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易經》之「理」
《易經》學經常運用象、數、理、占等幾個概念。「象」為卦爻,「數」為筮數,有了數與象,自然會產生理,一切物象皆有其理,「理」是由「象」和「數」推演、總結與升華的易經哲學思想部分,是「象」、「數」在哲學上的闡述,即「形而上者謂之道」的「道」。誠如《周易·繫辭傳》所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包羲氏觀天、地之象而立八卦,用卦象代表物象,再用卦象推論物象,「用理擇象、以理釋象」,探討「數、象」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理。從而能夠達到推斷往事、預示未來、趨吉避凶。同時形成了以《易經》為基礎的宇宙觀、人生哲理等哲學上的見解,探索天道和人道之中存在的規律,這就是《易經》之理,通過對理的認知,每一個人或做每一件事,都要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去推理,那麼有些事情不需要佔算,就可以預知結果。故而荀子說:「善易者不佔。」
《易經》的「理」即是自然之理,是研究宇宙變化的規律。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其中「以言者尚其辭」,是指根據《周易古經》發表的言論,通過卦爻之辭、之言能夠了明「象」,用一個「象」即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一個深刻的「意」,即為「理」。亦《易經》的理。
《易經》之「理」包括易經的卦辭、爻辭的原理,是指由卦爻象數及卦爻辭所引發的人事之理,用卦爻象表達思想內容,每卦六爻、陰陽與天地人三才之間構成相互關聯錯綜複雜的關係。並藉助易學的一整套獨特的語言,將卦爻象所蘊涵的深刻思想闡釋發揮,使其哲理化,同時用來解釋陰陽相互作用的關係,萬物變化的原理,一切天人宇宙之理。
《繫辭下》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我們就再從宇宙自然的角度來論述《易經》之理。
1、陰陽交感,化生萬物
咸卦:「亨,利貞,取女吉」。咸卦兌陰在上,艮陽在下,陰陽二氣交感互應之象,如少男少女和諧相處。《咸·象》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歸妹卦:《歸妹·象》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繫辭下》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繫辭上》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的核心是八卦,八卦就是由陰陽兩個爻所構成的,所以,陰陽是最「原始」的「根」。《周易·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萬事萬物皆由陰陽二氣交感互應化生而來,陰陽二氣充盈宇宙之間化生萬物,宇宙世界便生生不息,繁榮昌盛,闡發了這個宇宙萬物創生之理。
2、剛柔相摩,變動不居
《繫辭上》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又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繫辭下》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又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又曰:「《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變化始生吉凶」。世間萬物無非是陰或陽的屬性,陰陽兩種屬性處於矛盾的對立統一之中,陰與陽即是對立統一,又是相互根存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有陰就有陽,有陽就有陰,宇宙萬物就是在陰與陽的矛盾變化中生息不止,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陽極必陰,陰極必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矛盾的鬥爭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萬事萬物不斷地運動變化是宇宙自然的永恆之理。
3、合乎自然,吉無不利
《乾·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大人」是指具有天德的君子,意思是說君子立德有四合,要與天地的功德相契合,要與日月的光明相契合,要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與「當生就生,當長就長,當收就收,當藏就藏」的時序相契合,要與鬼神的吉兇相契合。大人之德、之明、之序、之吉凶能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拍,這裡的「鬼神」是指自然的規律。因君子思想剛健、中正、純粹,他充分地認識了自然規律,與自然規律相通,並且能夠順應自然規律,故而他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人不違背大自然的規律,可與天地、日月、四時與鬼神合其吉凶。在先天而言,天道不能違背。在後天而言,天道的變化運行,合乎自然規律,也必須奉行它的法則。
《大有卦》的上九爻辭: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爻辭釋義:上天保佑有德之人,賜福於己,吉祥,無往不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取自《繫辭上》曰:「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這裡的天,即是道(自然規律)意為:因此君子所依據和遵循的,是易經所規定的秩序;所欣賞和玩味的,是各爻的所系注的爻辭。君子認真觀察卦爻、卦象表現出來的道理,仔細玩味、琢磨卦辭、爻辭,觀察爻變以及它的變化規律,仔細琢磨它的吉凶占斷,思索體會佔筮的結果,懂得按道理去行動,
正因為如此,君子才能「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凡事順從客觀規律,不違背大道,因天之序,合道而行。合乎自然法則,「順乎天而應乎人」,則吉無不利。反之則凶。
《繫辭上》曰:「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是天地生成的準則,因此囊括了天地的運化規律,易包含宇宙間一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一切道理,「易」的理與宇宙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在《易經系傳別講》中說到:「《易經》這部書,在我們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有幾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最高最高的思想,四書五經等一切中華文化思想都來自《易經》」。
待續
推薦閱讀:
※易經能預測,但又不主張預測,這是自相矛盾的嗎?
※漫談易經的來龍去脈
※都說易經很難學,它究竟難在那裡?
※易經一乍
※易經那點事——是誰將八卦推演成太極六十四卦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