京東路拆除鐵藜木路面,改鋪混凝土路面。

這條僅十幾米寬的南京路俗稱大馬路,是因為當時許多代表現代物質文明的聲、光、電都源於南京路。南京路上出現了第一批煤氣用燈(俗稱地火),第一批自來水用戶,第一盞路燈,第一條有軌電車路線,第一幢摩天樓,第一家公共菜市場,第一項道路排水系統等等。特別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以後,整條南京路逐漸形成了聲名遠播的十里洋場商業街。而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和北海路,依次被稱為二、三、四、五、六馬路。

如今的南京路東起外灘,往西穿過26條馬路,縱貫上海市中心區,直至靜安寺與延安西路交匯處。依然是窄窄的馬路,兩旁不留縫隙地矗立著600多家大小不一的商店,據統計,每天約有170多萬人次在繁華的南京路上來來往往,多少年來,南京路始終享有著「中華第一街」的美譽,是中外遊客的「購物天堂」。

推薦閱讀:

致南京:那些永遠找不對地方的餛飩店!
2016-2017 南京跨年有沒有什麼活動?
南京區劃調整再引地方「控權需要」熱議
日本對南京大屠殺的普遍認知是什麼?
王思潮:我沒說外星人明年來南京

TAG: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