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歲前,世界對待孩子的一切,都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如何評價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

蘇德中,CEO, YoKID優兒學堂

作為一個普通人,相信任何人了解到攜程虐童事件莫不充滿了憤怒、悲痛與失望。作為心理學專業,我努力嘗試不透過文字發泄這些情緒,內心渴望可以不同角度去為已發生的作出一些事後補救,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可以怎樣預防,甚至令同類事件不再發生。

我思考三個方向的問題:

一.事件為孩子帶來什麼創傷?我們可以怎樣補救?

二.是什麼令他們如此傷害孩子?我們應怎麼防止?

三.國外企業託管為什麼相對較好?我們學習什麼?

一.事件為孩子帶來什麼創傷?我們可以怎樣補救?

世界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未來對世界的反饋模式

孩子就像一袋麵粉,你用什麼在上面印,就會留下什麼,你用拳頭,就會留下拳頭的痕迹。兒童是環境塑造出來的,這對他們的身體、情感都有影響。在 3 歲前,世界對待孩子的一切,都會為他們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虐童事件中,撞桌角、喂芥末、安眠藥,孩子的物理身體被傷害了,同時他們的精神心理也被傷害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是成人的任務,而為 0-6 歲的幼兒帶來傷害,最可恥可恨的是為孩子的未來留下心理疤痕。這些傷害影響了孩子的與世界建立安全感及信任感,對自尊自信的發展,獨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表達情感能力的障礙,以及抑鬱焦慮驚恐等心理問題。

不要忽略事件對旁觀的孩子們帶來的傷害

旁觀的孩子一方面對自己的無助感到懊悔,一方面對處於威脅性環境的恐懼,雖然沒有切身受到身體傷害,但是心理上亦有可能會無法與他人建立依戀,社交和情感控制能力差,無法應對壓力,在非威脅性的環境中仍然警覺、害怕、悲傷,卻是有過童年不良經歷的人的普遍表現。當孩子一次次地被暴露在引發壓力的情境下時,孩子對壓力的反應會處於過度工作(overdrive)的狀態,這會使得他們會在日後的漫長時間裡,失去適當、有效地應對未來壓力的能力。

最為嚴重是反應性依戀障礙(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

一些經受過嚴重創傷的孩子,在童年時期有機會出現反應性依戀障礙(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不愛笑,很少有情緒反應;會長期表現出悲傷、無精打採的樣子;看著其他人玩耍,自己卻不參與任何社交活動;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會主動尋求安慰或安撫,並且對他人的安慰和安撫沒有反應,甚至出現害怕、迴避、易怒等反應。在 DSM-5 中有一條明確的年齡診斷標準:該障礙的癥狀需出現在 9 月至 5 歲兒童身上。

家長要平靜自己,對孩子愛的表達要不厭其煩

每一位經歷虐童事件的父母都很難。為了孩子,家長在孩子面前請先平靜下自己的情緒(我明白這絕不容易),但是,請努力去平靜,因為我們不要給孩子帶來二次驚嚇和傷害。父母對孩子的無條件支持和接納,是孩子面對傷害勇氣和力量的來源。所以面對孩子受傷,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後,就要共情孩子感受。多給予愛和支持是肯定沒錯的。最好的辦法是,父母以溫和、支持的態度詢問孩子的近況,並傳達給孩子父母的擔心和態度: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會支持他、幫助他。面對孩子,動作和語言要儘可能慢,音量儘可能輕柔,重複告訴孩子沒有做錯什麼,重複表達爸爸媽媽是愛你的,重複強調爸爸媽媽會儘力保護好你。相信孩子,孩子最願意和父母敞開心扉。

兒童正念練習具科學效用

有過童年創傷的人大腦灰質會更少,而研究證明,兒童正念練習,能夠使得大腦灰質的密度提高(H?lzel, 2011)。兒童正念練習也已經被廣泛被證明在減緩兒童焦慮和抑鬱情緒有顯著的效果,即便是 5 分鐘的呼吸練習,都能夠平復心情。每次練習時間可以較短,然後逐步過渡到較長的練習時間。事件中每一位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變化,同時在需要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二.是什麼令他們如此傷害孩子?我們應怎麼防止?

人生 vs 反人生,虐待孩子背後的心理

採用暴力毆打、體罰走路都站不穩的小孩;把消毒水噴到一歲半的孩子的眼睛和嘴裡;半個小時給寶寶餵了半碗芥末導致寶寶一個小時拉 6 次,本該充滿愛心、和藹可親的幼兒園老師,為何變得如此狠毒、無情?在歐洲一項研究發現,老師或監護人的生活壓力最容易讓孩子變成他們出氣筒,做出反人性的虐兒行為:當老師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找不到壓力釋放的正確渠道,將平日的沮喪和憤怒向孩子發泄,活潑的孩子就會很容易成為他們的「出氣筒」,甚至有時候,孩子並不淘氣,卻也遭隨意打罵。

有很多有分析事件中的虐兒老師是為了「立威」,從而方便管理。有文章分析到「為了『給孩子下馬威』,讓孩子『聽話』,她們極盡其能——一旦孩子順從了,好管了,上班就輕鬆了——她們根本沒有把孩子當『人』,只是在馴『獸』而已。」我不同意。我認為虐兒老師的行為動機沒有教育、管理、甚至要求孩子達到預期的成份,而是赤祼祼的發泄、宣洩的無差別性攻擊,所有孩子都可以是他們隨意傷害的對象。

專業幼教老師+成熟培訓管理

要解決老師虐兒問題,歸根究底還是落在託管中心和幼兒園層面,就是專業的教師必須是重中之重。招聘教師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教師是否受過系統專業培訓、懂得兒童心智成長專業知識、懂得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引導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不是任何隨便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老師的,沒有專業體系的教育就是空談。教育部出台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指出教師的一些基本素質: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強調了教師的資質和品德的重要性。與此同時,託管中心和幼兒園內部必須有完善的教學培訓管理,園區及時了解教師的需求,多角度提升教師的滿足感,使幼教老師更具尊嚴,讓教師更熱衷於自己的工作,才能真正的愛孩子。

興趣 vs 體罰,老師與孩子們看得見的笑臉

相較之下,在家長層面可以做的確實比較少。父母可以多觀察孩子與老師的互動。平日老師與孩子的笑臉,是孩子是否快樂成長的最佳佐證。父母亦可以多了解老師和學校,是以培養興趣還是以紀律體罰來發展孩子,會有本質的區別。從過往研究數據來看,6 歲以下的小朋友在偏管教紀律的環境成長,出現虐待孩子的可能性要比以培養興趣來發展孩子出現虐待孩子可能性比較大。當然,這只是統計數字,管教紀律型的環境並不是絕然不對,但家長可以多關心小孩在管教紀律過程中老師的方法方式。有評論說,老師的概念是「其實這個年紀的小孩子都很鬧,我們可以以興趣加以引導」還是「你放心肯定把孩子給你管得老老實實的」這樣出現虐待現場的概率後前要比前者大。

三、國外企業託管為什麼相對較好?我們應學習什麼?

首先,企業託管不應因攜程虐童事件而矯枉過正

不能因為攜程的事件就全盤否定企業託管的必要性及好處。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不過,在享受這份喜悅的同時,不少雙職工家庭在寶寶學前教育的問題上犯了難。父母都上班,寶寶誰來帶?一邊是難以抽身的繁重工作,一邊是孩子重要的成長階段,兼顧工作和孩子成長成為許多雙薪家庭面臨的困擾。託管中心為企業提供托兒服務至少有三方面的好處:

從孩子角度來看,專業的託管機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各項能力的發展,例如情商社交、如何與同伴相處等,絕對是一件好事。

從家長角度來看,最方便之處莫過於可以帶著孩子上班,下班時也方便接孩子回家,中午時間也可以陪伴孩子午餐,這樣的模式越來越被大家所認可;甚至新晉媽媽,不甘於做全職媽媽,但又找不到合適的託管機構而產後抑鬱的女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

從企業角度來看,企業託管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員工孩子的托育問題,對於提升員工的幸福感也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以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及忠誠度。

而國外的托育中心,亦絕大部分驗證了以上所述,並且為大量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當我們談國外企業託管,我們重點學習什麼?

(1)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從國外託管來看,目前做的較好的有芬蘭、法國、日本等幼教託管體系,它建立的出發點只是簡單的始於平等、公正的理念和一個不能少的原則——著眼於每一個孩子、激發每一個個體身上的潛能。當中的 EYFS- 英國早期教育體系,目前英國早期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遊戲。EYFS 是英格蘭政府以「給父母最好的選擇、給幼兒最好的開始」為宗旨,提出的一個教育方案,此方案在 2008 年 9 月被正式納入英格蘭的法制中。EYFS 的目標是:給所有 0~5 歲的幼兒提供一個連續的發展與學習體系,使他們在生活中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將來成為身心健康、擁有安全感、成功和快樂的人。所以,託管不單是只管吃喝拉撒,而是兒童成長的專業教育服務。

(2)引進優質的教師資源:為促進幼教老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託管老師和幼兒園教師隊伍,了解幼兒園合格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建立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範,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教師培養、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選取專業的教師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所以,託管不單是隨便找人陪孩子,而是需要有科學了解兒童心智發展的專業師資。

(3)引進全面的監管體系:對構建安全工作保障體系、各項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健全安全預警機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排除安全隱患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建立園區周邊整治協調工作機制,維護園區及周邊環境安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不定時抽查幼兒在園錄像、飯菜品質、衛生消毒等情況,全面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所以,託管不單是把孩子生活的物理空間弄好,而是全面的監管各方方面面的執行細節。

出路

過去,教育資源投入思路是,大學佔資源的大頭,依次是中學、小學,而學前教育則被高度忽視。但現代科學的教育觀告訴我們,一個人最重要的人格塑造時期是生命的早期,越早,對他一生越重要。

所以,優質的托育機構必須出現。然而大型企業是否能夠單方面承擔起這部分幼托職能?從事件中,很遺憾的看到大多數企業恐怕不具備這種能力。即使企業有意願,企業內部興辦的託兒所也很難提供真正的優質的服務。

所以優質的託管學前教育最終會落到市場行為,由市場上領先的托育機構為企業提供專業的託管服務。事實上,要滿足需求與供給的巨大缺口,類似攜程親子園這類購買服務的模式,本身是值得複製推廣的大方向。但問題在於,一)學前教育不能完全依照單純逐利的簡單市場化方式運作,必須配合專業師資以及具備教育理念的服務體系;二)學前教育在正常市場監管之外再加入必要的特殊政府監管,以確保其服務質量。我認為只有做到以上兩點,才是未來的出路,才能真正做到十九大報告指出的,「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學前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這段時期是心智成長教育的起始階段,如果越來越多專業的托育機構在透明的監管下做到真正的質量第一、以工匠精神為企業打造高質量、高效益的托育服務,同類事件想必會大大減少,而孩子們亦可以因企業託管服務打下快樂成長的基礎。

北京深夜 09/11/2017

查看知乎原文(2745 條討論)
推薦閱讀:

關於「跨種族戀情」的6個「刻板印象」
壺韻茶味——溫紅遠壺藝印象
索芙特12.8億購《印象·劉三姐》賣方持股1年狂賺超5億(13.9.6)
《聊齋志異》哪些故事令你印象深刻?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頓飯?

TAG:孩子 | 世界 | 第一印象 | 印象 | 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