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京雍和宮導遊詞

雍和宮 雍和宮在北京城的東北角,北新橋北街路東,是北京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黃教寺院。雍和宮南北長400米左右,佔地約664萬平方米。這座寺院,殿宇宏偉,樓閣巍峨,既有宮殿金碧輝煌的建築,又有古剎莊嚴肅穆的氣氛。 (一)寺史簡介 1明代的官房 明代這裡叫太保街,是明末太監們的官房,規模不大,只比老百姓的民房稍高一些,灰瓦屋頂,無甚特殊之處。 2清代的雍親王府 入關後的第二代清廷皇帝——康熙,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此為其四子胤禎貝勒修建貝勒府。由於胤禎生母身位不高,故在營建府邸方面本人不敢太揮霍。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8),胤禎被封為和碩雍NFDBE王之後,才敢向清廷提出預支三年王俸的要求,大肆修建王府,即雍NFDBE王府。 3潛龍邸 胤禎於公元1723年採取了不太光明正大的手段當上了皇帝,即清世宗雍正皇帝。他的家庭照例搬進了皇宮內院。在他大肆剷除異己的政治活動中,其御用工具「粘竿處」(特務機關)就設在原雍NFDBE王府。 胤禎當上皇帝之後,其王府即為「潛龍邸」。在他繼位後的第三年(1725),把王府的一半改為行宮,另一半賜給喇嘛章嘉呼圖克圖,作為黃教的上院。後來行宮部分失火,僅剩廟宇部分。 4王府改為喇嘛廟 當了不到13年皇帝的胤禎,於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暴死於圓明園。其子弘曆繼位即乾隆皇帝。他把雍正的靈寢停在雍和宮內永佑殿。為此,將殿宇升級,下令在15天內,把原來主要殿宇上綠色琉璃瓦全部換成黃色。雍正之棺槨在永佑殿停放一年之後,葬在西陵(泰陵)。但其「御影」仍留殿中,所以雍和宮又稱作雍正祠堂。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遵照其母孝聖皇太后鈕祜錄氏之意,將雍和宮正式改為喇嘛廟。於是重新規劃,改建廟宇,擴建了現在天王殿以南部分,並從蒙古招來500名喇嘛長駐於此。乾隆此舉即尊母願和其父在世時信佛之宗旨,又符合清朝對潛龍邸處理之規定,更重要的是對蒙古表示了「懷柔」之道,穩定了邊防,可謂一舉多得。此外,對雍和宮屢有修建,逐漸成為現在的規模。 5衰落和新生 辛亥之後,民國四年(1915),雍和宮開始售票開放。日偽統治時期,不但廟宇失修,連廟裡的喇嘛們吃飯都成了問題。喇嘛們不得不做點小生意,賴以糊口。到解放前夕,該廟已相當敗落。北京解放後不久,人民政府兩次撥專款(1950年和1952年),修繕雍和宮。喇嘛們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十年浩動期間,雍和宮殿宇雖得以倖存(據說周總理曾下令保護),但喇嘛們卻未能倖免。主持喇嘛伯雲烏爾吉被批鬥後,送往茶淀農場勞改了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喇嘛們又回到雍和宮,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1979年,政府又撥巨款對雍和宮進行了全面修繕,使這座莊嚴的廟宇重新放出了異彩。 近年來隨著旅遊事業飛速發展,雍和宮成為市內的一處觀光熱點,尤其是對日本、東南亞一帶的佛教信徒們頗具吸引力。他們來此布施、隨喜、捐資,為維修廟宇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此80年代屢加修繕,至今該廟以全新的面貌出現。 雍和宮於1961年3月4日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景觀介紹 1五彩牌坊和昭泰門 雍和宮最南端第一進院落內有四項建築:一座照壁和三座牌坊,均為乾隆九年(1744)建。與大照壁相對者,是一座三間四柱九樓的五彩牌坊,南面書有「寰海尊 NFDBE」,北面書有「群生仁壽」。東西兩側的牌坊均為三間四柱七樓式。東坊書「慈隆寶葉」「四衢凈辟」;西坊書「十地圓通」、「福衍金沙」。中坊兩側之大石獅為當年王府遺物。這座院落里的牌坊、照壁、紅牆、石獅相互交輝,具有強烈的王府改為寺廟的特色。進牌坊向北,南北貫通的筆直大道叫「輦道」,為帝後龍車鳳輦所專用。輦道北端即昭泰門。昭泰門有三個門洞,中為御路,兩側垛牆上飾有二龍戲珠和壽字等圖案,意為「福壽雙降」。 2鐘鼓樓和碑亭 昭泰門內,西邊鼓樓,東邊鐘樓。再前面為左右對稱的兩座八角碑亭。亭內各有鼉龍海獸馱石碑一通。碑上文字為乾隆所述王府改廟宇之緣故。東亭之碑是漢文和滿文,西亭之碑是蒙文和藏文。大殿前有左右對稱的銅獸。院落兩側為東西阿斯門(阿斯門即轅門之意)。該院落原是雍NFDBE王府時期朝房所在地,乾隆九年改建。院內花木扶疏,另有情趣。 3天王殿 天王殿原是雍NFDBE王府的正門——雍和門。乾隆九年改為寺廟時,在原來五間的基礎上,又加蓋五間,仍用雍和門之名,成為明五暗十的勾連搭式結構。從門扉上那閃閃發光的獸環和密密麻麻的門釘上,仍能使人聯想到NFDBE王府門前的森嚴景象。改為寺廟後,殿角上高懸的梵鈴及門楣上飾金的咒語,使它染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因殿內兩旁有四大天王塑像,故又稱天王殿。 四大天王威鎮四方。在東側,北邊是手拿龍蛇和多寶者,名占密桑,即西方廣目天王;南邊為手拿雨傘和銀鼠者,名那木占斯列,即北方多聞天王;在西側,南邊是手拿寶劍者,名帕爾濟布,即南方增長天王;北邊為手持琵琶者,名伊呼霍爾蘇榮,即東方持國天王。殿正中,笑容可掬盤腿而坐者是彌勒佛。傳說他是佛經中未來世佛彌勒菩薩的化身。「彌勒」是梵文譯音,漢譯為慈氏,古印度慈育國人,佛在世時,常待立左右聽經,原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之弟子,先佛入滅,上升於兜率天,經 4000歲當下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 至於我國廟宇中這一心寬體胖的大肚和尚塑像,是起始於宋、遼之後的事了。此人是五代後梁時人,名契此,居浙江明州奉化縣,號長汀子,因其常以杖荷一布袋募化之故,人稱布袋和尚,卒於後宋貞明三年(917)。後來他被朱元璋推崇,名聲更大。《景德傳燈錄》、《佛祖統紀》等書中,都有關於此人的記載。彌勒佛後,面北而立者是韋馱像。該像手持金剛杵,金盔金甲、威武莊嚴。因他護佛骨有功,各廟多有其塑像,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護法天神。 4銅鼎碑亭和須彌山 天王殿後儀路上,迎面而立的是一座銅鼎。該鼎為乾隆十二年(1747)清宮養心殿造辦處所制。高43米,下面襯以漢白玉石座。銅鼎光澤照人,呈鱔魚青色,上部有火焰門六個,門上鑄有二龍戲珠,底座上雕刻著三獅戲球,青白相映,圖紋精美,藝術價值極高。據說這隻銅鼎與團城的玉瓮、北海的九龍壁,稱「北京三絕」。 銅鼎北面是重檐御碑亭。門開四面,畫棟雕梁,極有氣勢,建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亭內石碑文字為乾隆NFDBE筆,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說的是喇嘛教教義和喇嘛制度的由來。該文名《喇嘛說》,全文678字。 碑亭之北,即大殿的正前方,有一造型奇特的須彌山。「須彌」一詞原是梵文音譯,相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在佛經中也稱為「曼陀羅」。此處之須彌山,是一件極富宗教色彩的佛教聖物。在一個雕滿神像的石座上,有一漢白玉蓮瓣形水池,池中有一座由古銅鑄成的須彌山。它代表了佛教徒們想像中的小千世界,分上、中、下三部分即風輪、水輪、金輪。金輪為地面,地上有九山八海,山頂上有一城關式建築,內有三重檐殿宇一座,象徵極樂世界。整個作品鏤刻精緻,想像奇特,造型奇巧,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原先由明萬曆朝的司禮掌印太監馮保所供奉,後移此。 5雍和宮大殿 該殿是雍和宮主殿,單檐金瓦,開間七楹。檐下有雍和宮三字的四體匾額。雍NFDBE王府時期是胤禎的銀安殿。改為廟宇後,供奉三尊28米高的三世銅佛。當中為釋伽牟尼,現在佛;右邊是燃燈佛伽葉,過去佛;左邊是彌勒佛邁達拉,未來佛。大殿東西兩側靠牆是15米高的十八羅漢。大殿內東北角有地藏王菩薩,西北角有彌勒佛。西牆上的掛像是千手千眼觀士音菩薩,東牆上的掛像是庇護眾生的「大白傘蓋」。 6四學殿 密宗和顯宗是佛教中的兩大派別。兩派之學殿一東一西拱衛著雍和宮大殿。此外還有藥師殿和數學殿,共稱四學殿。這四個殿堂的堪布(頭人),都是由西藏派來的學識淵博的高僧擔任。 密宗殿:在雍和宮大殿東南,殿內中間供宗喀巴、北邊供嗄拉丹邁達拉,南邊供西扎布增格。該殿是喇嘛們學習密宗時的場所。 講經殿:在雍和宮大殿西南,與密宗殿東西相望。這裡是宣講顯宗教義時,喇嘛們聽經的地方。 藥師殿:在密宗殿北,是喇嘛們學習藏醫的地方。殿內供著祖師、藥師、長壽三佛,陳列著許多草藥標本。 數學殿:在講經殿北。殿內中供祖師宗喀巴,南為補佛尊者扎拉薩濟,北為凱珠尊者。殿內陳列著天文儀、地球儀等物,是喇嘛們學習天文、地理和佛歷的地方。清室每年的曆書在此編寫。 7永佑殿 永佑殿在雍和宮大殿之北,原名正寢殿,是胤禎為皇子時起居之所,建於康熙三十三年。雍正靈柩停放在此。後來因該殿陳放雍正的「雍容」,而改名為「神御殿」。乾隆九年將原五間大殿又加五間,成為明五暗十的勾連式殿堂,並改名為永佑殿。殿內供235米高的大佛三尊。中間是無量壽佛,右邊是藥師佛,左邊是獅 佛。大殿的東西牆上是引人注目的「白度母」和「綠度母」。白救度佛母是畫像,綠救度佛母是由4000多塊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綢子拼成的補像。 8法輪殿 法輪殿在永佑殿後,為喇嘛們做佛事和誦經的地方。該殿建築形式極有特色。正面和背面各突出五間,正中橫向擴展各兩間,形成「十」字形。金瓦寶頂本是單檐,但由於結合了西藏廟宇的形式,兩條脊的接檐處,挑出了五個流角起脊的小重檐,上面各有一座小寶塔,從而使殿宇結構奇特美觀,融合了藏漢二種式樣的建築風格。該殿在雍NFDBE王府時只有五間,是胤禎王妃居住的地方。乾隆九年,參照皇宮中雨花閣的輪廓建成現在的式樣。 殿內正中供著黃教喇嘛祖師宗喀巴三丈高的銅像。宗喀巴本名羅卜藏·扎克巴,亦叫羅桑扎巴(元至正十七年至明永樂十七年,即公元1357~1419年)青海涅中人(宗喀地區塔爾寺一帶)。藏族稱涅中為宗喀,故稱其為宗喀巴。他8歲出家,17歲時入藏研究喇嘛學說,逐步形成格魯派,後來成為西藏執政教派,因成員一律穿黃衣,故稱「黃教」。他對喇嘛教義的改革有重大貢獻。達賴和班禪皆為其最得意弟子。殿內宗喀巴銅像立於清末民初。清末白普仁喇嘛,發願鑄造大佛。佛像鑄成後,因財力不支,將像棄於廟西民房中,風吹日晒若干年,辛亥後,由軍閥孫傳芳等人發起募捐,將該像安於廟內。宗喀巴像光背上有五幅像,皆為其化身。 佛像背面有一件極為罕見的珍貴藝術品——檀香木羅漢山。山高34米,寬345米,厚03米。層巒疊嶂,洞壑蜿蜓,在山窩洞口或平台後側,有用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製做的500羅漢。他們或行或卧或坐,形態不一,各具神采(丟失51尊,現存449尊)。 羅漢山前有一木盆,是乾隆出生後三天,洗身之物,稱做魚龍變化盆。 東西兩側牆上,繪有精美的大型壁畫《釋伽源流圖》,其內容大多是本生故事,記載佛祖釋伽牟尼降生、學藝、出家、成佛以及普度眾生等生平事迹。 西架上陳列《大藏經》(甘珠爾)108部;東架上陳列《續藏經》207部(丹珠爾)。《大藏經》是漢文佛教經典的總稱,也稱《一切經》。此外還有乾隆NFDBE筆寫的金字藏文經《大白傘蓋儀軌經》和《藥師經》。 9戒台和班禪樓 法輪殿西側戒台樓,東側班禪樓,均為乾隆四十四年(1779)建。第二年乾隆70大壽,六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巴勒墊伊喜)來京祝壽,此樓供班禪休息。戒台樓是當年班禪為乾隆受戒和參禪的地方,仿熱河廣字寺而建。 10東西配殿 法輪殿前有東西兩座配殿,西配殿中有威嚴的九體立像。東配殿俗稱鬼神殿。東殿內,門旁有兩隻大熊(大者曰羆),高四尺,長丈二。一頭重900斤,一頭重 1000斤,均為乾隆十九年(1754)在鄂棱加木獵獲的。打獵時用過的火槍、七星寶劍、盔甲、馬鞍等物,也陳列於此。正面犧牲壇上有五大金剛——歡喜佛。自北而南:吉祥天母護法金剛,永保法金剛,大威德金剛,地藏王金剛和財寶金剛。這幾位金剛塑像,均為獸面人身,猙獰可怖。這就是喇嘛教中的密宗佛像。按教義所說,這些怪像大都是各大菩薩的化身,是為鎮壓邪惡,剷除異端所變化成的憤怒形體。他們挾持的怪物及裸體婦人,皆為邪惡的象徵。 11萬福閣和白檀巨佛 萬福閣是雍和宮最後一正殿,是整座廟宇中最高的一座殿堂。中間主樓三層,明五暗二十五,共75間。左為延綏閣,右為永康閣,皆二層,有飛廊與主閣相連,三閣渾然一體。萬福閣內各層均供奉著若干小佛像,達萬尊之多。在漢經中「佛」和「福」字音相近,故殿名萬福閣。該組建築建於乾隆十八年(1753)。據說雍和宮改建工程竣工後,後部顯得空曠,遂決定建一組高樓殿堂為屏障,但又苦於沒有雕塑巨佛的木料。此事正好成為七世達賴報恩的好機會。 此前,西藏的行政和宗教各自為政。藏王朱爾默特那木木勒野心勃勃,想獨攬大權,割據一方,擺脫清政府的控制,遂與達賴發生衝突。清政府派兵平息了叛亂,廢黜了藏王,使政教合一,提高了達賴的地位。為此,達賴對乾隆非常感激。達賴用重金從國外買來巨佛木料,用了3年時間運來北京。拆去了法輪殿後的七間觀音殿,搭起了席棚,稱作「蘆殿」,在西藏察罕活佛的設計下,由養心殿造辦處的技工們精心製做,雕成了邁達拉佛(即彌勒佛)。佛總高26米,地下8米,地上18米,直徑8米,站在漢白玉須彌座上,手持哈達,體態雄偉。 萬福閣的東側是永康閣,西側是延綏閣,都與主樓有飛廊相連。這組建築於1989年5月12日舉行修繕竣工僧眾大法會,為大佛祈禱開光。經施工改進後的金身佛像及能合能攏的蓮花瓣,按上了軸承和鏈條傳動結構,只要人用雙腿蹬踏,閣內巨大的轉輪和蓮花就能旋轉和開合,多年未見的「開蓮現佛」的壯景,又展現人前。 12其他配殿 照佛樓:萬福閣前的東側為照佛樓,原是乾隆母NFDBE供佛之處。殿內供釋伽銅像(旃檀佛)。左右有阿難和伽葉。佛龕是一件楠木雕刻的藝術精品。佛像上的金佛冠、額上毫光珠、金傘等解放前被盜。 雅木達嘎樓:萬福閣的前西側為雅木達嘎樓,內供大面怪佛。 東西順山樓:該樓是雍和宮最後一排建築的側樓。綏成樓是東西順山樓的中心建築,三體為一橫排。 雍和宮平面示意圖(三)雍和宮風俗 1打 鬼 農曆正月二十九、三十和二月初一,舉行三天打鬼活動。第一日「演鬼」,第二日「打鬼」,第三日「轉寺」,為清鬼降魔之意。眾喇嘛扮黑白二鬼,其他喇嘛戴著各種獸型面具,高級喇嘛則誦經念咒,雜以各種番樂,一路跳布扎舞,在宮中環繞一周,然後用刀將預製好的面人頭割下,不祥除掉,則大功告成。每次演鬼,市民爭看。 2燒線亭子 這是一項頗具雍和宮特色的活動。每年農曆十二月初七,用線紮成亭子,再糊一老一少兩個紙人,由喇嘛們念經咒,然後將亭子放在水中,用火燒之。傳說兩個紙人是岳飛和岳雲,亭子即風波亭。 3臘八粥 熬臘八粥的風俗始自佛國。北京人每年臘月初八,各家都熬臘八粥。而雍和宮這天照例用御賜糯米和奶油、乾鮮果品等,熬粥五大鍋。皇廷派員監製,象徵釋伽牟尼施捨於眾生。能喝到雍和宮所熬臘八粥者,主要是帝妃、王公和大喇嘛們。雍和宮熬臘粥之風俗,於1937年後停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最近火爆的京城頑主及全國各地小夥伴的邀戰?
在北京住的地方距離公司遠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85後的芳華
北京裝修報價預算方案咋么做才不會超支呢?
這一年,我見到的趕超房價的賺錢機會

TAG:北京 | 導遊 |