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專題複習】——《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世情小說:

一.以「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為主要特點的小說。

二.小說涉及世情,可溯源到魏晉以前→但晚明「世情書」概念主要指宋元以後內容世俗化、語言通俗化的一類小說→從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起,一般用世情小說(或稱人情小說)專指描寫世俗人情的長篇。

三.《金瓶梅》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說的開山之作。

四.明清世情小說內容或著重寫情愛婚姻,或主要敘家庭糾紛,或廣闊地描繪社會生活,或專註於譏刺儒林、官場、青樓。

《金瓶梅》的創作時代及其作者

一.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白話長篇小說。

二.成於萬曆年間,反映了期間一些奢華淫逸之風。

三.版本。

(一)最初以抄本流傳;今見最早刊本是萬曆丁已(1617)年刊《新刻金瓶梅詞話》,人稱「詞活本」或「萬曆本」,最接近原作。

(二)崇禎間有《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人稱「崇禎本」。一般認為此本是詞話本的評改本,即將詞話本回目、正文稍作刪改、修飾後再加評點和圖像刊行。

(三)清康熙間,張竹坡以崇禎本為底本,將正文的個別文字修改後另作詳細評點,以《張竹坡批評金瓶梅第一奇書》之名行世,人稱「第一奇書本」或「張評本」。

(四)民國15年(1926)有存寶齋排印《真本金瓶梅》(改稱《古本金瓶梅》),將張評本穢筆全部刪改,第一次以「潔本」面貌問世。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畫

一.由一家而及天下國家。

(一)書名由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人名字合成。

(二)開頭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節演化開來;第10回至第79回寫西門慶的暴發暴亡和以金、瓶為主的妻妾間的爭寵妒恨;最後21回寫「樹倒湖猻散」的衰敗景象。背景是北宋末年,所描繪的世俗人情立足於現實。

(三)表面寫西門家日常瑣事,由此寫及「天下國家」,「著此一家,即罵盡諸色」(《中國小說史略》)。

二.從暴露社會矛盾走向剖視扭曲人性。

(一)寫世情意在暴露,有廣度;且能在普遍聯繫中把矛頭集中到以皇帝為首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和新興商人勢力,觸到當時社會基本矛盾,反映了時代特徵,具相當深度;對封建統治集團的抨擊不遺餘力,似「指斥時事」(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二)對新興商人勢力抱著頗複雜的態度暴露。

1.在傳統道德觀念和「重農抑商」思想支配下,總體上將西門慶作為新興商人的代表放在被批判的位置,把他寫成罪惡累累、慾壑難填的惡棍。

2.在新思潮的熏染下,用半詛咒半欣羨的態度,把這個不顧傳統道德、破壞封建秩序、蔑視朝廷法規瘋狂追求金錢和女人、盡情地享受人世快樂的商人寫得精明強幹:象徵著農本的封建勢力正走向沒落,新興商人正憑金錢獲得所需的一切。

(三)西門慶因縱慾斷送生命,指向人性弱點:對財的追求和色的衝動。

1.對女性的壓抑和苦悶表現了一定同情,與晚明「好貨好色」的人性思潮合拍。

2.又以冷峻的筆觸、客觀的描寫表明假如僅以原始的動物本能和感官享受,乃至無限膨脹的佔有慾向禁欲主義挑戰,結果只能是理性淹沒,人性扭曲,乃至自身毀滅。

3.西門慶的貪財好色完全建築在摧殘他人人性和戕害自身生命基礎上,對人慾的貪求異化為人性的扭曲和人生的毀滅,揭示了:獸性畢竟不等於人性。

三.清張潮:「《金瓶梅》是一部哀書。」(《幽夢影》),悲劇意義:

(一)表現封建專制社會由於統治集團驕奢淫逸和資本勢力的衝擊而日暮途窮;

(二)寫窮人賣兒鬻女的悲慘生活;

(三)揭示16世紀商人的艱難崛起,及其在新的經濟關係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的情況下,不得不與腐朽的封建勢力相勾結的醜態;

(四)客觀地表明晚明人性思潮:當還未找到新思想武器衝擊禁欲主義時,人的覺醒往往以人慾放縱的醜陋形式出現,毀滅著人的自身價值,新興思想也前途渺茫。

四.常用色空和因果報應思想解釋悲劇世界;大量性行為描寫。

白話長篇小說發展的里程碑

一.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白話長篇小說,具里程碑意義。

二.最顯著的特點:寄意於時俗(欣欣子序)。

(一)「時俗」是當代世俗社會。

(二)長篇小說的題材從源於歷史或神話,到取材於當代現實的社會,是重要轉變;《金》所寫的現實是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瑣事;人物也是生活中的平凡人物。

(三)標誌著我國的小說進入更貼近現實、面向人生的新階段。

三.從歌頌到暴露。

(一)《三》、《水》、《西》等雖也寫到一些反面角色作陪襯,但總的立意在歌頌明君賢臣和英雄豪傑,直接宣揚了某種理想和精神;《金》則著意在暴露:用冷靜、客觀的筆觸,描繪人間假、丑、惡。

(二)廣泛而成熟地運用「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等諷刺手法。

四.人物性格的立體化。

(一)描寫重心從講故事向寫人物轉移。小說中的故事從傳奇趨向平凡;節奏放慢,在相對穩定的時空環境和敘事角度中精雕細刻一些人物的心理和細節、「閑筆」。

(二)注意多色調、立體化地刻畫人物的性格。以往長篇小說人物性格一般是單色調、特徵化的:以某種性格特徵為核心,其他諸多的性格元素只是用同一色調、在同一方向上加以補充→《西》從不同角度、色調塑造的豬八戒形象是新開端→《金》更多形象有惡有善,如宋惠蓮、西門慶。

五.《金》從說話體小說向閱讀型小說過渡,也反映在從線性結構向網狀結構轉變:

(一)以往長篇小說往往用一條線貫穿一個個故事,每一個故事又大都以時間為序縱向直線推進,且有相對的獨立性;《金》則從複雜的生活出發,每一故事在直線推進時常將時間順序打破,作橫向穿插以拓展空間,縱橫交錯,形成網狀結構。

(二)全書總寫西門慶一家興衰,其中以西門慶為中心形成一條主線;與此並行的如金蓮、瓶兒、春梅等故事單獨成一線,在一個家庭內矛盾糾葛聯成一體;這個家庭又與市井、商場、官府等橫向相連,組成意脈相連、渾然一體的生活之網。

(三)從局部看,如第14回至第19回主幹情節寫李瓶兒與西門慶偷情至娶嫁,但在縱向推進過程中,橫向穿插進許多既與主幹情節相關而又可獨立於外的人物和事件,各色人物和故事相互交叉,既千頭萬緒,又渾然一體。

六.語言多「市井之常談,閨房之碎語」(欣欣子《金瓶梅詞話序》),在口語化、俚俗化方面作出嘗試。

(一)長篇小說語言的發展:《三》半文半白→《水》《西》在語言通俗化、個性化方面前進一步,基本還是經加工的說書體語言。

(二)《金》語言俚俗,用「家常口頭語」(張竹坡批語);又大量吸取市民方言、行活、諺語、歇後語、俏皮話等:有時平淡無奇,有時汪洋恣肆。

(三)《金》語言是在富地方色彩的家常口頭語上提煉出來的文學語言,雖並未淘盡套話,時有生僻、粗鄙之病,但總體俚俗而不失文采,鋪張而又能摹神;不但是刻畫人物「面目各異」形象的有力工具,也給整部作品帶來俗世情味和鮮明的時代特徵。

《金瓶梅》的續書及其影響

一.續書:

(一)《金瓶梅》最早續書名《玉嬌李》(或作《玉嬌麗》)。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此書亦出《金瓶梅》作者之手,與後來《玉嬌梨》並非一書。

(二)明末遺民丁耀亢《續金瓶梅》

1.借吳月娘與孝哥的悲歡離合及金、瓶、梅等人轉世後的故事,寫北宋亡國、金人南犯的軍國大事,「意在刺新朝而泄黍離之恨」(平步青《霞外據屑》)。

2.過多的因果說教和穢筆,削弱了小說的思想意義,也使作品結構鬆散。

3.康熙間有人將其中有礙於清朝當局的內容和說教汰除,又在情節上稍作整合,改易人物名字,名《隔簾花影》。

4.民國初孫靜庵將《續金瓶梅》重新刪改,政治思想上保留所有觸犯清政府的違禁之語,以迎合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的思潮,書名《金屋夢》。

二.為世情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大流派:

(一)以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為題材來描摹世態,如《玉嬌梨》、《平山冷燕》、《醒世姻緣傳》、《紅樓夢》、《海上花列傳》等,以《紅樓夢》為代表;

(二)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用譏刺筆法來暴露社會黑暗的,如《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以《儒林外史》為代表。

推薦閱讀:

對於《絕世邪神》小說中人物的看畫怎麼看待?
煙酒的味道
【言情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小說《悟空傳》里孫悟空的形象是怎樣的?
老北漂

TAG:小說 | 金瓶梅 | 複習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