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危機是否來臨(heinigo版)
一、金價大跌到底意味著什麼?
6月,國際金價大跌逾6%跌破1300美元 創近33個月新低。據彭博數據,自今年初以來,SPDR黃金持倉量已減少351.3噸,降幅達26%。有分析認為,短期國際現貨黃金考驗
「近來金價暴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內因,是黃金本身走勢的內在調整需要;另一個是外因,是美國為了維護美元強勢地位和金融霸權,人為操縱黃金市場的結果。」「為了維護強勢的美元地位,美國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權、輿論霸權,從2009年開始,首先打壓歐元。歐元被打壓下去後,日元成為下一個目標。然而,日元在2012年下半年主動貶值24%,等於用主動做空避免了被動做空。之後,能夠挑戰美元的就是黃金了。」「所以,從今年4月份開始,美國開始做空黃金。當時做空只有
更直白一點,世界金價大跌將意味著美元的大幅升值。單純點看,這是美元與黃金的捆綁,你高我就低,你低我就高,那些投資的錢那,圍著兩者轉,許多沒跑了。複雜點看,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在實施貨幣寬鬆的經濟政策,也就是讓自己的貨幣貶值,國際炒家當然不會去炒那些貶值了貨幣,所以集中火力去炒保值的實物——黃金,那麼美國突然打壓黃金價格的目的,就是在為美元升值鋪墊。你看你們炒的黃金價格低了那麼多,別買黃金啦,拋售黃金換我美元吧,我美元正打算退出貨幣寬鬆政策呢!到時候,你手裡美元越多,一旦美元退出貨幣寬鬆政策——不再印了,而其他的國家還在印他們的鈔票,你們到時候就可以持我的不斷的美元去他們各國大買特買,你們就賺發了。而一旦有哪個國家實在控制不住了,貨幣大幅貶值,經濟縮水,泡沫破滅,你們就更可以狂撈一大筆!美元,沒錯,就是張紙,但是,只要你用的好,就可以通過這些破紙去換取多多的別人的財富和心血!錢生錢,就是這麼簡單這麼容易!
二、人民幣的升值與貶值
那麼這個對外升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裡就涉及到美元、人民幣和進出口實物的關係。
我們假設美元恆定不動,商品生產成本不變,國內出口商與外商談判,美元結算,1實物=10美元。但是國內不允許流通美元,所以央行加入進來,要進行美元與人民幣的兌換。提供產品的生產商和出口商在國內得到的則是人民幣。那麼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就出現了。曾經的原來是1:8,那麼國內生產商和出口商總共可以得到80元人民幣。現在的匯率是1:6(計算簡單點)。那麼現在的國內生產商和出口商只得到了60元人民幣。實際的1實物是貶值了的,那麼80-60=20,這20塊錢哪去了?匯率市場化後,依據匯率變動的投資贏利,尤其是長期作扣的,就是奔著這個來的。
我們同樣假設美元恆定不動,商品生產成本不變,國內進口商與外商談判,美元結算,1實物=10美元。同樣道理,我們原來進口需要國內進口商掏80元,現在只需要掏60元。但是人家外商拿到的是美元,人家不損失什麼,我們呢?還是80-60=20元人民幣,注意,有20元人民幣留在了我們的市場上。錢多了東西沒多,錢不毛不可能。
我們把兩者再聯繫到一起。我們是出口導向增長的經濟模式,大量順差,出口的多進口的少。好的,我們仍舊假設美元恆定不動,商品生產成本不變,那麼我們國內市場的實物商品拋除出口的和進口的差額,我們來來回回添加著20,20的人民幣。國內市場實物商品少了,錢(人民幣)多了,物價肯定不斷地持續地上漲,沒商量的。
那麼有人就說了,我們可以從國外大量進口原材料,然後在國內利用這些原材料加工生產出產品,再出口,取之於國外用之於國外,不也挺好的,最起碼賺著錢了。我們以前的假設是建立在商品生產成本不變的基礎之上的,那麼當我們激活這個現實存在的因素之後,會發現什麼呢?會發現我們原來的想法好是好,但是卻忽略了從外國大量進口原材料,要過西方跨國資本的算計與盤剝關,因為他們牢牢控制著世界原材料的生產流通經銷的鏈條的要害。所以,我們想進口什麼原材料,西方的跨國資本就炒作什麼原材料。原材料原來6萬一噸,到你手8萬,愛買不買。你不買呢,你由此的不斷出口不斷經濟增長就沒後勁了沒著落了。買了吧,有點錢賺得了唄。那麼我們的出口就遇到什麼問題呢?國內生產的出口的商品成本不斷提高。我們還假設美元恆定不動,你生產這一個實物的成本原來是6美元,往外賣是10美元。現在成本8美元,那麼利潤10-8=2美元,那麼我們再換成人民幣。企業的日子艱難不艱難。還有呢。
我們再放開美元恆定不動的假設。合同早就簽完了。1實物=10美元。生產成本也增加了,利潤2美元,我們也很知足。美元貨幣寬鬆,貶值了,原來1實物現在應該賣11美元,我們有合同,都談好了,所以還是10美元,我們的出口利潤點又降低了。但是,美國卻動用著國家的行政力量和美元的資本強力壓控著人民幣的匯率,不許貶值只允許升值,誰讓你經濟增長咧?你不是要成為大國么,21世紀不說是你中國的世紀么!不能白牛逼呀!國內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又進一步降低。
我們說實在不行微利也行啊,咱走數量積少成多也成。可是呢,我們出口商品的重要的西方消費市場卻因為美元資本的窮奢極欲地虛擬市場手段的攫取和掠奪而大幅縮水。我們大量引進外資,聚集了大量的產能,最終卻發現產品大量飛速地生產出來了卻沒人買了。
我們自身的實業經濟的不振,自身內需消費市場的弱小,外需市場的縮水,註定了我們的經濟增長開始吃力了開始放緩了。而這時那些重新彙集在美元旗幟下的投機資本紛紛入場行動起來開始壓賭人民幣的匯率貶值。
華爾街機構集體唱空人民幣:華爾街銀行頂尖的外匯策略師建議投資者「賣出人民幣」,他們的理由是:人民幣套利交易退場可能終結中國一個便宜信貸的重要渠道,人民幣可能開始走軟。投資者加大了對人民幣貶值的押注。投資者始終在拋售人民幣,自上月觸及紀錄高點以來,人民幣匯率已下跌0.15%。香港離岸市場交易的1年期美元/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報價暗示,未來12個月人民幣匯率將下跌2.8%。駐香港的資深利率策略師Wee-Khoon Chong認為這是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投下的不信任票。
他們的手法很簡單,就是事先做空,再大肆渲染和示範,最後利用投資者的集體恐慌拋售,一舉擊潰防禦者的防禦底線,從而大賺特賺。就是這同樣的手法,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橫掃世界經濟興盛各國至今!如今,他們將目標正式指向了中國,指向了中國的經濟!
三、偷偷完成布局的資本熱錢。(媒體調查熱錢隱身術)
1)原有貿易熱錢利益鏈。海外熱錢借道貿易進入中國:「你要從香港貸款到內地來投資房地產,或是別的什麼商品,這是要審批的,那我通過貿易進來你管不著吧?出口(總額)一個億的貨,就要在國外收一個億的款,錢就這麼進來了。」這正是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出現的虛假貿易、保稅區「一日游」、虛報進出口貨物價格等種種貿易「異動」的驅動力。其大背景,便是歐美國家與日本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實施的量化寬鬆「大放水」,一些新興國家經濟體遭遇熱錢侵襲。中國相對樂觀的經濟基本面、較高的存貸利率以及人民幣匯率較確定的升值態勢,成為海外遊資不肯放過的投資目的地。
自2012年12月開始,中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開始反轉回升,2013年1-4月,全國新增外匯占款達1.5萬億元,大大超過2012年全年4946億元的增量。同時,中國的銀行結售匯8個月出現順差,2013年前4個月累計結售匯順差1284億美元。與同時期的貿易順差及外商直接投資(FDI)相比,熱錢流入的趨勢明顯。有業內人士據此測算,2013年一季度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高達7567億元。
2)遏控與效果。5月初,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即「20號文」),對銀行的結售匯頭寸加以限制,同時,資金流與貨物流嚴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較大的貿易企業,將被列為B類企業,實施嚴格監管。這樣便掐住了熱錢流入國內的最主要正規通道的兩肋。 「
3)隱身點:
①內地銀行關:「比如內地一個貿易公司向香港一個買家出口100萬美元的貨物,從內地銀行開出信用證,就可以從香港買家收回100萬美元的外匯,這樣重複開10次,便可以融入1000萬美金,匯入境內銀行轉換成人民幣。」
②虛報價格關:「1000美元的商品,拿到境內實際可以賣2萬美元,這中間的差價就是流入的熱錢,用來作其他的投資或存在銀行賺利差。」
③貨物說道關:「首先得有貨物出口這一項,這樣才有報關單,才能收外匯。」「往往選取那些高價值、體積小、物流成本低、高密度損耗小的商品作為載體,」「總之是處理成本低。」因此,一些基本金屬、農產品、化工品等就成為融資套利的重要標的物,包括珠寶珀金、黃金、鋅、鋁,大宗商品如橡膠、棕櫚油,電子產品如液晶屏等。而銅則因為單價高、易儲存運輸、易變現等特點受到青睞,業內所稱的「融資銅」,也即是以銅作為貿易載體,來融取外匯資金,得以匯入國內兌換成人民幣,或用於補充企業自身的資金需求,或存放在銀行賺利差及其他投資收益。「盡量是出口不須退稅的商品類別,以避開監管的麻煩」
④地點說道關:「在陸陸口岸,比如深圳與香港之間,操作起來成本更低。」
⑤保稅區關:「像手冊貿易的來料加工,對方提供材料你來加工的,不涉及貨物貿易,但也是以出口的途徑收外匯。」選定出口融資載體後,接下來便是促成出口行為的發生。「貨物放到保稅區,就視為出口。」保稅區的作用便是節省了運輸成本。「否則你從上海運到最近的港口,海運都很麻煩,保稅區既方便,也節省了成本。」從保稅區可以開出倉單,「我只管這個貨物是真實而不是假冒的就行了,至於你拿提單到銀行重複開信用證,或者價格報高一點也是海關管的,保稅區並不管這些。」
⑥地下錢莊。
4)熱錢套利實現的鏈條:
①目前,歐美等國存款利率僅在0-2%之間,香港有些銀行的存款利率在0.55%-0.90%之間,而中國內地一年期定存利率達到3%;此外,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3個月美元利率也相較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3個月利率低出360個基點左右。「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做到5%-6%,境內外利差明顯。」
②從轉口貿易來說,以銅貿易融資為例,假定國內的A公司在境外B銀行有200萬美元的90天美元信用證額度,A確定要向國外供應商M採購200噸的電解銅提單,然後以轉口貿易形式將這200噸銅提單銷售給境外公司X,在收到全套貨權單據後向X公司交單,收到貨款。在這一過程中,A公司的融資成本主要來自信用證貼現費及銅賣出時折損的升貼水(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即為升水,反之則為貼水),折算為年利率在3.51%左右,遠低於國內6個月到1年的貸款利率6%。
③而當90天美元信用證付匯到期後,可以在到期付匯前再次進行這樣的進口操作。「3個月後再開一次(信用證),6個月後再開一次」,將短期信用轉化為長期融資,相當於低成本向境外銀行獲得貸款,獲取的資金或用來補充自身現金流,或用於投資其他領域。「以前貿易都是逐筆核銷,出口退稅單中要有一個外管局的核銷單,今年初曾改成一年核一次。」這樣便給短期信用證在一年內多次開出製造了方便。
④非貿易企業如要借貿易通道來融入外匯資金,一般需通過一家貿易類企業——這可以是融資方的境內子公司或關聯公司,也可以是專門提供這類服務的貿易商。在後者的情況下,這家貿易商對融資方會有一個報價——一般來說高於銀行利息成本。據行業調研顯示,借道貿易來融資,融資方綜合成本一般在6%-7%左右,與融資方在與貿易商或銀行談判中的實力強弱有關。雖然這一成本與國內貸款成本接近,但由於國內貸款限制較多,實際上的貸款利率往往會有上浮,因此總體來看貿易融資的成本相對仍較低。
⑤在收取「手續費」的同時,還可以獲得相應的出口退稅。
⑥有企業並非意在國外資金,而是以自有資金通過這類轉賣貿易,進行國內外銀行的套息,賺取資金用於擴大自身貿易規模。「貿易企業通過這種操作可以獲得一定的金融槓桿,從而低成本獲得境外的資金。」
⑦在套取利差的同時,人民幣的穩定升值趨向還可提供匯兌收益。2013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穩定,自年初至5月底,升值幅度已達1.67%的水平。「存款利率又高,匯率還可以賺,大家當然願意來做了。」一種套匯方式是,在內地借取100萬美元,按6.20的在岸匯率獲取620萬人民幣,然後從香港進口黃金等低物流成本的貨物並用人民幣支付,這樣620萬人民幣就流到了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之後,再通過香港的合伙人,以6.15的離岸匯率換成美元,得到100.813萬美元。最後,其再將原先進口來的黃金出口給香港合伙人並用美元結算,完成獲利8130美元。
⑧現在套利已經完全做不了了。因為「要做很大的數額才有獲利空間,但現在正在風口浪尖上,只要數額一大就會被查到」。「現在可以做套匯。」具體做法是,客戶將一定款項存到該銀行,由該行境外支行選擇在匯率比境內好的國家兌換成美元,從而獲得一定的匯差。「這些都由銀行來做,你只要管最後的收益率就行了」。「銀行是不會管你是不是真實貿易的,只要你在兩邊可以給它注入資金流量。兩頭一掐,銀行沒有任何風險。」肖鋒說。在前述套利鏈條中,位於境外的銀行可以獲得按當地標準的貸款利率,在國內則可以增加存款規模,並壯大其理財產品資金池。「假如中間有兩個點的利差,銀行可以拿1個多點」。「幾乎各類銀行都在做這類業務,銀行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由於結售匯都由銀行把控,企業通過貿易融入的海外資金,一般都存入境內的銀行,或用於購買銀行設計的各類理財產品。「套利機構一般只關心獲得的利差收益率,銀行怎麼操作是不管的。」這意味著,海外熱錢進入國內的銀行體系後,或通過與銀行結算直接獲取經貼息後的人民幣;或投入銀行設計的理財產品,最終投向哪裡、怎樣獲取收益都由銀行來決定。
5)熱錢的當前國內流向
①國內股市做空的主要力量
②銀行存款,轉化為人民幣,伺機待用
③投資債券、信託與理財產品
④投資地方融資平台
⑤私募股權資本
⑥「有些資金就用來給企業放高利貸」
⑦正常投資渠道: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與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
⑧炒匯——人民幣匯率
⑨房地產市場
⑩敏感性商品市場
四、多線聯手出擊,尋找主攻點
【對華貿易戰】除了光伏產品之外,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0日宣布對5家知名企業的消費電子產品發起「337調查」,以確定這些產品是否侵犯美國企業的專利,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中興公司再次被列為調查對象。
【自身產業鏈的掌控保護排斥】美國密蘇里州長尼克松否決了兩項議案,使中國雙匯國際斥資47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的計劃遭受挫折。
廣西上林迦納淘金者記者調查:約有1.2萬名上林籍人在迦納採金。迦納以岩金為主的大型金礦,早先被Newmont、GoldFields、AngloGold Ashanti等英、美大礦公司圈走,這些礦業公司在當地蓬勃發展多年,控制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只留下河灘邊一些不適宜大型採金設備開採的小砂金礦供當地人開採。上林人將砂泵技藝傳入迦納,徹底改變了迦納河灘邊一些不適宜大型採金設備開採的小砂金礦無人開採的狀況。上林人在迦納採金7年多,前面兩任總統,沒有一個說是違法的,現任總統上台後,一夜之間,大家都成非法的了。「你想想看,幾萬人擠進一個國家,開採的金子、帶動的就業、產生的影響,都是深遠的。」每年挖出50噸黃金,相當於20億美元,這些黃金大部分會變成柴油、工資、分紅和各種打點費用。同時,還會帶動當地餐飲業、服務業,產生稅收,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所以說迦納人是不恨中國人的。但你在西方國家原來的勢力範圍去跟歐美企業競爭,去切人家的蛋糕,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這才是這次中國採金人被打擊的根本原因。
【利用輿論不信任,全面攻擊民族品牌、產品及企業】
香港衛生署擺烏龍 涉事藥片非維C銀翹片。據推算,2012年維C銀翹片這一品種全國總銷量約為160億粒、總銷售額五六億元。
【興風國內股市】利用中國股市的固有問題,大肆興風作浪。巨量融券做空滬深300ETF。
【加緊直接的加價索價要價】美國放風稱將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時再提知識產權保護。
【大肆唱衰中國經濟】不斷渲染中國國內的造船業、鋼鐵業、LED業、家居賣場、中小房地產企業、航運業、信託業、第三方理財、PE等9大行業已經出現破產的苗頭,什麼「艦船訂單減少 1/3中國造船廠面臨倒閉」。
五、短兵相接的中國式「錢荒」
【起因】央行對六月份頭十天新增史無前例的1萬億元貸款感到擔憂。向銀行金融業正式發出強力信號,即不再鼓勵高風險放貸和過度放貸,針對潛規則亮劍。
1、一面是銀行缺錢,股市缺錢,中小企業缺錢;但另一方面卻是,貨幣的供應量充裕,不少大型企業依然出手闊綽,大量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遊資仍在尋找炒作的概念,民間借貸依舊風風火火。兩相對比不難發現,眼下的「錢荒」看似來勢兇猛,實則是一場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不是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反映出,大量的社會融資其實並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
2、大量資金在金融機構的操作之下通過槓桿投資和期限錯配套取利差,資金在各個金融機構間循環往複獲取利潤,「影子銀行」大行其道的同時,也使風險不斷積聚。由於我國沒有利率市場化使得市場中存在監管套利的機會。在我國當前的信貸和融資體系下,國有企業較民營企業在融資上具有先天優勢,更容易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從而使其能通過委託貸款等方式進行套利,由此導致資金的重複計算,進而導致社會融資總量的虛增。
3、廣義貨幣餘額已經達到百萬億元的大關,貨幣增量依然維持著較高的增速。銀行卻繼續盲目地擴張自身業務規模,幾乎可以用「隨心所欲」來形容。不限於理財產品的恣意泛濫,這幾年銀行還過多地參與到影子銀行的業務,短貸長投項目過度,貸款投向多集中在「鐵公基」、泡沫化和產能過剩領域等等。國家經濟怕什麼,銀行為了謀取私利就鼓搗什麼。比如,面對國家對房企的精心調控,銀行就扮演了一個表面順從暗地偷偷輸血扶植房企肆意張狂的角色。
4、「央媽」的提醒。以往,銀行一叫苦連天,央行就會妥協放水。從而從側面助長了各大銀行的肆意妄為。喝著「央媽」的奶的同時,還不斷吆喝叫賣自己喝剩下的奶,並且不顧風險肆意的打點和浪費。嚴重的依賴性已經使得各大銀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吸血鬼」。「斷奶」勢在必行。但必須得有個信號和過程。
5、各大銀行的肆意妄為也使得一大批居心叵測的外國資金看到了機會,他們精心布局設計,虎視眈眈,在人民幣的買賣、股市的做空、房企投資、政府債券、甚至對外貿易、人民幣的對外投資等各個方面都設置了對應的機關,企圖亂上加亂,好從我們中國特賺大賺走巨額的財富。內部的防線到底如何?必須實戰一把才能了解和知曉。
【目的】上海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券商所得出的普遍的共識是:這次風波是央行對四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的流動性壓力測試。說的好聽點是壓力測試,說的難聽點就是懲戒,為什麼會有這個懲戒呢?
以往四大行缺錢的時候,一定會去找小川同志,小川同志如果不幫忙,就再往上找,反正是親生的兒子,哭鬧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現在李博士上來之後發現,銀行表外的風險越來越大,槓桿率越來越高,不但四大行不聽話,連股份制銀行都是陽奉陰違。而這種風險是不確定不可控的,我為什麼要去幫著背這個風險和黑鍋呢?因此命令央行堅持不做逆回購注資,反而收縮流動性,強迫金融機構去槓桿。正好趕到六月份,所以才能精準打擊到股份制銀行,而打擊股份制銀行,就是為了殺雞儆猴,給四大行提個醒。央行希望向商業銀行和其他信貸發放機構發出警告:無節制的信貸擴張,特別是通過影子銀行體系實現的信貸擴張,是不被容忍的。如果說之前的央行是個游泳教練,一直手把手扶著你,你嗆口水,就來救你。現在的央行就要轉行為救生員,除非你真的要死了,否則再使勁叫喚也沒有用。
六、西方的「算盤」
【西方的唱同】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一場銀行危機。擔心中國可能出現金融危機有足夠的理由,因為與2008年的美國相比,確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信貸和房價猛漲,各種金融衍生品增多(中國主要由影子銀行經營這些金融衍生品),特別是6月20日,中國的銀行間短期拆借利率飆升到25%。這一資金短缺現象與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非常相似。
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的因素,中國都存在。例如,大部分經濟指標(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等)都表現不好;從幾年前開始,中小企業破產現象一直不斷;失業率增加等。此外,中國還有美國沒有的兩大因素:一是人民幣在國內不斷貶值,只是它對美元的匯率變化小,而讓普通人產生幣值穩定錯覺;二是地方政府債務數量龐大。
分析:中國經濟危機的產生源頭主要來自於生產的過剩。這是西方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經常遇到的問題,並不是現今西方各國普遍爆發的由虛擬經濟「錢生錢」引發的金融危機。所以,西方的「唱同」目的很不一般,所以針對西方的出謀劃策,我們還是小心為好。因為,我們當今的生產過剩就是全面接納西方GDP發展指標體系理論,把自己牢牢綁在西方資本發展的戰車上的結果。當然我們更要把控住自己虛擬經濟的操作底線,來避免西方拉我們一起入水。要知道他們可是熟知水性的潛水高手,而我們還是旱鴨子!
[關於你的壞消息]
分析:高盛竟然加入進來發布調查報告,莫非是要幫助我們嗎?我們倒是希望這樣,但事實究竟是怎樣就不知道了。錢生錢的把戲技巧,西方比我們經歷和熟知的多得多,但他們還是引爆了針對其國民及世界的次貸危機,讓大美元資本賺了個豐肥溜夠,然後他們還自打一鞭,裝作自己也跟大家一樣,很受傷的樣子,來博得同情,以繼續大家對它的信任。如今,在我們面前完全一副「正義」的模樣,動用他們的資源,來為我們提供「可貴」的內部調查資料,正是「好人」做到底,我們應該很感動感激感恩才對是不是?只可惜,我們也不是沒受過「司馬昭之心」的教訓,表面一套暗地一套也不是沒有見識過。哎,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利用相關GDP的增長數據邏輯作攻擊點】CNBC: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只有2-3%。採用用電量作為支撐該論點的論據。
路透社:服務業增長勢頭軟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六月份服務業PMI下滑到9個月來最低點53.9,五月份是54.3點。而Markit/滙豐銀行的調查結果是51.3,五月份的是51.2點。增長甚至可能達不到北京今年設定的目標7.5%。中共領導人日益顯示出不願意採取政策步驟來刺激增長,也提高了中國經濟下行周期可能比想像的更糟糕的機會。
路透社報導說,官方服務業PMI顯示,六月份新訂單從五月份的50.1上升到50.3,就業分項指數從五月份的51.3上升到51.5點。但是,在滙豐銀行的調查中,六月份新訂單的讀數下跌到50.5,這是自從2008年11月份以來的最低點。「隨著遲緩的新訂單的增長,就業增長處於壓力之下。」
分析:西方這樣的邏輯很簡單,其骨架就是「你的經濟增長不能達到目標,你中國的經濟就會非常糟糕,就會一無是處。所以你們一定要刺激你們的經濟增長,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增長了就沒事啦!不增長怎麼行呢?那就完啦!」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啊?它們怎麼沒有一個完了的呢?!這麼一對比,只會有一個結論,那就是:它們在算計在誤導中國和中國的管理決策者們!
【慫恿和鼓動】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中國國內投資人也正跟隨外資撤出國內市場。持股比重高於5%的高級經理人及散戶等大股東,正紛紛拋售股票。據瑞銀(UBS)調查,今年5月這類投資人拋售大陸小型及成長型企業股規模,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百分比。
分析:一個巴掌拍不響。在當年停滯日本經濟十年的那場戰鬥中,之所以美元勢力最終勝利,就是因為他們成功地調動了其他投資者的力量!借力打力,彙集吸納,以弱變強,強勢出擊,摧枯拉朽。否則,單純以他們的力量是不足以撼動日元的。如今他們開始鼓動和慫恿中國國內的投資人啦,其用心之險惡可見一斑。他們是真的想裡應外合,內外夾擊。也怪不得平日里塑造自己的「正直智慧的英雄」形象和積極籠絡和扶植依附自身的國內力量!不過,當年推動中國股市一路走高,全民瘋狂炒股,最後迅速抽出,全身而退,置廣大國內投資人於慘景的外國資本莫非將那個讓國內投資人刻骨銘心的慘痛歷史已經輕飄掩蓋住了么?!
【個人名利的威脅】周小川以作為G-20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央行行長而聞名,在過去十年他曾幫助中國脫離金融危機。但是在六月份的創記錄的流動性緊縮當中,他焦頭爛額,手足無措。「周小川的聲譽此刻仍然無損,但是如果沒有根本改變的話,它可能因為這件事受損。」
分析:真真佩服西方的媒體,還把如今的中國管理決策層當小孩哄。難道你們不知道嗎?中國管理決策層的獨立分析恰恰是在那四萬億政策出台之後。你們當時是沒少讚譽呀!也正是你們扶植的智囊,蒙蔽住了當時中國管理決策層的眼睛。只可惜,正是這麼大的一個代價之後,你們扶植的智囊開始邊緣化了,中國管理決策層也開始與你們拉開了距離。你們怎麼還拿糖塊來呢?你們還以為自己那麼具有誘惑性和欺騙性嗎?自己心裡對自己有個數行不行?
【不滿】彭博社報導說,中共新領導人團隊啟動了遏制借貸的努力。收緊信貸以避免信貸過度的做法被前美聯儲主席威廉.麥克切絲尼.馬丁形容為「從一個派對上撤掉酒杯」。
分析:對呀,是撤掉了酒杯。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們的派對是別有用心的!這樣的派對不參加更好!
【擔心】里德爾研究集團的David Riedel告訴CNBC,雖然投資者需要「擔憂有關銀行領域的健康」,但是中共政府對銀行的20%的儲備金要求和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兩個強有力的支柱」。但是使用外匯儲備來對銀行進行資本重組可能帶來討厭的意想不到的後果。Smead說,他們將不得不把他們持有的美國國債轉換成人民幣並「爆炸性的增加貨幣供應」。這可能破壞貨幣和引發通脹,Smead說,這將製造一個重大危機。
分析:他的意思很簡單:千萬不要賣美國國債。哈哈哈,原來你們也有心事,也有害怕的地方。我們盡量吧。不看僧面看佛面嘛,對吧?其實,引信在你們的手裡,我們是不想搞得太僵,但前提是誰也別逼誰太狠!你修理修理別人呢,我們也管不著也管不了,而且不關我們的事,我們也不願意太費神。但你我之間,咋也得過得去吧?你到我這來,該發財發財,該賺的我讓你賺,但人不能太貪那,國家也是一樣!
【無奈】中國的金融完全由政府掌控,其商業信用與國家信用是連體嬰兒,西方國家在面臨金融危機時不能採用的手段,在中國,只要政府認為有必要,都可採用。以中國金融系統處理壞帳為例,其手法世界獨一無二。中國金融行業近15年已經兩度遭遇壞帳危機,但都安然渡過。第一輪發生於1998年,其時中國金融系統壞帳約為14,000多億。於是中國政府想出高招,於1999年成立4家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中國長城、中國東方與中國信達),分別接收從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剝離出來的不良資產。經過政府三番兩次的「沖銷」、「剝離」、「注資」,到1999年就剝離不良資產13939億元,其中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不良貸款約為10000億元。2006年,中國銀行系統壞帳高達3萬億,中國用同樣的方法處理過後,再吸引花旗、瑞銀等十餘家大外資銀行做為「戰略投資者」入股,然後包裝上市,於是,巨額壞帳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日本銀行同業對中國消減壞帳的能力深感望塵莫及,因為他們花了十幾年也不過才將壞帳降低了1、2個百分點而已。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美國銀行面對壞帳一籌莫展,不少人想起中國金融系統巨額壞帳神奇消失的經歷,開玩笑稱「黨支部空降華爾街」,必能拯救美國金融業。
分析:嗨,那還不是你們教的。當初,可不就是你高盛支的這招么!最後,是,你們入股了,現在到期了,你們把股票都拋了,賺了好幾十億走了。留下了一個濫糟糟的股市給我們。哎,其實應該反思了。這點真應該學學你們,你們很會「照顧」你們的國民那。通過次貸危機,把國民手中的錢房等財富楞奪去了三分之一強,然後開始興盛股市轉移國民的注意力,好讓他們好了傷疤忘了疼。你們真的有一套!我們好像也應該興盛股市對嗎?不過,你們那麼多錢都在那裡藏著還想時刻大撈一筆走人,我這也下不去手啊!真那麼幹了,不就是再次讓中國的股民受損受傷嗎?
七、緊鑼密鼓的改革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堅持先行先試,既要積極探索政府經貿和投資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擴大服務業開放;又要防範各類風險,推動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範帶動、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這有利於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台,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分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確立,其實質就是通過外力來促進內地制度對全球自由貿易大趨勢的主動適應和調整,從而積累變革和緊跟世界發展風潮的實戰經驗和操作思路。這個政策,有一種觀點認為,不亞於改革開放當年的設置特區。
【加強預算管理,審計揭短堵漏,借力發力】對審計查出的問題,各部門、各單位既要積極整改,及時糾正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又要針對一些方面存在的預算執行不到位、資金層層積澱等情況,以整改為契機,把擠占挪用的錢歸位,把「跑冒滴漏」的錢堵住。特別是要進一步盤活存量,把閑置、沉澱的財政資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資金用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節能環保、公共服務業、城市基礎設施和促進消費等方面的投入,不斷釋放內需潛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滿足群眾迫切需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要堅決把扶貧、社保資金等群眾的「保命錢」看住。把積極財政政策發揮好、運用好。建立健全整改的督辦、跟蹤反饋和嚴格的問責機制。要把整改作為推進改革的「催化劑」,倒逼預算管理、審批制度、決策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會議還要求按照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進一步壓縮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分析:審計,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性專業性科學性的監督手段,已經被中央當成了一個法寶。這對於監督機制不健全的當今,也算是一劑良藥。現在,我們仍然需要發展自己,但發展必然需要資金。那麼資金從何而來?稅收是一個,印錢也是一個。稅收來的資金,我們可以稱作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副作用很小。印錢來的資金,其實質就是「借明天的錢應對今天」,副作用大,因為「明天的日子」會非常不好過。現在中央明確了,印錢不能再印了,老百姓的負擔要進一步減輕。那麼發展的錢從何而來?於是,通過審計查出來的閑置、沉澱、「擠占挪用」、「跑冒滴漏」的財政資金就是希望所在。僅央行公布的存在國庫的政府存款存量就高達3.23萬億元。政府存款3.23萬億。今年以來截至5月份一共新存入8372億元。財政資金存量主要包括四部分:國庫單一賬戶,財政部門在工行、建行、農行等商業銀行的賬戶,預算單位的銀行賬戶,供應商的賬戶。其中存量主要存在於前兩個賬戶。一方面,中央強調「省」,直指大吃大喝的「八項規定」這一「尚方寶劍」開始強力壓縮和控制「官用消費」;另一方面,中央強調「花」,加大民生的投入,當然落在各地各部門的這些「發展民生的錢」,到底如何,咱還不得而知,但在中央的層面,是非常的顧及老百姓的!當然,僅靠審計就想「倒逼預算管理、審批制度、決策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這有點過於理想化和簡單化了。但總體上看,把握機會借力發力積極探尋改革的動力和辦法,總比空喊乏力一面光耍嘴皮一面行動阻滯緩慢要強得多!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一、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二、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三、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四、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五、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六、支持企業「走出去」;七、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八、進一步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九、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十、嚴密防範金融風險
分析:這份根據國務院安排,由中國銀監會牽頭起草的文件被稱作「金融國十條」,簡稱」金十條」。它涉及到目前聚集隱藏在金融方面的種種問題和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妥善處理的方針對策。那麼都有什麼呢?
先挨條分析:
一、調節三大手段:貸款、貼現和差別存款準備金。經濟四大目標: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資金運作的四大目的: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扶助實體經濟的優先重點發展的三大對象:中小金融機構、「三農」、小微企業。
二、經濟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的原則:有扶有控、有保有壓。
「扶」和「保」的對象十分明確: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保證重點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
那麼對於「控」和「壓」的部分,直接針對,方針明晰:「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對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消化」;對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怎麼鼓勵轉移;對實施產能整合的企業怎麼樣支持;對落後產能的企業怎麼淘汰;思路辦法直接列舉到位。
三、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強調三方責任外力:金融機構、地方人民政府和融資性擔保公司。著重各力都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和不許做什麼。
四、對「三農」領域的支持直接明確就是信貸支持——給錢。推出三大信貸支持力量:政策性金融支持、商業性金融支持和合作性金融支持。並且針對借錢還錢的憑證——抵押性貸款這一癥結給予了探索性破解的肯定和扶持。
五、強調發展金融消費,其實就是刷卡消費——鼓勵消費者個人自行借明天錢花在今天花在當下。
六、支持企業走出去。怎麼走?持有人民幣直接對外投資和持有外匯對外投資的兩種途徑。積極清除這兩大途徑上的障礙。錢太少怎麼辦?我們的銀行進行貸款扶持。有人不讓我們走怎麼辦?讓這樣的人加入我們一起收益他不就讓走了么。我們持有別的國家那麼多外債,這都得用上且用好才是。
七、加快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怎麼發展呢?股票市場制度優化,政策市場型發展;債券市場穩步擴大,互聯互通;投資基金市場圍繞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規範性探索性發展;期貨市場加快完善。
八、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怎麼發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著眼建立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農民收入不再大起大落;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方便企業大步走出去;深入推進科技保險工作——技術探索研究有堅實的後盾而且無後顧之憂;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大家買的啥用的啥介時都會隨時出現主動監督的力量給你信心讓你踏實,而一旦出現問題有賠償不憋氣,損失傷害都能降到最低。
九、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怎麼進入?一是村鎮銀行的股東持股比例進入;二是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萬一出現問題怎麼辦?監管要優化。怎麼優化?一是差異化准入——你得讓人家進來經營,二是考核和評估——規範化。
十、嚴密防範金融風險。怎麼防範?深入排查、壓力測試、動態情報分析、鎖定出招、從而嚴守底線。防範原則:「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金融風險之處都在哪裡?①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②房地產融資風險③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風險④「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時暴露的金融風險。⑤民間融資的交叉金融風險⑥非法集資的交叉金融風險⑦國際資本流動的交叉金融風險⑧銀行不良貸款的交叉金融風險
再總體來看:
第一大問題:金十條全篇針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貨幣的問題——人民幣的貨幣超發問題,人民幣的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問題,巨額外匯和外國政府債券的問題。那麼解決之道是什麼?很簡單,就這兩句話:「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
第一句話的意思很簡單:除非特殊需要,不會再大規模的超發貨幣了。那麼萬一缺錢怎麼辦?第二句話就是解決之道。
專家觀點:
「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是文件的精髓。
盤活存量主要有十大措施。一是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主要是要通過再貼現、再貸款和差額存款準備金率的動態調整機制進行引導。二是創新外匯儲備的應用,主要是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三是探索發行企業優先股。四是定向開展重組企業的併購貸款,並且適當延長併購貸款期限。五是探索發展併購投資基金。六是擴大不良貸款的自主處置權,讓銀行可以把存量的不良貸款用撥備核銷掉或者賣出去。七是逐步推進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特別是把一些收益率比較穩定、期限比較長的優質貸款證券化,把存量變成新的增量。八是拓寬保險資金的應用化。九是引導銀行理財產品對接實體經濟,讓銀行理財成為債權融資、直接融資的重要工具。十是擴大民間資本進入,讓民間資本煥發青春。
如何用好增量,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一是用於支柱產業,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技術,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綠色生態等。二是用於過剩行業中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這些企業和產品。三是用於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性、創新性或者創業性的小微企業。四是用於現代化產業和農村新型金融主體。五是居民消費。六是國際化發展的優勢企業,我國有一批企業從產能的角度來看,不僅要看本國本土,還要看全球布局。七是重點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八是重大基礎設施,一些大型的基礎設施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
人民幣不斷升值,在外面值錢,那麼非常好,我們可以把錢直接花在外面,支持企業「走出去」。
1)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
2)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的人民幣貸款支持。
但是,人民幣畢竟沒有國際化,許多國家不認可,他們認美元等國際貨幣,那麼我們手中恰恰有這樣的外匯,我們要把這些外匯和外債用在我們自身的企業經營實體身上,幫助他們市場開拓,創造海外效益,花在刀刃上。
1)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外匯貸款。
2)推進外匯管理簡政放權,完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
3)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
4)改進外債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徑外債管理制度。
5)加強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等基礎設施建設。
6)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
第二大問題:針對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金十條針對具體三大對象分別施招。其中,中小金融機構是「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保障。當然,發展的重心還是在「三農」和「小微企業」兩方面。
中小金融機構方面:
1)繼續實施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
2)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三農領域方面:
對於「三農」金融服務,文件圍繞力爭全年「三農」貸款實現「兩個不低於」的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大對「三農」的金融支持。
一是推進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通過鼓勵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設立服務網點,在尚不具備設立標準化網點條件的少數鄉鎮,鼓勵採取各種形式簡易便民服務,或者利用科技手段等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二是推動農業現代化。順應農業生產組織創新趨勢,積極開發符合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農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農產品批發商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加強涉農金融服務的改革創新。創新融資擔保方式,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大中型農機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拓寬支農資金來源,推出「三農」專項金融債;發揮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管理專業和政策優惠的優勢,擴大縣域「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省份範圍等。
小微企業方面:
在改進金融服務方面,文件明確了力爭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兩個不低於」的工作目標,支持金融機構延伸服務網點以貼近小微企業,拓寬服務內容以滿足小微企業多元化需求,嚴格規範收費行為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不斷推動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文件還優化完善相關監管政策,包括繼續支持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從而增加小微企業信貸資金來源,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從而推動金融機構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適度放開小額外保內貸業務,從而擴大小微企業融資來源,適當提高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容忍度,從而提升金融機構從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性。
在改善外部環境方面,文件以解決小微企業信用難題為突破口,提出要支持小微企業信息整合,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破解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監管,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出資設立或參股融資性擔保公司,引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健康發展,從而幫助小微企業增進信用;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有效分擔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
當然,除此之外,文件還格外強調了保險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的外力促動的作用。
第三大問題:產能過剩的問題。金十條的第二條則重點闡述如何處理的思路途徑和方法。
第四大問題:消費低迷的問題。
針對國內消費低迷問題,金十條的第五條著重強調金融消費,而在第二條里也刻意提出了扶持促進信息消費的想法。
一是培育消費金融的新增長極。傳統上,住房、大宗耐用消費品的信貸需求是消費金融主體業務。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結構不斷改善,新型消費業態不斷湧現,金融機構要適應和促進消費升級,在做好傳統消費金融業務的同時,加強對新型消費品,以及諸如文化、教育、旅遊、養老等服務消費領域的信貸支持,同時推進消費支付方式現代化,完善銀行卡消費服務功能,優化使用環境。
二是發展消費金融的新型機構。消費金融公司是一類較為新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4個城市共試點成立了4家消費金融公司。憑藉自身優勢和特點,消費金融公司在銀行消費信貸業務之外起了很好的「拾遺補缺」作用。文件因此提出,要逐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
三是開闢消費金融的新著力點。我國正處於加速城鎮化進程之中,如何做好城鎮化金融服務中的消費金融業務,是擺在金融機構面前的新課題。文件提出,要根據城鎮化過程中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消費特點,提高金融服務的匹配度和適應性。
針對國外消費低迷的問題,積極開拓市場,擴大市場,也是支持企業走出去另外的一大用意。
第五大問題:農業、消費、對外投資及貿易、科研的風險阻滯失衡問題。農業靠天吃飯,極易傷農;國內消費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外投資及貿易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國內科研成果偏少,人員流失嚴重的問題。怎麼解決?文件給了條錦囊妙計,那就是引入外力制衡。這個外力就來自於保險。這也是中央從金融服務實體的角度想的一記妙招。當然,藥片好不好,不看包裝看療效,介時,我們不妨細心觀察其實際操作的效果。
第六大問題:金融的風險問題。
文件主要從三方面就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提出要求:
一是提高風險預警與處置能力。金融業要深入排查各類金融風險隱患,適時開展壓力測試,動態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觸發點,及時鎖定,及早預警。對已暴露的風險,處置時要穩妥有序,加強疏導,避免因處置不當引發新的風險。
二是嚴密盯防重點領域。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理財和「兩高一剩」行業是當前重點金融風險領域,各金融機構對上述領域的風險要嚴密盯防,嚴加防控。除此之外,各金融機構對於跨市場、跨行業經營帶來的交叉金融風險,以及民間融資、非法集資、國際資本流動等外部風險也要提高警惕。
三是優化信用環境。良好的信用環境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堅實基礎。要加快信用立法,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誠信文化,努力塑造「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環境,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西方世界的虛擬資本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縱橫馳騁整個世界。在這個過程之中,相繼重創新興的經濟實體國家,尤其在亞洲,屢屢得手。唯獨中國大陸因為自身經濟體系的獨到特點,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西方資本全面經濟掠奪成功的國家。如今,西方資本已經將矛頭指向了暗暗布局已久的中國經濟,尤其是在世界經濟陷入空前危機的狀態之下。中國經濟到底何去何從,能否躲過這一其他國家的必然劫數,將決定著明天這個世界的中國的樣子,讓我們時刻關注不斷行動起來,去迎接明天之中國!推薦閱讀:
※百億海底撈的最大危機是什麼?| 獨家
※一位母親的危機處理-摘自《讀者》2010.9
※中國菜「危機」蔓延全球,老外擔心中國菜擠走本土菜
※歐洲移民危機有多嚴重?看完這六條你就明白了
※網貸野蠻增長會讓中國重蹈美國次貸危機覆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