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談孫犁:從未割捨人民 躲避無謂應酬
2011年07月13日 14:00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周凡愷
字型大小:T|T
1人參與0條評論列印轉發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談孫犁
在昨天舉行的孫犁先生逝世九周年紀念會上,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深情地回憶了與孫犁先生求教的一些往事。她說,其實也就見過孫犁先生四面,當然我們中間有很多通信,但這四面給我的印象是不可磨滅的。
鐵凝說,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就妄想當個作家,我的家庭鼓勵了我這個妄想。當時父親給我開出一份書單,並四處奔走從當時已關閉的圖書館借出了一些已禁讀的書,其中就有孫犁先生的作品。有一天,我的文學啟蒙老師徐光耀(《小兵張嘎》的作者)跟我說,中國的作家裡,你應該讀一讀孫犁,我當時大言不慚地說,孫犁的書我都讀過。徐老師問你讀過《鐵木前傳》嗎?我說差不多可以背誦了。那時候我只有16歲,現在想想以那樣的年齡說出那樣的一番話,實在有點兒不知深淺。但唯一可以說明的是,孫犁先生的作品在一個少年人心中的位置。我現在也不得不說,真正引領我探究文學本質,領悟小說審美層面的魅力,琢磨語言在千錘百鍊後的力量的,是孫犁先生和他的小說。
那時候還沒有追星族這個概念,把孫犁先生形容為「星」也很滑稽,但我的確像很多文學青年一樣,迷戀他的文字帶給我所有的愉悅。當時我並沒有想親眼見一見這位大作家的奢望。感謝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79年,我到天津洽談我的第一本小說出版事宜時,竟真的拜望了孫犁先生。當時對這位大作家有些傳言,見過他的人回來說,他的房間高大而幽暗,人非常嚴厲,少言寡語,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連他養的鳥在籠子里都不敢亂叫。向我介紹孫犁的這個人非常注重細節的渲染,讓我既迫切地想見到先生但又有幾分膽怯。我到他家的那個下午,見一個戴著套袖的老人正在院子的地里撿豆子,人家告訴我那就是孫犁老師。他見我第一句話就說,別人收了豆子,遺落在地里幾粒,扔了可惜。我當時還專門為他的套袖寫了一篇文章。確實像有些作家所講,孫犁先生除了作為作家,半生都在當編輯,發現和培養青年作家。我曾寫過一篇小說,自己挺得意,但有的老師不喜歡,我斗膽寄給了只有一面之交的孫犁先生。他很快在《文藝》雙月刊發表出來,《小說月報》也進行了轉載。須知當時我只是一個剛發表幾篇小說的業餘作者。這篇小說在藝術上有很多不成熟,但我一向把它看作是自己對文學新意有了一點點深入理解的重要開端。它也使我對孫犁先生永遠心存感激。
第二次見面是有一年的初冬,他正和保姆一起裁紙糊窗縫兒,給我的印象仍然是一介布衣。他一邊幹活兒一邊問我,你看我是不是特別見老?我當時不會外交辭令,就說您是挺見老的。後來我有點後悔說了這話。但當我看到他依然戴著套袖後,便想,一個始終不願意放下手中工作的作家,內心是不會衰老的。
第三次見面是和幾位同行一起去的,他就坐在窗前,非常和氣。他還是戴著套袖。我從來沒有問過他為什麼總是戴著套袖,如果真問了,我想他可能會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我,是為了愛護衣服。但越讀他的作品,我越發感到孫犁先生真正愛的並不是衣服,為什麼一位山地老人的靛藍衣服就能讓他寫出《山地回憶》那樣的名篇,儘管《山地回憶》中所寫的一切都與套袖毫無瓜葛,但它聯繫著織布。我們的作家沒有忘記山裡一個單純善良的女孩子,為他縫過一雙結實的布襪子,他所真正珍愛的,是女孩子為那雙布襪子所付出的真誠勞動,還有在勞動中傾注著難以估價的情感,還有一個民族堅韌不拔、健康向上的天性。
第四次和孫犁先生見面是2001年,他已久病在床。我只坐了四、五分鐘就離開了。這些我就不細說了,因為孫曉玲女士已專寫了一篇文章,描述這次探視。
鐵凝還談到,我覺得當今的中國文壇,很久以來已經很少有人神閑氣定地讀孫犁了。在我又拿出《鐵木前傳》來讀時,我必須說我依然深深地被感動著,原來這部詩一樣的小說所抵達人性的深處是那麼刻骨。而當我們回顧這部小說的寫作年代,不能不說它的誕生,是那個時代的文學奇蹟,今天再次帶給我們的陌生以及驚異,還有真正現實主義的渾厚魅力,更加凸現出孫犁先生這樣一個中國文壇的獨特存在。《鐵木前傳》的出版距今已有50多年了,我認為當代少有中短篇小說可以與其匹敵。孫犁先生對當代文學語言的貢獻,他那高尚清靈的文學風格從來就未經炒作,但我相信它會長久不衰地滲透在我們的文學生活中。以我個人僅僅同孫犁先生見過四面的感受,要理解這位大家是困難的。他一直淡泊名利,自尋寂寞,深居簡出,粗茶淡飯,或許還給人以孤傲的印象。在我的感覺里,或許他的孤傲與謙遜是並存的,如同他的文章的清新秀麗與突然的冷峻睿智並存一樣。
鐵凝說,今天在我們懷念孫犁先生的時候,我突然想到老舍先生生前已經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以我個人的感受,我們通讀孫犁的作品,尤其是結合孫曉玲女士《布衣:我的父親孫犁》這本無欺的書,我覺得孫犁先生被稱為人民作家也是當之無愧的。我想這裡有一些重要的理由,因為他的情感深處從未割捨過人民,也從未放棄過最普通的老百姓。
記者 周凡愷 (本報北京專電)
推薦閱讀:
※向人民子弟兵致敬作文
※人民日報 百歲楊絳 與世無爭
※國人潛質不可忽-肖荻 -肖荻博客-強國博客-人民網
※固鎮縣人民政府
※豈容「法袍」成為「變現砝碼」?(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