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家庭:矛盾夫妻,痛苦孩子

讓父母了解孩子是因為他們關係不和而發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大部分父母都以為孩子不懂事。但是當父母明白自己的問題實在影響著孩子時,並不等於事情就會好辦。

不合拍的夫婦,一般都是長期各自修行,已成習慣,要改變談何容易。而有矛盾的父母,很自然地就會把專註放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就會只親孩子,不親大人。尤其是母親與孩子關係,往往變成難分難解。最常見的家庭結構,就是母親與孩子結盟,父親在一旁又羨又妒,卻完全無法介入。又或者父親與孩子成伴,母親站在外圍。下面這對夫婦的故事,是這種家庭結構的特寫。

他們來找我時,主要是孩子行為失控。

兩個兒子,一個七歲,一個九歲。本來說是大兒子得了抑鬱症,不聽教;但是很快就發覺,小兒子的行為,更讓父母頭痛。

那天小兒子在我的診所內,大叫大跳,幾乎把診所拆了。父母苦苦哀求,孩子更是一觸不可收拾。我示意父母不用多言,只要牢牢地把孩子反手抱往,讓他安頓下來。很簡單的技巧,但是執行起來可不容易。一個七歲的孩子要發作起來,也會力大無窮。父親用身體抱著他的手腳,他就用頭去撞,把我房間內的茶几及上面的書籍丟滿一地。哥哥反而十分合作,不但幫我把書籍收拾好,還與我合作給父親作示範,讓我把他交叉手抱著,他就不停衝撞,讓父親有機會仿效怎樣有效地把孩子制服。折騰了一大回,父母終於成功地把小弟的精力耗盡,安靜地離去。

事後分析起來,原來父母因為長久地無法處理孩子的行為,便決定分頭辦事,小弟交由母親看管,哥哥則交由父親處理,如此一來,母親每天都花費幾個小時與小弟共處,小弟成為母親的伴,形影不離。父親每次想干涉,都會遭受小兒子大肆反抗,他如果忍不住發作,便連妻子都會生他的氣,把他推走。滿腔情懷,只有放在大兒子身上。

只有孩子沒有夫婦

父親對大兒子是無微不至,尤其兒子發病後,更是誠惶誠恐,生怕刺激了兒子。為了讓他吃藥,父親費盡苦心,把孩子騙去看醫生,結果孩子發覺受騙,又是一番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孩子打開窗檯威脅要跳樓,父親嚇得事事遵從。大兒子開始不上學,弟弟也跟著仿效。父母更是憂心如焚。

聽了父母的陳述,我十分驚訝,怎麼這一對年輕夫婦,滿腦子只有孩子的故事,卻完全沒有夫婦的故事。怪不得他們在與孩子的較量中,輸得一塌糊塗。我問父親:「在你成長的時代,你有沒有一些時候,會特別擔心父母?」

他想了一下,說:「年少時父母都忙於工作,很少理會我們,但是我記得有一段日子,特別擔心他們會分手。他們其實很少正面衝突,只是看到他們沒有話說,我就覺得事態不妙。」他繼續說:「那是很奇怪的一種感覺,那時我才八九歲,我不怕他們罵我,但是很怕他們不和。尤其是我母親有時會問我,願意跟她,還是跟爸爸,我就更加憂慮。」

這一對眼睛長年放在孩子身上的夫婦,很少提起自己的事。父親一直都認為自己的家庭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打開回憶之門,原來也是個曾經為父母關係感到不安全的孩子。

我問他們:「你的孩子有理由也為你們擔憂嗎?」母親笑說:「我有時也會這樣問孩子;你會跟我還是跟爸爸?」她又說:「我的童年其實無憂無慮,在農場長大,跟著男孩子四處跑,撲蝴蝶,捉麻雀,自由自在。但是不知何故,我成為母親後,對孩子的要求就很嚴格,考試考九十九分也不成,非一百分不可。」

夫妻間的矛盾

這正是夫妻之間的一個矛盾,因為丈夫心底並不認同妻子對孩子的嚴厲要求,即使表面附和,心中卻暗為孩子抱不平。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是滿肚子委屈,他說:「我覺得在家中自己是第三個孩子,要聽太太的話。」他不知道,正因如此,妻子心中就充滿不被丈夫保護的苦澀。加上小兒子曾經遇上車禍,她不斷怪責自己當時沒有及時護著兒子,與小兒子就愈加難分難解。

她說:「我實在享受與次子一起,他也特別寵我,我們有時談話,笑得吱吱喳喳的,特別窩心!我知道大兒子會很妒忌。」其實不只哥哥妒忌,父親也難以加入。一家四口,不知不覺就分成兩個陣營。母親覺得父親過分溺愛長子,父親覺得母親與次子太過依附,但是誰也不去勸誰,只是冷眼看著對方觸礁。

我問母親:「你既然是那麼自由地成長,怎麼會變得如此拘謹?」她說:「我也不明白。可能是我曾經長時間與姐姐居住,姐夫每晚夜歸,甚至不歸,我就剪下報章上很多親子教育的文章,貼在家中顯眼的地方,讓他看見!」她又說:「不知何故,我很怕丈夫不回家,如果他有事回不來,我就會很焦急,連兩個孩子都會不停問我,爸爸什麼時候才回來!」

父親說,他其實很少夜出,但是偶然的外出,都會讓家人憂慮不已。也許母親自己生活在農場的日子雖然無憂無慮,但是跟著姐姐的一段時光,卻是讓她飽嘗一個丈夫不在身旁的妻子,心中有多麼的不踏實!即使她自己的丈夫很顧家,甚至顧家顧過了頭,也無法讓她釋懷。

孩子的危機

丈夫說:「我不但照顧兩個孩子,其實我也照顧老婆,好像把她當作第三個孩子!」既然如此,妻子為什麼要生他氣?幾經探索,她終承認丈夫對大兒子太關注,自從長子出生,萬千寵愛就集於一身。自己反而被拒之門外。

但是一個母親怎麼可以與兒子爭寵?她不是一個不講理的人,而且這種微妙的感覺,總是有理說不清,誰也不能明白。丈夫尤其不解,在他的意識中,一直都是跟著太太的意願行事,只覺得無論怎樣做,都不能讓妻子滿意,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漸漸地他就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行列,與長子尤其密切,而母親,就與次子結成一派。一個家庭的結構,就是這樣神推鬼擁,不知不覺地形成。如果不是孩子出了問題,他們可能繼續那落寞的家庭生活,讓心中那一股不言的遺憾,永遠深藏,表面上是個美滿家庭。

但是孩子的心理困擾,讓他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抉擇;要嘛就是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當他們患上了精神病去處理,要嘛就乘機處理夫婦之間隱藏曆久的暗涌,組織一個真正快樂的家庭。孩子的危機,其實也可說是為父母帶來新機會。母親十分感慨地說:「記得少時與家人晚間在農場看星星,父母二人有說不完的話,我們幾個孩子就很有安全感地自己嬉戲。」

那天,當父母平靜地討論那多年來被忽視了的夫妻關係,而不是像過往一樣只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兩個小兄弟也是乖乖地坐在一旁玩耍,安定下來!

註:本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父母年紀很大才生你」是什麼體驗?
你的家庭觀念淡薄了嗎?
有調查說離異家庭的子女容易出現婚姻問題或者婚姻關係處理不當,這種說法可信嗎?
225.與喵共舞119~這些詞是怎麼來的?
小偷入別墅行竊 失主見其家庭困難反捐贈1萬元

TAG:孩子 | 家庭 | 痛苦 | 夫妻 | 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